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防水层处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说明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方法及工艺 (2)1.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2)2.施工准备 (3)3.基础施工 (3)3.1基坑开挖 (3)3.2基地处理 (4)4.涵身施工 (5)5.出入口及铺砌施工 (5)6.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 (6)8.缺口回填 (6)四、涵洞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1.浆砌工程 (6)1.1石料 (6)1.2砌筑砂浆 (7)1.3砌筑工艺 (7)2.钢筋工程 (8)2.1钢筋加工 (8)2.2钢筋接头 (9)2.3钢筋安装 (9)3.混凝土工程 (11)3.1混凝土拌制 (11)3.2混凝土运输 (11)3.3混凝土浇筑 (11)3.4混凝土养护 (12)3.5预制混凝土 (12)4.施工安全 (13)4.1现场作业安全 (13)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说明为使本标段涵洞工程在施工中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序、确保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设计图纸;2.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3.现场实际情况,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本标段涵洞工程全部为盖板箱涵。

施工工艺见下图2.施工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对涵洞进行施工放线,放出涵洞中心线方向及开挖轮廓线,并用明显的标识标出以便开挖。

涵洞施工前,首先在上游靠近进口处筑草袋围堰,在涵洞施工范围外挖一临时排水沟通往下游。

3.基础施工涵洞基础施工,应采取突击开挖,快速下基,及时封闭的办法。

3.1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施工。

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按适当比例放坡。

挖机开挖距设计基底高程10cm时由人工清除。

基坑开挖不能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后及时验基,基坑不能暴露太久。

为防止雨水,开挖基坑时在其边坡以外周边挖一排水沟并经常保持畅通。

若开挖基坑较深,要布设挡板,且须分层开挖,严禁从底层向四周掏土。

洞身长、挖基数量大的涵洞,基底不需作特别处理者,可以采取自下游端开始,逐节开挖,逐节下基,逐节封闭的办法,以避免坑基暴露时间过长。

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桥梁工程桥涵防水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技术联系单,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1.2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交应急预案。

2.1.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上岗技术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1.4准备材料合格证、材料检测合格证等相关证书。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生活办公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的生产生活需要。

2.2.2各项防水材料准备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现场使用。

2.2.3在桥涵防水施工前,先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各施工参数,从而确保工艺性试验结果对大面积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3.技术要求3.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内的胎基为长纤聚酯纤维毡,胎基应置于卷材下表面2/3厚度位置,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渍的条纹,卷材表面平整,不允许有孔洞、缺边和裂口,卷材双面附砂,细砂的颜色和粒度均匀一致,并紧密粘附在卷材表面,基层处理剂应按照设计要求储存运输。

3.1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和孔洞,颜色采用黑色以外的颜色,卷材按照设计要求运输储存。

3.3水泥基胶粘剂按照设计要求运输储存。

3.4聚氨酯防水涂料直接作为防水涂料时厚度不小于2mm,颜色采用黑色以外的颜色,卷材按照设计要求运输储存。

3.5防水层各项材料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2011)的有关规定。

3.6下承层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槽、松散现象;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均采用C40细石混凝土。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梁(桥台)面挡碴墙以内施工程序流程基层处理→喷、涂基层处理剂→定位、试铺→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清理、检查、修整→保护层施工。

涵洞作业指导书

涵洞作业指导书

........................................................ - 1 -..................................................... - 1 - ..................................................... - 1 -.................................................. - 1 -......................................................... - 2 -......................................................... - 2 -.................................................. - 6 -明确涵洞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涵洞施工。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 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2022 年10 月);《汉宜铁路HYZQ-6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

涵洞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 4.1-1:图 4. 1- 1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1) 在原地面用挖掘机或者推土机等机进行修整, 再用人工配合机 械平整,清除涵油洞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 活垃圾等),再用振动碾或者蛙式打夯机夯实地基。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secret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secret

桥涵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xx 铁路(xx 段)XSGZQ-Ⅳ标段范围内所有的混凝土桥涵防水层工程(包括:桥梁桥台道碴槽的防水、框架顶面和侧面的防水;涵洞被土掩埋部分表面的防水;各式涵洞、框架的接缝处的防水等)。

二、工程材料 (一)防水层材料防水层采用甲种防水层,即底漆涂装+聚脲喷涂。

聚脲弹性体涂料的物理性能及检验方法如下:聚脲弹性体涂料的物理性能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 拉伸强度,Mpa 底漆技术要求如下:(二)保护层材料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中砂,粒径小于1mm,级配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查方法》(JGGJ52-92)的规定。

粗骨料:粒径不大于10mm的碎石或卵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GJG53-92)的要求。

聚丙烯维网:采用Fibermesh-19mm 聚丙烯纤维网,并符合美国ASTM系列标准。

玻璃纤维:长度为12mm,直径为14μm,其直径应符合美国PCI,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控制手册的要求。

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

水:无侵蚀性的洁净水。

三、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一)防水层的施工防水层的施工及质量要求应按《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进行施工及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1、铺设防水层前先检查基层面平整度,采用高压风枪将基层面灰尘清除干净,确保防水层的基层平整、清洁、干燥、无空鼓(即直径<5mm)、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等现象,以保证下步防水涂料涂刷时的粘结强度。

2、底漆的涂装应均匀、平整,不得漏涂和明显流挂。

等底漆干燥完全后,方可进行聚脲喷涂。

3、聚脲喷涂必须使用专用聚脲喷涂机和专用喷枪,根据作业面大小及距离确定接枪管的长度,安装喷涂设备系统。

4、试涂装,正式涂装前应试涂装,掌握温度、压力、粘度、走枪速度等对涂装质量的影响,取得经验。

(二)保护层的施工1、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法(1)将石子、砂子、水泥倒入搅拌机中预混1分钟,然后加水,减水剂及纸袋包好的纤维网(连同纸袋一起加入),混合3-5分钟,均匀即可。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为规范我们的质量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建四局哈大客运专线项目部管段内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施工。

1、主要机具设备和人员组织涵洞施工主要机具设备和人员组织如下:主要机械设备配臵表人员配备表2、施工测量2.1平面控制测量(1)仪器设备采用全站仪实施平面控制测量。

(2)测量方案①控制点布设由设计院GPS控制点进行线路贯通,控制点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埋深至少1m,确保稳固。

②测量实施严格按高速铁路测量规范实施,控制测量及墩台中心点放样采用换仪器、换操作人员进行对比的方式实施,控制测量成果由项目部统一进行测量平差。

测量过程采用4测回进行。

涵洞轴线放样由测量部实施,测量结果经两人以上符合无误后使用,并由项目队实施现场复核,所有测量结果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使用。

2.2高程控制测量(1)使用仪器采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实施高程控制测量工作。

(2)测量方案①水准点布设水准点采用水泥混凝土钢筋桩布设,尽量布设于地基稳固或既有涵洞、桥梁部位,水准点必须标识明显。

②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实施水准网测量,成果统一进行测量平差。

③测量过程严格记录数据,测量过程采用换仪器、换作业人员的方式进行。

2.3施工放样测量①施工现场放样执行换人、换仪器的方式执行;②所有测量必须对比结果并且有两人以上复核正确方可报监理工程师审批;③中线放样采用全站仪自导线点进行放设,测量采用双测回施放、不同控制点的方式进行,测站必须安设于不同的控制点并采用不同后视点,将所放设的轴线点进行对比检查,符合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④高程放样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测量以4等水准测量方式进行,测量过程按换人换仪器的方式进行,并闭合。

3、基底换填3.1施工方法涵洞基底为黏土层,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须按设计要求对至地基作挖除换填处理。

处理前对设计地质资料和基底承载力进行核查,若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应提交设计单位处理;当松软土层底部起伏较大时,设臵台阶,分层填筑。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说明本桥涵施工第三段落共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涵8座,圆管涵5座,施工中特别注意严格执行相应措施,包括涵洞基础处理、钢筋绑扎、模板加固、盖板施工、涵管安装等,从各个环节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涵洞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目的掌握涵洞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具有指导、规范涵洞作业施工能力。

三、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工艺指南》四、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桥涵施工第三段落涵洞施工。

五、施工准备施工图纸的会审,测量放样,施工场地平整,机械设备、材料的进场。

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收集与施工相关的资料,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使涵洞施工保持连续、均衡、有节奏的进行。

六、涵洞施工工艺(一)、盖板涵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根据复测完成的导线点控制点、线位坐标及路线平曲线要求,对盖板涵、通道纵横轴线坐标使用全站仪进行总体定位和细部放样。

2、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两边坡按1:0.5取值,基础开挖底宽为涵洞混凝土基础宽度两边各加50cm施工作业空间。

基础开挖到距开挖深度10cm左右时,改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避免超挖后回填;人工同时清除坑底的浮土,整平。

开挖结束后,对基底轴线、高程、平面尺寸进行自检,然后报驻地监理验收,并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根据涵洞施工图要求该涵洞的地基基本承载力要达到{σ}≥200Kpa,若基底承载力小于设计基底承载力,则应根据情况进行换填、夯实或固结处理,以保证地基德设计承载力符合要求,并向驻地监理报施工方案。

钢筋由加工厂制作,现场绑扎。

混凝土由搅拌站搅拌,用混凝土罐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3、基础施工测量放样基底验槽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中心轴线、边线,并安装基础模板。

4、立模基础模板采用1.8cm厚的木模板,两侧模板采用对拉杆对拉,钢管加固,并用顶托支撑。

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涵洞、小中桥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涵洞、小中桥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涵洞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郑徐客运专线涵洞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标高控制、基坑开挖、人工整理基坑、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基础混凝土浇注、涵身钢筋绑扎、模板拼装、加固、浇注混凝土、拆模、养生。

5、基础开挖基底处理采用CFG桩、管桩及换填级配碎石垫层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倒运弃土,人工清底,抽水机排水。

框架底部地基必须平整并夯填密实,密实度不小于90%,地基土不得渗水以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框架开裂,要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设计180KPa。

6、垫层施工按照路基施工标准对基底进行处理。

框架底层采用10cm厚C20砼垫层,人工立木模,小木桩外支撑,集中供应砼,吊车吊料斗灌注砼,人工捣固密实,洒水养护。

7、框架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木模,槽钢做横支撑,方木做竖向支撑。

外模顶部采用横向拉杆搭接。

板缝的处理采用在接缝处夹海绵条或缝外补平等方法,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外观平滑顺直。

8、钢筋制作与绑扎钢筋在钢筋棚加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图纸现场绑扎。

钢筋与模板间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cm,标号C35,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不得少于4个/m2。

9、砼灌注①涵身混凝土浇筑次序框架涵涵身断面按二次进行混凝土浇筑,第一次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含下梗肋),第二次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②模板及支撑施工用模板,其内模采用定制大块钢模板,且模板内侧密贴PVC板,内模支撑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外模采用大块钢模拼装而成,并通过水平、竖向工字钢、对拉钢筋及底板预埋钢筋构成支撑体系。

在模板支立时,对上下梗肋的模板要加固牢靠,模板接缝处要紧塞较厚的双面胶带,慎防漏浆影响混凝土内实外美效果。

盖板箱涵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盖板箱涵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X标XXX目部盖板箱涵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涵洞防水层的分类及构成1、分类分为TQF甲种防水层和TQF丙种防水层2、构成TQF甲种防水层由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和TQF—Ⅱ聚酯防水涂料共同构成;TQF丙种防水层由TQF—881聚氨酯防水涂料构成。

二、沉降缝的施工1、基础部分:嵌入TQF—881聚氨酯防水涂料浸制的木板(厚3cm);2、涵身部分:沉降缝宽3cm,中间填粘土,内部向沉降缝中15cm 填塞M10水泥砂浆,外部向沉降缝中5cm填塞TQF—881聚氨酯防水涂料浸制麻绳。

三、涵洞防水施工1、沉降缝处覆设TQF甲种防水层,宽50cm;2、板顶填土高度大于1米自盖板底向下20cm以上的涵身外部,涂TQF丙种防水层;3、板顶填土高度小于1米自盖板底向下20cm以上的涵身外部,涂TQF甲种防水层。

四、施工方法1、各防水层的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方米用量约2.4kg;2、混凝土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在雨中施工;3、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1)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结构混凝土的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表面必须保证平整、干净、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平整度用1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2)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土、油污等,并使之湿润,再用M10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对拉孔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平整。

4、TQF甲种防水层防水卷材宜纵向铺设,不得横向搭接,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20mm;防水卷材的铺设要严密、表面平整,无歪斜,无皱折,无鼓泡,无接口不严或边缘翘起现象;搭接处应粘贴牢固,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的涂料厚度不得小于1mm。

5、TQF丙种防水层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说明进行配制,每种组份的衡量误差不得大于±2%;涂刷分二次进行,确保第一次干燥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涂刷;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完成,随配随用;五、防水层、沉降缝处理示意图见《二设桥参(土一)(2009)6002-17》六、防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二设桥参(土一)(2009)6002-05、06、07、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涵洞防水层处理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涵洞设计施工图及涵洞通用图
2、桥涵施工规范。

3、京石、哈大、郑西相关防水层处理施工经验。

二、适用范围
本防水层施工方案适用于路基段内所有涵洞防水层处理。

三、劳动力组织及机械配臵情况
1、人员组织安排
现场施工人员4人一个班组。

2、机械、材料配臵情况
现场采用滚子2个,凿子、铁锤,手动电钻。

磅秤一台
四、施工方案
1、工期目标
计划涵洞主体完成,养护期达到后4个工作日完成防水层处理。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涵洞主体完成后,混凝土达到养护期后。

对涵洞表面混凝土进行修整,用刷子及扫把进行清扫,确保表面无凹凸不平、蜂窝麻面、浮渣、浮灰和油污现象。

(2)施工顺序
施工流程:修整→沉降缝处理→边墙→顶板内侧→顶板外侧
3、沉降缝及防水层处理
墙身分为内侧和外侧沉降缝处理,顶板及底板沉降缝处理。

沉降缝处理前,先对沉降缝进行整修,尺量出准确位臵,自沿涵洞沉降缝一周进行弹线,确保沉降缝位臵准确、线条直顺,环向贯通。

对于部分沉降缝由于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位臵发生偏移或不直顺的,用小型切割机沿墨线位臵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
3-5cm。

然后人工用凿子进行凿除深度为15cm。

用毛刷或钢刷对沉降缝内侧进行清理,清除表面浮灰、浮渣、等保证沉降缝内清洁。

⑴墙身内侧、顶板下侧、底板上侧
墙身内侧、顶板下侧沉降缝,采用人工拌制M10水泥砂浆,用刮刀进行填塞,填塞应从上自下依次完成。

填塞过程中,应用刮刀进行振捣,确保密实,填塞厚度15cm,沉降缝表面应用刮刀进行多次抹面,确保沉降缝表面平整,光洁。

⑵墙身外侧
①聚氨脂防水涂料制备
聚氨脂A、B组防水涂料按照1:1的配合比例进行准确称量后,混合时用手动电钻装上有叶片的搅拌棒进行搅拌,搅拌1分钟,使混合料拌制均匀,一次调料不宜过多,严禁混合料进水或溅入水。

应迅速使用必须在20分钟内用完。

②聚氨脂防水涂料涂刷
墙身外侧采用高强聚氨脂防水涂料(SPU-361)A组和B组采用1:1比例进行配制的混合料。

涂刷时应沿着边墙外侧,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第一遍用滚子进行涂刷,第二遍用大刮刀进行刮平处理。

A、B组混合料应尽快使用完,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边墙外侧聚氨脂防水涂料分两遍进行,第一遍刷完后,待表面初凝后,立即进行涂刷第二遍。

第二遍涂刷时,采用大刮刀进行刮平,确保表面厚度均匀一致,平整密实。

边墙外侧沉降缝位臵粘贴50cm宽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粘贴位臵为从涵身两侧顶板顶端下20cm处臵基础垫层顶面。

⑶顶板顶部防水处理
涵洞顶板位臵依据涵中心轴线,向两侧设2%的M10水泥砂浆防水坡。

施工时,量出涵中心轴线的位臵弹墨线,然后根据涵洞的宽度(包含两侧端墙厚度)的一半计算三角砂浆层的厚度。

M10水泥砂浆采用现场人工拌合,施工时人工对顶面应进行二次收面,确保铺设防水卷材时,表面平整,光洁。

待M10水泥砂浆达到养护期后,应对砂浆表面进行修整和清洁。

然后铺设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铺设长度为出入口之间顶板三角砂浆层顶,铺设宽度涵洞两侧端墙下20cm处。

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允许偏差-1cm。

铺设时,应将防水卷材拉直,铺设平整。

严禁表面出现鼓包等现象。

卷材铺设完成后,应立即进行M30铁丝网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保护层厚度为3cm。

施工时,先进行铁丝网铺设,铺设宽度为涵洞两侧之间(含两侧边墙厚度),长度为涵洞出入口之间顶板防水卷材顶面。

然后进行保护层M30水泥砂浆
施工,摊铺应从一端至另一端进行,摊铺时应对砂浆表面进行拍打,确保砂浆密实。

砂浆凝固前应进行二次收面,保证M30砂浆表面平整。

砂浆终凝后,应及时对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并用土工布进行覆盖。

避免砂浆表面出现龟裂现象。

4、质量控制措施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注意事项
⑴防水工程大部分露天作业,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施工期内遇雨、雪、霜、雾、大风和气温低于5℃或高于35℃应停止防水层施工。

⑵防水层施工后,顶板顶面铺设M30铁丝网水泥砂浆是,应注意铁丝网布的戳破防水卷材。

⑶防水卷材施工应严格遵守施工工艺,铺贴方向、两幅卷材和卷材层与层间,及搭接的宽度和长度要符合要求。

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进场后,应用彩条布进行覆盖避免阳关直接暴晒影响材料性能。

⑷聚氨脂防水层,雨天严禁施工,施工时严禁溅入水。

聚氨脂防水涂料终凝时间为24小时。

终凝后,应立即用土工布或彩条布覆盖。

避免因天气下雨,表面出现气泡现象。

五、安全操作规程及环境保护
1、防水涂料在运输、贮存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及碰撞,并远离热源、火源。

2、防水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5个卷材高度为限。

3、铺设防水层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用明火加热。

4、现场应有安全及防火措施。

5、高温天气施工,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6、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处理。

7、搅拌聚氨脂防水涂料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用电设备均单独设漏电保护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