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要求和报告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封面】实验报告题目: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_______实验组别: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主要系统的解剖结构。
2. 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解剖图谱2. 人体解剖模型3. 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4. 实验记录本、铅笔、橡皮擦三、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1)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骨骼系统的各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等。
2. 人体肌肉系统(1)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肌肉系统的各个部位,如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
3. 人体内脏系统(1)观察内脏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内脏系统的各个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人体神经系统(1)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熟悉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骨骼系统的各个部位。
3. 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肌肉系统的各个部位。
5. 观察内脏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6.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内脏系统的各个器官。
7. 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8.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
五、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骨骼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等部位。
2. 肌肉系统:观察并描述了肌肉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部位。
3. 内脏系统:观察并描述了内脏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器官。
4. 神经系统:观察并描述了神经系统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等部位。
医学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熟悉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尸体2. 解剖刀3. 镊子4. 剪刀5. 骨钳6. 血止钳7. 洗手液8. 纱布9. 纸巾六、实验对象:成年男性尸体七、实验方法:1. 实验前,观察尸体外观,了解尸体基本情况。
2. 按照解剖顺序,逐层切开皮肤、肌肉、筋膜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
3. 仔细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4.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
八、实验过程:1. 实验开始前,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保持实验室卫生。
2. 检查尸体,了解尸体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死因等。
3. 按照解剖顺序,首先切开皮肤,暴露出肌肉组织。
4. 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胃等。
5. 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6.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进一步了解器官的供血、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
7. 解剖完毕,将内脏器官复位,缝合切口,清洗尸体。
九、实验结果:1. 心脏:位于胸腔中,呈圆锥形,分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海绵状。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肝:位于腹腔上部,呈红褐色,具有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4. 脾:位于腹腔左上方,呈暗红色,具有过滤血液、储存血细胞等功能。
5. 胃:位于腹腔上部,呈囊状,具有储存、消化食物等功能。
十、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教材描述不符的现象,如器官的位置、形态等。
这可能是因为尸体保存时间较长,导致器官形态发生变化。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15篇)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15篇)篇1: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题目:实验二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篇2:《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题目:实验二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篇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真实人体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加深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的认识。
2.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描述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标本2. 显微镜3. 解剖图谱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解剖标本,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
3.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头部解剖1. 骨骼结构:观察颅骨、面骨等骨骼结构,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2. 神经系统:观察脑、脊髓、神经等神经系统结构,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3. 感觉器官:观察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二)颈部解剖1. 颈部肌肉:观察颈部肌肉的形态和分布,了解其功能。
2. 呼吸系统:观察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颈部血管:观察颈动脉、颈静脉等颈部血管,了解其功能。
(三)胸部解剖1. 胸壁:观察胸壁骨骼、肌肉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呼吸系统:观察肺、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脏、血管等心血管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四)腹部解剖1. 腹壁:观察腹壁肌肉、筋膜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消化系统:观察胃、肠、肝脏等消化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泌尿系统: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五)盆腔解剖1. 盆壁:观察盆壁肌肉、筋膜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生殖系统:观察子宫、卵巢、睾丸等生殖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直肠:观察直肠结构,了解其功能。
七、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描述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讨论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对于学习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实验内容:1. 观察人体骨骼结构,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观察人体肌肉组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3. 观察人体内脏器官,了解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器材,了解解剖操作规范。
2. 骨骼系统解剖:观察颅骨、脊柱、胸骨、肋骨、骨盆等骨骼结构。
3. 肌肉系统解剖:观察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4. 内脏器官解剖: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观察到了颅骨、脊柱、胸骨、肋骨、骨盆等骨骼结构,了解了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肌肉系统:观察到了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了解了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3. 内脏器官:观察到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了解了各个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八、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骨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骨骼产生运动。
2. 肌肉系统: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平滑肌和心肌则分别参与内脏器官的运动和心脏的跳动。
3. 内脏器官:内脏器官是人体各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九、实验总结:本次人体解剖实验,使我们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结构,我们认识到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十、实验建议:1. 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规范。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骨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熟悉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解剖镜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1)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骨连结两部分组成。
(2)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四肢骨骼。
2. 中轴骨骼(1)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骨由14块骨组成。
(2)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共有26块椎骨。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组成。
(4)骨盆: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3. 四肢骨骼(1)上肢骨骼: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下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
4. 骨的命名与形态(1)骨的命名:根据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等因素命名。
(2)骨的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的结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5. 骨的连结方式(1)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直接相连,如颅骨之间的缝连结。
(2)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结器官相连,如关节、半关节、纤维连结等。
6. 骨的临床意义(1)支撑身体: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骨骼系统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
(3)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实现人体运动。
(4)造血功能: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观察骨骼模型,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骼图谱,了解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4. 利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进行骨骼的解剖实验。
5. 在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连结方式。
6. 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解剖学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基本结构;2. 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相互关系和功能;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 提高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器材1. 尸体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镊子、剪刀、骨锯、骨钻等;3. 显微镜及配套切片;4. 人体解剖学图谱。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1)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人体骨骼的各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胸廓、骨盆等;(3)学习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骨间膜等;(4)了解骨骼的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 肌肉系统(1)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人体肌肉的各个部位,如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四肢肌肉等;(3)学习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功能;(4)了解肌肉的协作关系和运动过程。
3. 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标本,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消化器官,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3)学习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消化、吸收、排泄等;(4)了解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4. 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标本,了解呼吸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呼吸器官,如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3)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呼吸、气体交换等;(4)了解呼吸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5. 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标本,了解心脏、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位,如心房、心室、瓣膜等;(3)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泵血、循环等;(4)了解血管的类型、分布和功能;(5)了解循环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6. 神经系统(1)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如脑、脊髓、神经节、神经等;(3)学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感觉、运动、反射等;(4)了解神经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解刨学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解剖学实验技能。
2. 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熟悉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设想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为今后从事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2)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3)分组,明确分工。
2. 实验操作:(1)观察解剖材料,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形态;(2)使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逐步解剖人体器官;(3)记录解剖过程中的发现,注意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4)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3. 实验总结:(1)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1)观察骨盆、脊柱、四肢骨骼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 消化系统:(1)观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吸收等。
3. 呼吸系统:(1)观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4. 循环系统:(1)观察心脏、血管、淋巴管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如血液循环、血压调节等。
5. 泌尿系统:(1)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如排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了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解剖刀使用不当导致器官损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供医学专科各专业用)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教研室
2004年8月修定
编写说明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直观性很强。
教学活动的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演示、自学、观察标本、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象化教学。
实验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比较、描述和归纳。
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记忆和理解。
根据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安排的授课计划及目前的实验条件,本指导将实验内容分为二十四部分来编写,主要供临床医学专科用。
其它不同专业亦可参考或取舍使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8月
1
目录
实验注意事项………………………………………………………………( 3 )实验一躯干骨…………………………………………………………( 4 )实验二上肢骨下肢骨………………………………………………( 6 )实验三颅骨…………………………………………………………( 8 )实验四躯干骨与颅骨的连接…………………………………………( 10 )实验五上肢骨及下肢骨的连接………………………………………( 12 )实验六躯干肌…………………………………………………………( 14 )实验七头颈肌四肢肌………………………………………………( 16 )实验八消化管…………………………………………………………( 21 )实验九消化腺…………………………………………………………( 24 )实验十呼吸器官………………………………………………………( 26 )实验十一泌尿器官……………………………………………………( 29 )实验十二男性生殖器官………………………………………………( 31 )实验十三女性生殖器官………………………………………………( 34 )实验十四腹膜内分泌器官………………………………………( 36 )实验十五心…………………………………………………………( 38 )实验十六动脉静脉………………………………………………( 40 )实验十七淋巴系统…………………………………………………( 43 )实验十八眼…………………………………………………………( 45 )实验十九耳…………………………………………………………( 47 )实验二十脊髓………………………………………………………( 49 )实验二十一脑………………………………………………………( 51 )实验二十二中枢神经传导路…………………………………………( 55 )实验二十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57 )实验二十四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60 )
2
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预习: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要点。
2、根据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二、实验过程:
1、模型或标本,尸体必须放在解剖学位置。
运用解剖学术语进行
描述。
2、根据实验内容,对照课本并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有序地(上下、
内外、前后、左右)观察,辨认并进行描述。
3、注意分析解剖学名词的命名原则,并找出辨认的依据与周围器
官或结构的关系。
4、做到四勤:
勤动脑———独立思考,及时记忆。
勤动眼———认真观察,加深印象。
勤动手———反复接触标本、模型。
勤动口———互相讨论,善于提问。
三、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2、根据实验观察内容正确填图。
3、认真思考、分析,及时做好作业。
3
4
实验一 躯干骨
[实验要点]
1.描述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3.肋和胸骨的形态。
4.活体观察并触摸:胸骨角、剑突、肋弓、第七颈椎棘突、胸椎和腰椎棘突。
[实验内容]
1.在骨标本上辨认长骨、短骨、不规则骨和扁骨。
2.在挂图上观察骨质、骨膜和骨髓。
3.在骨标本上观察躯干骨的组成。
4.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5.观察胸骨的分部和形态。
6.在骨架上观察真肋、假肋和浮肋。
[实验材料] 1.全身骨架。
2.各类骨标本。
3.各类躯干骨标本。
4.有关挂图。
[实验报告] 一、思考题:
1.在股骨的纵切标本上,逐一说明骨的构造和功能。
2.在一堆椎骨中,如何准确地区分各部椎骨。
3.根据骨性标志,在活体上如何确定椎骨和肋的顺序。
二、填图:
2
3
1
图1-1 骨的构造
1
2 3
5
图1-2 胸椎
1
2 3
5
6 7
4 1 2 3 4
5
6
7 图1-3 颈椎
1
2
3 4
1 2 3 4
图1-4 肋骨
1 2 3 4
1 2
3 4
图1-5 胸骨
1 2 3 4 5
2 1 3
4
5
6
实验二 上肢骨 下肢骨
[实验要点]
1.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3.活体观察并触摸:锁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鹰咀、肱骨内、外上髁、尺骨茎突、桡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小头、内踝、外踝、跟骨。
[实验内容]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上、下肢各骨,观察其位置及毗邻。
2.观察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识别其形态及主要结构。
3.观察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识别其形态及主要结构。
[实验材料] 1.全身骨架。
2.上肢骨标本,下肢骨标本。
3.有关挂图。
[实验报告] 一、思考题:
1.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四肢骨的方位,侧别?
2.比较上、下肢骨的特点。
二、填图:
图2-1 肩胛骨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1 3
4 2
7
图2-2 肱骨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图2-3 髋骨
1 3
2 4
5
6
7 9
8 1 2 3 4 5 6 7 8 9
图2-4 股骨
6
1 2 3
4
5
1 2 3 4 5
6
实验三颅骨
[实验要点]
1.颅的组成和分部,各部颅骨的名称和位置。
2.下颌骨、舌骨、蝶骨、颞骨和筛骨的形态。
3.颅各面的形态。
4.新生儿颅的特点。
5.活体观察并触摸:枕外隆凸、乳突、下颌角、舌骨、翼点、颧弓。
[实验内容]
1.在颅骨标本上观察颅的分布、各颅骨在整颅中的位置和有关的形态结构。
2.在颅底内面观察筛板、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舌下神经管。
3.在颅的侧面观察颞窝、翼点。
4.在颅的前面观察眶、骨性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各鼻旁窦的位置和形态。
5.观察新生儿颅标本,确认其形态特点。
[实验材料]
1、整颅标本。
2、分离颅骨标本或模型。
3、颅顶、颅骨正中矢状切面、颅冠状切面和颅底标本。
4、鼻旁窦标本或模型。
5、新生儿颅标本或模型。
6、有关挂图。
[实验报告]
一、思考题:
1、在整颅上指出各颅骨的名称?
2、描述颅各面的形态结构?
3、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鼻旁窦的概念及组成。
5、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填图:
8
9
图3-1 颅骨侧面观
1 3
2 4
5 6
1 2 3 4 5 6
图3-2 颅骨前面观
1
2
3
4
5
1 2 3 4 5
图3-3 颅底外面观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图3-4 颅底内面观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