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合集下载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生物科学三班第三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

但是,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彻底打败,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在大陆22年的统治。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国民党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主要是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

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的曙光初现,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动了全面内战,将自己推到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对国民党当局已经不抱幻想。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是它走向失败的又一原因。

国民党的政治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人的政治,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旦他作了决策,不管你是军事专家、经济专家还是外交专家一概没有说话的余地。

而且,下面的人也并没有团结在他的周围。

党内派系林立,纷争不断,贪污成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南京政权的统治效能。

二、经济上的腐败和混乱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通货膨胀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工商业活动遭受了灭顶之灾,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背井离乡,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经济的崩溃也加速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三、军事上溃败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在军事上,蒋介石名义上是最高指挥。

但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内却是多头指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诚如电视剧《亮剑》中所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作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大多是天才制定的,但却交给了蠢材去执行。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探究 共35页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探究 共35页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重视敌人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以运动战为主要战法。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第4页
1、共产党方面
军事战略
共产党能集中兵力
案例:
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 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 彪之一点两面战术,所有共匪各级指挥 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 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军事战略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第9页
政治统治
-- 共产党方面 -- 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政权与割据 -国民党镇压民众 -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国民党腐败 -国民党对人民的“劫收”
过渡页
1、共产党方面
军事战略
毛泽东与沈钧儒亲切握手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第1页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 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
中国近现代史——
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的原因探究
伟儫制作
军事战略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目录页
军事战略
- 力量对比 - 辽沈战役 -- 共产党方面 -- 国民党方面
过渡页
力量对比
军事战略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
第1页
请您思考
为什么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力量上有如此巨大 的优势,到最后却败退台湾?
政治方针
经济引导
第 4页
国民党政权与割据
军事战略
南京国民党政权代表 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 益,自始自终与广大民众 对立。就是少数的资产阶 级的地主豪绅也不是其忠 实的同盟,因此南京国民 政府极其缺乏社会基础。 又由于南京国民政府背叛 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背 叛了中国革命,致使国民 党从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党 逐渐变为腐败无能的党。

国民党溃败大陆原因---文本资料

国民党溃败大陆原因---文本资料

熊向辉(1919-2005)安徽凤阳人
据长期担任蒋介石医官的熊丸 透露:“我记得那时总统在黄埔 路官邸设地图室,地图室三巨 头是总统、周菊村与刘斐(为 章),三人在南京指挥徐蚌会 战……那时大家都觉得奇怪, 为什么蒋先生下的命令共方都 知道……后来大家都认为刘为 章十分可疑,蒋先生却都听不 进去,也没人敢直接告诉蒋先 生,故直到最后证实这点时, 蒋先生连想都没想到。”
6/17,蒋曰:“共产党的 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 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 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 器,但并不知道运 用。”“我们有空军,有 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 种兵”,“如果配合的好, 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 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原因: 1.民心所向
蒋如日中天、还都万人空巷
四、谍影重重
1988年,杨在纪念李克农的文章中 说:“为配合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我情工人员深入到国民党的机密决 策指导机关内,及时准确地供给了 党中央和军委及各地区战略性和动 向性的重要军事情报,为党中央和 毛主席研究战局,制定解放战争的 战略方针提供了主要依据,使我军 在解放战争中对敌人的主要情况了 如指掌,始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 权。”
刘斐(1898-1983)湖南醴陵人。 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等职
郭回忆:他本和刘斐 关系很坏,只要刘有 建议,他必反对,后 党组织派人带话给他, 叫他注意搞好和刘的 关系,不要被敌利用, 他才意识到刘也是在 为共产党工作。
郭汝瑰(1907~1997)重庆铜梁人
傅冬菊(1924―2007),又名傅冬,傅作义长女
杨尚昆(1907-1998)四川潼南人

中共的谍报工作 抗战前:很难向国民党渗透(敌对/非法) 抗战后:大规模进行渗透 原因: 1.合作/合法 2.中共针对原脱党或前“转变”人员做工作 3.蒋本人特点为毛/周所用 4. “中统” 针对中共的工作压缩为一科 5.技术层面:国民党组织松散/施政办事“人情 化” 南京电信局“军话专用台”(九中七)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军阀割据和地方势力
国民党政府的军阀割据和地方势力 也是导致政府失败的原因之一,这 些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一些 独立的利益集团,对政府的统一和 整体性造成了影响。
阶级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延安十没有 一没有贪官污吏. 二没有土豪劣绅. 三没有赌博. 四没有娼妓. 五没有小老婆. 六没有叫花子. 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 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 九没有人吃摩擦饭. 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军事上的失败
阶级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军事上的失败
“我居留北平已80多天了,以我所见闻的, 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 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 望。就是中共以20多年来的奋斗经验,深 得服务人民建设国家之要领,并且具有严格 的批评制度,学习精神和切实、刻苦、稳健 的作风。这些优点反映到政府是有效率的, 没有贪污的政府。反映到党员行动的,是俭 朴、肯干,实事求是的态度。”

和政治形势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帮助,反而在

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民党政府和西方国家之
间的隔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盟军的压力下与日本作 战,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和资源遭到破坏和耗尽,这削 弱了国民党政权的实力。
美国在二战后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给国民党政府, 但这些援助没有被充分利用,例如国民党政府在银行 和财政部门的腐败和浪费。这也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 实力和民众的信任。
——张治中:《对时局的声明》
阶级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军事上的失败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的土地问 题是其政权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民党失去大陆的经济原因

国民党失去大陆的经济原因

国民党失去大陆的经济原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按:关于国民党失去大陆的原因,有很多。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从经济方面展开。

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补充,以供交流。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时的国民党可谓威风八面风光十足:斯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员在国际地位空前,蒋介石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登峰造极——当时上海最大的百货商店高楼上面挂着巨幅画像,还有标语。

还都南京的时候,蒋介石受到南京市民欢迎的热烈程度也可谓空前。

军事上国民党更是一党独大: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其中正规军248个旅;中共方面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正规军61万人。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为比1。

国民党军事方面的优势还体现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仅垄断了受降的权力,接受了100万日军的武器,而且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

在86个整编师中,有近一半为美械,半美械装备。

此外,坦克、飞机、大炮、军舰等应有尽有。

经济实力相差也很大,国民党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三亿以上的人口,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大中城市,拥有现代化工业及雄厚的人力物力,还能在财政上得到美国的支持。

共产党的解放区中有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1亿,城市全是小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的手工业,没有现代工业,也得不到外援,只能“自力更生”. 那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什么在短短四年半中就一败涂地,输掉了这场战争呢原因不外是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诸多方面,我们不妨先就经济方面看个究竟。

国民党所以输掉战争,经济上的原因应该是基础——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也。

那么,在经济上都有那些原因促使国民党丢掉大陆呢首先,是战后重建的失败和生产崩溃。

由于多年战争,中国原有经济体系被割裂,生产力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抗战胜利后亟待恢复与重建。

有利面是,日资产业被接收,既增加了国家经济实力,又减少了外资对华资的挤压;恢复与重建的市场需求旺盛,对经济是重要的刺激因素。

国民党为何会丢失在大陆的政权

国民党为何会丢失在大陆的政权

国民党为何会丢失在大陆的政权?15自动化3班陈东红学号:15020770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最后失掉了大陆,当时除了西藏外蒙以及南方的岛屿外,基本都被共产党占领。

蒋介石要逃跑,西藏那个自然环境不大合适,外蒙在苏联的控制下,这两个地方显然是不能去的,只有往南方的岛屿跑了,于是就占领了台湾、海南等等岛屿,后来海南也被共产党攻陷。

因此国民党只能在1949年退守台湾。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一:军事方面抗战胜利后,随着日本的投降东北、华北出现政治真空,处于长江以北驻扎在陕北的共产党趁机开始向在原日本的占领区渗透兵力和影响力,日本在中国的战争已经结束,当时的国军缩到云南广西一线。

当国军以美军的运输机从云南、广西开始空运接受日战区大城市的管理权时,共产党已经基本控制了除大城市外的乡镇农村地区,国军所运兵力有限、补给困难,很多要靠海运空运补给。

两党都有外援国军是美国,共党是苏联。

就地理位置来说,共产党的盟友更靠近中国补给武器,战争理论,将领都能更快地影响到中国的内战战场,相比较而言美国对于国军的支援就地理来说欠缺的多,国军补给的基地在云南广西,共党在陕北得到东北之后补给变东北(共党的坦克就是在东北得的)。

当时国内铁路线被破坏,公路有限,长线作战必须补给稳定。

东北的失败更加打破了整个天平,东北(满洲国)其实当时是中国的工业基地得东北者相当于获得一个源源不断的工业武器材料金矿...国军其实在抗日战争后期已是强弩之末,中国的广大地区统治一片空白,国军的战略有点拔苗助长,中国不是一个小国家补给跟不上必然失败,战略的失误可能是如共党所说的冒险进攻主义,但对于一个补给困难的军团,速战速决是最好的办法,但缺乏机动性的部队冒进带来的必然是补给困难,对于国军来说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终究已成历史。

损失的有经验士兵并非一天两天能补充完的,装备再好也要人操作,几次的战略失误令国军纸面上的优势也丧失殆尽。

论国民党败亡原因及启示

论国民党败亡原因及启示

论国民党败亡大陆的原因及启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灭亡于1949年,短短的二十余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权灭亡的?向来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政治腐败说、经济崩溃说、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腐败说、失去民心说等等各种观点。

但我在此想浅谈国民党对于中国的复兴路线的历史缺点,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遵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于1919年改组。

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

经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翼势力抬头,反对三大革命政策,进行反共分裂党的活动。

通过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翼势力掌握了军政大权。

并在北伐战争时,建立起南京国民政府。

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通过“东北易帜”、“北伐战争”,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此时的国民政府,经济上的“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外交上争取“关税自主”,收到较好的效果,增加了税收收入,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指导思想的政党和一个庞大的政权,是怎样在二十年间的时间里,走向败亡的呢?就我看来,国名党和共产党都是坚持以民族独立、民族复兴为根本目标的复兴路线,只是二者的指导思想,实施手段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而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而国民党相对落后甚至腐朽的路线的失败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集团蜕变成大官僚、大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的权益的代表,这一局限性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违背了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原则,这无疑是国民党在自掘坟墓。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失败原因分析
2012级 工业设计三班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分析:
• (一)政治统治的失败
• (二)军事战略的失败 • (三失败
• 对内产生派别矛盾,对外引起人民愤慨
国民党基础在现代城市之中, 对农村缺乏渗透。 镇压过广东商团 叛乱.使用各种 合法和非法暴力统治国家-用军队和 情报组织(这与其恐 怖活动历史有关). 是一个缺乏社会基础和农村基础的政党. 建立在社会 各阶级软弱上政党政权性质是为自己谋利,靠军事力量和情报组织维 持自己统。 国民党在民国时期成立, 比较松散,没有纪律,派系纷争.在广州其间, 在苏联改造下,成为一个表面上相对有组织的党, 但是内部派系林立, 靠 孙中山团结在一起. 蒋介石的国民党在政治 上失道寡助, 内部分裂于 第一次政协之后。国民 党左派不愿意让出30个 中8个位置,撕毁了协定, 冯玉祥代表的左派与蒋决 裂。同时中间派民盟对国 民党丧失了信任.
共产党 颁布土地 法,进行土地改革, 以及以学生运动为先 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 迅速发展,工农联盟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利用人民战争策略打 击国民党势力。
谢谢观赏
2012级工业设计三班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失败原因分析:
• (一)政治统治的失败
• (二)军事战略的失败 • (三)经济引导的失败 • (四)阶级统治的失败
(四)阶级统治的失败
• 国民党失败的根本 原因是代表了资产阶级 利益,而失去了广大工 农阶级的支持。蒋介石 又急于求成,官员掠夺 被统治人民的财产,也 不恢复生产,以至于慢 慢失去人心
豫东战役共20万vs国25万国民党死伤9万余人兵团司令区寿年被活捉辽沈战役共70万vs国55万国民党死伤472万余人东北剿总总部被歼灭淮海战役共产党60万vs国民党80万国民党死伤共555万人四阶级统治的失败三经济引导的失败然而解放区则经济保持稳定生产稳步恢复控制了主要然而解放区则经济保持稳定生产稳步恢复控制了主要粮产区取得经济优势现代战争靠大炮和炮弹决定胜负解放区在这两样生产远远超过国统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12月解放中国西南地区,蒋介石乘飞机仓皇逃往台湾,这标志着国民党及其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彻底失败。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弊病,又是当时外部环境使然。

总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国民党及其政权自身来看,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国民党的败退都有其必然性。

从政治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一党专制独裁,权力高度集中,自身腐败,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再加上其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又忽视民众,因此并未实现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治基础不牢固。

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一党专制、领袖独裁的政治信条,排斥和打击异己势力,特别是蒋介石提出“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理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实际上正式实现了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而权力的高度集中,致使公众的参政渠道堵塞,公众的参政危机爆发,使政权丧失民众的信任,而自身又腐败,从而丧失了其合法性。

再加上内部派系纷争激烈,中央政治派系斗争不断,地方军阀派系斗争也是此起彼伏,并且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南京政府只是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

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国家控制力低下,从而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忽视民众,不把工农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而在城市中,资产阶级也因为国民党的勒索打压而与其离心,因此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很不牢固,并且最终因为在民心向背的天平上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

从经济方面看,国民党政权下,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挤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微弱的,是不充分的。

而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惜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军费支出,巨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只得靠发行钞票弥补,这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在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和外国资本的挤压下,中国的民族资本山穷水尽,濒临破产;在农村,国民党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制度,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导致财政经济全面崩溃。

国统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国民党众叛亲离。

而财政经济上的危机又加剧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的危机,从而导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从军事方面而言,内战中军事上的失败,是国民党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

发动内战的非正义性,是其军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一重要原因,而军队腐败、内部斗争也成为其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违背民意挑起内战,人心失尽,失去人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

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

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初,由于过份自信和盲目轻敌,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半年之内“统一”全中国。

因此,蒋介石制定了过于庞大的战略目标,采取全面进攻的战略方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以全力向各个解放区进攻。

但在实际上,由于战线过长,致使兵力过于分散,虽占领了某些城市地区,却使其机动兵力越来越少,造成处处设防、处处薄弱,屡遭中国共产党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逐渐由主动进攻陷入全面被动。

全面进攻进行了8个月,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终不能实现,反遭全面失败。

在军事动员与训练方面,国民党没有最大限度地进行战争动员,军事训练废弛,各兵种未能有力配合协同作战。

国民党的腐败反映在军事上,造成军队纪律败坏,指挥混乱,士兵士气普遍低落,致使作战能力低下。

在军民关系上,由于国民党军队无组织无纪律致使军民关系紧张,民众对国民党军队反感厌恶,军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和帮助。

军事上节节败退,是其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

其次,多种外部因素也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这些又加速了国民党败退的脚步。

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争的创伤,和平与民主成为世界潮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上了和平民主发展的道路。

战后的中国也受这股潮流的影响,国内各政治派别普遍要求将中国建成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国家,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饱经战乱的民众,也迫切要求和平,厌恶战争。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却一意孤行,继续国民党一党专制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发动内战,逆历史潮流而动,其丧失民心是必然的,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外国势力的干预,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对华政策也对国民党有不利的地方。

美国对华政策存有负面影响。

美国在战争初期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但并未直接参战,后期又放弃对蒋介石的支持,扶植地方实力派,造成国民党中央地方军令不统一。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遏制了国民党对东北的接收,而中共却在苏联的帮助下,实现了在东北的发展。

在内战中,国民党的失利就是从东北开始的。

国民党的对手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强大的势力。

中共路线、方针与政策的正确,这无疑加速了国民党统治大陆的迅速败亡。

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保持着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信赖和支持,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为了打败蒋介石,又放手发动民众,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成为打败国民党的有力武器。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广阔的农村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成功地实现了在农村的军事总动员,在解放区开展练兵生产运动,经济获得自给自足,并为最终战胜国民党奠定了经济基础。

从军事方面来看:毛泽东制定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并不以占领城市和地方为目标,而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战术上则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兵民是胜利之本。

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军事上战胜国民党,是由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与严格的纪律训练,这与国民党军队纪律败坏、精神涣散的情形也形成鲜明对照。

从长远的因素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国民党败退的一个外在因素。

因为战争,使得中华民国国家经济遭到全面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国力被掏空,国民政府也在这场战争中透支了自己的力量。

战争耗尽了国民政府的精力与财力,使之付出了超负荷的代价。

抗战又使得战时经济出现了高权力和高集中现象;不仅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准急剧下降,而且使得一部分不法官僚始有可乘之机。

抗战是国民党败退的一个外在诱因。

总之,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和自身的腐败等导致其丧失民心;经济上措施不利导致其经济全面崩溃;军事上战略战术失败导致其节节败退。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国民党政权走向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丁永隆,孙宅巍著:《南京政府的覆亡》,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益民:《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载《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忻平:《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探析》,载《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

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败的政治根源》,载《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李黎明:《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与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载《齐鲁学刊》1997年第5期。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吴贤辉:《一个被现代化变革浪潮所淹没的政府——再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衰亡》,载《华侨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

上海市民挤兑黄金
三大战役形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