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会
李相中教授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李相中教授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平静状态下出现的心律异常,心率常常高于100次/分钟。
这种病症常常会导致患者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具有副作用和局限性。
李相中教授多年来在中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成功地治疗了许多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以下是他对于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键是辨证施治。
李教授强调,每个患者的病情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进行辨证施治。
他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通过这些信息进行辨证施治。
二、疏肝理气李教授指出,快速性心律失常常常与情绪波动有关,过度的愤怒、焦虑和情绪紧张都会影响心脏的运动。
因此,他常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缓解情绪紧张,减轻心脏负荷。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青皮等。
三、养心安神李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还应该兼顾心血虚弱和心神不宁的情况。
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选择安神的中药,比如黄连、龙骨、牡蛎等。
这些中药可以安抚心神,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四、活血化瘀在一些病例中,快速性心律失常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李教授会考虑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来改善血液循环,如当归、赤芍、川芎等。
这些中药可以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五、饮食调理李教授在治疗中还注重饮食调理。
他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来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
比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他鼓励多吃一些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等;对于阴虚体质的患者,他建议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绿豆、百合、莲子等。
六、生活调理李教授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他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压力过大。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李相中教授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活血化瘀、饮食调理和生活调理等方法,成功地治疗了许多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性 心动 过 速 8例 , 阵 发性 心 动过 速 2例 , 室 性早 搏 l 3例 , 房性 早 阴 两虚 导致 心络 的 络虚 不荣 和 络脉 瘀 阻所 致 ,络虚 不 荣 则心 神
托 济 尔 口服 2 3 . 7 5 m g / 次, 2 次/ 天) 组 。 两组 共 治 疗 2周 观 察 其 的作 用 , 并 能 对抗 脑垂 体后 叶 素 , 对心 肌 收缩 力 则 为先 抑 制 后增
临床疗效。 加 ; 黄连 对 心 血 管的 作 用广 泛 , 主要 表 现 在 抗 心 律 失常 、 抗 心力 1 . 3疗效判断标准 : 依据 1 9 9 5年 卫 生 部 颁 布 “ 中药 新 药 治疗 心 衰 竭 、 治疗 心 肌炎 等等 ; 酸枣 仁 和龙 骨 中有 明显 的镇 静作 用 ; 丹 悸 的 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的疗 效标 准判 定 效 果 。显 效 : 心悸 、 胸 参 中含 丹 参酮 , 有增 加 冠脉 血 流量 , 抗 心律 失常 作用 类 似 钙拮 抗 闷 等 症 状 消 火 或 者 明 显 善 ; 有效 : 症状改善 ; 无效 : 症 状 无 改 剂 ; 赤 芍 中含 芍药 苷 , 具 有 扩张 冠 脉 , 有 明显镇 静 作 用 ; 土 鳖虫 水
搏 9例 。 对 照组 3 0例 , 男 l 1 例, 女1 9 例, 年龄 2 0 ~ 6 8 岁, 平均 5 3 失养; 络 脉瘀 阻 日久化 热 , 虚 火 内扰 心 神 导致 心 神 不 安 , 而 对 于 岁, 病程 3 个月 ~ 3 年, 平均 2 . 3 年 。心律 失 常 类 型 : 窦 性 心动 过 它 的治 疗就 是需 要 我们 亟待 解 决 的问题 ,以往 常用 的抗 心 律 失
心律失常中医治疗体会

心律失常中医治疗体会王联庆;宫丽莉;全香花【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08(029)002【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外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因素等均可致心律失常。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可猝死。
西医新的抗心律失常药不断问世,而中医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付作用。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属于中医的“心悸”范畴。
其发病原因多见于风热或湿热毒邪外侵,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年老久病等均可使心气阴血耗伤,无力帅血运行,致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而致心中悸动。
追溯《内经》无“心悸”病名,但有类似记载。
《素问·举痛论》指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对惊悸的发病原因以及审证求因的方法,作为专门论述,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篇指出:“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12种方法,分述如下。
1解表复脉法适用于风热化毒型。
证见:心中悸动,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吐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结代。
本证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初期。
方剂选用: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鱼腥草、芦根、板蓝根各30g,蒲公英20g,连翘、牛蒡...【总页数】2页(P253-254)【作者】王联庆;宫丽莉;全香花【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J], 刘汉光;刘亚蓉2.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J], 吴启富;周世群3.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射频消融的治疗体会 [J], 李金萍;光雪峰4.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J], 康峰5.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体会 [J], 李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体会摘要:心率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指的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属于心血管疾病范围,可由心血管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79-02临床上按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前者常见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常见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怔忡”、“惊悸”和“脉结代”范围[1]。
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详细报道如下:1 症候研究情况尹克春等[2]研究表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的中医辨证分型排列依次为痰浊阻滞、血瘀气滞、心脾两虚、肝肾亏虚、水饮凌心、心阳不振。
同时不同证型血管病变支数有差异,虚证主要为三支血管病变,实证则主要为双血管病变。
陈英等[3]研究发现各分型的心律失常发的发作高峰时间均为23∶00~1∶00,而室上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室上速发生频数最低点在9∶00~11∶00,由此证明了中医“心病者,日中慧,半夜甚、平旦静”的科学性。
2 辨证分型谢心等[4]总结心律失常治疗包括3个方面:①心病从肝论治,肝火疏泄不及或太过的治疗原则不同。
如肝脏疏泄不及,则主张以刚克柔,采用疏肝活血、疏肝理气、疏肝清热等方法使其气血和调、气机条畅、心脉通畅。
如肝脏疏泄太过,则主张以柔克刚,采用平肝熄风、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等方法使其肝体充实、肝气冲和、气血畅通。
②心病从肾论治,根据患者肾中阴阳盛衰情况分别给予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治疗法,可选用二仙汤、二至丸、真武汤等方剂。
③针对心悸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提倡益气养阴。
3 各型心率失常的中医药治疗3.1 补养心血法。
适用于心血不足,血脉不充实,脉气不连续。
症见心悸不安、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健忘少寐、脉细弱而数、舌淡红,选用炙甘草汤加减,方含熟地、党参、炙甘草、麦冬、当归、白芍、阿胶等。
赵国定清热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经验

•名医经验•中医文献杂志赵国定清热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经验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62)罗家祺丁茜孙川葛华迅刘龙民刘淑清摘要:上海市名中医赵国定在中医心病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用清热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 效。
赵师认为,该病可以从心火偏盛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讨论。
本文介绍了赵师运用清热法从火论治快速型心律失 常的病机分析以及常用药物等临证经验。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悸清热法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21)01-0051-03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 常发生于各类心脏疾病后,其发病机制多与心脏自 律性增强、传导折返及触发活动异常有关。
根据其 发病症状常将其归人中医之“心悸”“怔忡”来论治。
上海市名中医赵国定教授,师从贵州名医袁家 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擅长 治疗胸痹,对心悸的治疗亦颇有心得。
赵师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无论病机如何,常易出现心 火偏盛,所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兼用清热法,可 以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现将赵师相关经验总结 整理如下。
病机分析该病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者为阴阳气血的 亏损,心失所养,实者为痰饮气火窜扰心气,心神不 安。
其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肺均有关系。
心悸 和火热有密切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 病……惊骇,皆属于火。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 式•六气为病•热类》中说:“惊,心卒动而不宁也。
火主于动,故心热甚也……故喜惊也。
”明代王肯堂 在《证治准绳•神志门•悸》中道:“然后知悸之为 病,是心脏之气不得其正,动而为火邪者也……故 五脏之气妄动者,皆火也。
是以各脏有疾,皆能与 包络之火合动而作悸,如是者,当自各脏补泻其火 起之由。
”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主血脉和藏神,为君主之官,属阳脏。
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阴火 乘虚上凌,心火暴甚乱于心,而发心悸。
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心律失常,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
一、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心律失常多与气血不足、心脾虚弱、肝郁气滞等有关。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丹参、当归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常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
例如,患者可以选择按摩“内关”穴位,这个穴位位于手腕内侧,可以帮助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如“涌泉”、“太冲”等,也可以用于调理心律失常。
3.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饮食调理也是调理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理心律失常。
二、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原理1. 调节气血运行: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心脏的节律。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 平衡脏腑功能: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肝郁气滞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平衡脏腑功能,消除气滞,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3. 调理心理状态:中医药注重调理人的整体健康,包括心理状态。
心律失常往往与情绪波动有关,例如焦虑、紧张等。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调理人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紧张,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总结起来,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
周次清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周次清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孙宁宁;张蕴慧【摘要】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的范畴,临床典型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常伴有失眠、胸闷、气短、健忘等.周次清教授秉持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本文介绍周次清教授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归纳为:1)滋阴降火法2)清心化痰法3)益气养阴法4)交通心肾法5)疏肝理气法6.滋阴潜阳法.并从阳气偏盛、阴液不足两方面论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脏腑辨证,以求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7【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周次清;快速性心律失常;名医经验【作者】孙宁宁;张蕴慧【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00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在中医学中,将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范畴。
随着临床与相关中医学实验研究的开展,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选方用药等研究逐步深入并获得长足进步。
受到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抗心律失常药造成的心律失常的影响,副作用较低的中医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对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电图表现,并有效降低现代医学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影响。
根据研究发现[1],黄芪、当归、人参、黄连、牡丹皮、山楂、茯苓、干松等中药及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等方剂均具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在单味药抗心律失常机制方面的研究也颇具成效。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因心的生理功能失常引发的,包含心阴、心阳的病理状态与其相互的协调平衡关系产生的破坏。
一旦心的阴阳协调平衡失调(主要原因是由于心阴亏损、心阳偏亢的问题),就会导致阴虚火旺,进而产生心神不宁的心悸症状。
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见,临床表现包括: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伴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胸闷胸痛,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脉象可见促、结、代、细、数、疾、涩等,且多为细数。
魏执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对其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证治规律的研究

魏执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对其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证治规律的研究2023-11-03CATALOGUE 目录•魏执真学术思想•魏执真临床经验总结•对魏执真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证治规律的研究•魏执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启示•结论01魏执真学术思想魏执真教授生平简介魏执真教授出生于1928年,河北滦县人,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他曾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魏教授于2018年逝世,享年90岁。
魏执真教授的学术贡献魏执真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以中为主,西为中用”的治疗原则,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方剂和经验,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魏执真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特点魏执真教授的学术思想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强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魏教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他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人体内环境失衡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应注重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2魏执真临床经验总结强调辨证施治魏教授认为,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方药,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重视望诊魏教授认为望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舌象、脉象等,能够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善用古方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古代名方,如炙甘草汤、生脉散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魏执真教授的临床经验魏执真教授的诊疗特色重视心脏功能评估魏教授在诊疗过程中,注重对心脏功能的评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会
刘梅,杜武勋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写:R541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145(2002)02-0015-01
快速型心律失常系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心动过速、旱搏、房颤等。
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而取得了很大进展。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1 辨证论治首辨虑实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病位在心,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气滞、血淤、痰饮、火邪扰乱心神所致,证属本虚标实。
虚证与实证可同时并见,亦可相互转化。
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虑证和痰热壅结证。
气阴两虑证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舌淡或嫩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治以益气滋阴,养心安神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 .黄精、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生地、琥珀粉、龙齿等。
痰热壅结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失眠,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结代。
治以涤痰清热,镇心安神法,常用药物有:黄连、苦参、石菖蒲、半夏、瓜萎、莲子心、生地、磁石、生龙骨 .生牡蛎等。
以上两证型若血淤甚者,加丹参、赤芍药、三七粉。
总之,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养心、敛心、镇心之品,对改善心悸、失眠、头晕、烦躁等症状和消减早搏,减慢心律,促进房颤之转复等有很好的疗效。
2 辨证与辨病结合
从证型上分析,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型与其原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如因冠心病引起者多属心脉淤阻证;因肺心病引起者多为痰扰心脉证;因急性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者多属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证;因心功能不全引起或伴发者,多属心阳不足或阳虚水泛证;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者,常为心神不宁或肝气郁结证。
从治疗上分析,心律失常的病因治疗应放在首位,不可本末倒置,抛弃原发病,单纯治疗心律失常。
如冠心病可选用三七、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通脉作用的中药;肺心病可选用桑白皮、地龙、石菖蒲等具有清肺涤痰作用的中药;风心病可选用防己、羌活、独活等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的中药:病毒性心肌炎可选用黄连、苦参、虎杖、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人参、黄芪 ,五味子、葶苈子、木防己等具有益气养阴,利水作用的中药。
此外,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药理作用的中药。
如苦参、莲子心、当归、石菖蒲、三七、延胡索、地龙、山豆根、甘松等具有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的作用;人参、五味子、葶苈子、北五加皮、蟾酥等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膜Na+-K+1ATP酶的作用;佛手、淫羊藿、葛根等具有阻滞β受体的作用;粉防己、川芎、羌活、独活、月参、赤芍药、红花、茵陈等具有阻滞钙通道的作用;黄连、木防己、延胡索等具有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
3 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
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除药物治疗外,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不仪可提高疗效,还有助于复律后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合谷、神门、心俞、三阴交、厥阴俞、膻中、攒竹等,一般采取平补平泻,间歇运针的手法。
同时,嘱患者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起居有常,情绪稳定,戒烟酒,少饮茶、咖啡等饮料,对预防和治疗本病均有积极作用。
4 典型病例
韩某,男,56岁,2001年5月20日入院,住院写57891。
患者半年前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周前间断有心悸,胸闷,曾服心律平效果欠佳。
入院时主诉: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加剧。
虚烦多梦,盗汗,舌淡暗,苔剥,脉细结。
查体:心率72次/min,律不齐,频发旱搏,12-20次/min。
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旱搏,时室二联律、三联律。
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以益气滋阴,活血化淤养心安神之法。
处方:黄芪30g,黄精15g,五味子10g,丹参30g,,赤芍药15g,三七粉3g,(冲),琥珀粉1.5g(冲),磁石30g,(先煎),酸枣仁3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15g,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
服上药4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心悸偶有发作,脉象沉弱偶有结代,心电图示:偶发室早。
继服上方治疗2周后,心悸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早搏消失。
作者单位:300150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刘梅(1962- ),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
科临床治疗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