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必修1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习题:第二单元测评(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
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
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
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押解(jiè)渐染(jiàn)图穷匕见恃才傲物(shì)B.熨帖(wèi)箴言(zhēn)啖以重利惴惴不安(zhuì)C.间或(jiàn)倔强(jué)扼腕叹息繁文缛节(rù)D.戏谑(xuè)挑剔(ti)拊膺顿足尔虞我诈(y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购:购买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D.见陵之耻陵:侵犯、欺侮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B.夜缒而出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箕踞以骂D.行李之往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夫晋,何厌之有5.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泛南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夫晋,何厌之有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敢以烦执事大王来何操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历史”的层次王立群“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意地栖居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1

第二单元测评(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作“七月诗派”。
这个诗派的诗,现在还偶被人吟诵。
②在纪念阿垅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垅》,声音苍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
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都是普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
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③鲁煤健谈,至今还恪守着纯粹的诗格,不媚俗,不趋时,缘情而文,因爱而诗。
他早期的诗很美,与那个时代的不少同派诗人一样,受过俄国诗人的影响。
作品虽不多,却是在苦海里寻找暖意的波光。
那都是从内心里流出来的,不矫情,无粉饰,即便幼稚,也有自己的能量。
比如1945年那首《致普式庚(普希金)》:“在被二十世纪的蓝天笼罩的/东方亚洲的黄土上/作为一个中国的子民/为什么有你一样的忧愁?”④他后来的诗,基本都是从这样的惆怅里升腾出来的,忧郁,不屈,果敢。
他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艾青是接近的,虽然没有艾青那么柔润。
但他拒绝京派诗人和海派诗人的精致与灰色,向着太阳的饥渴从来没有消失过。
那是时代受难者的吟哦,在大地的荒草和野林间,他犁下了绿色。
⑤鲁煤的可爱还在于他常常解剖自己,比如,抗战刚结束,他就在《忏悔》中写道:“是我吗,朋友/那忘掉了自己的奴隶身份/在兄弟们被侮辱与损害的灵魂面前/大发绅士脾气的?……”⑥这或许是他精神的原色,在诗中没有自怜的声音,殊为难得。
一般的诗人常盘旋在小我的旋涡里,格调不高;而那些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的诗,则盛气凌人。
⑦鲁煤没有这些,他的境界是高的。
文字虽流于直白,却真实、可爱。
通读他的诗,感到他是一名战士,唱的是浑厚的歌。
他不屑于和权力及贵族为伍,自我是在时代的烽火里映照出来的,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诗句,显现着历史的心灵投影。
⑧阿垅、绿原、鲁煤等“七月诗派”的诗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人。
【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B.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D.香雪的小木盒,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莱,法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一项是A.着手(zhuó)半晌(xiǎng)祈祷(qí)刽子手(guì)B.顷刻(qǐng)埋怨(mái)提防(dī)涔涔(cén)C.伺候(cìhou)煞尾(shà)尸骸(hái)牵累(lěi)D.罪愆(qiān)熏陶(táo)阡陌(qiān)离间(jià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读音应该是:半晌(shǎng);B项,正确读音为:埋怨(mán);C项,正确读音为:煞尾(shā);故选D。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B.你们不能用迂回宛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C.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D.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向他们追索延荡未纳贡物;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换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第二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应用(1~6每小题3分,7题4分,8题8分,共30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刀俎.(zǔ)目眩.(xuàn)忤.(wǔ)顷.之未发(qīnɡ)B.参乘.(chénɡ) 瞋.目(chēn)切齿拊.心(fǔ) 夜缒.而出(zhuì)C.偏袒.(tǎn)戮.力(lù)玉玦.(jué) 切而啖.之(dàn)D.飨士卒(xiǎnɡ) 彘.肩(zhī)被八创.(chuānɡ)目眦.尽裂(zì)解析:A项“顷之未发”的“顷”应读qǐnɡ,B项“参乘"的“乘"应读shènɡ,D项“彘肩”的“彘”应读zhì.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愿足下更.虑之(改变) 尽失其度.(常态)C.沛公起如.厕(往)杀人如不能举.(尽)D.比.诸侯之列(比较)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解析:“比”应解释为“并,列”。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杀人如不能举.②愿举.国为内臣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因.击沛公于坐D.①秦王必说.见臣②秦伯说.,与郑人盟解析:D项都是通“悦”,高兴.A项①尽,②全。
B项①登,②成功.C 项①借助,②趁机.答案:D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群臣怪.之A.晋军.函陵 B.项伯杀人,臣活.之C.今太子迟.之 D.吾得兄.事之解析: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意动用法。
A项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B 项是使动用法,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恐惧..不敢自陈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解析: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
必修一语文二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语文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翩跹(piān xiān)C. 蹉跎(cuō tuó)D. 恣意(zì yì)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力充沛,仍然恣意妄为。
B. 她蹉跎岁月,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C. 他翩跹起舞,动作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D. 面对困难,他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C. 他的眼神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D. 这朵花如同天上的星星,璀璨夺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白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感人。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2.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答案 D解析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有利于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 B解析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而不是“中国古典诗歌史”,题干缩小范围。
C 项错,原文是“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项“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错,原文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诗歌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答案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情无赝周海亮四二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
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满尘埃。
擦了擦,釉黑,斑蓝;敲了敲,音色沉美。
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时间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
他需要一笔钱。
唐钧就想到了执壶。
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
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
妻子说,你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
妻子说,你以为你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
朋友听了,眼珠子当时就直了。
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
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
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
真打算出?朋友问。
真打算。
唐钧说。
老爷子同意了?同意了。
拿来!价钱好商量。
壶就卖了。
唐钧查过很多资料,价钱绝对是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
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
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
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
你哪儿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
借的。
我怀疑你把它卖了。
病床上的父亲说,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的。
壶在家里呢。
他低着眼睛,不敢看父亲的脸,您那么喜欢它,我不会卖掉它的。
我想看看壶。
父亲固执地说。
没办法,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
朋友说,君子不夺人之爱——要不这样,壶你先拿回去,钱你也送回来。
唐钧只得把父亲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细说了。
朋友想了想,说,君子不乘人之危——还可以这样,壶你拿回去,钱算我借给你的,你给我补张借条就行。
最终,唐钧既没有给朋友补一张借条,也没有把壶拿回去。
不过他捧回了一把执壶的赝品。
他问朋友,这样行吗?朋友说,相信我,别说你爸,就连业界专家,都很难分辨出来。
父亲捧着壶,细细地看,笑了。
他说,是咱家那把,看来你果然没有说谎。
唐钧笑笑说,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怎会卖掉呢?心里,却隐隐地痛。
再痛,也认为自己做得没错。
他不否认执壶的价值,但他还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在父亲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父亲没能熬过来。
但父亲安然地死去,几乎没有痛苦。
父亲走后第九天,他将执壶还给朋友。
朋友细细看了看,擦过,小心地把壶收起。
唐钧问他,哪儿弄来的赝品?朋友说,这不是赝品,这就是你卖给我的那把执壶。
唐钧有些吃惊,忙问,为什么不弄个赝品?朋友笑笑说,你父亲对这把执壶的感情这样深,假如真是赝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他虽非专家,但是自家的东西,他绝不会看错的。
不会吧?唐钧有些不太相信。
找个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认为他能不能看出来?朋友说,当他发现你拿了赝品给他,他会怎么想?或许直到离去,他都不会安心。
可是万一我把它弄坏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我相信你肯定不会的。
朋友笑笑说,在你心里,只要父亲喜欢,哪怕它是赝品,也价值千金,需要小心呵护……万一我发现它不是赝品,死不认账呢?难道你不怕我昧下它?你肯定不会。
认识这么多年,我对你的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朋友笑着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孝心更有价值呢?(摘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0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如借助唐钧妻子之口和朋友之口表达主人公的孝心,借唐钧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衬托主人公的心理。
B.插叙唐钧朋友被唐钧父亲骂了一顿,既说明唐钧父亲对执壶十分珍惜,又让朋友产生疑问的情节合情合理。
C.“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这句话既体现了唐钧对友情的珍视,又体现了唐钧对父亲的一份孝心。
D.文章以“情无赝”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充分说明人的一切情感都是真挚的,不像商品那样有真假。
答案 D解析“充分说明人的一切情感都是真挚的”属于架空分析,夸大其词。
5.简要分析执壶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执壶是小说行文的线索,情节围绕执壶展开。
情节可以概括为:为救父亲卖执壶,父亲要看执壶而儿子捧回赝品执壶,父亲死后儿子归还赝品发现竟然是真执壶。
人物性格围绕执壶而彰显,如唐钧朋友古道热肠的性格就在买卖执壶、借还执壶的过程中彰显了出来。
文章主旨借助执壶而突出,如父亲要看执壶,儿子以为拿回的是假执壶而内心隐隐作痛,体现了儿子的孝心,本文弘扬孝道的主旨因此得以凸显。
6.小说有效使用了延迟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救父亲,卖执壶已成必然,但围绕卖执壶,夫妻商量,这是第一次延迟;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朋友听了,眼珠子就直了,并产生疑问,这是第二次延迟;执壶已经卖出,父亲要看执壶,不得已,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借给“赝品执壶”,父亲看执壶时细细地看,笑了,唐钧内心隐隐地痛,这是第三次延迟。
延迟使得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