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简介

合集下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课件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课件1

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 面?(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1) 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 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 长,怎样冲到 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追求真理、 治学严谨) (2)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 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 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 酸碱的点点烧痕。 (艰苦奋斗的作风)
•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 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 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 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 的里程碑。”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 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 “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 生命价值的飞跃。
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 ”应当如何理解?
“美丽”: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方面,外貌美丽;第二方面, 科学成就的美丽(伟大贡献);第三 方面,人格、心灵、精神境界美丽。
这种“美丽”为何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百年”既可以理解为 一个具体数字,作者写作之时为1998年, 距居里夫人1898年12月26日在法国科学院 作学术报告正好是一百年;也可以理解为 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表示时间之长, 可以理解为“永远”因为居里夫人在科学 上的伟大发现和她那同样伟大的人格魅力 永远光照人间,不会磨灭。
居里夫人的美丽即有外表美,更重 要的是内在美。 内在美表现在:坚强执著,信念坚 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 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追求真理,治学 严谨。
年轻漂亮
登台作报告
神色端庄 全场震惊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

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

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

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写作手法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诀》中把散文写作手法归结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组合运用,此文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写作原则和技巧。

此文以“形”字开头,“理”字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写中跃入人们眼帘的:先简要介绍“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继而细致描绘“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一个段落中两次写到人物的外貌已为少见,它还与后文的“淡泊名利”紧密相连,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人们感受居里夫人面对名利的那份淡定与从容。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A.(第①②节)交待写作缘起;以特写镜头的方 式,重现100年前居里夫人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 光辉形象; B.(第③④节)叙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 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C.(第⑤⑥节)写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 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品析全文 理解人品
(5)淡泊名利
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 和战争中的法国,而 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 的小女儿当玩具。
句子理解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 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 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 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 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 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 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感知课文 了解大意
朗读全文 思考:
培根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 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可为什 么作者却认为居里夫人的美可以 跨越百年呢?
A.“跨越百年”:“百年”既可以理解为一个 具体数字,作者写作之时为 1998 年,距居里夫 人 1898 年 12 月 26 日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正 好是一百年;也可以理解为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字,它表示时间之长,可以理解为“永远”因 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和她那同样伟 大的人格魅力永远光照人间,不会磨灭。 B.“美丽”: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 方面,外貌美丽;第二方面,科学成就的美丽 (伟大贡献);第三方面,人格、心灵、精神 境界美丽。
启迪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 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 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 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一路曲折。第二,要接受和 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 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才有更 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 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 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因 为它不会永远萦绕着你。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 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 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居 里夫人的一生是拥有8个字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问题: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内在美
(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 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问题: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精神?
(4)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 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 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认识生字
学习新词
认读新词: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
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词语解释: 冶炼:用焙烧、熔炼、电解、化学等方法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取得所需要的金属。 溶解: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如食盐溶解于水而 成水溶液。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 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 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题含义,初步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 。
自读提示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一找生字、新词。 3、想一想作者写了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4、理清课文 的思路,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巩固练习
一、选择和填空
二、趣味练习
谢谢!
探究、理解“美丽”
外表美
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 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 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 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简介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简介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简介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

《夏感》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梁衡

梁衡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

《夏感》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⑤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 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 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点题之笔,揭示了居里夫人创造 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神话。
(4)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 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 在任 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 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 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淡泊名利)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 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 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 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 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 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完成这道练习: • 人们说她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 词“放射线”,是因为她开创了 ( 放射学 )这门新学科;人们说她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居里”,是因为她提炼了( ); 镭 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是因为 科学上探索 她不断在( );说她变 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献身科学 是因为她终身( )。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作者简介:
梁 衡 : 1 9 4 6 年 出生, 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 光明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 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 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 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 会 委 员 。
居里夫人简介:
玛丽· 居里(1867.11.7— 1934.7.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 家。原籍波兰。与其丈夫比埃 尔· 居里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后 来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钋。 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 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 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 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 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 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作者: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6期梁衡(1946年—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山西霍州人。

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全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

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河处》《夏感》《海思》《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等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梁衡说,“我写的人物都是我崇拜的,政治家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历史人物如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林则徐”,“我选择这些政治家,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业绩、故事、感情很符合我提倡的大事、大情、大理,会使作品有震撼力和生命力。

”梁衡的政治人物散文是从写瞿秋白开始的,从表现山水美过渡到挖掘人格美,不仅是散文题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梁衡自己人生体验的巨大转变,这一点应该比其文本意义更为重要。

1990年梁衡到江苏常州出差,拜谒了秋白故居。

其后,梁衡去了三次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

六年来一直惦记着写一篇文章。

他说,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实在是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梁衡对秋白的纪念主要着眼于对人格的剖析,在《觅渡,觅渡,渡何处》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表达了两层意思,耐人寻味:“第一个如果,‘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是想说他怎样看待‘生’,看待生命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简介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

《夏感》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