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模版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模版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皮肤压疮是指由于体内局部组织受到长时间或严重的外压力而引起的皮肤和(或)组织损伤。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慢性病患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口增加,皮肤压疮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医疗卫生工作者和患者家属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及时发现、监测和干预皮肤压疮,提高护理水平,我们制定了该报告制度。

二、适用范围该报告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养老院及相关照护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

三、报告内容1. 压疮发生情况及分类:报告应包括压疮发生的具体时间、部位、压疮的严重程度和压疮相关因素等信息。

同时,对压疮进行分类,如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的压疮分类系统,将压疮分为四个级别:I级、II级、III级和IV级。

2. 压疮评估工具使用情况:报告中需注明所采用的压疮评估工具的名称和评估结果,如使用Bradens评估工具等。

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评估频率,并及时记录评估结果。

3.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估:报告应详细描述对压疮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转换体位、使用压力分散设备、维持皮肤清洁、保持足够的营养等。

同时,对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压疮的面积、红肿程度、痛觉反应等。

4. 并发症及干预情况:报告中需记录发生的并发症,如感染、疼痛、伤口渗液等,并对干预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使用药物、换药频率、伤口处理等。

5. 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报告中需记录对患者进行的康复护理措施,如维持足够的营养、定期康复训练等。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压疮预防知识、压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等。

6. 报告的时效性要求:对压疮患者的报告应及时准确,特别是对于高级别压疮需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四、报告的记录与保存1. 报告的记录:对每位患者应建立独立的报告档案,并按照压疮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录,确保每一份报告都能得到及时更新。

2. 报告保存期限:报告文件应保存至患者康复出院或死亡后的一年,并按规定进行备份,以便随时查询和复核。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文(3篇)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文(3篇)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压疮是长期护理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疼痛、感染和长时间的康复过程。

为了减少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质量生活,我们制定了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压疮预防报告的内容及处理程序,有效减少和处理压疮报告,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报告范围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长期护理机构的医护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护士、医师、护理助理等。

三、报告内容1. 压疮发生情况:报告人员需准确记录患者压疮的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等详细信息,并尽量配以照片或测量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和处理。

2. 压疮原因分析:报告人员需对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体位、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皮肤护理措施等因素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 压疮风险评估结果:报告人员需根据相关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报告中,以便做出更准确的预防措施。

4. 压疮预防措施:报告人员需提出相应的压疮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改变体位、皮肤保湿、使用辅助设备等,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5. 压疮处理措施:报告人员需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清洁创面、使用适当的敷料、给予抗菌治疗等,并记录处理结果。

6. 压疮报告汇总:报告人员需将报告内容汇总,形成压疮报告,并发送给相关负责人和护理团队进行评估和跟踪处理。

四、报告处理程序1. 压疮预防报告的上报:报告人员需在发现压疮后及时进行报告,将报告内容逐项填写并汇总成正式报告,并发送给院内压疮管理小组。

2. 压疮报告的评估:院内压疮管理小组需对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对压疮发生原因的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的确认和预防措施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指导。

评估结果需回复给相关报告人员。

3. 压疮报告的跟踪处理:相关报告人员需按照报告中提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执行,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同时,院内压疮管理小组需进行跟踪处理,定期检查患者的压疮情况,并将跟踪处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压疮报告制度及流程

压疮报告制度及流程

压疮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压疮报告制度二、压疮报告流程1.发现压疮: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如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或疑似压疮的情况,应立即将其上报给责任护士或护士长。

2.填写报告单: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人员填写压疮报告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压疮分期、压疮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压疮原因、预防措施等内容。

4.上报统计:质控科护理管理人员将已审核的压疮报告进行统计,按月、季度或年度的统计周期进行分析。

统计内容包括压疮的总发生率、各病区的发生情况、不同分期的发生比例、发生原因的分析等。

5.制定预防措施:根据统计结果,质控科护理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工作流程、改进床垫和床上用品的选择等,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6.报告通报:质控科护理管理人员将压疮报告的统计结果及预防措施通报给相关科室和护理团队,提醒他们注意,并暗示需要改进的地方。

7.督导检查:质控科护理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科室的压疮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8.持续改进:根据督导检查的结果,质控科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对制定的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三、压疮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了解压疮发生情况:通过压疮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及时获知压疮的发生率、部位、原因等,有助于及时掌握压疮的发病状况。

2.制定预防措施:通过对压疮报告的分析,可以找出压疮的高发部位和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

3.改进护理质量:通过压疮报告制度,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

4.加强管理监督:通过统计和分析压疮报告,可以加强对医疗机构中护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

5.提高患者安全和满意度:通过完善的压疮报告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避免或减少压疮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伤害。

总结:压疮报告制度及流程对于提高压疮预防和救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一、压疮预防(一)按《XX省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压疮护理实施预防与护理。

(二)消除压疮发生的原因。

做到“七勤一交班”: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换衣、勤检查、勤交代;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和护理措施。

(三)做到“二避免二增进”: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避免拖、拉、推、擦动作;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增进营养的摄入。

(四)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昏迷、瘫痪、极度消瘦、低蛋白血症、水肿、恶液质、脏器衰竭、肢体活动受限、强迫体位、大小便失禁,以及大手术后病情变化和呼吸、心跳骤停等特殊患者需绝对制动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视具体情况决定翻身间隔时间,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床褥平整、干燥,皮肤清洁。

(五)当遇到特殊情况科室无法解决时,应申请护理会诊。

(六)按要求做好压疮的预报与监控管理。

护理部应做好压疮护理指导和监控登记工作。

1、院内难免压疮预报:当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向护理部申报难免压疮。

护理部到实地察看,确定是否符合申报难免压疮的条件。

2、院内发生压疮上报: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或护理措施不当发生压疮,科室要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到实地察看情况,以便确定难免或非难免压疮。

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难免性压疮,按护理质量单项考核对科室进行扣罚。

3、院外或转科自带压疮上报:对抬床入院、转科患者及大、中型手术后患者,由接收护士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应当面交清,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转科患者由转出科室和接受科室护士双方签字。

二、压疮预报与监控程序(一)对以上三种情况,护士要严格执行压疮预防与监控措施,填写《压疮预报与监控记录单》。

当患者转科时,此表随病历一起送至转入科室,并做好交接班;当患者出院时,此表填写完整后交护理部备案。

(二)凡未填写《压疮预报与监控记录单》而发生压疮者,按院内发生压疮处理。

(三)护士长应于压疮预报后及时查看患者,检查责任护士压疮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护理记录和《压疮预报与监控记录单》的填写是否客观一致,并签名;护理部应于压疮预报后及时查看患者,检查压疮监控措施是否得力,并签名。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范文(八篇)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范文(八篇)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范文1.发现皮肤压疮, 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 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____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由护理部____小组成员到科室核查。

3.填写皮肤压疮登记表上交护理部。

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并及时准确记录。

5.当患者转科时, 应将压疮观察记录表交由转往科室继续填写。

6、当患者出院或者死亡后, 将压疮观察记录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7、如隐瞒不报, 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范文(二)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 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 并及时查找原因, 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iii0), 须报告护士长, 并在____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其他院外带入压疮(i0, ii0), 需于____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

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 并于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 均要及时在“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 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应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 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 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 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 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 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___项中的___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

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 护理部成员到病区核实, 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

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 制订预防措施, 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压疮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

压疮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

压疮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压疮是指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导致皮肤和组织丧失血液供应,产生坏死、溃疡等损害的一种皮肤损害。

压疮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缺乏活动、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或残疾人士身上。

为了及时掌握和预防压疮的发生,建立压疮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压疮上报制度内容1.制定上报标准:明确何种状态的压疮需要上报,如压疮分级标准、面积及深度等指标。

2.确定上报人员和责任:明确上报人员的要求,一般由护士、医生等医疗人员负责,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压疮管理人员。

3.规定上报频率:确定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上报,以确定压疮的发生趋势和变化。

4.提供上报教育培训:为上报人员提供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其具备正确上报压疮的能力,并了解预防压疮的措施。

5.建立上报记录和表格:建立相应的上报记录,对于每一起压疮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相应的上报表格。

6.确定上报渠道和时效:明确上报的渠道,可以是纸质报告、电子报告或通过专门的管理系统上报。

同时确定上报的时效性,一般要求在发现后24小时内完成上报。

7.建立上报数据统计和分析机制:对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压疮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压疮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压疮上报流程1.发现压疮:护理人员或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者有压疮的迹象,如红肿、疼痛、溃疡等表现。

2.记录压疮信息:及时记录压疮的发生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压疮部位、大小和深度等详细信息。

3.通知上级领导:护理人员或医疗人员需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压疮的情况,并寻求上级的指导和支持。

4.上报压疮信息:按照制度要求选择相应的上报渠道,如纸质报告或电子报告,将压疮的记录信息上报给负责压疮管理的相关人员。

5.上报审核和统计:相关人员收到上报信息后,对上报内容进行审核和统计,确保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数据分析和制定对策:通过对上报数据的分析,了解压疮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7.压疮防治工作布置:上级领导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布置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压疮防治工作,并监督执行效果。

压疮管理制度(五篇)

压疮管理制度(五篇)

压疮管理制度1.压疮评估、报告制度1.1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时以及日常护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1.2高危患者及时填写压疮护理记录单,____小时内由护士长评估签名后上报科护士长。

1.3科护士长收到压疮护理记录单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评估,亲临床旁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实施。

1.4详细记录患者目前皮肤或皮损状况,如部位、范围、程度、深度等(转入、大手术病人需陪送护士确认签字)及创面处理方法。

1.5压疮伤口评估内容:(长____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测量时将无菌止血钳沿边缘直接放入深至止血钳能到的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____、表皮增生、伤口____周围硬度。

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1.6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

1.7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____、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压疮但有发生的危险,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2.压疮防范监控制度2.1每位入科病人均按评估单中“压疮风险评估”进行筛选,并按书写标准予以记录。

2.2凡高危患者(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带入压疮、评分≥7)科室必须及时预报压疮,并实施全程跟踪防范。

2.3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观察、防范,按书写规范做好相应记录。

2.4护理部每季度在护理质量讲评会上公布与讲评压疮的监控情况。

2.5对压疮随访中发现的疑难病例____护理会诊,以指导压疮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质量。

①告知病人或家属,请家属在护理安全系列告知书上签名。

②全程观察:从评估到终止监控。

③全程防护。

填写压疮护理记录单,适宜的措施,作好护理记录。

④出院转归。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压疮处理报告制度1)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报告制度和程序: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3)会诊制度:①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②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③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5)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1110),须报告护士长,并在24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其他院外带入压疮(I0,II0),需于72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
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7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应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
例,护理部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指导小组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丁「一、概念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
1•力学因素
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 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

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4•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三、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根据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

例:长期取俯卧位的卧床病人,最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
A.额部
B.大转子处
C.髂前上棘
D.髂后上棘
E.髋部答案:C
1•仰卧位枕骨隆突处、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足跟,尤其是骶尾部
最易发生压疮。

2•侧卧位耳廓、肩峰部、髋部、大转子、膝部(内髁、外髁)、踝部(内踝、外踝)等。

3•俯卧位肩峰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

4•坐位坐骨结节处。

四、压疮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1•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

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

2•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和(或)有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3•溃疡期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 轻者表皮水疱破溃后出现真皮层组织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败血症。

例:描述炎性浸润期压疮,下列哪项不正确
A.皮肤呈紫色
B.皮下硬结
C.有大、小水疱
D.水疱表皮剥脱,露出湿润的创面
E.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答案:E
五、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

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

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

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避免潮湿、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查看受压部位,定期用50%乙醇或红花酒精按
摩。

(1)手法按摩
1)全背按摩: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暴露并观察背及臀部,先用热水擦洗。

用50%乙醇做全背按摩。

从病人骶尾部开始,双手沿脊柱两侧向上至肩部
后环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处。

如此反复数次。

2)局部按摩用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病人皮肤呈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min。

(2)电动按摩器按摩:
4•改善营养状况:病情许可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还可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六、压疮的护理
1•淤血红润期护理要点:此期应及时去除病因,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阻止压疮的发展。

按摩局部时,以拇指指腹做环形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

亦可用红外线照射。

2•炎性浸润期护理要点:此期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加强减压措施外, 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

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厚层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

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涂以消毒液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3•溃疡期护理要点:除全身和局部措施外,应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药法处理。

创面有感染时,局部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愈合。

该期亦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使疮面干燥,有利于组织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