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概述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旅游对旅游目 的地经济社会及 环境等方面影响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们出游动机、行为与期望及旅游产品的效用和实
现旅游期望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对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旅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活动形态以动静结合为特点 2、现代旅游具有综合的社会性 3、现代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4、现代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5、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性 6、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大众性 7、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8、现代旅游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 9、现代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现代旅游供给出现了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WTO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九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悲哉行
第一节 旅游旅的游含媚义年春及,特年征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 一、旅游的含义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 旅—古汉语中指在外做客、旅一行朝,阻如旧:国寄,旅万、里旅隔居良、辰旅。途。
• 游—指游玩、游览、游历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旅游概述1.1 旅游的定义与分类1.2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3 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1.4 旅游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旅游者2.1 旅游者的特征与需求2.2 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2.3 旅游者的权益与保护2.4 旅游者的服务与指导第三章:旅游资源3.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3.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3 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3.4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旅游产品4.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4.2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4.3 旅游产品的服务与质量4.4 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提升第五章:旅游行业管理5.1 旅游行业管理的体系与机构5.2 旅游行业法规与政策5.3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5.4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第六章:导游业务基础知识6.1 导游的职责与素质要求6.2 导游的知识结构与技能6.3 导游的接待与服务程序6.4 导游的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第七章:导游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7.1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7.2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7.3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7.4 导游员行为规范的实践应用第八章:导游技能与导游方法8.1 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与提高8.2 导游组织协调技能的运用8.3 导游处理问题和紧急情况的能力8.4 导游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第九章:旅游景观与文化9.1 旅游景观的内涵与特点9.2 旅游景观的文化解读9.3 旅游景观的保护与传承9.4 旅游景观与文化产品的开发第十章:旅游市场营销10.1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10.2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0.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10.4 旅游市场营销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概述补充和说明:详细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企业、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
探讨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1)旅游概述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考纲要求】1.掌握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产生1.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2)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1.旅游的定义及其内涵。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的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其中,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考纲要求】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事实证明,人们往往是因为有节余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并在外界各种有关信息的刺激下,强化旅游需要,从而产生外出旅游的强烈愿望的。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
不过,纵使有一天人人都成为富翁,只要在流通领域中还需要金钱的交换,只要外出旅游仍然要花钱,那么,旅游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旅游概论1.1

作业
1 简述迁徙、旅行、旅游 的前后发展关系。 2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皇宫中的人所想的, 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 是不同的。”请结合 这句话,谈谈对旅游 产生的基础条件的认 识。
爱是, 爱是,Love is…
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 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帮助。 O’代表Only(唯一):爱就是百分百的纯正,队唯一 的你所做出的唯一的承诺。 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 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尊重他的选择。 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 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并帮助他改 正错误。
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商人为中介的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
具有明确功利目的的经商旅行活动 商人开创旅行先河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因子 经商旅行的目的:获得商业利润 广泛的社交活动 给人愉快感受
都反映出经商旅行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 气息和内涵。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萌芽
产生
发展
日趋成熟
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
旅行
共同特征 空间移动
旅行社旅游线路介绍手册

旅行社旅游线路介绍手册第一章:旅游概述 (2)1.1 旅游目的地简介 (2)1.2 旅游季节与气候特点 (3)第二章:线路特色 (3)2.1 线路亮点 (3)2.2 独特体验 (4)2.3 旅游主题 (4)第三章:行程安排 (4)3.1 行程时间规划 (4)3.2 行程路线设计 (5)3.3 行程特色活动 (5)第四章:住宿安排 (5)4.1 住宿标准 (5)4.2 住宿地点 (6)4.3 住宿设施 (6)第五章:餐饮推荐 (6)5.1 特色美食 (6)5.2 餐饮安排 (7)5.3 餐饮安全 (7)第六章:交通指南 (7)6.1 交通工具选择 (7)6.2 交通路线规划 (8)6.3 交通注意事项 (8)第七章:景点介绍 (9)7.1 主要景点 (9)7.1.1 天安门广场 (9)7.1.2 长城 (9)7.1.3 故宫 (9)7.1.4 西湖 (9)7.2 次要景点 (9)7.2.1 颐和园 (9)7.2.2 华山 (9)7.2.3 丽江古城 (9)7.2.4 桂林山水 (9)7.3 景点游玩建议 (10)第八章:购物指南 (10)8.1 特色商品 (10)8.2 购物地点 (10)8.3 购物注意事项 (11)第九章:旅游安全 (11)9.1 旅行保险 (11)9.1.1 旅行保险种类 (11)9.1.2 投保流程 (11)9.1.3 赔付事项 (11)9.2 旅游安全常识 (12)9.2.1 行前准备 (12)9.2.2 旅行途中 (12)9.2.3 饮食安全 (12)9.3 紧急救援 (12)9.3.1 紧急联系方式 (12)9.3.2 紧急救援步骤 (12)第十章:旅游服务 (12)10.1 咨询与预订 (12)10.1.1 咨询服务 (12)10.1.2 预订服务 (13)10.2 旅游服务标准 (13)10.2.1 服务态度 (13)10.2.2 服务质量 (13)10.2.3 服务承诺 (13)10.3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3)10.3.1 客户反馈 (13)10.3.2 投诉处理 (14)第一章:旅游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简介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教师资格证试讲 旅游概述教案(中职)

精心整理旅游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旅游的分类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
旅,即系。
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主要论着:《基础旅游学》。
按照李天元、谢彦君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备注: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动。
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一、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的经济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一)消费属性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例子:旅游活动与超市购物(二)休闲属性●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四)经济属性●扩大国家外汇收入●拓宽货币回笼渠道,货币回笼的数额、结构、速度和水平,反映一国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市场商品劳务的供应状况、居民消费趋向的变化。
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不间断的动态信息。
游者的目的。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审美和愉悦。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旅游概述 《旅游学概论》-文档资料

② 休闲属性
➢ 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 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 验异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 的有效措施。
28
③ 社会属性
➢ 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
①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审美和愉悦 ②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③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具有社会性、休闲
性和消费性 ④ 旅游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18
思考问题:
(1)去外地上大学是不是旅游活动?为什么?
(不是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表现为以娱乐、 享受,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去外地上大学、 去异地工作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及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1
一段关于旅游的对话
什么是旅游? 往往人们会想起旅游不就是游山逛水吗? ➢ 对话一 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 ➢ 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 ➢ 对话二 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 乙:我是搞旅游的。 ➢ 对话三 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 乙:我是学旅游的。
种是旅游者极力追捧当地那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竭
力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况都是旅游者本能的
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的体现。
35
旅游行为特征—物质摄取
旅游者身处异地,除了调动自己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去感受异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外, 还忍不住有手拿的倾向。
有的人见奇花异草便忍不住采摘;有的人看中一千古 奇石,便不惜重金千里迢迢搬运回家,搬不动拿不走 的,则用刀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表示自己“到此一游”,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旅游者固有的占有欲。所以, “自然生态保护主义者”对此种行为表示抗议,提出 了“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 带走”的口号。
高中旅游地理--旅游与旅游资源PPT(48张)

它既包括具体的资源,如风景名胜、文 物古迹和娱乐中心等,也包括抽象的资源, 如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 游资源的相对性。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湘教版) 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 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自然景观 美包括现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 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河、湖、溪、瀑、泉 等水文景观,与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的组合,可 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业常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中介体,是旅游活 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旅游饭店、旅 行社和旅游交通,是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地方性旅游
按 游
国内旅游
区域性旅游
览
全国性旅游
区
域
跨国旅游
划 分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外,不同性质的旅 游资源还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自然景 观还具有季节性、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 可变异性、可移动性等。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 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论证旅游的经济属性。 2.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制约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
从属或次要地位。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段 发展变化。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传统观念:不务正业;崇洋媚外 现代观念:业务生活;时尚潮流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 活动。 享乐旅行实质上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 结果。 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旅游、旅行和游览
国庆七天乐
小明跟妈妈一起到北京的阿姨家过节。 小张利用假期去云南玩。 小李利用假期游玩步行街及附近店铺。
请问:三个人在国庆假期里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请从他们是否离
开常住地?为了什么目的而活动来分析)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区别
区别 目的
旅行
就业、开学、 迁居等
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家给奶奶煲汤。
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
返回长春。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三、旅游的内容
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
社会活动。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2、 3、 4、 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 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 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旅游是怎么产生的?
游览
旅游
边走边看
精神愉悦
在何处进行
异地
异地、常住地
பைடு நூலகம்异地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 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 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 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
1、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或前提。只有不受功利约束而进行悠闲自得的游览 参观等活动才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 2、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游览也仅是游览而不 是旅游。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 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 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 要三个方面。 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高级消费:主要是就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而言。
旅游的本质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 1.获得人身的自由感 2.精神上的解放感
3.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
为什么?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三次社会大分工:游牧业——手工业——商业 商业的产生——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 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其次,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外延性)。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旅游的定义
西方,“tourism”一词最早见于1811年英国《牛津词典》。 我国,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 年春媚游人”。 旅游(艾特斯定义)
瑞士的汉泽克尔与克拉普夫——《旅游学纲要》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概论
第二版
LOGO
目录 旅游概述 旅游简史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构成
第一章
旅游概述
一.旅游的产生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三.旅游的本质属性 四.旅游的特点
五.旅游的类型
六.旅游组织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LOGO
相同点
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不同点
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 旅行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提问1]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守猎,随着生产技术与守猎 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会出 现什么现象? ★[提问2]古代人类不断地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
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
成熟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1、迁徙活动
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 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2、迁徙和旅行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 内容
掌握旅游的定义;熟知旅游、旅行、游览三者的区别及联系;了解旅游的活动内容
LOGO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旅游的定义
目的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
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本定义首先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 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同时,揭示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愉
所谓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 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LOGO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的属性
一.社会属性 二.文化属性 三.经济属性
四.消费属性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旅游者具有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变革能力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