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

合集下载

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治疗结直肠癌一线ppt课件.pptx

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治疗结直肠癌一线ppt课件.pptx
5.5
Petrovic Z
20.5%
4
10.4
1. Souglakos J et al. Ann Oncol. 2007 Feb;18(2):305-10. 2. Grothe W et al. 2005 ASCO abs. 3669 3. Petrovic Z et al. 2008 ESMO abs. 391P
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的ORR
wt
wt
wt
wt
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的PFS/TTP
wt
wt
wt
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的OS
wt
wt
二线西妥昔单抗联合CAPOX/XELOX的疗效
ORR
TTP/PFS(月)
OS(月)
Souglakos J
20%
3
10.7
Grothe W
27%
2.5(PFS)
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1.51(1.01-2.25)
0.044
1.46(0.92-2.33)
0.110
剂量减低
1.72(1.32-2.25)
<0.001
1.21(0.91-1.61)
0.193
停药
1.83(1.27-2.65)
<0.001
2.09(1.52-2.87)
<0.001
美国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美国以外的患者对一线治疗的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种类无关
奥沙利铂剂量减少
任何
卡培他滨剂量减少
爱必妥剂量减少
剂量强度的变化(%)
P<0.001
P<0.001
P<0.001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适应证】单用或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联合用于EGFR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

【剂量用法】起始剂量为400mg/m2,滴注时间120分钟,滴速应控制在5ml/min 以内。

维持剂量为一周250mg/m2,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提前给予H1受体阻断剂,对预防输液反应有一定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西妥昔单抗属于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分子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信号途径参与控制细胞的存活、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运动、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

本品可以以高出内源配体约5-10倍的亲和力与EGFR特异结合,可阻碍内源EGFR配体,从而抑制受体的功能,进一步诱导EGFR 内吞从而导致受体数量的下调。

西妥昔单抗可以靶向诱导细胞毒免疫效应细胞作用于表达EGFR 的肿瘤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药效学体内外研究均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表达EGFR的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在体外,本品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并阻遏内皮细胞的移动。

在体内,本品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肿瘤血管的新生和转移。

免疫原性单克隆嵌合抗体进入人体内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产生人抗嵌合抗体(HACA),但目前有关HACA产生过程的数据有限。

在所有已进行的目标适应症的研究中,3.7%的患者检测到了HACA的滴度,其发生率为0%~8.5%。

到目前为止,尚无HACA 中和西妥昔单抗的结论性数据。

HACA的产生与超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

临床疗效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EGFR表达(EGFR pharm Dx)。

如果检测到一个染色细胞,即认定该肿瘤为EGFR阳性。

在已有的临床试验中,约8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筛查为EGFR阳性,适合应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尚无本品对EGFR 阴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

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的护理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许多靶向药物业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其中,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准上市的靶向作用于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在鼻咽癌、肺癌以及胃肠肿瘤中都有一定疗效。

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表达EGFR的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在体外,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并阻遏内皮细胞的移动。

在体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肿瘤血管的新生和转移。

然而,作为一个单克隆嵌合抗体,西妥昔单抗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一系列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这方面的临床和护理研究相对较少,给医护人员造成很大困扰。

本科室应用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的30例大肠癌,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向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O例,2004年2月~2006年7月住我科的患者均确诊为结直肠,临床分期均为Ⅳ期,病理为腺癌,男18例,女12例,年龄31~ 6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0例。

本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经过及时的处理,对症的护理,用药期间无1例因药物出现的副作用而停用此药。

1.2 治疗机理ERBITUX可特异性的与正常和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结合,竞争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其他配体如转化生长因子α的结合。

ERBITUX与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阻断磷酸化作用和与受体相关联激酶的活性,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1.3 药物使用方法:起始剂量为400mg/m2,滴注时间120分钟,滴速应控制在5ml/min 以内。

维持剂量为一周250mg/m2,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提前给予H1受体阻断剂,以预防输液反应。

使用前不能振荡、稀释。

使用西妥昔单抗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静脉注射本品20mg,并观察10分钟以上,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慎用。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西妥昔单抗(Sutiximab)是一种具有靶向作用的免疫调节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对西妥昔单抗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和市场前景等。

市场规模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创新性药物,其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X亿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西妥昔单抗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元。

竞争对手目前,西妥昔单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1.全球制药巨头A公司:该公司在西妥昔单抗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并已获得多个国际市场的批准。

2.B公司:B公司是一家国内制药公司,已成功将自主研发的西妥昔单抗推向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C公司:C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积极开展西妥昔单抗的研发工作,有望成为未来的竞争对手。

尽管存在激烈的竞争,但由于西妥昔单抗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市场份额的争夺将继续激烈。

市场前景西妥昔单抗在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创新性药物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西妥昔单抗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西妥昔单抗还有望在其他领域获得更多应用。

例如,一些初步研究已发现西妥昔单抗对其他类型的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为西妥昔单抗的市场前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结论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创新性药物,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但由于其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很大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西妥昔单抗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不同领域获得更多应用,进一步拓展市场前景。

(以上内容仅为分析市场现状,不构成投资建议。

)。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

靶向疗法,西妥昔单抗可能会帮助提高头颈部癌患者的放疗效果。

与单独使用放疗相比,西妥昔单抗与放疗联用几乎能够将肿瘤尚未向身体其它部位转移的某种头颈部癌患者的中位存活期提高一倍。

不过对于西妥昔单抗与放疗联用的效果是否优于目前临床的标准疗法(用顺铂化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的副作用之一是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类痤疮斑疹。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商品名为爱必
妥)为嵌合单克隆抗体,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静注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及头颈部癌症的治疗。

该药由ImClone Systems开发,在北美地区,由ImClone及施贵宝公司合作推广,在全球其它地区销售权归德国Merck KgaA 所有。

FDA在2004年批准了该药用于结肠直肠癌的治疗。

研究人员认为西妥昔单抗是通过与表达EGFR 的所有细胞,其中也包括亚组“癌细胞”的EGFR 的胞外片断结合,抑制腺病毒结合和受体的激活,由此抑制EGFR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生长和复制功能受损。

另外西妥昔单抗也在研究中表现出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的作用。

目前西妥昔单抗正面临严峻的竞争挑战,FDA在2006年11月批准了安进公司的帕尼单抗(panitumumab,Vectibix)。

这两种药物的主要差别是前者为IgG 1抗体,而后者为IgG 2抗体。

目西妥昔单抗
关键词:首个在中国上市的靶向单克隆抗体。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十分危险的恶性肿瘤,常常侵犯难以治愈的位置和器官,如肝脏、肺部等。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新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西妥昔单抗属于一种生物制剂,是使用DNA重组技术从人源的鼠嵌合抗体中分离出来的单克隆抗体。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生长。

西妥昔单抗目前已经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这种癌症的标准药物之一。

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可。

一项名为CRYSTAL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另外,一项名为COIN的研究也证实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具有良好的疗效外,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方面还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西妥昔单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皮疹、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但这些副作用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来减轻。

虽然西妥昔单抗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但是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嘱使用,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为这种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当然,以后的长期研究、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有望为西妥昔单抗在防治结直肠癌和其他肿瘤方面的应用带来更明确的答案和更大的成功。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分析1. 前言西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该药物的研发和市场应用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全球医疗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 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的历史发展西妥昔单抗自200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来,其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在过去的十年中,西妥昔单抗的销售额稳步增长,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主要药物之一。

3. 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的当前状况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西妥昔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该药物的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尽管面临着一些竞争性药物的挑战,但西妥昔单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市场中的份额仍然稳定。

4. 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西妥昔单抗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这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了西妥昔单抗的需求。

•新适应症的扩展:西妥昔单抗的临床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其在治疗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也越来越被认可,这将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规模的增长。

•新市场的开拓:西妥昔单抗市场正在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这些国家面临着疾病负担不断增加的压力,对于创新治疗方法的需求也在增加。

5. 结论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新适应症的扩展,西妥昔单抗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西妥昔单抗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爱必妥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爱必妥通用名称: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英文名称:CetuximabSolutionforInfusion【爱必妥成份】爱必妥主要成份为西妥昔单抗。

【爱必妥性状】爱必妥为注射用溶液,无色,可能含有与产品相关的白色可见的无定形颗粒。

【爱必妥药理作用】爱必妥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 和其他配体,如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结合。

爱必妥是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爱必妥单剂治疗或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时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

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400mg/m2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程度超过剂量的增长倍数。

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200mg/m2时,清除率(Cl)从0.08L/(m2.h)下降至0.02L/(m2.h),当剂量>200mg/m2时,Cl不变。

表观分布容积(Vd)与剂量无关,接近2~3L/m2。

爱必妥400mg/m2滴注2小时后,平均血药浓度(Cmax)为184μg/ml(92~327μ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97小时(41~213小时)。

按250mg/m2滴注1小时后,平均Cmax 为140μg/ml(120~170μg/ml)。

在推荐剂量下(初始400mg/m2,以后一周250mg/m2)到第3周时,爱必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峰值、谷值波动范围分别为168~235和41~85μg/ml。

平均t1/2为114小时(75~188小时)。

【爱必妥临床评价】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了爱必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

329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受试者中,206例为男性,平均59岁(26~84岁),58为结肠癌患者,40为直肠癌患者,其中63%的患者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商品名:ERBITUX原产地英文药品名:Cetuximab份子结构名:西妥昔单抗包装规格及销售价:100毫克/50毫升/瓶( 附加过滤器)中文剂型:注射剂100毫克/20毫升/瓶( 免过滤器)计价单位:瓶生产厂家:德国默克里昂制药公司适应症:结肠直肠癌扩大适应症:鼻咽癌, 肺癌西妥昔单抗本品单剂治疗或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时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的增加程度超过剂量的增长倍数。

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200mg/m2时,清除率(Cl)从0.08L/(m2.h)下降至0.02L/(m2.h),接近2~3L/m2。

本品400mg/m2滴注2小时后,平均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84μg/ml(92~327μ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97小时(41~213小时)。

按250mg/m2滴注1小时后,平均Cmax为140μg/ml (120~170μg/ml)。

在推荐剂量下(初始400mg/m2,以后一周范围分别为168~235和41~85μg/ml。

平均t1/2为114小时(75~188小时)。

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了本品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329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受试者中,206例为男性,平均59岁(26~84岁),58%为结肠癌患者,40%为直肠癌患者,其中63%的患者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无效。

研究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本品和伊立替康联用组218例,本品单用组111例。

本品的初始剂量为一周400mg,随后一周250mg,治疗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伊立替康的使用剂量为每3周350mg/m2,每2周180mg/m2,或第6周4次125mg/m2。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本品单用组有效率分别为22.9%和10.8%。

疗效平均持续时间,联合治疗组和本品单用组分别为5.7和4.2个月;与本品单用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明显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另一项多中心单组开放性临床研究,评价了138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本品与伊立替康联用的疗效。

患者先前均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其中74例在治疗后EGF受体仍呈过度表达。

本?返某跏技亮课?恢?400mg,随后一周250mg直至疾病发展哐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伊立替康的使用剂量为每3周350mg/m2,每2周180mg/m2,或每6周4次125mg/m2。

总有效率为15%,平均疗效持续时间为6.5个月,而伊立替康治疗无效组有效率为12%,平均疗效持续时间6.7个月。

另一项多中心单组开放性临床研究,评价了57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单用本品治疗的疗效,患者先前均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其中28例在接受伊立替康治疗后EGF受体仍呈过度表达。

经本品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其中伊立替康治疗无效组的有效率为14%,疾病进展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和1.3个月。

两组的疗效持续时间平均为4.2个月。

【适应症】受体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

本品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最常见的是痤疮样皮疹、疲劳、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和便秘等。

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计数下降、呼吸困难等。

皮肤毒性反应(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裂伤和感染等)多数可自然消失。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输液反应、败血症、肺间质疾病、肾衰、肺栓塞和脱水等。

在接受本品单药治疗和本品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5%和1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

使用本品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静脉注射本品20mg,并观察10分钟以上,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慎用,但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本品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笥反应,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

轻至中度皮肤毒笥反应无需调整剂量,发生重度皮肤毒性反应者,应酌情减量。

研究发现妇性患者的药物清除率较男性低25%,但疗效和安全性相近,无需根据性别调整剂量。

因本品能透过胎盘屏障,可能会损慎用。

因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故哺乳期妇女慎用。

在本品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确认前,儿童禁用。

严重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为3%,致死率低于0.1%。

其中90%发生于第1次使用时,以突发性气道梗阻、荨麻疹和低血压为特征。

因部分输液反应发生于后续用药阶段,故应在医生监护下用药。

发生轻至中度输液反应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服用抗组胺药物,若发生严重的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输氧等治疗。

部分患者应禁止再次使用本品。

此外,在使用本品期间如发生急性发作的肺部症状,应立即停用,查明原因,若确系肺间质疾病,则禁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推荐起始剂量为400mg/m2,滴注时间120分钟,滴速应控制在5ml/min以内。

维持剂量为一周250mg/m2,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提前给予H1受体阻断剂,对预防输液反应有一定作用。

使用前勿振荡、稀释。

【规格】每50ml含有本品100mg【储藏】2~8℃下可保存12小时以上,20~25℃下可保存8小时以上。

尼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是我国第一个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功能性单抗药物泰欣生。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异抗原产生的特异纯化抗体,它具有高度专一性,能够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从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而有“生物导弹”之称。

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并能增强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代表着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取得新进展中国第一个人源化单抗药物泰欣生疗效显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靶向药物市场主要被外国进口药物所垄断,2008年,我国第一个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功能性单抗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获准上市,首次打破了国外垄断。

EGFR在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如头颈癌、肺癌、结直肠癌中,都存在EGFR过度表达现象。

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高转移性及不良预后高度相关。

泰欣生(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是全球第一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单抗药物,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泰欣生能够竞争性结合EGFR,阻断由EGFR与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放化疗疗效。

目前,泰欣生已在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古巴、印度等20个国家进行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约100余项,已入组患者近5000例,包括泰欣生联合放疗、化疗治疗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

临床研究证实,患者疾病控制率高,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泰欣生治疗头颈部肿瘤一项泰欣生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显示,患者3年生存率高达66.7%,而单纯放疗的3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泰欣生显著提高了放疗的疗效。

一项泰欣生治疗晚期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的一种)临床研究,泰欣生联合放疗有效率为100%,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0.63%。

3年生存期随访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相比,泰欣生联合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84.29%,较之对照组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久前在美国放射肿瘤年会(ASTRO)上发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研究数据,泰欣生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有效率达100%,完全缓解率为90%。

国际上对于癌症“治愈”的概念,是指患者无病生存5年以上为治愈。

泰欣生治疗头颈部肿瘤、鼻咽癌高达90%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坚定了患者获得痊愈的信念。

该项临床研究另一组分析表明,泰欣生联合放疗与标准的同步放化疗疗效相当,这为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免受化疗之苦。

2、泰欣生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在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08)上,泰欣生联合放疗显著延长弥散性内源性脑桥胶质瘤儿童及青少年生存期的Ⅲ期临床研究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为关注。

这是一项在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多个国家开展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均为新诊断的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41例患者可评估,其中,4例(9.8%)患者部分缓解(PR),27例(65.8%)患者疾病稳定(SD),中位疾病控制时间(DDC)为195天(28-645天)。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177天,中位生存时间为292天。

患儿耐受性良好,没有患者因无法耐受而退出研究。

较之强烈的化疗方案,泰欣生联合放疗,患儿疾病控制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高。

2008年底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年会(AACR 2008)公布了一项泰欣生联合放疗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80例患有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接受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对照组接受放疗联合安慰剂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16.43个月,对照组为10.49个月,患者生存期获益显著。

由于泰欣生在晚期恶性神经胶质瘤治疗取得的突出成就,2004年,该药通过了美国FDA及欧盟药监局EMEA的双重认证,获批晚期神经胶质瘤孤儿药资格。

该药有望获批作为儿科治疗晚期恶性神经胶质瘤胶质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3、泰欣生治疗消化系肿瘤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胃肠道肿瘤)会议上,公布了泰欣生联合伊立替康用于经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最新中期结果。

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过标准的治疗(排除受过EGFR单抗治疗),经伊立替康化疗后疾病出现进展。

入组患者中100%既往接受过伊立替康的治疗,89%接受过奥沙利铂的治疗,45%接受过VEGF单抗的治疗。

治疗方案为:尼妥珠单抗400mg,静脉滴注,每周一次;伊立替康延续入组前的治疗剂量;治疗持续至患者疾病进展。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共有58例可评估患者入组。

其中有2例(3.4%)部分缓解(PR),27例(46.4%)疾病稳定(SD)。

PFS 为12周,OS为9.3个月。

毒性反应极轻。

没有出现输液反应。

只有15例患者(26%)出现I、II级皮疹。

2例出现I级低镁血症。

没有患者因为不良事件中止治疗。

其中对17例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KRAS检测,大约30%出现KRAS突变。

KRAS突变型的PFS为12周,而野生型的PFS为18周。

该研究中期结果显示: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能够逆转伊立替康的耐药。

与其它EGFR单抗相比,泰欣生联合伊立替康,疾病控制率(PR+CR+SD)达到50%,OS也基本接近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既往报道的数据。

尼妥珠单抗与EGFR的亲和力和其它EGFR单抗有所不同,它与EGFR为双价结合,而其他单抗为单价、双价同时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