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

合集下载

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水神和农业神,与火神祝融一起被尊为五行之神。

据传说,共工曾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愤怒地撞断了不周山。

这个故事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在《山海经》中,共工被描述为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人。

他曾经掌管洪水,并使用洪水来滋润大地,使土地肥沃。

然而,他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存在,因为他的力量可以使洪水失控。

在一次与颛顼的战争中,共工被打败,愤怒地撞断了不周山。

在《淮南子》中,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情节更加详细。

据说,共工因为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而愤怒地撞断了不周山。

这座山是天地的支柱之一,因此,这次撞击导致了天地的震动和变化。

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还提到,共工在撞断不周山后,又继续攻击其他山峰,直到被神明止住。

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共工的愤怒和失控代表着自然力量的无序和破坏力。

而撞断不周山则象征着对自然秩序的挑战和破坏。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力感。

除了神话意义外,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还具有文化价值。

这个故事在古代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如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作品。

此外,这个故事还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冲昏头脑,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总之,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力感,同时也教育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冲昏头脑。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中,下面是正文和拓展。

正文:
传说中,共工是水神,掌管着洪水。

有一天,他看到了天空出现了异常的星象,认为是不祥之兆,便决定采取行动来纠正这一切。

于是他率领水族向不周山发起了进攻。

不周山是天柱之一,支撑着整个天空。

共工们向不周山发起了多次攻击,但都未能成功。

最后,共工愤怒地撞向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洪水从窟窿中喷涌而出,淹没了整个大地。

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同时,女娲娘娘也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她赶紧采取了措施,用五彩石炼成补天石,填补了天空上的窟窿,并最终将洪水消退,挽救了整个世界。

拓展: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崇拜。

在现代汉语中,“共工怒触不周山”也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精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_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_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_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供大家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介绍共工,炎帝裔。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神农(《雕玉集·壮力》),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

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

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传说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

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相争,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

《列子》载《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是春秋战国列子与其弟子门人所做。

记载云:“天地亦物也。

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意思是:天地也是物体。

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篇一: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 )、( )、( )、( )、( )等十五“国风”,共( )篇。

5、《诗经》中的“雅”分( )和( ),前者有( )篇,后者有( )篇,共(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 )篇、( )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 )、( )、(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 )。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 )毛亨传,东汉笺,唐( )疏。

《诗集传》是南宋( )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 )、( )、( )、( )和( )。

30个神话故事

30个神话故事

30个神话故事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神话故事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它们承载着古人对世界的好奇、想象与敬畏,以奇幻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诉说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让我为您讲述 30 个精彩的神话故事。

1、《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 年后醒来,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2、《女娲造人》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

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

但这样一个个捏太慢了,于是她把一根藤条沾满泥浆,然后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3、《女娲补天》远古时代,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万物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并斩下了神鳖之足撑起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使世间生灵得以生活下去。

4、《后羿射日》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焦了大地,庄稼颗粒无收。

后羿力大无穷,射掉了九个太阳,从此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人间恢复了生机。

5、《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后,西王母赐给后羿一粒不死之药。

但后羿的徒弟逢蒙想要偷药,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就自己吃下了不死药,飞上了月宫。

6、《夸父逐日》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他遗下了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7、《精卫填海》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死在了海里,死后化作了精卫鸟。

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8、《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和颛顼争夺天帝之位,共工失败后愤怒地撞击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移位,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去。

山海经简短故事原文

山海经简短故事原文

山海经简短故事原文1.讲一下关于山海经的简洁故事《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其中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为后人的神话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山海经》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1、夸父追日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

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

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

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

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

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

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

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

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

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

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

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是一位傲慢自大的水神,他认为自己比其他任何神都更加威严和强大。

他对众神
都表现出轻蔑和傲慢的态度,觉得自己就是最了不起的存在。

有一天,共工来到不周山,他看到山上的百川汇聚成大河,流入大地,让大地生机盎然。

共工心中不服气,他觉得大地之水应该归自己掌控,不应该让大地享受这些水的滋润。

于是,共工怒气冲天,一拳打在不周山上,大地震动,山河崩裂,水流逆转,天地失去了
往日的安宁和秩序。

众神纷纷来劝阻共工,告诉他大地的水是大自然的恩赐,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

但共
工却执迷不悟,他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掌控一切水源,无论是天上的细雨,还是地下的泉水,都应该由他全权管理。

他的目光越来越狂野,他的行为越来越嚣张,众神无法再容忍他的
傲慢和暴行。

众神商议决定对共工进行制裁,他们集体出动,联合向共工发起了攻击。

在一场激烈
的战斗中,众神联手将共工打败,并将他镇压于不周山之下,以惩罚他的傲慢和破坏。

共工被镇压后,大地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河流重新流淌,山峦重新峙立,一切都
恢复了往昔的和平与安宁。

而共工则在不周山下永远被禁锢,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解放他,
以免再次惹起他的愤怒和暴行。

共工的傲慢和自大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他最终被天地之力所镇压,以警示后人不
可妄自尊大,不能违背大自然的法则。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了人们,傲慢自大的人终将遭受
到应有的惩罚,只有谦虚谨慎,顺应自然,才能获得安宁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则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引入黄河。

《后羿射日》
【原文】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还有其它多种灾害,诸如……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

后羿把这些灾害一一清除。

尧领导人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推举尧为的领导人。

《黄帝擒蚩尤》
【原文】
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译文:
蚩尤兴兵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攻打冀州的郊外。

应龙打算蓄水,而蚩尤则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使应龙失计。

为助应龙,黄帝请天女魃下凡,使风静雨止,助应龙杀死蚩尤。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