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5-2016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下面每小题均给出四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236a a a ⋅=B. 235()a a =C. 2222()a b a b =D. 3332a a a += 2.23表示( ).A. 2×2×2B. 2×3C. 3×3D. 2+2+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P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总条数是( ).A. 3B. 5C. 7D. 95.在如图中,AB = AC 。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CF 交于点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E ≌△ACFB.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C. △BDF ≌△CDED. 点D 是BE的中点 6.在以下四个图形中。
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7.下列是用同一副七巧板拼成的四幅图案,则与其中三幅图案不同的一幅是( ).D.C.B.A.8.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FEDC BAA. B. C. D.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若单项式23m a b 与n ab -是同类项,则22m n -= .l0.中国文字中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请你写出三个具有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 11.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12.如图,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OB 画在方格纸上,请在小方格的顶点上标出一个点P 。
使点P 落在∠AOB 的平分线上.BOA13.数的运算中有一些有趣的对称,请你仿照等式“12×231=132×21”的形式完成:(1)18×891 = × ;(2)24×231 = × .14.下列图案是由边长相等的灰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地面,则按此规律可以得到:(1)第4个图案中白色瓷砖块数是 ; (2)第n 个图案中白色瓷砖块数是 .第1个图案 第2个图案 第3个图案三、耐心求一求(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
2015秋期末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5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 数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本试题卷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和科目。
2.解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解答填空题、解答题时,请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9的平方根是( )A . 3B .3-C .3±D .9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32x x =)( B .232a a a =+ C .2235n m mn mn =-÷-)()( D .1243a a a =⋅ 3.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3、4、5B 。
7、8、9C .1、2、3D 。
6、12、134.如图,在ABC ∆中,︒=∠==60,B DC AD AB ,则C ∠的度数为( )A 。
︒60B .︒30C .︒35D .︒405.已知甲、乙两班男、女生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班男生比乙班男生多 B .乙班女生比甲班女生多 C .乙班女生与乙班男生一样多 D .甲、乙两班人数一样多 6.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3762<<B .6723<<C .6273<<D .2673<<7.有下列命题: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有一个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长为5或7。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 2015.2
说明:本卷满分 11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解答结果除特殊要求外均取精确值,可使 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2 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2 B.2 C.± 2 D.±2 2. 下面有 4 个汽车商标图案,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y
A
C
O C
D
F
E
E B
O
x
B
D
C A
D
(第 3 题)
(第 4 题)
(第 7 题)
(第 8 题)
5.已知点(-2,y1),(3,y2)都在直线 y=-x+b 上,则 y1 与 y2 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6.如图,直线 l 是一条河,P,Q 是两个村庄.计划在 l 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 M, 向 P,Q 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 ,则所需管道最 短的是„„( )
y A
4
D
B
7 - 2
O
图③
M
C 9
x
初二数学期终试卷 2015.2
第 6 页 共 8 页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共 11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A 2.B 3.B 4.A 5.C 6.D 7.B 8.C 9.D 10.D
201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8年级

201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英语温馨提示: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所有答案填入第6页答题卷内。
I.听力技能 (两部分,共20小题,计20分)第一节对话理解根据所听到的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回答问题。
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共15小题,计1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每听完一段对话后,回答1个小题。
听第六段对话,回答第6至7小题。
听第七段对话,回答第8至9小题。
听第八段对话,回答第10至12小题。
听第九段对话,回答第13至15小题。
第二节笔录要点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每空不超过3个单词。
(共5小题,计5分)II. 知识运用(两部分,共20小题,计20分)第一节语法填空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
(共10小题,计10分)第二节词语填空通读下面的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共10小题,计10分)III.阅读技能(两部分,共15小题,计30分)第一节图表理解阅读下列图表,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回答问题或完成句子。
(共5小题,计10分)第二节短文理解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回答问题或完成句子。
(共10小题,计20分)IV. 写作技能(三部分,共11小题,计30分)第一节阅读表达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共5小题, 计10分) 第二节语篇翻译阅读下面的短文,将划线部分译成英文或中文。
(共5小题,计10分)第三节短文写作根据提示,写一篇6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计10分)。
201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201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級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分解因式=-92x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688为 .3. 当x_________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4.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45度,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5. 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 ___cm 2.6. 当x_________时,二次根式312-x 有意义。
7、掷一颗正六面体的骰子2400次,出现3点的次数大约为_________次8.化简二次根式b a 39(a>0)得 _____. 二.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且0)(2222=-+c b a ,那么△ABC 的形状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 分解因式8)(4)(42-+-+b a b a 的结果为( )A .)2)(1(4-+++b a b aB . )2)(1(4++-+b a b aC . )2)(1(4++++b a b aD . )2)(1(4-+-+b a b a 11. 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A .122+x x B . )1(24-x C . 112--x x D .11--x x12. △ABC 中,D ,E ,F 分别为AB ,BC ,AC 边上的中点,则所能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 ) A . 4个B . 3个C . 2个D . 1个13. 正方形、矩形、菱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4. 下列根式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a 2 B.23a C.33a D.43a15. 有4条线段,长分别为2,3,4,5,从中任取三条,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A.21 B.31 C.41 D.51 16. 袋中有5个白球,有n 个红球,从中任摸一个,若摸到红球的概率为43,则n 为( ) A . 5 B . 15 C . 20 D . 2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2分) 17.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共10分)① )()(22x y y y x x -+- ② 222b a ab --18.化简(每小题5分,共10分)①2222212y x x x x y xy x -+⋅++- ② 4832714122+-19.解方程(每小题5分,共10分) ①xx x +=-22112 ②6272332+=++x x20.(本题8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1()1(b a b a ---++21. (本题8分)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 、B 两城沿同一条高速公路驶向C城.已知A 、C 两城的距离为450千米,B 、C 两城的距离为400千米,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快10千米/时,结果两辆车同时到达C 城.求两车的速度.22.(本题8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为对角线AC 上的三等分点,求证: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第22题)(第20题)23. (本题10分)从-3,-2,1,2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系数,求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
2015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1)

2015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物理试题(阅读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阅读卷(1-4页)和答题卷(5-6页)组成。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答题卷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答题时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填写在阅读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阅读卷保留以便老师评讲。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我们这学期又已悄悄的逝去。
在这学期里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让我们握笔凝思,沉着应答。
和老师们一起来盘点近期的收获吧!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最佳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将最佳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照成的,不可避免。
B.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C.小明用分度值1c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3cm,小明出现的问题为实验误差。
D.测量时,可以不从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2.小明坐在甲车上,以甲车为参照物。
他看到乙车正向左运动,而看到丙车正向右运动。
有关三车的运动情况肯定错误的是A.有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和丙车都一起正向右运动。
B.有可能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而乙车正向左运动。
C.有可能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向右运动。
D.有可能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
3.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69S打破了百米世界记录,测得他在起泡时的瞬时速度为9.69m/s,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0.84m/s。
那么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9.70m/sB.10.00m/sC.10.32m/sD.10.84m/s4.关于声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发声必须震动,因此只要有震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我们听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属于液体传播声音的现象。
C.用细木棒敲打玻璃缸,缸中的鱼听到声音的途径是:鱼缸→水→鱼。
D.在水、空气、大理石三种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空气、水、大理石。
2015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

2015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B.等角的补角相等吗 C.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用三条线段去拼成一个三角形 3.△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A=70°,则∠BFC=() A.125° B.110° C.100° D.150° 4.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5.如图,△ABC中,AB=AC,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C B.AD⊥BC C. AD平分∠BAC D. AB=2BD 6.若样本x1,x2,x3,…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则对于样本(x1+1),(x2+1),(x3+1),…,(xn+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10,方差是2 B.平均数是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7.如图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超市,使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 AC、BC的两条高线的交点处 B.∠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C. 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D. AC、BC两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8.如图,l∥m,∠1=115°,∠2=95°,则∠3=() A.120° B.130° C.140° D.150° 9.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为() A. 13 B. 14 C. 15 D. 12 10.如图所示,已知∠C=∠D=90°,AB=AE,增加下列一个条件(1)AC=AD,(2)BC=ED,(3)∠B=∠E,(4)∠1=∠2,其中能使△ABC≌△AED成立的条件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1.如果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 的值为() A.�3 B.�2 C.�1 D. 3 1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 B.互余 C.互补或相等 D.不相等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只要求写出结果) 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cm. 14.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 15.如图所示,△ABC中,∠A=50°,点D,E分别在AB,AC上,则∠1+∠2的大小为度. 16. = = ,且a+b+c≠0,则 = . 17.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9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先化简再求值:( + )÷ ,其中a=2. 19.解方程:(1)+3= (2)�=1. 20.如图,B,C,F,E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F=CE,求证:AB=DE. 21.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9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填写完成下表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王军 80 79 张成 80 80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王2=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张2. 22.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23.如图,点D在△ABC的AB 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 24.列方程解应用题: A、B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一辆公共汽车从A地驶出3小时后,一辆小汽车也从A地出发,它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3倍,已知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迟20分钟到达B地,求两车的速度. 25.(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填空:①∠AEB的度数为;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等角的补角相等吗 C.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用三条线段去拼成一个三角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分析是否是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选项事是否是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解答:解:C是用语言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A、B、D均不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都不是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定义:一般的,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3.△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A=70°,则∠BFC=() A.125° B.110° C.100° D.15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A的度数求得另外两个内角的和,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这两个角和的一半,用三角形内角和减去这两个角的一半即可.解答:解:∵∠A=70°,∴∠ABC+∠ACB=180°�∠A=180°�70°=110°,∵BF、CF是△ABC的角平分线,∴∠FBC+∠FCB= (∠ABC+∠ACB)=55°,∴∠BFC=180°�55°=12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因为第10名同学的成绩排在中间位置,即是中位数.所以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解答:解: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中位数就是第10位,因而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中位数就可以.故选:B.点评: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 5.如图,△ABC中,AB=AC,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C B.AD⊥BC C. AD平分∠BAC D. AB=2B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此题需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验证从而求解.解答:解:∵△ABC中,AB=AC,D是BC中点∴∠B=∠C,(故A正确)AD⊥BC,(故B正确)∠BAD=∠CAD(故C正确)无法得到AB=2BD,(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6.若样本x1,x2,x3,…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则对于样本(x1+1),(x2+1),(x3+1),…,(xn+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10,方差是2 B.平均数是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利用平均数与方差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样本x1,x2,…,xn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x1+1,x2+1,…,xn+1的平均数为10+1=11,方差不变为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与平均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7.如图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超市,使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 AC、BC的两条高线的交点处 B.∠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C. 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D. AC、BC两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A、OB、OC,根据OA=OB 得出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OC=OA,得出O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得出选项.解答:解:设O点为超市的位置,连接OA、OB、OC,∵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OA=OB=OC,∵OA=OB,∴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OC=OA,∴O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O是AC、BC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如图,l∥m,∠1=115°,∠2=95°,则∠3=() A.120° B.130° C.140° D.15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4,再求出∠2的邻补角∠5,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3.解答:解:∵l∥m,∠1=115°,∴∠4=180°�∠1=180°�115°=65°,又∠5=180°�∠2=180°�95°=85°,∴∠3=∠4+∠5=65°+85°=150°.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 9.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为() A. 13 B. 14 C. 15 D. 12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得出其腰长,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AC= =8.∵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AD=BD,即AD+CD=BD+CD=AC,∴△BDC的周长=BC+(AD+CD)=BC+AC=5+5=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已知∠C=∠D=90°,AB=AE,增加下列一个条件(1)AC=AD,(2)BC=ED,(3)∠B=∠E,(4)∠1=∠2,其中能使△ABC≌△AED成立的条件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分别根据“HL”和“AAS”对所添加的条件进行判断.解答:解:∵∠C=∠D=90°,AB=AE,∴当AC=AD时,可根据“HL”判断△ABC≌△AED;当BC=ED时,可根据“HL”判断△ABC≌△AED;当∠B=∠C时,可根据“AAS”判断△ABC≌△AED;当∠1=∠2时,则∠BAC=∠EAD,可根据“AAS”判断△ABC≌△AE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 11.如果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A.�3 B.�2 C.�1 D. 3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分析: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所以应先确定增根的可能值,让最简公分母x�3=0,得到x=3,然后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算出m的值.解答: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 2=x�3�m①.∵原方程有增根,∴x�3=0,即x=3.把x=3代入①,得 m=�2.故选B.点评: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 B.互余 C.互补或相等 D.不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第三边所对的角即为前两边的夹角.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锐角或两个钝角三角形,另一种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解答:解:第一种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是相等关系,第二种情况,如图,AC=AC′,高CD=C′D′,∴∠ADC=∠AD′C′,在Rt△ACD和Rt△AC′D′中,Rt△ACD≌Rt△AC′D′(HL),∴∠CAD=∠C′AD′,此时,∠CAB+∠C′AB=180°,是互补关系,所以选“相等或互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的是,两边相等不一定角相等,解题时要多方面考虑.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只要求写出结果) 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35 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7cm和14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①14cm为腰,7cm为底,此时周长为14+14+7=35cm;②14cm为底,7cm为腰,则两边和等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故其周长是35cm.故答案为: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掌握情况.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14.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 1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的值.解答:解:由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x2�1=0,x+1≠0,由 x2�1=0,得x=�1或x=1,由x+1≠0,得x≠�1,∴x=1,故答案为1.点评: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5.如图所示,△ABC中,∠A=50°,点D,E分别在AB,AC上,则∠1+∠2的大小为230 度.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解答:解:∵∠A=50°⇒∠C+∠B=180°�∠A=130°.又∵四边形ECBD内角和为360°,∴ ∠1+∠2=360°�(∠C+∠B)=230°,∴∠1+∠2=230°.故填230.点评:本题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B的度数,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求出∠1,∠2即可. 16. = = ,且a+b+c≠0,则 = .考点:比例的性质.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用a表示b,用a 表示c,根据分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由 = = ,得 b= ,c=2a.把b= ,c=2a代入得=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比例的性质得出a表示b,a表示c,再利用分式的性质得出答案. 17.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45 (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90°�x�y,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E=∠AEC=x+y,∠BDC=∠BCD=∠BCE+∠DCE=90°�y.然后在△DC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x+(90°�y)+(x+y)=180°,解方程即可求出∠DCE的大小.解答:解: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 90°�x�y.∵AE=AC,∴∠ACE=∠AEC=x+y,∵BD=BC,∴∠BDC=∠BCD=∠BCE+∠DCE=90°�x�y+x=90°�y.在△DCE中,∵∠DCE+∠CDE+∠DEC=180°,∴x+(90°�y)+(x+y)=180°,解得x=45°,∴∠DCE=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9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先化简再求值:( + )÷ ,其中a=2.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 • = • = ,当a=2时,原式=2.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9.解方程:(1)+3= (2)� =1.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两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去分母得:1+3x�6=x�1,移项合并得:2x=4,解得:x=2,经检验x=2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2)去分母得:(x�2)2�12=x2�4,整理得:x2�4x+4�12=x2�4,移项合并得:�4x=4,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0.如图,B,C,F,E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F=CE,求证:AB=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ACB=∠DFE,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证明:∵AB∥DE,∴∠B=∠E,∵AC∥DF,∴∠ACF=∠DFC,∴∠ACB=∠DFE,∵BF=CE,∴BC=EF,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AB=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 21.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9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填写完成下表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王军 80 79 78 张成 80 80 80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王2=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张2.考点:方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即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方差S2= [(x1�)2+(x2�)2+…+(xn�)2],代值计算即可.解答:解:(1)78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王军成绩的众数为78; 8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张成成绩的众数为80;故答案为:78,80;(2)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是: S张2= [(96�80)2+3×(80�80)2+2×(75�80)2+(83�80)2+(85�80)2+(77�80)2+(79�80)2]=35;即张成10次测试成绩的方差为35.点评:本题考查方差和众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2.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3.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 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基本作图的作法作图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E= ∠BDC,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A= ∠BDC,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2)DE∥AC ∵DE平分∠BDC,∴∠BDE= ∠BDC,∵∠ACD=∠A,∠ACD+∠A=∠BDC,∴∠A= ∠BDC,∴∠A=∠BDE,∴DE∥A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4.列方程解应用题: A、B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一辆公共汽车从A地驶出3小时后,一辆小汽车也从A地出发,它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3倍,已知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迟20分钟到达B地,求两车的速度.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行程问题.分析:设公共汽车的速度为x公里/小时,则小汽车的速度是3x公里/小时.根据题意,知小汽车所用的时间比公共汽车所用的时间少3小时�20分= 小时,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公共汽车的速度为x公里/小时,则小汽车的速度是3x公里/小时.依题意,得,解,得 x=20.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3x=60.答: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分别是20公里/时,60公里/时.点评: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题目中会有两个相等关系,这时要根据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而另一个则用来设未知数.此题中关键是弄清两车的时间关系. 25.(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填空:①∠AEB的度数为60°;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D=BE .(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 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易证∠ACD=∠BCE,即可求证△ACD≌△BC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求得AD=B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得∠AEB的大小;(2)易证△ACD≌△BCE,可得∠ADC=∠BEC,进而可以求得∠AEB=90°,即可求得DM=ME=CM,即可解题.解答:解:(1)∵∠ACB=∠DCE,∠DCB=∠DCB,∴∠ACD=∠BCE,在△ACD 和△B CE中,,∴△ACD≌△BCE(SAS),∴AD=BE,∠CEB=∠ADC=180°�∠CDE=120°,∴∠AEB=∠CEB�∠CED=60°;(2)∠AEB=90°,AE=BE+2CM,理由:如图2,∵△A 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D=CE,∠ACB=∠DCE=90°,∴∠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AD=BE,∠ADC=∠BEC.∵△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CED=45°,∵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35°.∴∠BEC=135°,∴∠AEB=∠BEC�∠CED=90°.∵CD=CE,CM⊥DE,∴DM=ME.∵∠DCE=90°,∴DM=ME=CM,∴AE=AD+DE=BE+2CM.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CD≌△BCE是解题的关键.。
2015年上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附答案共 6页

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2.第28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各题中要求要求解答的物理量,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数值而无单位的,不能得分。
3.本卷中取g=10N/kg 。
一、选择题(本题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生必须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写在其它地方均为无效答案,不给分。
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A .压强的单位是J B.浮力的单位是kg C.功率的单位是W D.密度的单位是m 3/kg 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3.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 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 .B .C . D.A.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 .合页中加润滑剂C .水泥路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D .气垫船的船底和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 6.下图事例能增大压强的是A .火车道上的枕木B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C . 重型卡车轮子很多D . 坦克的履带很宽7.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汽车也有惯性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D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8. 下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9. 列车进站时,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乘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处,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A .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 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 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 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10. 在图所示情景中,两个质量相关不多的人,其中一人在雪地上步行,另一人踏着滑雪板滑行,比较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行的人对雪地的压力小,对雪地的压强也小 B. 滑雪的人对雪地的压力大,对雪地的压强也大 C. 两人对雪地的压力和压强基本相同D. 两人对雪地的压力相差不多,滑雪人对雪地的压强比步行人对雪地的压强小得多11. 如图所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如图所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海水中匀速竖直下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受到海水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B. 没有浮力所以能向下运动C. 动能增大,机械能减小D. 重力是维持匀速下潜的原因12. 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光的反射B 、水中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C 、黑板反光——光的折射D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漫反射2.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A 、(1)(2)B 、(1)(4)C 、(2)(3)D 、(2)(4)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 cm ,5.36 cm ,5.36 cm ,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 、5.36 cmB 、5.363 cmC 、5.3633 cmD 、5.36333 cm4.在图2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图25. 如图3所示的“眼睛”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 )6. 在烧热的铁锅内滴入几滴水,会听到“嗞嗞”的响声,还看到水面上出现一些“白气”。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 、液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7.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 .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C .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 .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8.有A 、B 、C 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图3由此可知A 、B 、C 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 )A 、f A >fB >fc B 、fc >f A >f BC 、f A <f B <fcD 、f B <fc <f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 54 km/h = m/s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
10、由图4可知,甲乙物体做的是 运动,且 的速度大.11.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_为参照物.12.如图5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6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6乙是 的波形如图7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
图513.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_______ 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 和 来解释。
14.彩色电视机陈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是绿光;红光和_______光。
15.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5m 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为_________m ;16.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
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
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
你的理由是 。
17、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m/s 。
18.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 较 (填“偏高”、或“偏低”)。
图7 图6 甲乙 图419. 一只空瓶的质量是300 g ,装满水后总质量是900g ,装满某种油 后总质量是800g ,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 3。
20.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盐水、水、酒精的相同容器液面如图8所 示,已知 ρ盐水>ρ水>ρ酒精,则乙液体是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1分)21. (1分)下图中某金属片的长度是 cm 。
22.(2分)做出图9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
23.(2分).如图10所示,太阳光与地面成45°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要求作:(1)反射光线;(2)平面镜的位置。
24.(2分)如图A ′是A 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像,试确定该凸透镜的焦点。
25.(7分)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 ,使它与A 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 好像也被点燃了,并且反复做三次,测出A 和B 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在下述表格中。
(1)尺子与镜面垂直时,发现每次蜡烛B 和蜡烛A 在镜中的像重合时,蜡烛B 总是在尺面上,由此可以确定物与像的连线与 垂直。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做 法。
(3)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 。
图9 图8图10图14(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5)若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6.(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3所示,平面镜M 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
(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
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
(2)如图乙,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7.(4分)如图14所示,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A 所示,其中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 所示,沸点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C 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8.(4分)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5所示。
当u>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原因是 。
29.(5分)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图15 图16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 3 ~0.93g /cm 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 3 ~ 0.95g/cm 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⑴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⑵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 ,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16a 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cm 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_。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b 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_g 。
⑶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g/cm 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_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四、计算题(30题8分,31题8分,32题9分,共25分)30.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12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12乙所示。
⑴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解哪些信息?⑵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12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⑷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31.某人驾车向着一座悬崖行驶、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s 听到回声。
(1)若汽车静止在路面上、他离悬崖多远?(2)若汽车以10 m/s 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32.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 和液体与量杯总质量m 的关系,如图13所示,求: ⑴量杯的质量? ⑵液体的密度?⑶请添加一个条件,并根据图象,写出你所得到的物理量。
图12图13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 D )、2( )、3( )、4(D )、5( )、6( )、7(D )、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_________ .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 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 。
17.________.18、________.19. __ .20、 __。
三、作图、实验题:(共31分)21. (1分) cm 。
22.(2分) 23.(3分). 24.25.(7分)(1) 。
(2) 。
(3) 。
(4) 。
(5)、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图4 图526、(4分)(1)。
(2)。
(3).27、(4分)(1)。
(2),。
(3)。
28.(4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9.(5分)⑵______;_______。
______g。
⑶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30题8分,31题8分,32题9分,共25分)30.(8分)31. (8分)32. (9分)2015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 D )、2(C )、3(A )4(D )5(B )6(C )7(D )、8(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15、37.10、匀速直线运动、甲 .11、车.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声源。
13、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14.蓝、15反射16、小李.17、20.18、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