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斜井三岔口施工技术
引水隧洞与施工支洞三岔口专项开挖支护措施

引水隧洞与施工支洞三岔口专项开挖支护措施在引水隧洞与施工支洞三岔口专项开挖支护措施中,我们需要针对特殊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措施:1.首先,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和确定洞口位置,必须进行地质勘察和土质分析。
这将帮助我们了解地层的稳定性,分析出可能会出现的地质问题,并为制定支护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2.对于引水隧洞与施工支洞三岔口的开挖工程,我们可以采用钢架支护。
这种支护结构为钢制框架,能够提供强大的抵抗能力,可支撑岩石和土壤的压力,并防止岩石垮塌。
3.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施工。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可以用于加固边坡和支撑地下结构。
喷射混凝土可以根据需求在洞口周围形成一个坚硬的壳体,以防止地质体的坍塌。
4.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锚杆加固。
锚杆是一种在地下工程中常见的支护材料,能够提供强大的抗拉性能。
锚杆通常通过预先钻孔,然后在孔内注入锚固材料,将锚杆与地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体系。
5.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逐步切割岩石和土壤,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
为了进行这个过程,可以考虑使用先进的切割工具,如冲击锤、钢锥、涡轮钻等。
同时,还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以及规范的施工管理,以确保安全施工。
6.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施工器具,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总而言之,引水隧洞与施工支洞三岔口的专项开挖支护措施涵盖了地质条件分析、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监控等方面。
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性,从而顺利完成工程。
长大隧道斜井施工技术

马家山隧道上罗斜井三岔口挑顶施工技术

观察 , 加强 隧道开挖后变形收敛量测 , 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
2 开挖后及 时架设 工钢 门架 , ) 间距 按 1 0m进行布 置。边墙 参考文献 : .
及时施作锚杆 , 向间距按 10m进 行布置 。门型钢架 拱顶 位于 [ ] 王进 志. 环 . 1 雪峰 山特 长铁 路 隧道 白 沙斜 井主 要 难 点 与对 策 正洞开挖轮廓 线外 侧 , 留变 形量 1 m。门型钢架 立 柱采 用定 预 0c 时喷混凝土将 拱部封闭 。 [ ] 隧道 建设 ,0 1 3 ( ) 2 62 1 J. 2 1 ,1 2 :4 - . 5
Ke r s r g ,sr cu e d tci n,d tc in tc n q e y wo d :b d e t t r ee t i u o e e t e h i u o
收 稿 日期 :0 11 -7 2 1—22 作者简 介 : 召 (9 5 , , 秦 18 一) 男 助理工程师
位锚杆将直立 工字钢 锁在 边墙 上 , 以保 证 门架受 力 的稳定 性 , 及 [ ] 李 2
本. 大断 面黄 土隧道斜 井进入 正洞挑 顶施 工技 术 [ ] J.
铁 道 建 筑技 术 ,0 8 3 :9 4 . 20 ( )3 —2
3 开挖时逐渐将 底板抬高至大跨 线标高 , 正洞上 断面开挖 [ ] 史振 宇. ) 按 3 包家山隧道 大断 面斜 井进 正洞挑 项技 术 [ ] 隧道 J. 尺寸进行 开挖 , 开挖 至正 洞另 侧开 挖 限界后 , 待 按设 计 要求 架设
0 引 言
按照设计 图纸位置安设 , 保证 立柱 、 横梁 位置准 确。采 铁路隧道工程 , 为安全生产 、 快速施 工 , 置斜 井开辟 工作 面 接在一起 , 设 分 锚杆 长度 为 3m。 成 了长大隧道施工经 常采用的方法 … , 斜井进 正洞三 岔 口挑顶施 用 2锁脚锚杆 , 别与立柱和横 梁焊 接牢 固 , 保证 锚杆施工质量 , 防止因施工不 当导致横梁 下沉 引起 安全 和质 工技术的安全合理性是 施工 中的一个 关键环节 , 李本 对大 断面 见 , 。 湿 陷性黄土隧道斜井进 入正洞的安全 、 进度 和经 济方面进 行 了研 量事 故 , 图 2 图 3 究, 史振宇 对大断面斜 井进入正洞从 超前支护 、 分部 开挖 、 加强 支护等方面进行 了 阐述 , 赵勇 对太行 山隧道 8号斜井膏溶 角砾 岩 地层三彷 口挑顶 的开挖、 支护 施工技术 进行 了总结 。本 文根据 马家山隧道工程特 点 , 对上 罗斜井 进入正洞 三岔 口挑 顶施 工技术
隧道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

xxx隧道3#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概况xxx隧道位于安图县石门镇,进口位于榆树川鸡冠沟东侧,出口位于上佛堂村,隧道起岂里程为DK239+960~GDK244+681,全长4721m。
xxx隧道一共设置3个斜井,1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为DK241+200,斜井长535m;2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位于DK242+300,斜井长633m;3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为DK243+500,斜井长247m。
预计3号斜井向隧道进口方向施工900m,向隧道出口方向施工400m.共计1300m的生产任务。
1.2 气象特征xxx隧道3号斜井所在地区属亚北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该区为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6。
5℃,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酷寒,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6.0℃,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2℃,年平均降水量为528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05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最大积雪深度为61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68cm。
1.3 地质、水文情况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xxx隧道3号斜井三岔口处DK243+500为布尔哈河道峡谷低山区,隧道通过地层为侏罗纪中上统安山岩,灰绿色、弱风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较完整,围岩稳定性较好。
隧道正洞支护类型向进口方向为Ⅲb,向出口方向为Ⅱb,斜井为Ⅳ喷锚防护。
围岩情况较好。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以渗水滴水为主,局部可能揭露股状水。
涌水量计算:根据大气降水渗入法进行计算Q=2.74×α×ω×A,式中α为降水渗入系数,ω为年降雨量(528mm),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km2)正洞(DK242+600~DK243+900)段:Q1=2.74×0.15×528×1.3=282.1m3/d斜井段:Q2=2.74×0.15×528×0.4=86.8m3/d正常涌水量为Q= Q1+ Q2=369 m3/d。
隧道三岔口施工方案

隧道三岔口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隧道三岔口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施工后的清理工作等内容。
通过遵循本方案,施工人员将能够有效地进行隧道三岔口的施工。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正式进行隧道三岔口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2.1 资料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施工资料,包括设计图纸、工程规格书、安全措施等。
这些资料将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依据。
2.2 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2.3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挖掘机、钻孔机、爆破器材等。
同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4 施工区域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的道路畅通,同时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3. 施工过程关键步骤在进行隧道三岔口的施工过程中,需按照以下关键步骤进行操作:3.1 探测勘察在施工前,对隧道地质进行勘察,确定地质条件和岩石性质,通过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3.2 岩石开挖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岩石开挖,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隧道三岔口的准确形状和尺寸。
3.3 支护措施根据岩石开挖后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喷射砼、钢支撑等,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和安全。
3.4 隧道连接将三个岔口连接起来,确保通行顺畅。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对接口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调整,确保连接的准确性。
3.5 清理工作隧道施工完成后,进行清理工作,清除施工区域的杂物和垃圾,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4. 施工后管理和维护施工完成后,需要对隧道三岔口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巡视、维修等工作,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一种隧道三岔口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施工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斜井三岔口地段挑顶施工

法同斜井一般地段 的施工方法相 同, 采用上下 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施 工。
2 r x2 m, 0c 0c 仰拱喷 混凝 土厚度 同拱墙 ; u 拱墙模 筑 C 5钢筋混 3 凝土衬砌厚度为 6 I, 0C I T 仰拱 C 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 7 m。 3 0c
考虑到斜井延伸段在挑顶施工 完成后需 要拆 除 , 因此 型钢钢 架 及喷射混凝 土施 工完毕 后不 再施作 二次衬砌 混凝 土。但 为确
处 调整到与正洞 中线平行位置 。 斜 井洞身开挖支护 同一般地段采用 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 过 渡段 除采用 钢架过渡方案外 , 他支 护参数按设计进行 。 其
按 照斜 井挑 顶施工的总体方案 , 斜井在施工完过渡段后需要 将 型钢 钢架延伸至第 ( ) 三 洞室。根据第 ( ) 室挑 顶作业 的需 三 洞 要, 斜井型钢钢架延伸 的长 度为越过 第 ( ) 室临时 钢架 21。 三 洞 I T 斜井 延伸段 ( 般 地段 ) 型钢 钢 架采 用 1 一 的 8工字 钢 , 中 在第 其
正洞 采用 双侧 壁导坑法 进行 开挖施 工 , 计参数 如下 : 设 支护 采用全环 I2a型钢 钢架 , 5 间距 0 6m; . 拱墙设 2系统锚杆 , 间距 10I×1 0I, 部药 包 锚 杆长 2 5I , 墙 普 通砂 浆 锚 杆长 . T . I拱 I T . I边 T 4m; 期 支 护拱 墙 网 C 5喷 混 凝 土厚 3 m, 钢 筋 网 间距 初 2 5c 怊
中 图分 类号 : 4 5 U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1 工程概 况
左 侧边墙下 端的钢架 间距相应 为 1 0c 0 m左右 。根据计 算每 ( 次)
பைடு நூலகம்
隧洞三岔口段施工方案设计

隧洞三岔口段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隧洞施工是隧道工程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施工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针对隧洞三岔口段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探讨。
2. 工程概况2.1 隧道基本参数•隧道名称:XXX隧道•隧洞长度:XXX米•隧道断面:XXX米•施工日期:XXXX年XX月XX日2.2 施工环境•施工位置:XXX地区•地质情况:岩性较硬•气候条件:干燥,温度较高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以上工程概况,针对隧洞三岔口段施工,设计了以下方案:3.1 分段施工为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
根据隧道长度,将三岔口段分为若干段,每段长度约为100米,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控施工过程。
3.2 施工队伍组织为保证施工的协调性和高效性,将三岔口段的施工工程划分为三个分工队,并安排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3.3 施工方法选择考虑到地质情况和隧道断面的特点,本方案选择如下施工方法:•隧洞掘进:采用液压掘进机进行隧洞的开挖工作,其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适应三岔口段的复杂地质条件。
•支护结构: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隧洞的初期支护,同时配合钢筋网和锚杆进行综合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稳定性。
•排水处理:由于隧道地质较硬,排水问题相对较为简单,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处理即可。
3.4 施工过程控制为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施工质量的把控,本方案将如下措施纳入施工过程控制:•施工监测:安装监测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质量合格。
•安全监督:设置专业的安全监督人员,培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 施工计划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制定如下施工计划:施工段落起始日期结束日期段一XX月XX日XX月XX日段二XX月XX日XX月XX日段三XX月XX日XX月XX日5. 施工风险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地质灾害:由于隧道地质较为复杂,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长大隧道斜井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长大隧道斜井快速施工关键技术【摘要】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段落长、坡度陡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时因为通风难度大,因此通风技术、排水措施以及交通运输快速出碴成了制约斜井快速施工的关键。
通过对斜井施工的总结,希望能有效的指导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
【关键词】长大隧道斜井,快速施工,关键技术【abstract 】in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paragraphs long and steep slope under conditions of tunnel as difficult for ventilation, so ventilation technology, drainage measures and transportation quickly became a restricted slope fast construction violations, the ke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ined summary, hope can effective guidance similar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key words 】long tunnel shafts, fast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y一斜井通风重点和难点(1)井身长、坡度陡、断面小、交通运输繁忙、安全风险多、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2)通风效果不易保证,通风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施工进度,是一项大的技术难题。
(3)施工机械设备多;交通运输管理难度大。
且各种车辆会产生大量的CO、CN2 、粉尘等有害气体,掌子面爆破产生的烟雾、粉尘也较多,污染严重。
(4)地质结构复杂,隧道中多断裂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系发育。
二斜井通风技术措施要点(1)根据斜井的通风特点,要想解决好通风问题,必须从通风方案、通风设备、通风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长大隧道斜井三岔口施工技术摘要:斜井进入正洞三岔口处受力条件复杂、工序转换多,施工难度较大。
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例介绍长大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施工的方案、主要施工工法以及监测、排水、安全等施工需注意要点,与隧道施工的同仁们共享。
关键词:长大隧道;斜井三岔口;安全;监测;排水abstract: the slope into the positive hole sanchakou complicated stress conditions, process, 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 this article brought up with a project example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tunnel slope into positive hole of construction plan,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monitoring poi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drainage, security and other shared with colleagues in tunnel construction.key words: grew up in the tunnel; slope sanchakou; safety; monitoring; drainage.中图分类号:u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前言为了有效缩短长大隧道施工工期,实现“长隧短打”的理念,设置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成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施工方法。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复杂,临空面大,围岩容易失稳坍塌。
另外,斜井作为正洞施工的唯一通道,洞内交通运输繁忙,交叉口成为斜井进入正洞施工运输的“瓶颈”。
因此,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合理设置、安全施工是斜井进入正洞安全、快速施工的关键。
一、三岔口施工方案斜井与正洞联接方式根据工程特点,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斜井与正洞采取双联方式进洞,使斜井底部两交叉口形成循环通道,解决井底交叉口为洞内交通运输“瓶颈”的难题,提高洞内运输能力,缩短工程工期。
斜井双联段与正洞夹角均为600,两交叉口净距38m(注:计划模板台车长度12m,正好施工3组台车,两端各留1m搭接),双联段断面与斜井井身断面一致。
双联段支护参数也与井身参数一致,初期支护参数为:锚杆间距为1.2m×1.2m,锚杆采用φ22钢筋,锚杆长度为2.5m;喷射混凝土采用c20砼,喷层厚度为15cm。
根据地质情况,遇到围岩较差时,设ⅰ12.6拱架,拱架间距为1榀/m。
详见图1。
图1斜井与正洞联连接平面图斜井与正洞交叉口5m范围内加强初期支护,采用立ⅰ16异形钢架,共计9榀,增强交叉口地段初支受力状态。
在斜井与正洞连接处,正洞一侧采用型钢门架来支撑正洞上部拱架,立柱采用ⅰ25工字钢,每边3榀,钢架间距为1m。
横梁采用一根ⅰ30型钢,立柱与横梁采用螺栓连接。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图纸位置安设,保证立柱、横梁位置准确。
采用φ22锁脚锚杆,分别与立柱和横梁焊接牢固,锚杆长度为3m,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锚杆施工质量,防止因施工不当导致横梁下沉,引起安全和质量事故。
具体详见图2、3所示。
图2斜井与正洞联连接平面图图3斜井与正洞联连接处门架示意图三岔口处施工横通道布置方案将距斜井口前后最近的施工横通道位置调整至斜井交叉口处,施工横通道与正洞交角同斜井与正洞交角一致。
此处施工横通道断面采用斜井单车道断面,断面净宽为5.2m,支护参数参见《关角隧道横通道支护参数表》。
以便于横通道顶部安装通风管。
详见图4。
图4斜井底施工横通道平面图图5斜井底施工横通道断面3、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以斜井断面直接进入ⅱ线正洞,并继续向前开挖完成施工横通道。
然后返回进行ⅱ线正洞交叉口扩挖施工。
ⅱ线正常进入正洞开挖后,在开挖ⅱ线正洞同时,开始进行ⅰ线正洞交叉口开挖。
斜井口或施工横通道口5米范围内及正洞交叉口段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设ⅰ16型钢拱架,拱脚、拱腰及上下台阶连接处设置φ32锁脚锚管,锁脚锚管长3m,喷射混凝土厚度20cm。
井底水仓设置在斜井底ⅱ线两斜井交叉口之间的仰拱内设置水仓,水仓尺寸8m ×4m×2m(长×宽×深),容积64立方米,上部用栈桥跨过,在隧道侧墙增设洞室作为抽水机房,洞室尺寸3m×2.5m×2m(宽×高×深),顺坡地段利用水沟将水排至水仓内,反坡地段采用水泵将水抽至水仓内。
详见图7、图8。
图7井底水仓位置平面图图8井底水仓剖面图井底车场及设备洞室设置将正洞ⅱ线两斜井叉口之间位置作为井底停车场,开挖完成后及时衬砌。
将正洞ⅰ线两横通道叉口之间位置作为变压器、及空压机安放位置,正洞向前掘进长度超前1000米以后,将变压器及空压机移至前方横通道内。
详见图9 。
图9井底车场、变压器及空压机房布置图主要施工方法斜井进入ⅱ线施工方法①斜井先以导洞进入ⅱ线正洞施工,导坑断面尺寸与斜井断面尺寸一致,支护参数为:ⅰ16型钢钢架,间距1榀/m,φ22锚杆,长度3m,间距1.2×1.2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0.2×0.2m;喷射c25砼,厚度2 3cm。
②在ⅱ线正洞导坑施工时,导坑拱顶标高在正洞开挖轮廓线以外,以便于正洞交叉口拱架架设,考虑到围岩变形量较大,实际开挖尺寸比设计拱顶标高提高10~12cm。
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0.5~1m 以内,施工中做到边开挖边支护。
③待导坑通过ⅱ线正洞段后,直接进入施工横通道施工,施工横通道施工至与ⅰ线交叉口段时,停止向前施工,返回进行ⅱ线正洞交叉口段扩挖。
④ⅱ线正洞交叉口段扩挖时,先用拱架加固拱部,然后先向西宁方向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先开挖上台阶,边开挖边支护,开挖时遇到对正洞断面净空有影响的导洞钢架进行拆除,开挖长度达到15~20m后,再以相同方法向格尔木方向开挖正洞。
⑤在上台阶开挖后,作业面允许情况及时进行下台阶施工,正洞落底后要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图6正洞施工示意图施工横通道进入ⅰ线施工方法①ⅰ线正洞交叉口开挖时,采取台阶进入正洞,与正洞正交进入,宽度为4.5m,横通道口段采用异型拱架进行过渡后,临时拱架与正洞中线平行,间距为50cm,在横通道口正洞大跨处开始向上开挖,采用边向上挑口边进行钢架锚喷支护,开口宽度按4.5m进行开挖,进尺按1.0m进行控制。
②开挖后及时架立横向及直立工字钢,横向i16的工字钢,沿隧道正洞方向进行布置,横向工字钢位于正洞开挖轮廓线外侧,并考虑12cm的预留变形量。
两侧采用i16工字钢架立与横向工字钢焊接牢固,并采用定位锚杆将直立工字钢锁在边墙上,以保证直立工字钢的刚度及受力的稳定性,并及时将拱部喷砼封闭。
③待混凝土形成一定强度后并观察稳定后,进行正洞上断面的开挖支护,拆除直立工钢,按正洞上半断面向西宁方向开挖,待形成10m~15m长的工作面后再反方向开挖,形成两个工作面施工。
同时及时封闭钢支撑,加强支护,以保证岔口的稳定。
详见图10、图11。
图10横通道与正洞相交横断面图图11横通道与正洞相交纵断面图三、施工过程中隧道斜井拱顶下沉监测拱顶下沉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精度为0.05mm。
测点用<22mm的螺纹钢加工而成,螺纹钢长25cm,将其一头用磨光机磨成圆球形,使每次测量时铟钢尺接触测点头部在同一点处。
在隧道拱部开挖后,及时打入拱顶岩体,保证测点距开挖面距离不大于1.5m。
测点安装完成后,随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岩体表面,做好测点保护。
提高监控量测频率,根据测量数据成果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和修正支护参数。
四、防排水施工因为斜井是反坡,给排水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水会一直顺着坡度流入正洞内,造成洞内积水。
根据设计水文资料,斜井所承担的正洞施工范围的日正常涌水量为285m3,水量较小。
但在部分沟谷浅埋地段,地下水相对富积,不排除出现股状水的可能。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在正洞开挖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也设置集水井。
集水井内放入抽水泵,用排水管相连,连同斜井内早期设置的集水井,形成一个完成的排水系统,保障排水通畅。
然后“接力”排到洞外。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⑴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3)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稳定性。
(4)制定挑顶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5)隧道开挖采用控制爆破方法,按《爆破安全规程》施工。
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根据围岩情况,来控制开挖进尺,围岩较差地段必须加强支护。
(6)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地质素描、炮眼钻进速度变化、炮孔出水异常现象等对前方地质情况做出判断,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参数,围岩变形增大时加强支护。
结束语本文对某长达隧道斜井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做了分析,纵观整个斜井的施工过程,放在首位的是安全,斜井的施工难度虽大,但若能做到合理的安排、科学有序的组织生产,统筹兼顾,全盘考虑,同样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2]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技术手册-隧道[k].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3]霍玉华,王晓州,孟飞彪,等.大断面黄土隧道快速掘进施工方法研究[c].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4]彭江鸿.黄土隧道塌方处理及原因浅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