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中药人参为五加科的干燥根,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秋季采挖。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切片或研粉用。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多糖、维生素及人参黄酮类等。多数为达玛烷型皂甙,如人参皂甙Ral,Ra2,Rbl,Rb2,Rb3,Rc,Rd,Re,Rf,Rgl,Rhl,及20-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 Rf)等;少数为齐墩果酸型(C型)皂甙,如人参皂甙R[1]。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古代医药学书籍《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功效有重要记载,人参药用部分主要为人参的根和须,现在也有将人参叶和人参花蕾作药用的。中医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肺虚喘咳、惊悸失眠、神经衰弱、精神倦怠及各种气血津液不足症。

1人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

1.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利用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1,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转为抑制的作用。人参皂苷Rb1具有营养神经,促进轴突外生和神经再生的作用,人参皂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对脑缺

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3],能作为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保护剂,人参皂苷Rb1,对许多大脑细胞、神经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姜正林[4]等用立体海马脑片模型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对脑缺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b1,可促进抑制细胞死亡的基因产品的表达,抑制凋亡和凋亡细胞的死亡,对治疗或预防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是有效的。近几年,人参皂苷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李军庆等[5]提出Rg,可抑制DNA断裂,从而防止细胞凋亡,人参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作用;研究证明人参茎叶皂苷对电休克所致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不同脑区的单胺类递质含量明显增多,能改善大鼠的记忆学习功能[6]。海马与神经记忆活动有关,研究证明Rb1,能够促进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神经元的变化而提高神经元核内核糖核蛋白基因(Rdna)的转录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强海马突触的传递效应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7],人参对不同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式的记忆与学习能力的改善,充分说明人参在中枢系统的效应。

1.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人参有抗缺血作用,人参总皂甙(GS)对心肌梗塞和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人们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以20~80mg/L浓度范围内为宜,且该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当浓度达到160mg/L时,反而有加

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倾向[8],所以,人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对心肌细胞Ca2+电流有阻滞作用,是Ca2+通道阻断剂,人参皂苷对Ca2+激活的CL通道的作用与浓度相关[9]。人参对多种原因所致休克有防治作用,有关人参制剂的抗休克作用,陈睛晖[10]作了参麦稀释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动物家兔实验研究,证明参麦稀释液对缺血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同时人参皂苷可延长过敏性休克和烫伤性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提高心源性休克家兔存活率,增强动物对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有利于抗休克的治疗。另据用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了参麦注射液的强心作用,证明人参和麦冬配伍有较好的协同作用[11],人参能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减慢心率,具有强心作用;人参皂苷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Scott等[12]研究发现,大剂量人参皂苷Rb1,可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故人参皂苷具有抗心律失常、抗休克、保护心肌作用。

1.3抗肿瘤增效作用

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烯醇类、人参炔三醇和挥发油类物质,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日本学者发现人参皂苷Rg3具有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作用[13];人参皂苷Rg3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增殖的G2/M期,肿瘤细

胞的异常变化是凋亡的肿瘤细胞数量降低,从而打破了功能细胞及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刘基巍等[14]用足垫接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表明人参皂苷Rg3,对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故人参皂苷Rg3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粘附和浸涧,抵抗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高勇[15]研究了人参皂苷Rg3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发现在体外人参皂苷Rg3对鸡胚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能提高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间接抗肿瘤作用。Kim等[16]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可增强NK细胞活性,同时又可促进NK细胞分泌IFN和IL-2以进一步增强抗肿瘤作用。

1.4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人参能够抗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人参或提取物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人参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较强的抑制5-羟色胺作用,有学者报告人参二醇皂甘对家兔的血小板凝聚释放反应和血栓形成有显著的对抗作用[17],有抑制人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参皂苷Rb能使正常或贫血动物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人参总皂苷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刺激巨噬细胞,促进其合成和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各系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调节血细胞的发生

[18]。临床观察证实:人参多糖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能够预防白细胞减少;人参皂苷肯有调节脂质代谢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人参及其皂苷能促进机体各组织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降低高脂血症。

1.5对内分泌系统作用

人参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表现兴奋作用,可使其功能增强;人参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线轴,使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多。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皂苷Rb1能增加黄体生长激素(LH)的分泌,而分泌激素的增加是其刺激了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过程,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本身无性激素样作用,但可使垂体前叶的促性激素释放增加[19],从而提高雄性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人参皂苷能防止吗啡的耐受性和成瘾性,缓解戒断症状,据研究报道,人参皂苷能拮抗动物吗啡的兴奋现象,抑制吗啡镇痛的耐受作用[20],同时对吗啡的镇痛作用无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人参中人参皂苷Re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成分,由于人参皂苷Re能增强胰岛功能,起到类胰岛素作用,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参皂苷Rb1有类似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同时人参皂苷Rb2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也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报告均证明,人参及其含有人参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降低高血糖作用,有益于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的治疗[21],但降血糖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等因素有关,故人参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

1.6对机体免疫系统作用

Kim等[22]通过小鼠体内免疫调节影响的实验,得出人参可以激活自杀细胞的活力而系统性地增加多种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对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适应性;人参皂苷可以提高抗应激作用,最近各种急性和慢性及反复刺激的应急模型被广泛地用来观察人参皂苷的抗应急的作用[23]。人参可使各种抗原刺激后的抗体产生明显增加,影响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

2人参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人参为补虚之药,主要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及安神宁志等功效。中医认为凡一切虚劳内伤及气血津液不足之证,皆可使用人参,人参能够延缓衰老,减轻老年人老化症状,增强记忆力,提高白细胞数量,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垂体性腺功能及肾下腺皮质功能[24];人参临床上对心率失常、冠心病、高凝血症、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鼻炎和过敏性鼻炎、脱肛、肿瘤和新生儿疾病有治疗作用;人参能够治疗老年性继发性阳痿,对早泄、射精不中或丧失性

欲者均有疗效;人参和它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对包括急性肾衰、慢性肾炎、肾炎、肾小球肾炎在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临床上已有人参制剂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人参作为补中之王,虽可强身和延缓衰老,但应用人参要根据人体实际情况和不同人群而论,否则会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故使用人参要注意人参的特殊性和不良反应。人参的不良反应有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神志昏迷、大小便失禁、发热、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等;人参不良反应还有四肢发热、皮肤瘙痒、头晕、皮肤散在丘疹等过敏症状;使用人参还会出现眼皮水肿及全身水肿等严重水肿不良反应;使用人参还会出现低血钾症状,同时伴有多汗,手颤、顽固性呃逆等症状[25]。

3使用中药人参的注意事项

3.1人参中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可使睡眠障碍者加重病情,凡失眠及神经衰弱、癔病、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服用人参;人参皂苷大剂量服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剂量服用。

3.2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人参有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眼底血管的作用,可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会增加脑血管和眼底血管出血的危险性,或发生高血压危象,故冠心病、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人慎服此药。

3.3人参治疗糖尿病虽然有许多益处,但人参性温,适用寒证,人参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性治疗,故糖尿病病人应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服用人参,依据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3.4人参有抗利尿作用,肾功能不全或者有浮肿的病人不宜服用,痛风患者体液和体内尿酸浓度较高,人参进入体内与之相遇后,有效成分被尿酸破坏而失去作用,故痛风患者不宜使用人参。

3.5人参能保护胃肠部的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胃病发病率和胆道结石发病率,所以胃肠和结石病人应慎用。

3.6人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理也不同,尘晒参用于气阴两虚症状,适用于寒证,红参用于气虚而兼有寒象的病证,体质虚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宜选用生晒参,生晒参性微凉,味甘,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效。

3.7人参是滋补强壮药物,对于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还没有可靠的研究数据表明其安全性,因此不建议此人群使用人参及其制剂。

3.8人参忌与抗凝剂、强心甙、镇静剂、类固醇等药物同时服用,人参与这些药物易产生拮抗或协同作用;人参有稀释血液的功能,故与贫血药合用易使病情恶化;人参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药物联用,可

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不宜与人参同时服用。

3.9人参服用后忌吃萝卜、绿豆和各种海味,人参忌用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以免影响人参作用。

4中药人参的前景展望

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人们对人参和人参皂苷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尤其对代谢调控也有了深入的研究,但人参皂苷的药效作用和肠道代谢的关系,以及人参皂苷在成分和剂量上配伍研究还比较薄弱,今后中药人参的研究方向应是在深入研究人参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按照中药现代化的观念深入研究人参的活性成分,开发新的剂型,提高人参的生物利用度,加强人参的不良反应监测,研究人参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人参的应用开辟一个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国钧.生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8.

[2]窦德强,蕲玲,陈英杰,等.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药房,2002,13(1):151-156.

[3]姜正林,吴新民,陈云,等.人参皂苷的抗鼠脑缺氧损伤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2):18-19.

[4]Sakanaka M.EP1142903.2001-10-10.

[5]李军庆,张香阁,张均田.人参皂苷Rg1抗细胞凋亡作用机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7,32(6):406-410.

[6]王爱民.人参根茎叶皂苷对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93.

[7]杨国愉,皇甫恩,苗丹民,等,人参皂苷对动物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932.

[8]张杰民,赵立波,赵洪序,等.人参总皂甙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浓度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3):254-256.

[9]Choi S.Br J Pharmacol,2001,132(3):641.[10]陈睛晖,参麦稀释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1993,14(6):339.

[10]徐亚利,董建英,李子瑜.参麦注射液对强心效应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药,1993,28(6):323.

[12]Scott G Colligan P B,Ren BH,et al.Ginsenosides Rbl andRedecrease cardiac contraction in adult ratventricu-1army-ocyres:rol of nitricoxide[J].J P hharmacol,200l,134(6):1159-1165.

[13]Katagawa L,Yoshikawa M et a1.Chemical studies oncruds drugs.Yaku Zasshi,1983,10(3):610.

[14]刘基巍,赵翌,富力,等.人参皂苷Rg3,在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4,3(l19):1120-1122.

[15]高勇,王杰军,许晴,等.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40-42.

[16]Kim K H,Lee Y S,Jung I S,et a1.Acidie Poiysaccharide fromPanax ginseng,ginsan,Thl cell and macphage cytokines andgenerat:es L,AK cells in synergy with RIL,22.J.Planta Med,1998,64(2):110-115.

[17]莫志贤,黄钺华,李新芳.人参皂苷对兔血小板的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1989,24(8):463.

[18]王莎莉,李静,王亚平,等.人参皂苷诱导骨髓巨噬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3,34(5):500-505.

[19]李新民.人参皂苷对大鼠离体腺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8,14(4):293.

[20]吴春福,张洪玲,Yeh Chyon-Hwa,等.人参茎叶皂苷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4(1):42.

[21]Sotanimi E A Haapakoski E.Rautio A.Ginseng

therapy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Care,1995,18:1373-1375.

[22]Kim J Y,Germolec D R,Luster M I.Panax ginseng as a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studies in mice.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1990,12:257-276.

[23]Lian X,Zhang J.Effect of ginsenoside Rb1 on repeated stress-induced sexual deficiencies in male mice.Yao Xue Xue Bao,1998,33:184-187.

[24]赵熙烁,赵鲁杭,梁炳圻,等.人参皂苷抗衰老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0):58.

[25]蒋景华.人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13(7):956.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docx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 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 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 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 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 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 20 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 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 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 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 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 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 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 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 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 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槐花在花 蕾时芦丁含量,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人参三七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_王海静 (1)

人参三七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王海静 严铭铭 邵 帅 赵大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对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近缘植物人参和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合比较。两种药 材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在药理作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人参皂苷;三七皂苷 人参、三七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二者均以皂苷为其药理活性成分,人参为补益药主要功能是大补元气,滋补强壮,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三七为止血药主要功能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强壮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二者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在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对照化学成分发现二者有许多相同的单体皂苷类成分,但由于各单体皂苷含量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药效作用,本文就从人参、三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做以比较和综述。1 化学成分 皂苷类成分均为人参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原人参二醇型(P r o t o p a n x a d i o l),如人参皂苷R b1、R b2、R c、R d、R h2、M-R b1、M-R d等,原人参三醇型(P r o t o p a n x a t r i o l)如人参皂苷R e、R f、R g1、R g2、R h1等和齐墩果酸型(o l e a n o l i c a c i d)有人参皂苷R o、R i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最近又有许多新的单体人参皂苷被发现,但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并主要是对原有类型的进一步细化,如丙二酰类皂苷,20位不同构型异构体皂苷(类型A)以及17位不同取代模式的单体皂苷(类型D)[1~3]。据F u z z a t i[4]初步统计,迄今为止从人参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的皂苷成分已有80余种,而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皂苷成分也有60余种,但未发现齐墩果酸型皂苷,其中在三七中分离得到了人参皂苷F2、R a3、R b1、R b2、R b3、R c、R d、R g3、R h2、R h3、M C、M-R b1、M-R d、R g3、R h2等,主要以人参三醇型为主。 2 药理活性 观察人参和三七的化学组成发现二者的皂苷组成有相同的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者在许多方面呈现相同或类似的药理作用;同时,二者也因各单体皂苷所含种类和含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药效作用。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皂苷R 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R b类呈镇静作用[5];R g1与学习过程有关,而R b1与记忆和安定作用有关;R g类和R b类皂苷都是人参和三七所含的主要皂苷成分,因而在药理作用上表现出很多相似性。2.1.1 益智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人参皂苷R g1和R b1是人参中益智作用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表明[6],人参皂苷R g1和R b1均可促进幼鼠身体发育,并易化小鼠成年后跳台法和避暗法记忆获得过程,可明显增加小鼠海马C A3区细胞突触数目。这是人参皂苷促进学习和记忆的组织形态学基础。另有报道,三七皂苷G-R b1和G-R g1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亚硝酸钠及40%乙醇造成的小鼠记忆不良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 2.1.2 镇静、镇痛作用 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总皂苷(P N S)、三七单体G-R b1均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并能协同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同时,P N S、G-R b1对化学性和热刺激性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作为镇静、镇痛作用主要成分的人参皂苷R b1是人参的主成分之一,推测人参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 2.1.3 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江山等[7]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 b1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并不呈剂量依赖性;胡堂等[8]人通过实验发现低浓度人参皂苷R b l对雪旺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显示抑制作用。刘雯等[9]实验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发现三七总皂苷对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对照人参皂苷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怀疑三七皂苷G-R b1可能是三七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的主成分之一。 2人参研究 R E N S H E N Y A N J I U 2008年第1期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涛汇总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 专业:中药学 学号: 学生:吴涛 指导教师: 2016年04月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涛(2014级中药学专升本2班)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药理作用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 的根。又名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种, 1980年获得成功,北京、吉林、辽宁、陕西亦有栽培。其味甘、微苦、性凉。为气血双补清凉之品。归肺、心、肾、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宁神益智的功效。近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类补品的不断增需,西洋参及其制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对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真伪鉴别、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聚炔类、脂肪酸类、糖类、甾醇类、无机元素类、酶类、黄酮类等,经研究证明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分离出40多种人参皂苷。 1.1 皂苷类 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共分4种类型:(1)母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 RA0, - F2;西洋参皂苷(quinquenoside)-R1, 绞股蓝苷(gypeno side)Ⅺ,Ⅹ,Ⅶ等。(2)线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三醇型, 如人参皂苷- Re, - Rf, - Rg1, - Rg2, - Rh1, - F3 等。(3)母体结构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如人参皂苷(ginaenoside)-R0。(4)母体结构为奥克娣隆型(Ocitillol), 如假人参皂苷(pseudoginseno side) F11。(1)和(2)属四环三萜的达玛烷系皂苷,且达玛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强,而齐墩果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弱,并且西洋参不同组织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也不同,其根中的总皂苷为5%~10%,茎中的总皂苷为2.18%,叶中的总皂苷为10%~16%,干花蕾中的总皂苷为12%~16%。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人参皂苷研究分析

摘要 人参皂苷主要有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 PPD) 型、原人参三醇( Protopanaxatriol, PPT) 型、齐墩果酸(Oleanic Acid, OA)型三种类型,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提高学习记忆、抗衰老、抗炎、抗痴呆、抗疲劳和促进造血等。但是人参皂苷本身不易被吸收,生物利用度较低。大量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在胃肠道去糖代谢后形成苷元或次苷,这些成分更容易被胃肠道吸收,且活性较皂苷增强。人参皂苷元混合物DS-1226系采用专有技术从人参茎叶中提取、水解、精制而成的一种类似人参皂苷肠代谢组合物的新型中药有效组份,该产品及技术已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台湾等8个国家或地区的授权专利,其主要成分为PPT(33 %)和PPD (16 %)。行为学实验表明DS-1226对睡眠干扰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此外其还对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有保护作用。 人参是五加科(Araliaceae) 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是珍贵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人参主产于我国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区,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4。人参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皂苷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氨基酸和多肽类、微量元素等,其中人参皂苷是主要的活性成分15]。人参皂苷属于三萜类皂苷,目前可分为三类6:-类为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PPD) 型,主要有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h2等;另一类为原人参三醇( Protopanaxatriol, PPT) 型,有人参皂苷Re、Rf、Rg1、Rg2、Rh1等;还有一类为齐墩果酸(Oleanic Acid, 0A)型,有人参皂苷Ro、Rh3、Ri、F4等。近年来,对于人参皂苷以及其代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二(答案)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的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2.清热药 :以清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3.长期毒性 : 4.中药配伍: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5.祛风湿药: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并能解除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填空题 1.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糖类______、_蛋白质________、氨基酸_________、苷类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2.解表药的发汗作用机制包括和 。 3.黄芩抑菌的主要成分是____黄芩素_______________和__黄芩苷________。4.秦艽、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炎作用与__兴奋_____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 5.化湿药具有驱风健胃作用的共同物质基础是__芳香性挥发油__________。6.与猪苓利水渗湿相关的药理作用为__________利尿______、________保肝______、______抗肿瘤_______等。 7.附子、肉桂、干姜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____兴奋______作用,能_促进肾上腺_______皮质激素合成。 8.大多数理气药的解痉作用与阻断____M胆碱受体_____及__直接抑制 _______肠肌有关,有些药物与兴奋___a受体______有关。 9.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与_镇痛镇静催眠_______、_____抗心肌缺血___、_抑制胃酸分泌________和_抗溃疡________等相关。 10.远志镇咳成分是____ TMCA_____,祛痰成分是__皂苷_______。

人参的药用功效

人参的药用功效 性味归经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本经》中称味甘,微寒。《别录》中称微温,无毒。《本草纲要》中称生,甘苦,微凉;熟,甘,温;入脾、肺经。《本草衍义补遗》中称“入手太阴”。《本草汇言》中称入肺、脾二经。《药品化义》中称入脾、胃、肺三经。 药用部位 商品人参的主根、须根、芦头、人参茎叶、人参花蕾、人参果实等全株均可入药。 药用功效 【传统应用】 人参作为名贵药材在我国已有近四千年的应用历史,历代医药名家均视其为“君药之首”。诸多医药名著均记载: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养心安神、开心益智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称其功能“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本草纲目》认为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 《本草汇言》指出:“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故真气虚弱、短促气虚,以此补之;……惊悸怔仲、健忘恍惚,以此宁之;元神不足、虚赢乏力,以此培之。……若久病元虚、六脉空大者,吐血过多、面色萎白者,疟痢日久、精神萎顿者,中热伤暑、汗竭神疲者,血崩溃乱、身寒脉微者,内伤伤寒、邪实心虚者,风虚眼黑、旋晕卒倒者,皆可用也”。 【现代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的药用功效是多方面的,除与古代医药文献记载相关内容一致外,现代临床实践证明:人参还具有强心、镇静大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作用、提高记忆力作用;有恢复疲劳作用;有抗癌和增强肌体免疫功效;有促进代谢、活跃内分泌系统作用;有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提高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改善骨髓造血能力;有抗辐射效能;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减肥降脂等功效。在美容方面,人参具有减少皱纹生成,增强皮肤弹性,去除色斑,柔顺头发和防止脱发等作用。 人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保健效能是多方面的,而最奇特的作用是双向调节和维持生命的恒常作用。久服人参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皂甙Rg类有兴奋作用,Rb类有抑制作用。 人参有益智作用,Rg1与学习过程有关,而Rb1与记忆和安定作用有关。人参皂甙能明显降低小鼠由戊四氮引起的惊厥率及士的宁引起的死亡率。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人参可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甙和多糖。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中药人参为五加科的干燥根,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秋季采挖。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切片或研粉用。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多糖、维生素及人参黄酮类等。多数为达玛烷型皂甙,如人参皂甙Ral,Ra2,Rbl,Rb2,Rb3,Rc,Rd,Re,Rf,Rgl,Rhl,及20-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 Rf)等;少数为齐墩果酸型(C型)皂甙,如人参皂甙R[1]。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古代医药学书籍《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功效有重要记载,人参药用部分主要为人参的根和须,现在也有将人参叶和人参花蕾作药用的。中医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肺虚喘咳、惊悸失眠、神经衰弱、精神倦怠及各种气血津液不足症。 1人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 1.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利用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1,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转为抑制的作用。人参皂苷Rb1具有营养神经,促进轴突外生和神经再生的作用,人参皂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对脑缺

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3],能作为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保护剂,人参皂苷Rb1,对许多大脑细胞、神经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姜正林[4]等用立体海马脑片模型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对脑缺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b1,可促进抑制细胞死亡的基因产品的表达,抑制凋亡和凋亡细胞的死亡,对治疗或预防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是有效的。近几年,人参皂苷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李军庆等[5]提出Rg,可抑制DNA断裂,从而防止细胞凋亡,人参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作用;研究证明人参茎叶皂苷对电休克所致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不同脑区的单胺类递质含量明显增多,能改善大鼠的记忆学习功能[6]。海马与神经记忆活动有关,研究证明Rb1,能够促进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神经元的变化而提高神经元核内核糖核蛋白基因(Rdna)的转录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强海马突触的传递效应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7],人参对不同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式的记忆与学习能力的改善,充分说明人参在中枢系统的效应。 1.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人参有抗缺血作用,人参总皂甙(GS)对心肌梗塞和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人们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以20~80mg/L浓度范围内为宜,且该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当浓度达到160mg/L时,反而有加

中药药理学试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效学 (3)中药药动学 2.填空题 (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 (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麻黄 B.当归 C.草乌 D.延胡索 (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4.多项选择题

(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 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 C.中药复方研究 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 5.是非题 (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 6.简答题 (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填空题 (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人参皂苷的提取

第一章综述 人参皂苷的简介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皂苷、挥发油、糖类及维生素等。经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活性。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明确结果的GS单体约有4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Rg3与Rh2。众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人参皂苷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成正常细胞有利于控制肿瘤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解体后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Popovich等研究认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途径与地塞米松相识,均为受体依赖性。目前我国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制剂工艺、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且已经有人参皂苷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人参皂苷成分 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1、-Ra2 、-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 等50余种人参皂苷。 Rh2:具有抑制癌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质的作用。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转移作用,可配合手术服用增强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及体力的恢复. Rg: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改善记忆与学习能力、促进DNA、RNA合成的作用。 Rg1: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Rg2:具有抗休克作用,快速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Rg3:可作用于细胞生殖周期的G2期,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蛋白质和ATP的合成,使癌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减慢,并且具有抑制癌细胞浸润、抗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 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二章 1、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1)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2)五味:是指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3)升降浮沉:是指中药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趋势。(一般向上向外为升浮;向下向内为沉降) (4)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作用。 2、对中药四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去探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 作用;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 素、多巴胺等;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 感神经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感神经的功 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 降低。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 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③对内 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增强肾 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2)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 等);3)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部分寒凉 药抑制内分泌功能。例:龟板等。④对基础代谢的影响;部分寒 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知母抑制机体代 谢,使机体产热减少,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 使产 热↑,耗氧量等↑;例附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 决怕冷。⑤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银花、黄芩、黄 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 定的抗肿瘤作用。 3、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有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或去除起毒性作用?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会消失,例大黄治疗便秘,可引起食欲下降(因大黄抑制消化酶) (2)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 又分慢性和急性毒性:分别表现在人体的不同系统 A 中枢毒性:主要表现为口唇麻木、嗜睡、抽搐、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 例细辛,引起口唇、舌尖发麻。马钱子所含士的宁能兴 奋脊髓,中毒可产生惊厥。 B 心血管系统毒性: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悸等,例附子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心 率失常;蟾毒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 停搏等心律失常。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2.1人参皂苷 (2)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3)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6) 2.2脂溶性性成分 (8)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8)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9) 2.3多糖类物质 (9)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9)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0) 第三章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和制约中药发展因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和制约中药发展因素 发表时间:2016-06-23T11:46:52.9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作者:巩华盛[导读] 本篇文章从传统中药的发展现状、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制约中药发展因素以及建议与对策4个方面进行阐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中医医院 162400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5000年来中华儿女与疾病抗争的经验积累与总结,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现如今有关学者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篇文章从传统中药的发展现状、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制约中药发展因素以及建议与对策4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中药发展现状;中药现代化;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一、中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药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效益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民间的流行到官方的认可,世界已经进入对中药立法管理的时代。 中药是中国赢利能力很强的行业,其中以同仁堂、云南白药、神威药业等占据主要市场,同时中药是“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项目,由于政府的扶持政策提高了中药的利润预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投资中药来帮助企业扩展经济规模加快转型;有些企业网罗中药研究人才;有的甚至窃取专利;受中药高利润因素的影响,大量资本流入中药行业,使传统中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中药现代化历经30多年,从吸收现代的管理理念到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中药正走向工业化。从国务院提出的“事业线中药与中药生产现代化”,可以看出中药现代化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上升到了国家产业的高度。然而在中药现代化经历近十年后在国际市场却遭遇着尴尬。像欧美国家的草药劲头强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汉方制剂占领大部分国际市场。 中药发展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反映了中药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在确保中药发展之前,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二、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 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中药中含有多种成分,因此作用就出现了多效性。例如人参中含有有机酸、微量元素以及皂苷等,所以它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系统均会产生影响。相对而言,西药有特定的作用。 2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在一定范围内,西药的药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药虽然有时也呈现出类似的关系,但有时却很不规则,例如大剂量木香总生物碱使兔耳血管收缩,而小剂量是血管扩张。 3 中药起效缓慢、作用温和 大多数中药需要多次给药后才能起效,例如给高血压大鼠钩藤煎剂灌服,5周之后才能使血压明显下降。中药的作用比较温和,例如人参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但与强心苷类药物相比作用较弱,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4 中药作用的不稳定性 由于重中药的产地、采取季节、保存条件、加工方式等不同,中药作用呈现不稳定性。 5 中药的某些作用呈双向调节 同一中药既能使机体从亢进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又能使机体从低下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也就是能够对两种状态进行调节。这种双向调节的机制既与中药的多种成分有关,又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有关。如果当时机体处于抑制状态,中药中抑制性成分产生的反应较弱,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较强,反之,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较弱,抑制性成分产生的作用较强。 其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有苦参、三七、人参,当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白细胞增高时,苦参能够降低白细胞、抑制炎症;而由于化疗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降低时,又能升高白细胞。三七遇淤血能散、见出血能止。人参则既可以调节低血糖又能够调节高血糖。 6 中药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虽然中药的疗效比较好,但目前为止仍无法确切的解释其中的机制。因此中医的模式就好像摸索黑箱。人们认识中医的规律从不认识到认识、创立理论到发现错误而否定再到再认识、修正理论这种模式不断提高,但就目前人们掌握的知识还无法透彻的解释。 三、制约中药发展因素 1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中药发展不匹配 药品关乎生命,必须做到均一稳定、安全有效,对于药品的质量不能仅仅只限于合格。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安全有效已经通过了历史的考验,目前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则是中药质量可控问题,当前单一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不保证药品的均一稳定。因此,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对于中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行的法规与中药的发展不配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经过修订并实施后,极大地推动了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使中药的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但该法在中药品种规定方面还存在缺陷,与中药发展历史不符,不能规范的调节中药司法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使药监局遇到很大的困难,阻碍了中药的发展。如果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为假药,那么代用品均为假药,这既不符合中药现状和中药发展历史,也与寻找药源相矛盾。 3 中药疗效评价的体系不规范 想要创新,研制一种新的中药,则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的评价。中药药效的评价往往存在困难,虽然曾用血清药理学研究过中药药理,但与药性理论、组方理论、症候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特别少,因此,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实施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