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简介
跨越百年的美丽

(请各小组保证回答问题的质量,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兴趣和课堂质量,课 代表今天对各小组的回答做一个统计。明天按问题顺序来回答。)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 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 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 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 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悼念玛丽•居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 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 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 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人 们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 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 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 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 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 情总是抑郁的。这就是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 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 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 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我的信念
玛丽· 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 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 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 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 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是我感兴趣的。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 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 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 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 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 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中一 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部编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 第19课《青山不老》作者梁衡简介

部编RJ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秋备课素材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
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他著有很多的散文作品。
下面是编给大家推荐的梁衡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梁衡经典散文篇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梁衡简介5篇

梁衡简介5篇梁衡简介(一):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著名作家、新闻理论家、学者。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内蒙古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019年12月,梁衡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友奖。
梁衡简介(二):梁衡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是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异常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
《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梁衡简介(三):梁衡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的人物故事

梁衡的人物故事
梁衡是山西人,他在明朝时期担任了莱阳知县,在孔有德叛乱时期,梁衡和宋之?都参与了抵抗叛军的行动,并因此有守御之功。
然而,在叛乱结束后,因为争叙不和,梁衡被控涉赃白银两万两,最终被投入大牢。
梁衡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对国家负有责任。
在新闻出版总署当副署长时,他曾筹集了6大卡车棉衣代表出版总署送往贫困地区。
当被问起棉衣的事时,地方官员回答说,衣服还在仓库里,等着春节时“送温暖”。
这使得梁衡大怒,他指责官员要先自己温暖起来。
在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期间,梁衡在一次演讲中脱口而出:“还是做官”,他解释说做官就是做事,当大官者更容易成大事。
同时,他强调各个行业中,只有官员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为社会服务。
此外,梁衡对用诗作报告的官员表示不满。
他在文章《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中批评了这种现象。
他强调了官员需要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能作秀。
梁衡的人物故事展示了他的责任感、正直和对社会的关注。
尽管他在明朝时期遭遇了困境,但他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一直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
梁衡写诗人的文章

梁衡写诗人的文章梁衡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而著称。
梁衡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梁衡的生平、诗歌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介绍。
梁衡,字梁宾,唐代宜城人。
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诗。
后来,他考中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但他并不满足于官场生活,更加热爱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而著称,被誉为“梁氏风骨”。
梁衡的诗歌特点是清新自然、婉约含蓄。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如“山色远如积翠,水声潺潺入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
同时,他的诗歌也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梁衡的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夜泊牛渚怀古》等。
其中,《登快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夜泊牛渚怀古》则表现出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之,梁衡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品《登快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夜泊牛渚怀古》等,都表现出了他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梁衡的诗歌永载史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梁衡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
《夏感》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作者: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6期梁衡(1946年—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山西霍州人。
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全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
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河处》《夏感》《海思》《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等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梁衡说,“我写的人物都是我崇拜的,政治家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历史人物如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林则徐”,“我选择这些政治家,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业绩、故事、感情很符合我提倡的大事、大情、大理,会使作品有震撼力和生命力。
”梁衡的政治人物散文是从写瞿秋白开始的,从表现山水美过渡到挖掘人格美,不仅是散文题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梁衡自己人生体验的巨大转变,这一点应该比其文本意义更为重要。
1990年梁衡到江苏常州出差,拜谒了秋白故居。
其后,梁衡去了三次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
六年来一直惦记着写一篇文章。
他说,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实在是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梁衡对秋白的纪念主要着眼于对人格的剖析,在《觅渡,觅渡,渡何处》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表达了两层意思,耐人寻味:“第一个如果,‘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是想说他怎样看待‘生’,看待生命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简介
梁衡简介5篇
梁衡简介(一):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著名作家、新闻理论家、学者。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内蒙古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018年12月,梁衡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友奖。
梁衡简介(二):
梁衡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
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是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异常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
《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梁衡简介(三):
梁衡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异常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梁衡简介(四):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他著有很多的散文作品。
梁衡简介(五):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修改、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异常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