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小说基本阅读法(如何读懂系列)
小说阅读技巧(5篇)

小说阅读技巧(5篇)第一篇:小说阅读技巧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概括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
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技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么样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说基本阅读法(如何读懂)(2)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一:如何读懂小说——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1.选择合适的小说类型:小说的类型繁多,包括言情、武侠、悬疑、
科幻等。
在选择阅读的小说之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合适的类型。
这样可以保证你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
2.注重前言和序章:很多小说都会有前言或序章,通过描述背景知识、人物介绍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开端。
阅读前言或序
章可以让你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4.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
核心。
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有起伏和扭转,以保持读者的兴趣。
在阅读小说时,密切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寻找转折点和高潮部分,可以更好地把握
故事的主线和发展趋势。
7.交流和分享阅读体验:阅读小说并不是一项孤独的活动,读者可以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阅读体验,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理解。
可
以和朋友、书友组成读书小组,定期举行读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
感悟。
总之,阅读小说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小说会有不同
的魅力和价值,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给爱好阅读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希
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小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
(一轮)模块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第一节抓住三要素读懂小说课件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 到松林里。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
境,就是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
想行为的烘托作用。
第四步: 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 多方联 的。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 系,获 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 取主旨 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陈良廷译,有删改)
【解构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自然流畅,主要情节:峡谷滑雪、客栈小憩。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小说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乔治和尼克两个主人公。娴熟的滑雪 动作,优美的滑雪姿势,过瘾的滑雪感受,说明尼克和乔治对滑雪的热爱和享受。 语言描写方面运用大量对话,来表现主人公强烈的滑雪愿望和分别时的依依不 舍之情。通过这些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热爱滑雪的形象特点,以及二人的 深厚友情。
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 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 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 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 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 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 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 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 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 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趴在桌上。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如何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如何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一、明确小说分类、文体特征与命题点(一)小说分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3.微型小说的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帮助考生找准、找全各选项的答题区间。
2.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等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以及其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等)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
2.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其特色。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怎样服务于表达的中心(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艺术效果。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学形式,阅读小说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常见方式。
然而,有些人可能对于如何更好地阅读小说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说阅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一、选择适合的小说类型当选择一本小说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偏好。
不同类型的小说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受众对象。
例如,如果你喜欢恐怖和悬疑的故事,可以选择推理小说或恐怖小说;如果你对历史和传记感兴趣,可以选择历史小说或传记类作品。
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说类型可以更好地享受阅读过程。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在阅读一本小说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同时,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注意细节和情感描写阅读小说时,注意细节和情感描写是重要的阅读方法。
作者通常通过描写细节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地观察这些描写来更好地融入故事。
此外,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是阅读的重点之一,通过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思想的深度。
四、交流和分享读后感阅读小说不仅是一种个人的享受,也可以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读者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俱乐部或在线论坛,与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观点。
通过交流和分享,读者可以获得不同的解读和观点,进一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五、多角度思考和解读阅读小说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故事和人物。
小说是多面性的文学形式,不同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政治、社会、心理等,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各个层面。
六、注重阅读体验最后,阅读小说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
注重阅读体验可以使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阅读的姿势和状态,以确保阅读的舒适度。
小说阅读基本方法

小说阅读基本方法一、相关知识链接: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3 、人物塑造:(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烘托、环境烘托(2)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懂得情节结构中的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
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
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
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
6 、主题内容方面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 、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分析作家的语言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二抓”: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涵了作品的主题。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如《面包》一文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如《面包》一文后面的注释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一)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梨花箱李德霞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
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
”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
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
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
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
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
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
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
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
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
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
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
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
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
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
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那就好,那就好。
算我没说。
”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
”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
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奶奶死了……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