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分析
建筑景观设计的特点与难点

建筑景观设计的特点与难点建筑景观设计是建筑结构外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为建筑增添视觉艺术感和生命力。
而建筑景观设计的特点与难点也是相当显著的,这里我将展开分析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建筑景观设计的特点1、具有综合性建筑景观设计是将建筑结构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融合了建筑学、园林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要素。
设计者需要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综合性的建筑景观设计。
2、具有观赏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筑景观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观赏性。
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审美感和艺术表达。
景观色调、造型和灯光等都要精心调配,以创造出美轮美奂的建筑景观。
3、具有功能性建筑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
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的要素,设计出既美且实用的建筑景观。
二、建筑景观设计的难点1、环境适应性建筑景观设计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与建筑结构的协调。
在设计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如土壤性质、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还需要考虑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为建筑景观定位、构思和规划提供指导。
尤其是在建设高楼大厦等地标性建筑时,更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建筑景观的协调性。
2、天然材料的处理建筑景观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天然材料,如树木、花卉等。
为了解决这些天然材料的处理难题,设计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此外,为确保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对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
3、植物种植的选择和管理在建筑景观设计中,植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选择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景观的美观和持续性。
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科学的植物配置和管理,以确保植物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此外,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情况,也需要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及时对植物状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4、时尚与经典的平衡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时尚和经典之间的平衡。
以经典设计为基础,注入时尚元素,可以使景观更加时尚和新潮。
建筑风貌景观分析报告

建筑风貌景观分析报告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许多新的建筑物和景观。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貌景观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城市建筑风貌景观的现状和特点,特编写了本份《建筑风貌景观分析报告》。
首先,本报告对于城市建筑风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
建筑风貌包括了建筑物的形式、风格、材料以及其所呈现的空间组织和色彩等各个方面的特征。
而建筑风貌景观,则是指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的整体景观效果。
对于城市而言,建筑风貌景观是人们感知城市美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随后,本报告通过对城市的建筑风貌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
我们选择了城市的不同区域,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和历史文化区,对其建筑风貌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调查。
从分析结果来看,城市的建筑风貌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商业区以现代化、高耸的摩天大楼为主导,彰显了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进程;住宅区则更注重环境融合和居民生活质量,建筑风格多样且更加舒适宜居;历史文化区则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富有浓厚的历史韵味。
接下来,本报告对城市建筑风貌景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一些新建项目存在着模仿和雷同的现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其次,一些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破坏了整体的景观效果。
最后,一些地区的建筑风格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导致建筑风貌的杂乱和混乱。
最后,本报告提出了建筑风貌景观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首先,鼓励创新设计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塑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其次,加强建筑物的环境融合性,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此外,建议加强城市的建筑风貌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建筑风貌的整体协调性和统一性。
综上所述,本份《建筑风貌景观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城市的建筑风貌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建筑风貌景观,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好地。
建筑景观渗透分析报告范文

建筑景观渗透分析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景观渗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概念。
建筑景观渗透是指将自然元素和绿色空间有机地融入到建筑环境中,以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以某城市某小区为例,对其建筑景观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该小区总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由5栋住宅楼构成,周边道路宽敞、绿化率较高。
在整体布局上,小区将绿化空间和建筑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环境。
然而,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区内的建筑物虽然与绿化空间相连,但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缺乏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外墙大多采用单一的材料和颜色,缺乏变化和创意,不利于打造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景观。
建议在外立面设计上,增加植物爬藤、垂直绿化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次,小区内的公共空间利用率较低。
尽管小区内有一片较大的花坛和几个小型休闲区,但这些空间仅供居民进行简单的休息和观赏,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建议在公共空间中增加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功能,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娱乐选择,增加人们对建筑景观的互动性。
最后,小区内绿化植被种类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主要植物以常见的绿化树木和花卉为主,缺乏野生植物和多样性的景观植物。
建议在绿化规划中引入更多的本地特色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建筑景观渗透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某城市某小区的建筑景观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发现在建筑外立面设计、公共空间利用和绿化植被多样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希望相关部门和设计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市景观,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颐和园建筑分析

颐和园建筑分析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西郊。
建于18世纪中叶,面积达到293公顷。
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颐和园的建筑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整体布局颐和园分为两个主要区域: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区域包括假山、湖泊、楼阁等景点;昆明湖则是人工挖掘建成的水景区域。
这两个区域通过美丽的连廊相连,构成了颐和园独特的整体布局。
整个园林的主要轴线从南向北延伸,呈现出南北相连的景观。
二、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影响,同时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颐和园的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庄严、华美与西方建筑的精细与对称。
园内的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包括宫殿、亭台、楼阁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颐和园中的宝慈寺、清漪堂和万寿山长廊。
宝慈寺作为颐和园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最为庄严华丽的寺庙建筑之一,是颐和园的核心元素之一。
寺内供奉的观音像高达30多米,造型精美,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清漪堂是颐和园里著名的一座仿古丽宫。
建筑坐北朝南,仿造了南方建筑的特点。
清漪堂主体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4米,造型宏伟壮观,被誉为“颐和园第一建筑”。
万寿山长廊是颐和园内最长的走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连廊之一。
其全长达728米,共有273间房间。
长廊上装饰着精美的画和雕刻,是颐和园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园林艺术颐和园不仅是建筑的杰作,同时也是园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充满了大量的小桥流水、假山景观和奇石,以及精心设计的温室花房等。
这些景点的布局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充满了设计者的智慧。
园内的湖泊、池塘融入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开凿的元素,形成了宛如画卷的景色。
在昆明湖畔,人们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四、文化内涵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
颐和园以人文景观为核心,汇集了文学、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植物、水体、石头、雕塑等元素的组合,为居住区营造美丽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特点和效果。
案例一:某小区花园景观设计环境分析这个小区位于一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青山环抱,空气清新。
但是由于社区居民众多,人口密集,所以需要一个宽敞明亮的花园作为居民活动和休闲的场所。
设计特点这个花园的设计特点是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需求。
首先,设计师在花园中设置了多个儿童游乐设施,满足了家庭的需求,让孩子们可以在花园中玩耍。
其次,花园中分布有多个休息区,方便居民们进行休闲和聚会。
最后,花园里还有大片的绿地和花坛,美化了整个小区的环境。
效果评价这个花园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孩子们也有一个安全且有趣的场所玩耍。
同时,花园的设计也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宜居的社区。
案例二:某高端住宅小区的庭院设计环境分析这个高端住宅小区位于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周围是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
由于社区内的住户主要是高收入人群,所以需要一个高雅、私密、安静的庭院来提供他们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
设计特点这个庭院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隐私和安静。
首先,围墙和绿化植物将庭院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
其次,庭院内设计了多个休息区和水景,提供了一个静谧舒适的休闲场所。
最后,庭院内的植物选择了低维护和高观赏价值的品种,营造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效果评价这个庭院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安静和放松的氛围,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
同时,庭院的设计也彰显了社区的高端和品味,为业主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某新建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环境分析这个新建小区位于城市的发展区域,周围是一片开发中的建筑工地和道路。
由于小区是新建的,所以需要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的活动需求。
设计特点这个公共空间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分析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分析建筑和景观是建筑学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互为依存。
一方面,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反映了文化、社会、经济、科技、生态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也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考虑建筑和景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和景观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地域环境关系、设计美学关系和社会人文关系。
一、地域环境关系地域环境气候、地貌、植被等方面的特征,对于建筑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炎热的南方城市里,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通风功能;在寒冷的北方城市里,则需要考虑保暖和防寒等因素。
此外,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色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协调效果。
例如,在西安的明城墙旁边,设计一栋现代建筑,它必须与周围的古建筑和环境相和谐,这个现代建筑必须具有一种独特的性格,突出它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二、设计美学关系建筑和景观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仅在建筑结构的形式、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来,在色彩选择、质地、材质、装饰和景观照明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建筑和景观的界面部分,需要设计师精心设计,使之相互融合,不能呈现出感觉上的断裂或不协调。
例如,设计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等方面在建筑和景观的相互关系中要求得严格一些。
三、社会人文关系建筑是构建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人们文化传承和精神体验的象征。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必须考虑到社会人文环境的因素。
例如,在城市公园和景观设计中,绿地的规划、小品的设计、雕塑的设置等方面需要考虑周围居民的文化背景和人口结构等因素,这样才能使景观设计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建筑和景观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紧密的。
建筑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征、社会人文环境和美学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协调、美观和实用的建筑物,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观对建筑的影响。
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

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和设施布置,而是要综合考虑美观性、功能性、生态性以及居民的心理需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某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小区整体布局该住宅小区在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地形和周边环境的特点。
小区分为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相对独立的景观区域,但又通过道路和绿化带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的分布错落有致,既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又为景观设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置了一个大型的中央花园,作为整个小区的核心景观区域,吸引着居民前来休闲和娱乐。
二、景观元素分析1、绿化植物小区内的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搭配,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了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如桂花树、樟树、杜鹃花等,不仅易于养护,还能体现地方特色。
此外,植物的配置也注重季相变化,使得小区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有樱花盛开,夏天有紫薇绽放,秋天有金桂飘香,冬天有腊梅傲雪,让居民在四季更替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水景设计水景是该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
小区内设置了人工湖、喷泉和溪流等多种水景形式。
人工湖面积较大,湖水清澈,周边种植了垂柳和水生植物,营造出了宁静优美的氛围。
喷泉则位于小区的入口处,起到了欢迎和引导的作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溪流蜿蜒穿过小区的部分区域,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感和趣味性。
然而,水景的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和精力,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出现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水景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充分考虑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3、道路与铺装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合理,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
主要道路宽敞平坦,方便车辆通行;次要道路则曲折蜿蜒,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
景观建筑环境分析报告

景观建筑环境分析报告景观建筑环境分析报告今天,我们对某城市的一个公共景观建筑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报告。
该景观建筑位于市中心的一个繁华商业区,周围拥有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餐饮店等。
该建筑的设计独特,外观简约而时尚。
建筑前方有宽敞的广场,广场上种植了各种花草,绿意盎然。
广场中央还设置了喷泉,流水潺潺,增加了整个环境的活力与美感。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该景观建筑环境的优点和不足。
首先,该建筑设计独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外观简约时尚,给人一种现代感。
设计师通过巧妙的使用材料和颜色,使建筑在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特的地标建筑。
其次,该建筑周围的环境优美。
广场上种植了各种花草,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喷泉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整个环境的美感,还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在这个商业区内,很多人会选择在这里休息、聚会或者拍照留念。
然而,该景观建筑环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周围的商业建筑密集,人流量大,而该广场的面积相对较小,导致人员拥挤。
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周末,人流更加集中,广场上人挤人,给人一种繁忙和不适感。
其次,该景观建筑环境缺少休息和遮蔽的设施。
虽然建筑前的广场有一些休闲座椅,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并且在炎热的夏天,缺少遮蔽的设施,无法提供足够的遮阳和降温效果。
综上所述,该景观建筑环境在设计上独特而时尚,周围环境优美。
但是由于人流量大和缺少休息和遮蔽设施,导致人员拥挤和不适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增加座椅的数量和种类,提供多样化的休息选择。
同时,在广场周围设置遮阳伞或者搭建遮阳棚,以提供更好的遮蔽和降温效果。
此外,建议在节假日和周末增加人员管理和引导,以提高整个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总之,该景观建筑环境设计独特而时尚,周围环境优美。
然而,人员拥挤和缺少休息和遮蔽设施是其存在的问题。
通过增加座椅和休息设施的数量,以及提供遮阳和降温的设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该景观建筑的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作
赏
析
制作:陈小燕 指导老师:刘彦鹏 日期:2011.12.26
目 录
1、建筑与环境 2、功能布局 3、交通流线图 4、建筑形态 5、空间体验、材料
方案一 玛利亚别墅
位置:努玛库 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
作者简介: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理论的倡导者, 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 阿尔瓦阿尔托是与格罗皮乌斯、赖特、柯布西耶、密斯齐 名的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 之一,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的代表人物。 他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其 次才是建筑师个人的想法。 阿尔托热爱自然,他设计的建筑总是尽量利用自然地形, 融合优美景色,风格纯朴。
书房
玄关
主入口
二层平面
一楼到二楼有三个楼梯 从起居室往上 起居室去往室外的地方,供主人 去往二楼画室所用
客 房
画室 卧室
二层大厅
娱乐房
从一楼的私密空间往二楼
儿童房
二层平面
客房有阳台为 客人提供休息 放松场所
客 房
画室 卧室
二层大厅
娱乐房
儿童房
走廊较长作为孩 子们的娱乐场所
建筑结构形态
一层
二层
一级还原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次门 琴房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书房与琴房相邻,书房内有可移动的书架
书房
门厅比室内低
玄关
主入口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门可直接通往后面的廊子 无论是在会客是或就餐完 人们都可以去内院走走
空间分析
三原色的利用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 室内除椅子外其它家具全部是固定的,样式简洁明快、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匠心所在。 简单的几何形早就了丰富和舒适的室内空间。
透视图
整个建筑都是有简单的几何体穿插拼凑起来的,各部分组合严谨有序,色彩用红、黄、蓝。 三原色,充满设计色彩。充分体现荷兰风格派特征,是现代风格建筑的开端,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 到色彩都典型的体现了风格派理论,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变化,是建筑形体产生 了雕塑般效果。
主入口
功能分区图二
二层主要功能:主要起居室
住内宅的大闭床和成排的窗,使室光线充足
住宅的另一位设计者施罗德夫人提出“是否不用墙 仍然可以分割空间”的要求,里特维尔德便产生了 “活动隔断”的想法。 当墙面被旋转时,二层被分为三个卧室,浴室和起 居室。
可活动墙体
建筑结构 交通流线图
建筑的承重设计满足了大面积开窗的需要
画室 娱乐区
小 卧 室
卧室
儿童房
蒸汽浴室
功能分区分析
别墅大体可分为六部分
过廊 次 门
佣人房
1、公共空间:门厅,次门厅,衣帽间, 起居室,书房,琴房,餐厅。 2、主要用房:主卧房,次卧房。 3、服务用房:厨房,储物室,佣人房。 4、画室。 5、蒸汽浴室。 6、“肾”型的泳池
客 房
餐 厅 内 庭 次门 琴 房 书 房 起居室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建筑材料
以木质材质为主,铜 则用于点缀,表现精 致的细部
方案二:施罗德住宅
设计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位置:荷兰乌德勒支市
里特维尔德是荷兰的著名工业设计师和建筑师。 他从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现代设计的重要经典之作“红黄”椅, 以实用性的具体产品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他是创造出最多“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师, 可称得上家居设计精英第一人。
里特维尔德
住宅与周围环境
住宅位于乌德勒支市城郊一片开阔土地中,周围是景色优美的田园。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射 与新鲜的大自然气息,如同设计师本人所概括那样:“选址的特点是光线、空间、空气和自由。
住宅与周围环境
施罗德宅座落于低层连排住宅区内,周围的建筑估计设计建造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形式风格到色彩都非常 统一——红墙黑瓦,双坡屋顶。 施宅建造在连排住宅的端头,依附于红色的砖砌山墙上,所以只有三个外露的立面。走近时白色的墙面一下子 就从砖红色的背景中跃入眼帘,并且比周围的房子矮了一层,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女仆房间
厨房 办 公 室
二层
一层
将楼梯放置于中央而没有想通常一样放在角落,使线路 图成首尾相接式,可相互串通,各空间之间关系密切
建筑形态—平面形态
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和阳台体积从 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甩开。 平面的组织也是由规则矩形到不规则多边形
建筑形态—平面结构
建筑形态—立面形态
立面是平面和线条的拼贴,其构件有目 的地相互远离,看起来像相互滑过。这 使若干露台成为可能。
功能分区图一
一层主要功能:办公和餐饮
女仆房间 建筑的入口上方加了雨篷,在光线 的照射下达到一种光影效果。 正面看施罗德住宅画面分割的比例 协调。 次 入 口 楼 梯 间 厨房
办 公 室
简洁的线条和蒙德里安的绘画风 主要空间:办公室和厨房 格如出一辙,在色彩上的运用非 次要空间:女仆房间 常相似 辅助空间是一个用于休闲的院子和 与其它相连的屋子
次门 琴房 书房 玄关
主入口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次门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桑拿房分为更衣室和桑拿间组成, 为草皮屋顶
琴房 书房 玄关
主入口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次门 琴房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肾形水池是这一别墅景观设计十分重要的元素, 空间设计连贯流畅,功能结合的合理充分。
建筑背景
玛丽亚别墅是典型的现代理性主义与民族 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了“流动 空间”的手法,空间自由灵活,空间的连 续性富有舒适,适合人的生活需要。 阿尔托创作的这座玛丽亚别墅是当代最出 色的住宅注意,这是一处宁静优美的场所
环境与外观
玛丽亚别墅在芬兰马库镇,位于一个长满松树的小山顶, 处于茂密的树丛之中。 窗外是松树里那些交错重叠的在树干,犹如花布上图案般 自由散漫的秩序,而屋子里这些零散的本色木桩 阿尔托运用建筑装饰了一种室内、室外、建筑的形态、建 筑材料、和光线的有机结合的场所 建筑总体以大的几何形体块为主,呈现出有几组“L”形 建筑围合形成的“U”形区域
厨 房 画室 二层大厅 卧室
过渡空 间 佣人房
儿童房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次门 琴房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书房
玄关
主入口
主要路线 次要路线
交通流线分析
蒸汽浴室
游泳池
过廊 次门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内庭 次门 琴房 书房 玄关 起居室
过渡空间
佣人房
主入口
主要路线 次要路线
通过系统的比例,在多样中寻求统一的 整体效果都是把完整矩形分割成小矩形。
正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建筑形态
建筑表面涂着以白色为主的朴素色彩,杂以不同深度的棕色,鲜明的反映出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组合的风格派特征。 栏杆是金属的水平细管,和外部构成十分统一。整个构图充满了大小、方向、形状的巧妙穿插和对比,不对称但因 共同的简介纯净的风貌而十分统一和谐。像是蒙德里安式绘画的立体化,若即若离,充满想象的意趣。
谢谢观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面分析一
桑拿室
一层作为公共空间 平面图包括桑拿房与餐厅组成的“L”形,“L”形又穿插,重 叠形成“U”形,三面比较封闭,当中是花园。 花园是一个用围墙为主的庭院,里面有一个桑拿室和自由曲面 的游泳池。
平面分析二
二层设计成全私人性
位于起居空间内的楼道直达二层的过厅,过厅把二层的游戏区、 夫妻卧室、画室分开。游戏区连接四个小卧室和餐厅上方的室外 楼台。其余则是佣人房和储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