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

合集下载

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

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

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呼吸衰竭是指机体氧供量无法满足组织氧需的状态,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

呼吸衰竭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病因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可以分为两类:肺性呼吸衰竭和非肺性呼吸衰竭。

肺性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结核、肺栓塞等。

非肺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如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肌无力等。

二、临床表现分类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类: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突然发生障碍,导致机体氧供量急剧下降,常常需要紧急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等。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逐渐下降,机体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导致慢性低氧血症。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COPD、肺纤维化、肺癌等。

三、病理生理分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可以分为两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PaO2)下降,导致组织氧供量不足。

低氧血症的病因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贫血等。

高碳酸血症是指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导致血pH 下降。

高碳酸血症的病因包括呼吸中枢抑制、肺部疾病等。

四、治疗分类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非侵入性通气和机械通气。

非侵入性通气是通过口罩或鼻罩等装置,将氧气和空气混合送入患者体内,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非侵入性通气适用于轻度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

机械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将气体送入患者体内,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适用于重度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晚期治疗。

总之,呼吸衰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5.缺氧对肾脏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6.缺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溃疡与出血 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患者 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PaCO2升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与PaCO2的绝对值相关 主要与PaCO2增高的速度相关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水肿,颅内酸中毒。 先兴奋,后抑制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管阻力轻度下降、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 加、血压轻微上升。 二氧化碳潴留对脑血管、冠状血管、四肢末 梢血管产生扩张作用,血流量增加;对肺、 肾、腹腔脏器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血流量减 少。
呼吸衰竭
龙华医院急诊科 杨婕
一、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的定义
一般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 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 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 起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通常血气诊断:
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 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六、 临床表现及诊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

原发病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 导致的呼吸困难

多脏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
一、缺氧的症状:
1.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表现在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口唇、指(趾)端出现发绀。
3.神经精神症状:轻度缺氧可有头痛,注意力 涣散,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缺氧加重时, 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使用呼吸机时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

使用呼吸机时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动脉血气分析、临床表现和病因。

其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关键指标。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缺氧性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通气性呼吸衰竭)。

1. I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降低。

常见于肺部疾病,如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2. II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即PaO2<60mmHg,PaCO2>50mmHg。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之公保含烟创作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谓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用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流,招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用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年夜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高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随同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谓衰).二、分类:(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血气剖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用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用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剖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缺乏所致.2、按发病急缓分类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用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堵塞、ARDS等)使通气或换气功用迅速呈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开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用损害逐渐减轻,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团体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担负(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呈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三、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呈现.发绀与缺氧水平纷歧定完全平行.贫血时,不呈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呈现发绀.3、肉体-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呈现肉体紊乱、躁狂、苏醒、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括焦躁不安、昼夜倒置甚至谵妄.CO2潴留减轻时招致肺性脑病,呈现抑制症状,表现为神色冷淡、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苏醒等. 4、循环系统表现:少数病人呈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潴留者呈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发肺心病时可呈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用,并发肺心病时呈现尿量增加.局部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作上消化道出血.。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
呼吸衰竭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的标准包括以下三种:
1. 缺氧型(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度浅,患者出现胸闷、烦躁、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2. 酸中毒型(高碳酸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主要特点是呼吸浅、快、有明显的紫绀,患者呈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 混合型急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也有高碳酸血症,患者呈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的标准包括以下两种:
1. 慢性缺氧型呼吸衰竭: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活动耐受力差、容易疲劳等。

2. 慢性酸中毒型呼吸衰竭:主要症状包括气促、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严重的可导致心脏肥大、水肿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呼吸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全,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潴留。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程,呼吸衰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一、按病因分类:1. 慢性呼吸衰竭: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引起的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氧合障碍、二氧化碳潴留等。

2. 急性呼吸衰竭:由于急性肺部感染、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等原因导致的呼吸急骤、呼吸困难、氧合障碍等。

病情发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

3. 混合型呼吸衰竭:有些患者同时存在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特征,即混合型呼吸衰竭。

常见于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的COPD患者。

二、按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分类:1. 类型I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氧合障碍,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氧饱和度(SaO2)下降。

常见于ARDS、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3. 类型III呼吸衰竭:既有氧合障碍又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即混合型呼吸衰竭。

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三、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1. Ⅰ度呼吸衰竭:早期病情较轻,仅表现为呼吸频速、呼吸困难等轻度症状,病情易控制。

2. Ⅱ度呼吸衰竭:病情中度加重,患者出现氧合障碍或二氧化碳潴留,需要给予合理的氧疗或通气支持。

1. 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外伤性气胸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和氧合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及早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可以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

科学的分型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有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呼吸衰竭分类及标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对患者呼吸衰竭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以上就是关于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的文章内容】。

第二篇示例: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最终导致氧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

呼吸衰竭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按动脉血气分析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失o2相伴co2水钠(ⅱ型)系则肺泡通气严重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水钠,纯粹通气严重不足,失o2和co2的水钠的程度就是平行的,若相伴换气功能侵害,则失o2更为严重。

只有减少肺泡通气量,必要时提氧疗去化解。

按病变部位可以分成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体温系则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体温功能侵害逐渐减轻,虽有失o2,或相伴co2水钠,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环境,仍能够专门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作代偿性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二、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2、按发病急缓分类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三、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贫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二急性意识障碍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有关;三有感染的危险与使用呼吸机有关;四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五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功能受损、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积聚有关六潜在并发症水:水、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护理措施急性呼吸衰竭:一病情监测危重病人应监测呼吸、血压、心率、及意识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遵医嘱采取各种对症治疗,配合抢救;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及神志改变,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及休克;注意尿量及粪便颜色,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二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可高浓度氧;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立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三通畅气道,改善通气1.及时清除痰液,清醒病人鼓励多饮水用力咳痰,咳嗽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昏迷病人可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按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3.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呼吸器;四用药护理1.按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2.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五)观察病情变化,防治病发症的发生1.神志:神志与精神的改变,对发现肺性脑病先兆极为重要;如精神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多语或躁动为肺性脑病表现;2.呼吸:注意幅度、频率、节律的变化;若呼吸变浅,减慢、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为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3.心率与血压:病程早期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后期心脏功能失代偿可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4.痰:注意痰量,性状及排痰是否通畅;痰量及颜色的改变可直接反应感染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如痰量增多,黄色脓性,提示感染加重;原有大量浓痰突然减少,常见于快速利尿,分泌物干结,病情加重,痰栓堵塞小支气管等情况;5.尿量和粪便颜色:尿量多少,反映病人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的情况;在呼吸衰竭尤其合并心力衰竭、肾衰竭、休克病人,应每日记录尿量及入量;呼吸衰竭病人常合并消化道出血,应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并做隐血试验,以便及早发现;6.呕吐物的颜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呕血;7.并发症: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因此需密切观察;如发现在输液过程中已发生针头堵塞,注射部位出现或有瘀斑、皮肤黏膜自发性出现等,均提示有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尽早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耽搁病情;8.观察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反应:应用呼吸兴奋剂后,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颤动、烦躁不安等现象,表示过量,应减慢滴速或停用;慢性呼吸衰竭:1.体位,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2 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与低浓度,低流量鼻导管持续给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兴奋剂可提高给氧浓度;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严重,需警惕二氧化碳潴留加重;3.呼吸训练: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增加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4.其他:与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相同;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发展和转归,使病人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与目的;2.鼓励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加强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教会病人及家属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拍背技术和家庭氧疗方法,以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3.告知药物的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嘱其遵医嘱准确用药;指导病人增加营养,合理膳食,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4.指导病人避免各种引起呼吸衰竭的诱因,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劝告吸烟病人戒烟,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5.告诫病人若痰液增多且颜色变黄、咳嗽加剧、气急加重或出现神志改变等病情变化时,应尽早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这些疾病最终的目的就是置人于死地,所以,面对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疾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呼吸衰竭就是一些疾病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对于身体来说呼吸衰竭就不能保证血液营养的供应,下面来看看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的介绍吧。

呼吸衰竭的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
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呼吸衰竭分型是比较多的,但是多数的呼吸衰竭分型都是因为一些疾病所导致的,人们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这种疾病予以治疗。

最后,我们可以知道,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多器官衰竭引起的,是需要人们及时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