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护理

合集下载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c lrca c n e oo e t I a c r
L in—Hu n ,L U W e ,Z NG i t IJa a g I i HO Me —Zl O
Dp r etfO cl y ,iny o i l et l o t U i n ̄, h nsa4 00 ,hn . eat n no g XagaH s t ,Cnr u nv i C agh 10 8 C i m o o pa aS h e a
i oo e tlc nc r M e ho : l2 te so er co y mea t tcc lr ca a c rwe ete t dwih c t x ma i c c lr ca a e . t ds Al 9 paint fr fa tr tsai oo e tlc n e r ra e t eu i b n
结肠癌 1 7例 , 肠癌 1 直 2例 ; 有患 者均是 根治 或姑息 术后 所
多周期化疗 后 , 复发转移患者 , 既往均 曾使 用过奥沙利铂 、 伊
立替康 、 5一氟尿 嘧啶治疗 ; 有患者至少有一个双径 可测量 所 病灶 , 中有 2 其 4例作 了 K a 检 测均为野 生 型, 5例未 作 rs 另 K a 检测 。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标 准 : r s 总胆红素 ≤正常值上 限 2倍 ; 谷丙/ 谷草转 氨酶 ≤正常值 上 限 3倍 ( 肝转 移者 ≤ 正常值上 限 4倍 ) 血肌酐 基本正 常 , , 白细胞 ≥3 5×1 L . 0/ , 血小板 ≥8 0×1 L, 0/ 血红 蛋 白 ≥8 g L 心 电 图基本 正 常 , 5/ ,
K ro k 评 分 > 0分 。 a fy ns 6
12 治 疗 方法 .
癌的有效率也仅维持在 2 %左右 , 0 中位生存期 不超过 1 2个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前三位,且病死率高居前五位,结直肠癌转移部位多在肝脏处,若出现肝转移,不仅治疗难度大,且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的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能缓解或稳定疾病。

但对西妥昔单抗是否可作为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愈后的持续治疗方式仍存争论[1]。

鉴于此,本研究采取临床实验,观察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医院2021年1-12月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无化疗禁忌证;接受14d 的一线治疗;生存时间预估半年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或血常规异常;病例信息资料不完整;对化放疗药物或西妥昔单抗过敏。

根据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0.23±3.22岁;肿瘤部位:高位12例,中位8例,低位6例;TNM 分期:Ⅲ期17例,Ⅳ期9例。

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9.41±3.78岁;肿瘤部位:高位11例,中位9例,低位5例;TNM 分期:Ⅲ期18例,Ⅳ期7例。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FOLFOX 方案化疗,注射用奥沙利铂85mg/m 2,d 1,2h 静脉滴注;注射用亚叶酸钙200mg/m 2,d 1,2h 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400mg/m 2,d 1~2,静脉推注;氟尿嘧啶注射液600mg/m 2,持续静脉滴注44h,每14d 进行重复。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李娟;张婷婷;王以尚;韩春;白莉【摘要】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RAS基因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5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结果 98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2.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63.64%、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5%、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9.09%;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CR 0、PR 40.74%、SD 44.45%、PD 14.81%;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5.91% vs 40.74%,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90.91%vs 85.19%,P=0.390)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4个月vs 7.7个月,P=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不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tuximab with FOLFIRI or FOLFOX/XELOX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K-RAS wild-type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Clinical data about 98 histopathology confirmed patients with KRAS wild-type advancedcolorect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July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ty-four patients received cetuximab plus FOLFOX/XELOX, 54 patients received cetuximab plus FOLFIRI. Each patient received at least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every 6 weeks for evaluation.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CIST 1.1.ResultsNinety-eight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evaluation. In cetuximab plus FOLFOX/XELOX group, the complete response (CR) was 2.27%, partial response (PR) was 63.64%, stable disease (SD) was 25%, an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was 9.09%. In cetuximab plus FOLFIRI group, CR was 0%, PR was 40.74%, SD was 44.45%, PD was 14.81%.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65.91% and 40.74%, respectively, which was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3).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were 90.91% and 85.19%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390).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8.4 months and 7.7 months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580).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addition of cetuximab to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first-line treatment for K-RAS wild-type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s not inferior to cetuximab combined with FOLFIRI regimen. Adverse reaction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5页(P590-594)【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作者】李娟;张婷婷;王以尚;韩春;白莉【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3位[1]。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许多靶向药物业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其中,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准上市的靶向作用于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在鼻咽癌、肺癌以及胃肠肿瘤中都有一定疗效。

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表达EGFR的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在体外,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并阻遏内皮细胞的移动。

在体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肿瘤血管的新生和转移。

然而,作为一个单克隆嵌合抗体,西妥昔单抗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一系列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这方面的临床和护理研究相对较少,给医护人员造成很大困扰。

本科室应用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的30例大肠癌,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向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O例,2004年2月~2006年7月住我科的患者均确诊为结直肠,临床分期均为Ⅳ期,病理为腺癌,男18例,女12例,年龄31~ 6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0例。

本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经过及时的处理,对症的护理,用药期间无1例因药物出现的副作用而停用此药。

1.2 治疗机理ERBITUX可特异性的与正常和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结合,竞争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其他配体如转化生长因子α的结合。

ERBITUX与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阻断磷酸化作用和与受体相关联激酶的活性,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1.3 药物使用方法:起始剂量为400mg/m2,滴注时间120分钟,滴速应控制在5ml/min 以内。

维持剂量为一周250mg/m2,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提前给予H1受体阻断剂,以预防输液反应。

使用前不能振荡、稀释。

使用西妥昔单抗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静脉注射本品20mg,并观察10分钟以上,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慎用。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韩芬叶;言克莉;蒋书娣【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32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干预.[结果]32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发生过敏反应者1例,痤疮样皮疹者29例,甲沟炎4例.[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顺利进行.【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2页(P1868-1869)【关键词】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护理【作者】韩芬叶;言克莉;蒋书娣【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西妥昔单抗是目前国内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1],它是针对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重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配体与EGFR的结合来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多项研究证实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2]。

我科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病人共32例,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51.6岁;其中结肠癌转移24例,直肠癌转移8例。

入组标准:所有病人均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腺癌,经基因检测提示KRAS基因第2、第3、第4外显子均为野生型,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为野生型,NRAS基因第2、第3、第4外显子均为野生型。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者24例,共行4个~16个周期;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者5例,共行4个~12个周期;联合XELOX化疗方案者1例,共行2个周期;联合“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化疗方案者1例,共行4个周期。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化疗方式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整体治疗后总结结果。

结果:两组案例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ORR、DCR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是2例和5例,换言之不良反应率低。

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评分等高于对照组,大约高出20分左右,各项数据分析后治疗组的效果更好。

结论:对于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实施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行性高,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化疗;晚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当前常见的疾病,病死几率占据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后发展到了晚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做针对具体的疾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流程和基本要求,合理治疗。

联合治疗方式可行性较高,在治疗中转移性结直肠癌容易出现恶化的现象,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行性较高,能满足患者的自身要求,为了分析结果,选择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晚期结直肠癌(野生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0例。

对照组的男女分别是28例和12例,年龄区间35-72岁,年龄中位数54.5±0.3岁。

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剩余是低分化腺癌。

治疗组的男女分别是27例和13例,年龄区间35-71岁,年龄中位数51.5±0.9岁。

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4例,中-低分化腺癌7例,剩余是低分化腺癌。

晚期直肠癌一线治疗方案

晚期直肠癌一线治疗方案

一、引言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晚期直肠癌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本文将对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晚期直肠癌的病理生理特点1. 病理特点:晚期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如膀胱、子宫、前列腺等,同时伴有远处转移,如肝脏、肺、骨骼等。

2. 生理特点:晚期直肠癌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贫血、疼痛等症状,生活质量较差。

三、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目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肿瘤,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适应症:适用于肿瘤局部可控、无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晚期直肠癌患者。

(3)禁忌症: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全身状况较差、存在远处转移等。

2. 化学治疗(1)目的:化疗是晚期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作用是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2)适应症:适用于大多数晚期直肠癌患者。

(3)禁忌症: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过敏反应等。

(4)化疗方案:目前,晚期直肠癌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 FOLFOX方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的联合化疗。

B. XELOX方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卡培他滨(Capecitabine)的联合化疗。

C. 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的联合化疗。

3. 靶向治疗(1)目的: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适应症:适用于具有靶向治疗靶点的晚期直肠癌患者。

(3)靶点:目前,晚期直肠癌的靶向治疗靶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针对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等。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64·综 述·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中国癌症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期 CHINA ONCOLOGY 2020 Vol.30 No.1通信作者:周嘉梁 E-mail: aaronyoyo@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第5位[1]。

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死亡率高且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目前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RAS 野生型mCRC 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多项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使RAS 野生型mCRC 患者,尤其原发病灶位于左侧的患者在客观缓解率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 后续应用研究进展吴 佳 综述,周嘉梁 审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 无锡 214062[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并在后续治疗中也可能有效。

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患者病情缓解或稳定,西妥昔单抗继续维持治疗存在很大争议。

而当肿瘤对治疗产生耐药性时,就会发生疾病进展。

而对于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并不意味着患者对这两类药物同时产生耐药性。

多项研究表明,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而不是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性,同时对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也可能通过化疗转换作用复敏,目前对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进展的RAS 野生型患者通过后续使用西妥昔单抗跨线治疗或二线化疗后再挑战治疗能否获益尚无定论。

多项研究试图筛选适合于上述治疗策略的优势人群,以期延长这些患者的治疗获益时间,有助于建立其全程治疗策略。

就近年来RAS 野生型mCRC 西妥昔单抗维持、跨线和再挑战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5-16T15:48:10.3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王海蔚[导读]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由于致癌环境或遗传因素致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引发病变所致。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联合化疗与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

方法:我院将于2015年10月到2017年05月期间接收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结合抛硬币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28例对照组与32例实验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

对比与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予以护
理干预对联合化疗与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有显著强化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颇具广泛推广与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化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由于致癌环境或遗传因素致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引发病变所致,发病位置常见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的交界处,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且多为3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1]。

因为结直肠癌早期病症不显著,等到临床症状明显发作时,往往病情已经发展成为晚期结直肠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析在联合化疗与西妥普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将于2015年10月到2017年05月期间接收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且中位生存期大于6个月,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或血常规异常的患者[2]。

结合抛硬币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28例对照组与32例实验组。

实验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65±12.76)岁。

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3.76±12.41)岁。

经过比较,60例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大且P>0.05,对比性强。

1.2 方法1.
2.1 治疗方法60例患者联合予以FOL-FOC方案与西妥昔单抗进行化疗。

即予以5-氟脲嘧啶(200mg/m2)+亚叶酸钙(400mg/m2)+伊立替康(180mg/m2)联合化疗,每隔2周进行1次。

然后再加用西妥昔单抗(生产厂家:德国默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规格:100mg/ml),首次化疗剂量为400mg/m2,维持剂量后调整到250mg/m2。

1.2.2 护理方法(1)用药护理由于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对温度要求较高,必须要在2-8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保存,在用药前20分钟也需要从冰箱取出,并放置在室温后方可使用。

同时用药过程必须要保证全程环境与操作流程的无菌性,滴注前后注意更换输液管,给药前,需要将输液器与给药配备的过滤器连接进行过滤。

滴注时要对滴速进行控制,一般为10-15滴/min,病人无异常的情况下,给予匀速滴注,并确保在2h内滴注结束。

(2)不良反应护理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化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痤疮样皮疹,常见于患者头面、胸背以及颈部,伴有皲裂、瘙痒以及干燥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使用碱性肥皂进行清洗,并嘱咐患者切勿用手挠抓皮肤。

要穿对皮肤无刺激的棉质衣裤,减少外出,同时要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直至皮疹消退。

其次是骨髓抑制护理,一般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1-2周之内会进入骨髓抑制期,导致粒细胞减少,致病菌侵入患者的泌尿道、上呼吸道、口腔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隔离患者病房,每天进行1h的紫外线照射消毒,并且用消毒液擦拭地表与病房内陈设。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需要戴口罩帽子,并对全身进行消毒。

晨起、睡前以及吃饭前后需要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漱口,便前、便后用温水对会阴进行清洗。

同时还要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少渣且容易消化的软食,如果患者发生腹泻应当根据医嘱说明使用补液支持以及洛哌丁胺进行停泻护理;如果患者引发发热不良反应,需要使用吲哚美辛栓塞肛进行降温护理。

最后要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由于西妥昔单抗药物价格昂贵,需要多次进行放化疗,且远期疗效不确切,很容易使患者在化疗期间产生悲观、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前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病情、化疗药物以及方式的知晓度。

其次要主动在化疗期间询问患者感受,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缓解不良情绪,赢得患者信任,提高护理与化疗的依从性。

1.3 疗效观察指标对比与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单位为(%),用检验行组间比较。

如果差异显著且P<0.05,则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运用西妥昔单抗分子靶向化疗药物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期至24个月[3]。

但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护理干预介入,强化疗效,优化预后结果。

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

具体原因如下: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分子生物靶向化疗已经在乳腺癌、结肠癌以及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并显著改善了预后效果。

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在临床上应用最早的靶向化疗药物,其在抗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不可否认,使用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会产生过多且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痤疮痒皮疹、发热、腹泻、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白细胞计数减少等。

②因此要在化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或减轻毒副作用。

护理人员必须要对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保存条件、用药条件与操作要求熟练掌握,给予患者抗过敏、输液护理,以防止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4]。

其次要在输液期间观察患者体征反应,做好皮肤清洁与消毒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以减轻患者皮疹、骨髓抑制、发热以及腹泻护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支持治疗[5]。

最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正确认知不良反应,继而提高护理与化疗的依从性。

综上,予以护理干预对联合化疗与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有显著强化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颇具广泛推广与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伟娜,孙亚红,盛立军.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46-147.
[2]邹多武,李兆申,蔡全才.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19(03):303-308.
[3]刘小曼,金小红.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01):78-79.
[4]王华芳,孙岩娜,张月芬.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探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41-42.
[5]王珏,李卉.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86-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