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维新变法思想(一)3

合集下载

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2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岳麓版

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2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岳麓版

专题2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019年:魏源、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洋务派的主张;2017年:康有为《孔子改制考》;2016年:魏源的代表作、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发展的,其主题是救亡图存。

随着中西交往的加强,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经历了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过程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20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胡适的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18年:新文化运动;2017年:胡适的文学革命;2016年:新文化运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新思潮的萌发(1)时间:19世纪40年代。

(2)学习内容:西方军事科技(器物)。

(3)代表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州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

②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4)影响:启迪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含义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强调以封建的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西学”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

(2)实质: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维新变法思想(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2)学习内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3)代表人物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③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4)维新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5)思想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优质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优质课教案_5

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认识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2.戊戌变法的背景;【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2.掌握改革史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2.康梁的维新思想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三维设计》材料一他宣称古文经都是伪经,今文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缺乏历史根据。

他竟把孔子美化为“民主圣人”,十分荒唐。

……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淹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运动。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特点: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变法思想。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酝酿中的变革一、选择题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解析:根据材料“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答案:A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康、梁等人的宣传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则是其兴起的经济条件。

答案:A4.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遗其体而求其用",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5.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戊戌变法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的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ppt1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ppt1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景:
金田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外患(侵略加剧、农民起义)
捻军起义
2、含义: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洋务派和顽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固派的主要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分歧是什么?
(3)主张: 改革制度 —— 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 —— 商战救国 (4)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 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1)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 主张

三世说 据乱世 生平世
评价:
同文馆等洋务学堂在学习内容上与中国 古代学校有什么区别?
国 子 监
京 师 同 文 馆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外语、军事 近代自然科学 ……
晚 清 留 美 幼 童
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詹天佑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严复
4、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旗帜: 师夷长技以自强
成就: 办新式学堂(同文馆) 创办近代工业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 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 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 识分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军 事 工 业 : 师 夷 长 技 以 自 强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1867年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1865年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国 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 业。
(1)林则徐
向西方学习, A.主张: A.主张: 主张 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以制夷 B.表现 设立译馆, 表现: B.表现: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C.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地位: C.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不善师外夷者, (2)魏源 ,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海国图志》 善师四夷者, 海国图志》 A.编写著作: 能制四夷。 A.编写著作: 能制四夷。 编写著作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二火器,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B.主张: B.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 ——魏源 ——魏源 法。” 魏 源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关注世界形势 C.意义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意义: C.意义: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 1.背景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2.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人物 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 世纪6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 旗号 4.内容(实践活动) 4.内容(实践活动) 内容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培养人才 5.结果 5.结果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6.评价 6.评价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③思想来源:早期改良思潮。

代表⼈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的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盾主张(1)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动进⾏竞争;(2)政治-学习西⽅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议院;(3)⽂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然科学知识。

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形成社会思潮,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过(1)兴起: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把孔⼦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的改⾰来论证当时改⾰的合理性,借⽤经学的外⾐和孔⼦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3)发展:创办报纸:《中外纪闻》、《时务报》。

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

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逐渐形成。

(4)⾼潮:百⽇维新原因:1897年11⽉,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分中国的狂潮。

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各种⼒量推动:中国知识分⼦⾼涨的爱国热情,⼀些封疆⼤⾂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中夺权,⾃⼰能真正掌权。

时间1898年6⽉11⽇(定国是诏)-----9⽉21⽇(农历戊戌年内容及作⽤(政治)颁布新法:允许官民上书⾔事。

改⾰旧制:①改订律例,②裁撤冗员,③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知识分⼦有机会参与政权。

(经济)颁布新法:①中央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商总局,奖励农⼯商业的发展,②改⾰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第3课 百日维新(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裁汰冗员 废八股、改革科举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汰旧军
1.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自由言论,有利于民族资产阶 级参政议政;
经济上制定了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业等 政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 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康有
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日本至
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涉及到这
一内容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官员中选拨轮
值备顾问。制度局不了了之。
类别
进步性
材(料1一):①康有西为方在和受日光绪本皇变帝革召取见时得称成:功“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 行三十年②而强甲,吾午中战国败国,土之中大国,人民民族之众危,变机法加三深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 日材经瓜济上料分、二,富文:的强③化戊可命教戌康驾运育变万有。等法国为各期”希个间方,望面光通。绪过对皇此变帝,工法—时计,—任发(独海布摘关变立自总法自《税诏强戊务令戌,司18变的4尽条法赫快,》德包摆)指括脱出政:被治、
大集群臣,革旧维新;设上书处,许天
康下士有民为上在书奏;折开中制提度出局了,重哪定三章项程变。法主张?
《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施政纲领。
请结合课文中的【历史纵横】回答:保国会 成立的时间、宗旨、性质、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时间、地点:
北京保国会遗址
1898年4月北京
宗旨:
“保国、保种、保教”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思考: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 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思维导图

一、新思想的萌发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思想(一)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栾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A.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
C.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
D.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早期维新派
(1)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2)主张: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3)评价: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郑观应认为,“攘外”是目的,“振工商”是途径,“速立宪法”是保证。

这种认识A.代表着一般士大夫的认知
B.表明早期维新思想体系完整
C.突破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有学者认为,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办事公平的考虑出发的,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

这一叙述意在论证
A.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没有体现儒家民本观念
B.早期维新派主张参照德意志帝国体制改革
C.早期维新派没有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专制
D.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纠正了西方议会制弊端
1880年,正当中俄伊交涉紧张之时,思想家王韬给清朝政府大员郑藻如写信提出,如果与沙俄作战,各地均宜动员百姓,办理团练,团练头目“必兼由民间公举,千万不可由官派”。

这反映出王韬
A.认为百姓是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B.将民主思想与救国实际结合起来
C.主张通过战争解决中俄间的争端
D.是近代中国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
1.【答案】C
【解析】材料“振工商”“速立宪法”即振兴商业、效仿西方宪政,突破了洋务派只是学习西方科技,不变革政治制度的做法,故C项正确;一般士大夫仍坚守传统制度,故A项错误;仅从材料无法看出早期维新思想体系完整,故B项错误;郑观应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故D项排除。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王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不可能认为百姓是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排除A;从材料信可知,在中俄边境危机时,王韬主张由民间组建团练并选举其头目,带有明显的民主性和爱国性。

故答案选B;材料并非强调通过战争解决中俄间的争端,排除C;王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