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研究报告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封面】实验报告题目: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_______实验组别: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主要系统的解剖结构。
2. 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解剖图谱2. 人体解剖模型3. 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4. 实验记录本、铅笔、橡皮擦三、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1)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骨骼系统的各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等。
2. 人体肌肉系统(1)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肌肉系统的各个部位,如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
3. 人体内脏系统(1)观察内脏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内脏系统的各个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人体神经系统(1)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辨认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熟悉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骨骼系统的各个部位。
3. 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肌肉系统的各个部位。
5. 观察内脏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6.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内脏系统的各个器官。
7. 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8. 使用解剖工具,辨认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
五、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骨骼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等部位。
2. 肌肉系统:观察并描述了肌肉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部位。
3. 内脏系统:观察并描述了内脏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器官。
4. 神经系统:观察并描述了神经系统标本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等部位。
医学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熟悉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尸体2. 解剖刀3. 镊子4. 剪刀5. 骨钳6. 血止钳7. 洗手液8. 纱布9. 纸巾六、实验对象:成年男性尸体七、实验方法:1. 实验前,观察尸体外观,了解尸体基本情况。
2. 按照解剖顺序,逐层切开皮肤、肌肉、筋膜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
3. 仔细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4.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
八、实验过程:1. 实验开始前,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保持实验室卫生。
2. 检查尸体,了解尸体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死因等。
3. 按照解剖顺序,首先切开皮肤,暴露出肌肉组织。
4. 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胃等。
5. 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6.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进一步了解器官的供血、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
7. 解剖完毕,将内脏器官复位,缝合切口,清洗尸体。
九、实验结果:1. 心脏:位于胸腔中,呈圆锥形,分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海绵状。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肝:位于腹腔上部,呈红褐色,具有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4. 脾:位于腹腔左上方,呈暗红色,具有过滤血液、储存血细胞等功能。
5. 胃:位于腹腔上部,呈囊状,具有储存、消化食物等功能。
十、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教材描述不符的现象,如器官的位置、形态等。
这可能是因为尸体保存时间较长,导致器官形态发生变化。
人体解剖学实训报告骨骼肌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骨骼肌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为后续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肌肉标本2. 骨骼肌解剖图谱3. 解剖器械: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刀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肌的整体形态(1)观察骨骼肌的形状、大小、厚薄等特征。
(2)观察骨骼肌的起止点,了解其跨越的关节。
(3)观察骨骼肌的肌腹和肌腱,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肌的局部结构(1)观察骨骼肌的血管、神经分布情况。
(2)观察骨骼肌的筋膜、滑膜囊、腱鞘等辅助结构。
(3)观察骨骼肌的神经支配,了解其运动功能。
3. 比较骨骼肌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1)选择几块典型骨骼肌,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髂腰肌等,比较它们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
(2)通过观察标本和图谱,了解骨骼肌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肌的整体形态骨骼肌呈圆柱状或梭形,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而柔软;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无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起止点分别附着在骨骼上,跨越关节,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2. 骨骼肌的局部结构(1)血管、神经分布:骨骼肌的血管、神经从肌腱进入肌腹,分布到肌纤维周围,为其提供营养和支配运动。
(2)筋膜、滑膜囊、腱鞘等辅助结构: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分别位于皮下和肌腹表面,保护肌肉和血管神经。
滑膜囊位于肌腱与骨面接触处,减少摩擦。
腱鞘为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保护肌腱。
(3)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脊神经和脑神经,支配其运动功能。
3. 骨骼肌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1)肱二头肌: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止于桡骨粗隆。
神经支配为肌皮神经。
运动功能: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后。
(2)股四头肌:起于髂骨、股骨粗隆、股骨嵴和胫骨粗隆,止于胫骨粗隆。
神经支配为股神经。
运动功能:伸膝关节,使小腿伸直。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骨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熟悉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解剖镜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1)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骨连结两部分组成。
(2)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四肢骨骼。
2. 中轴骨骼(1)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骨由14块骨组成。
(2)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共有26块椎骨。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组成。
(4)骨盆: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3. 四肢骨骼(1)上肢骨骼: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下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
4. 骨的命名与形态(1)骨的命名:根据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等因素命名。
(2)骨的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的结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5. 骨的连结方式(1)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直接相连,如颅骨之间的缝连结。
(2)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结器官相连,如关节、半关节、纤维连结等。
6. 骨的临床意义(1)支撑身体: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骨骼系统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
(3)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实现人体运动。
(4)造血功能: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观察骨骼模型,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骼图谱,了解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4. 利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进行骨骼的解剖实验。
5. 在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连结方式。
6. 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实验图谱和教材五、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
2. 分别对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进行解剖观察。
3. 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颅骨1. 观察整体结构: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颅盖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颅底由蝶骨、筛骨、颞骨和额骨等组成。
2. 解剖观察:- 额骨:位于颅前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
- 顶骨:位于颅顶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 颞骨:位于颅侧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和听觉系统。
- 枕骨:位于颅后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3. 功能:颅骨主要起到保护大脑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二)躯干骨1. 观察整体结构:躯干骨由51块骨头组成,分为脊柱、胸骨和肋骨三部分。
2. 解剖观察:- 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组成,保护脊髓。
- 胸骨:位于胸前部,呈长方形,保护心脏和肺部。
- 肋骨:12对,保护胸腔器官。
3. 功能:躯干骨主要起到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和参与呼吸运动的作用。
(三)四肢骨1. 观察整体结构:四肢骨由126块骨头组成,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两部分。
2. 解剖观察:-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3. 功能:四肢骨主要起到支持身体、参与运动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构成人体的骨架。
3. 通过解剖观察,掌握了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八、实验心得1. 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剖结构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人体解剖结构演示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基本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等。
2.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观察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模型2. 解剖学图谱3. 记录本4. 针、笔等书写工具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记录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名称。
2. 分析骨骼与肌肉、内脏的关系,了解骨骼在人体运动和支撑中的作用。
3. 观察肌肉模型,识别不同肌肉的形状、位置和功能。
4. 分析肌肉与骨骼、内脏的关系,了解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5. 观察内脏模型,了解内脏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6. 结合图谱,对所观察到的解剖结构进行总结和记录。
实验结果:一、骨骼系统1. 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保护脑和面部器官。
3. 躯干骨包括脊柱、胸骨、肋骨和骨盆,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4.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负责运动和支撑。
二、肌肉系统1.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2.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负责人体运动。
3.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
4. 心肌是心脏的肌肉,负责心脏的收缩和泵血。
三、内脏系统1.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2.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负责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负责生殖和繁衍后代。
6.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7.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人体活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组织结构、器官结构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体解剖实验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为临床医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提供基础。
本报告旨在阐述人体解剖实验的原理,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分析等。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3. 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1. 人体结构层次:人体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人体解剖实验主要研究器官和系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等方法,了解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人体解剖学系统:人体解剖学将人体分为多个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皮肤等。
3. 实验方法:人体解剖实验主要采用观察、测量、解剖等方法。
- 观察: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测量:使用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器官、组织的尺寸和形态。
- 解剖:通过手术或解剖刀等方法,分离、切除、观察器官、组织。
4. 实验内容:- 运动系统:观察骨骼、关节、肌肉等结构,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
- 消化系统:观察消化器官,如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等,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
- 呼吸系统:观察呼吸道和肺,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
- 循环系统:观察心脏、血管,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 泌尿系统: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 生殖系统:观察男、女性生殖器官,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 内分泌系统:观察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功能。
- 神经系统:观察大脑、脊髓、神经等,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
- 感觉器官:观察眼、耳、鼻、舌等,了解感觉器官的组成、功能。
实验报告解刨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结构特点,提高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严谨、细致、客观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解剖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特点,为后续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解剖台、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镜、人体解剖图谱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尸体外观,了解尸体基本情况。
(2)从头颈部分开始,逐步进行解剖,包括:1)头皮、颅骨、硬脑膜、脑组织;2)颈部的肌肉、血管、神经;3)心脏、肺、食管、胃、小肠、大肠;4)肝脏、胆、胰、脾、肾;5)生殖器官、排泄器官;6)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
(3)对解剖出的器官进行观察、描述,并对照图谱进行验证。
四、实验结果1. 头颈部解剖:观察到头皮、颅骨、硬脑膜、脑组织等结构,了解脑部的形态特点。
2. 颈部解剖:观察到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了解颈部解剖特点。
3. 胸腹部解剖:观察到心脏、肺、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特点。
4. 腹部解剖:观察到肝脏、胆、胰、脾、肾等器官,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特点。
5. 生殖器官解剖:观察到生殖器官的结构,了解生殖系统的特点。
6. 四肢解剖:观察到四肢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了解四肢的解剖特点。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了严谨、细致、客观的科学态度,为后续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3. 发现了自身在解剖学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向。
六、实验体会1. 解剖学实验是医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结构。
2.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104120103 姓名杨忠芹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生科B班
实验课程名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陈穗文(讲师)
开课学期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填报时间2012年11月15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现象与结果
具体如下:
(一)气管切片(H-E染色)地观察:
1.肉眼观察:切片中管腔地内表面染为紫蓝色为粘膜层,其外是染色较浅地粘膜下层,再外地外膜中有"C"形地染成蓝紫色地透明软骨环.
2.低倍镜下观察:气管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三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粘膜层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气管腺,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外膜包括透明软骨环和其周围结缔组织,与黏膜下层无明显界限.
3.高倍镜下观察:
(1)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于腔面,纤毛细胞数量多,呈柱状,游离面纤毛清晰可见.杯状细胞散在于纤毛细胞之间,细胞顶部膨大,呈空泡状.基细胞位于上皮地深层,呈锥体形,核圆形,深染.上皮基部有明显地基膜,着深红色.固有层位于上皮深层,较薄,含有较多纵行地弹性纤维,,其内分布有气管腺地导管、小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
(2)黏膜下层位于固有层深层,为着色较浅地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较大地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较多地气管腺.与固有层分界不明显.
(3)外膜: 较厚,最明显地结构是"C"形地透明软骨环,呈紫兰色;其表面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地软骨膜.软骨环缺口处为气管后壁,其内可见弹性纤维、平滑肌束和结缔组织.
(二)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
1.肉眼观察:切片呈蜂窝状结构,其中有少数管腔大、壁较厚地管状结构,为血管或小支气管地断面.
2.低倍镜下观察,肺表面有肺胸膜覆盖,胸膜下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将实质分隔为许多肺小叶.实质内可见有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地管腔及空泡.根据管腔地大小、管壁地厚薄和管壁地结构,可区分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伴行血管等.在两肺泡之间地结缔组织为肺泡隔.
3.高倍镜下观察:
(1)传导部
(a)小支气管:管壁较厚,管腔较大.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中夹有杯状细胞,固有层中含有弥散淋巴组织.黏膜和黏膜下层间有不完整地环形平滑肌.黏膜下层内有气管腺,外膜内地软骨片较大且不规则.
(b)细支气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小,黏膜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极少.固有层深部地平滑肌束增多,形成较完整地一层.腺体和软骨片减少.
(c)终末细支气管:管壁更薄,管腔更小,粘膜形成很多皱襞.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平滑肌形成薄而完整地环行层.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完全消失. (2)呼吸部
(a)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地开口,因而管壁不完整.上皮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上皮深层有少许结缔组织和散在地平滑肌纤维.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TCrp。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5PC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