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修改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探究1】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中华文明 起源的特征
1.从南到北,分布广泛; 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自成一系(本土性) 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多元:分布广泛, 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
03 远古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像
传说炎帝姓姜,他制作耒耜(lěi sì), 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 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 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 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禹立,勤劳天下,日 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 ,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 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 海,以利黔首。
良渚文化(长江)
生产生活状况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
新石器时代 早期 种水稻、养蚕缫丝
彩陶、种粟
玉器、祭坛、积石冢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被称为“蛋壳陶”
玉器、祭坛、神庙等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 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 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 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 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异是而众大同多,民渐化族合在以成不一族断之交形,往后、世所交谓流诸夏过是也程。中逐渐
融合形成。
——梁启超《饮冰
室从合材集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
大力推荐”,“让”指“让 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得各 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后,便 推出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 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 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 研读
演变为 华 炎 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答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答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①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先秦成为中华文化奠基时期。

③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④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⑤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⑥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⑦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⑧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然而,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and its early development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CONTENTS
01 人类文明的产生
0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课程标准:①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②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 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古代西亚文明的表现。
政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君权
神授,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 汉 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 谟
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 比
权柄
太 阳 神 沙
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 王
问题思考:观察下图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 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农业和 手工业的分工。
•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 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 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从 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 工作。
•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 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 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题目演练
1.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
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
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流程。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的教材内容之一。

本教材旨在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对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独特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评课稿将围绕此教材进行详细评述。

二、教材内容细化2.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2.2 第二章:黄河文明本章详细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夏、商、西周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将通过学习该章节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以及黄河文明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3 第三章:长江文明本章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东周、战国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

学生将通过学习该章节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以及长江文明对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4 第四章: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本章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区域差异,介绍了华夏、戎狄、百越等不同文化群体的特点和互动。

学生将通过学习该章节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区域差异;•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重点•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主题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华师大版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评课稿4.2 教学手段•教学投影仪:用于呈现教材内容的图片、图表等信息;•手写板:教师可以适时展示手写板上的文字和图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板书:教师可以用板书方式整理重要知识点,供学生追溯和复习。

古今中外生命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今中外生命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今中外生命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概念,对于它的理解和解释在古今中外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观点。

本文将围绕着古代和现代对生命的解释展开讨论,并比较中外对生命解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同时,我们也将探究生命解释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对当前和未来生命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这一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探索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

在古代,人们对生命的解释往往与宗教和哲学密不可分。

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生命是灵魂的存在,而黑格尔则将生命看作是绝对精神的表现。

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强调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儒家则注重生命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这些古代的生命观念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思考和研究。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生命的解释逐渐从宗教和哲学的范畴转向了科学的领域。

生命被看作是一种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和自我调节的结果。

现代生物学通过研究细胞、遗传和进化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中,生命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可能性。

在中外对生命的解释中,不同文化和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互补。

中西方的生命观念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和交融,相互影响和借鉴。

这种多元化的观念交汇在当今世界,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生命的意义和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本文将总结古今中外的生命解释,并对生命解释的未来进行思考和展望。

我们将探讨生命解释所带来的意义和启示,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全面理解和思考生命的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该文章将以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索生命解释这一永恒话题中的多个方面,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洞察与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今中外对生命的解释,以及这些解释对人类社会和个体意义的影响。

具体来说,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2.1 古代对生命的解释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古代不同文明对生命的解释和理解。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会经济的发展。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华文明世界上唯一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明世界上唯一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明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本文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民族精神、教育体系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原因,以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依然熠熠生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老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都曾辉煌一时,但最终都走向了衰落或消失。

而中华文明却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的文明。

这一独特的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探究中华文明何以能成为唯一延续几千年文化的原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一)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也称上古时期,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

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

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华大地已出现了国家形式,与传说中所描述的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该时期称为“古国时代”或“上古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

据此发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修改。

中华上古时代人物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

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原始部落和氏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传说中的人物,如人们现在知道的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历史上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始祖。

(二)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版(新教材)人教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讲义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021版(新教材)人教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讲义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知识素养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从时空观念角度出发,概述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夏商周的朝代更替,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

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认识从原始部落到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认识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含义: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产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3.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二、新石器时代1.含义:指①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产与生活特点: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文化遗址代表文化遗址时间活动区域基本特征仰韶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中游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距今约5 000年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距今约5 000年北方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距今约5 000年长江下游三、原始社会组织1.社会分段: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②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2)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文明的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万年 自然选择,突变
进化 改变了 什么
进化改变了什么
直立
胯关节 膝关节 颈部
进化改变了什么
嘴 眉骨 鼻 脑容量
进化改变了什么
进化改变了什么
人类的近亲有哪些?
现代人(智人) 黑猩猩
大约20万年前 大约800万年前
大猩猩
红毛猩猩 长臂猿
非洲猿
亚洲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约2000万年前 原康修尔猿
3300万年前 埃及猿
人类是 人类是 大自然的灵气形成的 大自然的灵气形成的 人类是 外星人创造的
我们常常听到:人类是 猴子
变的
人类是 猿 进化 而来的
进化是一个
非常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3300万-2400万年前 5000多万年前
20万年前
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举个例子
总之呢
人类经过了 漫长的 复杂的 进化过程
俄罗斯科学家预测了人类未来的进化路向:人类将进
化为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左右,头大身小,身体前倾, 看起来跟青蛙差不多的生物……
2018/4/15
生命的起源、进化 与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主讲:何进成
???想一想,议一议
月球上的环境条件 与地球上的相差很大。 例如月球上没有大气、 没有水、……你认为月 球上有生命存在吗?生 命的存在必需具备哪些 条件? 没有;因为月球上没 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生命的存在必需具 备水和适应的温度,大多 数生物还需要氧气。

五 代




指南鱼
司南
指南龟
火药
硝酸钾
木炭
硫磺
古代主要火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课后作业: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 进化来的,那么怎样来的呢?
课后作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朋友离不开智能设备带给 我们生活的便捷。同样人类科技的进步步伐远远快于人类脊椎的进 化过程,使得我们周边家人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颈肩腰腿疼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圣经中描述 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天地用了整整七天七夜七日,在第六天的时候用泥土按自己的形 状捏成个泥人,然后吹了一口仙气于其中,亚当便有了生命。
于是央求天父再造个女子出来,好出入成双。上帝过于溺爱亚当,便施催眠之术麻醉 了亚当,取其肋骨一根塑成女状,再吹之以仙气,遂成夏娃(意即“赋予生命”)。 做亚当的妻子,成为众生之母。他们的后代繁衍生息,就有了现代的人类
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 曙光出现了!
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
1、造纸术
纸的前世: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 竹木简、帛
上述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不易携带、价格昂贵
东汉蔡伦造纸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
3、指南针
--敢问路在何方?
夏 商
三西東南 战 北 秦 西 东 國 晉 隋 晉 国 朝 漢 漢
Page
6
6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
女娲
Page
7
女娲造人
相传大英雄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当时,尽管大地上已经有了山 川草木,有了鸟兽虫鱼,但仍然显得死气沉沉,因为大地上没有人类。一天,女娲行走在荒寂的 大地上,心中感到十分孤独,她觉得应该给天地之间增添些更有生气的东西。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 鱼。在把它们打量了一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 满足。她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都更卓越的生灵。 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 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里的软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 好了好多的泥人。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 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 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 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 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 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类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 根草绳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泥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 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 人们。 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神的工作似乎就可以停止了。但她又有了新的考虑:怎样才能使人很 好地生存下去呢?人总是会死亡的,死去一批,再造一批,那就太麻烦了。于是,女娲神就把男 人和女人配成对,叫他们自己去繁殖后代,担负养育后代的责任。人类就这样繁衍绵延下来,而 且一天天地增加着。
一、 生命的起源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 生命?最早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
1、神创论
上帝创造万物, 最后造人。
(见圣经故事)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自从上帝造了亚当之后,对他关爱有加,让他当世间万物的主宰,还给他建了个园子 来住,取名为伊甸园(Eden),亚当在园子里快活了没多久就开始烦躁,因为自己 实在是太孤单了。
谁提出了进化论?
达尔文(1809-1882)
英国 生物学家 博物学家
7岁
66岁
三、灿烂的古代文明
北京故宫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3 4 2
1
黄河 长江
33
印度河
底格 里斯 河 幼发 拉底 河
尼 罗 河
幼 发 拉 底 河
底 格 里 斯 印度河 河
黄河 长江
胡夫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奥林匹亚宙斯巨像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亚历山大灯塔
埃及 卡尔纳克神庙
印度泰姬陵
印度红堡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
万里长城
北京颐和园
秦兵马俑
布达拉宫
赵州桥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 埃 及 文 字 中 的 数 字 表 达 方 式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用三角尖头的芦苇杆、木棒 作笔,在软泥板上写成的文字。落笔处深宽,提笔 处细狭,形似楔子。
Page
8
2、宇生论
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
空间别的星球。
彗星
陨石坑
3、自然发生论
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腐草化萤 腐肉生蛆 淤泥生鼠
17 世纪意大利医生F. Redi 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 出苍蝇
1860年巴斯德用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
4、海洋化学起源说
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 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渐下降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
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
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 变而来的。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宇生论 4.海洋化学起源说
14
35 亿 年 前 的 蓝 细 菌 化 石
生 命 的 起 源 和 进 化
17
二、人类的进化? 人类从哪里来的?
有很多种说法: 有很多种说法: 人类是 人类是 猴子变的 猴子变的 人类是 (( 上帝,女娲 )) 创造的 人类是 神 神 上帝,女娲 创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