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治疗mCRC耐药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c lrca c n e oo e t I a c r
L in—Hu n ,L U W e ,Z NG i t IJa a g I i HO Me —Zl O
Dp r etfO cl y ,iny o i l et l o t U i n ̄, h nsa4 00 ,hn . eat n no g XagaH s t ,Cnr u nv i C agh 10 8 C i m o o pa aS h e a
i oo e tlc nc r M e ho : l2 te so er co y mea t tcc lr ca a c rwe ete t dwih c t x ma i c c lr ca a e . t ds Al 9 paint fr fa tr tsai oo e tlc n e r ra e t eu i b n
结肠癌 1 7例 , 肠癌 1 直 2例 ; 有患 者均是 根治 或姑息 术后 所
多周期化疗 后 , 复发转移患者 , 既往均 曾使 用过奥沙利铂 、 伊
立替康 、 5一氟尿 嘧啶治疗 ; 有患者至少有一个双径 可测量 所 病灶 , 中有 2 其 4例作 了 K a 检 测均为野 生 型, 5例未 作 rs 另 K a 检测 。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标 准 : r s 总胆红素 ≤正常值上 限 2倍 ; 谷丙/ 谷草转 氨酶 ≤正常值 上 限 3倍 ( 肝转 移者 ≤ 正常值上 限 4倍 ) 血肌酐 基本正 常 , , 白细胞 ≥3 5×1 L . 0/ , 血小板 ≥8 0×1 L, 0/ 血红 蛋 白 ≥8 g L 心 电 图基本 正 常 , 5/ ,
K ro k 评 分 > 0分 。 a fy ns 6
12 治 疗 方法 .
癌的有效率也仅维持在 2 %左右 , 0 中位生存期 不超过 1 2个

三年总生存率翻倍,爱必妥助力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长期生存

三年总生存率翻倍,爱必妥助力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长期生存

三年总⽣存率翻倍,爱必妥助⼒RAS野⽣型转移性结直肠癌长期⽣存在9⽉底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上,研究者公布了TAILOR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对于RAS野⽣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案能显著提⾼其3年总⽣存率(OS)。

⽽就在今年9⽉1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基于TAILOR研究早期数据,批准了西妥昔单抗⽤于RAS野⽣型mCRC⼀线治疗。

西妥昔单抗作为全球第⼀个上市的肿瘤靶向单抗药物,读者朋友也许不陌⽣。

它的商品名为爱必妥,是⼀种表⽪⽣长因⼦(EGFR)抑制剂,能通过阻断EGFR,减少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的可能性,并能抑制肿瘤⽣成新⾎管,全⾯抑制肿瘤⽣长。

如今,在TAILOR研究持续捷报下,西妥昔单抗有望助⼒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

中国制造的TAILOR研究西妥昔单抗能快速惠及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并成为⼀线治疗⽅案,TAILOR研究当属⼤功⾂。

TAILOR研究在我国20多家临床研究中⼼开展,在393名中国RAS野⽣型mCRC患者中展开。

它是⼀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I期⼤型临床研究,由中国⼈民解放军第⼋⼀医院的秦叔逵教授和上海东⽅医院的李进教授共同牵头。

TAILOR研究选择了RAS野⽣型mCRC患者,通过与FOLFOX-4化疗⽅案(5-FU/LV+奥沙利铂)单独治疗对⽐,研究了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进展⽣存期(PFS),次要终点包含了总⽣存期OS,总体反应率ORR、安全性和耐受性。

TAILOR研究早期的数据显⽰,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能够显著提⾼中国RAS野⽣型mCRC患者的⽆进展⽣存期(9.2个⽉对⽐7.4个⽉)和总⽣存期(20.8个⽉对⽐16.5个⽉),显著提⾼左半mCRC患者的总⽣存期(22.0个⽉对⽐18.3个⽉)。

从各指标体现出西妥昔单抗⼀线治疗mCRC患者的强⼤潜⼒,能让患者更好、更长久⽣活。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36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随后每周250 mg /m2。结果显示,5 例患 者达PR,缓解率为8.8%,另外21例疾病稳定或稍有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 4个月[8]。这表明,EGFR 过度 表达的MCRC患者单用西妥昔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 Raoul 等[9]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随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2周180 mg/m2)加 亚叶酸(每2周400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首剂量3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000mg/m2或高剂 量首剂量4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400mg/m2)治疗21例可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 的PR率为43%,SD为52%,PD为5%。中位TTP为6.1个月。 Rosenberg等[10]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起始剂量每周 125 mg/m2)加亚叶酸(每周20 mg/m2)加5-FU(每周500 mg/m2),共4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5例可 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44%,MR(微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40%)率为20%。 Schoffski等[11]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 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周80 mg/m2) 加亚叶酸(每周500 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每周1500 mg/m2或高剂量每周2000 mg/m2),共6 周,每7周为1个疗程,治疗19例可评价的不曾治疗过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58%,1 例出现CR为5%,SD为32%,PD为5%。 此外,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以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 肠癌患者,缓解率为25.4%,SD为38.2%,总控制率63.6%,TTP为4.7个月和中位生存期9.8个月。 以上研究均基于EGFR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对EGFR阴性的结肠癌有 效,Chung等发现l6例伊立替康耐药并且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EGFR阴性的结肠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 (2例)或联合伊立替康(14例)治疗,结果4例缓解,提示IHC对EGFR分析以及由此来决定能否行西妥昔单抗 治疗似乎存在异议,虽然相关报道较少,但提示我们能否对EGFR进行多次IHC分析或与其他检测手段联 合分析来进一步提高准确率[12]。 (二) 在胰腺癌(PC)中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一项多中心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估了西妥昔单抗联合 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和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患者未曾接受 化疗。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mg/m2,随后为250mg/m2,每周1次,共7周。吉西他滨每周1次,每次 1000mg/m2,共7周,休息1周,在随后的疗程中,西妥昔单抗每周1次,吉西他滨每3周1次,4周为1个疗 程。结果61例EGFR过度表达的患者中,58例(95%)表现为至少1项染色阳性,5例(12. 2%)达PR,26例 (63.4%)SD,疾病中位TTP为3.8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存活期为7.1个月,1年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和全部生 存率分别为12.0%和31.7%;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0%),虚弱(22.0%),腹痛 (22.0%),血小板减少(症)(17.1%)[13]。 在E8200 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价了伊立替康与多西他赛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对86例胰腺癌患者 (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或5-FU治疗复发至少6个月以上,ECOG 0-1)治疗效果。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 35mg/m2,随后伊立替康50mg/m2,每6周一次,共4次,联合西妥昔单抗时,第一周剂量为400mg/m2,以 后每周为250mg/m2。 结果显示, 联合和不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PR分别为7%、 2.3%; SD分别为37.2%、 39.5%; PD 25.6%、34.9%。中位进展期分别为4.5个月和2.8个月,中位存活期为5.3和6.5个月。 最新报道的SWOG 0205结果(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吉西他滨单用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胰腺癌,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前三位,且病死率高居前五位,结直肠癌转移部位多在肝脏处,若出现肝转移,不仅治疗难度大,且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的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能缓解或稳定疾病。

但对西妥昔单抗是否可作为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愈后的持续治疗方式仍存争论[1]。

鉴于此,本研究采取临床实验,观察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医院2021年1-12月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无化疗禁忌证;接受14d 的一线治疗;生存时间预估半年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或血常规异常;病例信息资料不完整;对化放疗药物或西妥昔单抗过敏。

根据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0.23±3.22岁;肿瘤部位:高位12例,中位8例,低位6例;TNM 分期:Ⅲ期17例,Ⅳ期9例。

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9.41±3.78岁;肿瘤部位:高位11例,中位9例,低位5例;TNM 分期:Ⅲ期18例,Ⅳ期7例。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FOLFOX 方案化疗,注射用奥沙利铂85mg/m 2,d 1,2h 静脉滴注;注射用亚叶酸钙200mg/m 2,d 1,2h 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400mg/m 2,d 1~2,静脉推注;氟尿嘧啶注射液600mg/m 2,持续静脉滴注44h,每14d 进行重复。

西妥昔单抗CRC关键临床研究及策略解读

西妥昔单抗CRC关键临床研究及策略解读

西妥昔单抗 + 伊立替康 (共218例患者)
西妥昔单抗 (共111例患者)
Cunningham D,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337–345
BOND 研究-既往治疗
既往治疗线数 1 2
>3 既往使用奥沙利铂治疗
ERBITUX % (n=111)
24 37 39 64
安全性和毒性反应
thereafter plus . . .
Wilke et al. Cetuximab + irinotecan in mCRC (MABEL). Abstract 3549
MABEL研究-疗效
有效率 疾病控制率 无进展生存率:
Week 12 Week 24 中位总生存期
爱必妥放性、无对照、多中心研究
EGFR表达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后进展的 mCRC患者
爱必妥 + 伊立替康 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n=1147
2006. ESMO. Abstract
MABEL研究-患者入选标准、治疗方案、研究终点
患者入选标准:
EGFR阳性 在伊立替康治疗6个月内疾病进展的 mCRC
治疗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 KRAS突变是CRC早 期发生的事件,在40– 45%的CRC患者会出 现
• KRAS突变与不良预 后相关
免疫效应细胞
EGFR信号途径抑制策略
EGFR 酪氨酸激酶 抗EGFR单抗 抑制剂
抗EGFR 配体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ATP
TK
TK
--
TK
TK
--
EGFR信号途径抑制药物
❖ Gefitinib ❖ Erlotinib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研究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与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患者使用妥昔单抗是否都有效。

结果:临床证实,西妥昔单抗在mCRC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的mCRC患者均会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23%~25%,单药使用客观有效率仅为9%,并伴有腹泻、皮疹和输液反应等毒副反应。

结论:我们需要合适的预测因子来筛选出西妥昔单抗的获益人群,从而在减少毒副反应和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

标签: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EGFR信号通路1 引言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特异性阻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已广泛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治疗。

然而,西妥昔单抗并非适用于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误的使用不仅会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单克隆抗体,可与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和其他配体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通路,抑制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EGFR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家族酪氨酸激酶的4个成员(EGFR,erbB2,erbB3,erbB4)之一,参与胞内增殖信号系统,通过激发RAS/RAF/MAPK通路和PI3K/EN/AKT通路来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

目前已证实,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ECFR信号的失调可以激活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肿瘤内血管生成以及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受抑制等生物学行为[2]。

ASCO专家谈mCRC的全程管理

ASCO专家谈mCRC的全程管理

ASCO专家谈mCRC的全程管理当地时间6月3日晚间,北美以外地区远道而来的ASCO肠癌领域与会者结束了一天的紧张日程,继续转战芝加哥城市中心酒店,聆听了一场有关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管理演进的报告会。

会议由意大利Ospedale San Martino临床肿瘤中心的Alberto Sobrero教授担任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Zev Wainberg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和西部医院Peter Gibbs教授、日本熊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生院的Hideo Baba教授及德国Asklepios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的Dirk Amold教授轮番上场,围绕当前和未来mCRC治疗的挑战以及基于当前证据的mCRC最佳全程管理方案进行了深入解析和探讨。

Alberto Sobrero教授mCRC全程管理方案Zev Wainberg教授Zev Wainberg教授指出,目前通过多线治疗延长mCRC患者生存的最佳全程管理方案仍不明确。

一线治疗决策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情况、患者特征和原发肿瘤部位是影响一线治疗决策的因素。

生物标志物包括BRAF、微卫星不稳定(MSI)和RAS,RAS能够预测抗EGFR治疗的转归。

在原发肿瘤部位方面,基于一项荟萃分析,对于左侧原发肿瘤,抗EGFR联合化疗较化疗±贝伐珠单抗有显著更好的ORR、OS和PFS;对于右侧原发肿瘤,前者在数字上有更好的ORR。

在RAS野生型mCRC患者中支持一线抗EGFR治疗而不是抗VEGF的生物学基础是,抗VEGF是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而间接性影响肿瘤细胞生长;而抗EGFR则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并导致细胞快速缩减。

FIRE-3研究和CALGB SWOG/80405研究证实,在RAS野生型mCRC患者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更好地改善ORR、OS和PFS。

此外,抗EGFR再挑战(rechallenge)策略具有充分的生物学合理性。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

临床药学㊀基金项目: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应用研究项目(No.YXH2019ZX009)ꎻ山东省第一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No.2021YZ012)作者简介:栾亚丽ꎬ女ꎬ主管药师ꎬ研究方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ꎬE-mail:slyylyl1209@163.com通信作者:王晓君ꎬ女ꎬ主管药师ꎬ研究方向:医院药品管理ꎬTel:0531-68779080ꎬE-mail:wangxiaojun_9@163.com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栾亚丽1ꎬ王元明2ꎬ高田田1ꎬ王晓君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学部ꎬ山东济南250012ꎻ2.山东省药师协会ꎬ山东济南250101)摘要:目的㊀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对西妥昔单抗开展临床综合评价ꎬ拟为临床合理使用及药品相关决策提供依据ꎮ方法㊀参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指南ꎬ基于真实世界数据ꎬ从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创新性㊁适宜性㊁可及性6个维度对西妥昔单抗进行评价ꎮ结果㊀安全性ꎬ西妥昔单抗的多数不良反应与贝伐珠单抗㊁传统化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ꎬ但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案ꎻ有效性ꎬ西妥昔单抗与贝伐珠单抗无显著性差异ꎬ但5%的缓解率远低于临床试验结果ꎻ经济性ꎬ进行倾向值得分匹配后ꎬ应用西妥昔单抗与应用贝伐珠单抗方案的总费用无显著性差异ꎬ但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方案总费用ꎻ创新性ꎬ西妥昔单抗可用于头颈部鳞癌ꎬ填补了该领域临床治疗空白ꎬ满足了临床需求ꎬ具有一定的创新性ꎻ适宜性ꎬ非劣性ꎻ可及性ꎬ当前在山东地区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相对较差ꎮ结论㊀与贝伐珠单抗相比较ꎬ西妥昔单抗在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适宜性无显著性差异ꎬ创新性有优势ꎬ可及性略差ꎮ关键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ꎻ结直肠癌ꎻ西妥昔单抗ꎻ真实世界数据中图分类号:R9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4)04-0396-06doi:10.13506/j.cnki.jpr.2024.04.015Clinicalapplicationevaluationofcetuximabbasedonreal-worlddataLUANYali1ꎬWANGYuanming2ꎬGAOTiantian1ꎬWANGXiaojun1(1.DepartmentofPharmacyꎬShandongProvincialHospitalAffiliatedtoShandongFirstMedicalUniversityꎬJinan250012ꎬChinaꎻ2.ShandongPharmacistsAssociationꎬJinan250101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conductaclinicalapplicationevaluationofcetuximabbasedonreal-worlddataꎬexplorethecontentandmethodsoftheclinical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antitumordrugsꎬandprovideabasisforrationalclinicaluseanddrug-relateddecision-making.Methods㊀Accordingtotheguidelinesofclinicalapplicationevaluationꎬcetuximabwasevaluatedinsixdimensionsbasedonreal-worlddata.Results㊀Theevaluationresultsofvariousdimensionsshowedthatmostadversereactionsofcetuximab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bevacizumabandcommonchemotherapyregimensꎬbuttheincidenceofras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others.Intermsofefficacyꎬtherei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 ̄tweencetuximabandbevacizumabꎬbuttheremissionrateof5%ismuchlowerthantheclinicaltrialresults.Afterpropensityscorematchingꎬ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totalcostofthebevacizumabregimenꎬbutitwassignificantlyhigh ̄erthanthetotalcostofthecommonchemotherapyregimen.Cetuximabcanbeusedfor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 ̄nomawhichcanfilltheclinicaltreatmentgapandmeettheclinicalrequirements.Itisanalogoustoothersimilaranti-tumordrugsandhasnoobviousadvantagesoverthecurrentsuitabilityꎬbutavailabilityandaffordabilityofcetuximabinShandongisrelativelypoor.Conclusion㊀Comparedwithbevacizumabꎬcetuximabh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safetyꎬefficacyꎬe ̄conomyꎬandsuitabilityꎬandhasadvantagesininnovationandslightlypooraccessibility.Keywords:ClinicalapplicationevaluationꎻColorectalcancerꎻCetuximabꎻReal-worlddata㊀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和«抗肿瘤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2年版试行)»(以下简称 技术指南 )为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具体方法和思路[1-2]ꎮ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ꎬ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3-4]ꎬ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焦点[5]ꎮ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ꎬ治疗手段十分有限ꎬ总生存时间往往不足1年ꎮ西妥昔单抗一直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药物ꎬ近期又获批了头颈部鳞癌的适应证ꎬ目前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结合医院患者实际使用开展评价案例较少[6-8]ꎬ尚未有研究对西妥昔单抗进行临床综合评价ꎮ本研究拟以西妥昔单抗为例ꎬ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展临床综合评价ꎬ为临床合理使用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依据ꎬ并为其他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数据来源㊀选择山东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各1家ꎬ分别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应用西妥昔单抗的患者病例109份和107份ꎮ同时从综合性医院抽取了同期79份应用贝伐珠单抗㊁以及100份应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ꎬ作为对照组ꎮ提取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采购配备数据ꎮ1.2㊀研究方法㊀根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以下简称 管理指南 )ꎬ从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创新性㊁适宜性㊁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科学规范的整合分析与综合研判ꎮ对于年龄㊁住院天数㊁住院次数等定量指标ꎬ以均值ʃ标准差描述ꎻ对于性别㊁疾病分类等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ꎮ对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标ꎬ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药物间的差异性比较ꎮ采用最小成本法进行经济性评价ꎬ并利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对年龄㊁住院时间㊁住院次数等协变量进行调整ꎮ配备率数据来源于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ꎬ2019年全国和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ꎮ使用IBMSPSSStatistics26.0软件和StataMP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ꎬ双侧检验水准α=0.05ꎬ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ꎮ2㊀结果2.1㊀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况㊀本研究根据 管理指南 建立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ꎬ包括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创新性㊁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一级指标ꎬ对应的二级指标见表1ꎮ表1㊀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疗效评价情况分析经济性日均住院总费用创新性填补临床治疗空白ꎬ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适宜性适应证㊁贮存条件和给药方式可及性配备率㊁可负担性2.2㊀基线特征㊀本研究对于安全性评价基于来自两家医院的395份病例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频率ꎬ患者基本信息情况见表2ꎮ两家医院患者男性数量均高于女性ꎬ平均年龄相近ꎮ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次数两家医院差异较大ꎬ肿瘤专科医院均远高于综合医院ꎮ表2㊀抽取的395份患者病历基本信息变量西妥昔单抗(n=216)贝伐珠单抗(n=79)传统化疗方案(n=100)某综合医院(n=109)某肿瘤专科医院(n=107)某综合医院某综合医院男性81(74.31%)72(67.29%)39(49.37%)61(61.00%)女性28(25.69%)35(32.71%)40(50.63%)39(39.00%)年龄58.50ʃ9.7259.04ʃ11.8457.97ʃ12.2858.5ʃ10.91住院天数3.87ʃ2.8510.20ʃ12.224.00ʃ2.753.42ʃ2.46住院次数5.83ʃ4.8111.97ʃ9.026.62ʃ4.315.25ʃ3.28结直肠癌105(96.33%)98(91.59%)79(100%)100(100%)头颈部鳞癌4(3.67%)9(8.41%)0(0%)0(0%)2.3㊀安全性㊀接受3种治疗方案的395名患者真实世界数据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布见表3ꎮ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㊁骨髓抑制㊁发热等ꎬ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ꎮ但西妥昔单抗的皮疹发生率(10.65%)远高于其他两种方案(0%)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ꎮ2.4㊀有效性㊀考虑到采用阳性对照(头对头试验)得到的有效性结果更具说服力ꎬ目前西妥昔单抗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病例数量较少ꎬ因此有效性的分析基于同一家综合医院的184份结直肠癌患者数据ꎬ包括105名应用西妥昔单抗(未纳入4份头颈部鳞癌患者病历)和79名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ꎮ根据 技术指南 要求进行归类:①完全缓解ꎻ②部分缓解ꎻ③疾病稳定ꎻ④疾病进展ꎻ⑤因肿瘤致早期死亡ꎻ⑥因治疗毒性致早期死亡ꎻ⑦其他原因致早期死亡ꎻ⑧无法分类(不能评价或资料不完整)ꎮ归入4~8类的患者视为治疗无效ꎮ表3㊀3种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西妥昔单抗(n=216)贝伐珠单抗(n=79)传统化疗方案(n=100)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P值消化道反应3415.741721.5299.000.065骨髓抑制2913.431113.921515.000.932发热209.261012.6699.000.649皮疹2310.6500.0000.00<0.001腹泻83.7045.0600.000.064胸闷20.9311.2700.000.772乏力41.8522.5311.000.773失声00.0000.0011.000.453头痛31.3900.0011.000.816转氨酶轻度升高00.0000.0011.000.453四肢麻木10.4611.2722.000.316㊀㊀化疗周期在5~6个周期之间ꎬ疗效评价结果见表4ꎮ基于贝伐珠单抗的方案整体有效率(68.35%)略高于西妥昔单抗(66.67%)ꎬ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ꎮ表4㊀184名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评价分析疗效西妥昔单抗(n=105)贝伐珠单抗(n=79)例数占比平均化疗周期例数占比平均化疗周期完全缓解00.00000.000部分缓解54.594.2556.3310.00疾病稳定6559.635.274962.035.39疾病进展3532.114.922329.115.87因肿瘤致早期死亡00.00011.2712.00因治疗毒性致早期死亡00.00000.000其他原因致早期死亡00.00000.000无法分类00.00011.279.00有效数合计(占比)70(66.67%)54(68.35%)卡方统计量0.058P值0.4682.5㊀经济性㊀根据以上研究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ꎬ因此采用最小成本法进行经济学评价ꎮ由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差距较大ꎬ经济性分析仅基于来自综合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数据ꎬ包括105份使用西妥昔单抗㊁79份贝伐珠单抗和100份未应用任何靶向药物的传统化疗患者病例ꎮ采用有放回的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对年龄㊁住院天数㊁住院次数等变量进行调整ꎬ对各方案的费用进行比较ꎮ应用西妥昔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进行匹配分析前后结果ꎬ具体见表5㊁图1ꎻ应用西妥昔单抗与传统化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前后结果ꎬ具体见表6㊁图2ꎮ综合来看ꎬ无论是否对混杂因素进行匹配ꎬ西妥昔单抗对比贝伐珠单抗的费用无统计学差异ꎬ但与全身系统化疗方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ꎮ表5㊀匹配前后西妥昔单抗对比贝伐珠单抗的费用差异(单位:元)匹配前后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差异标准差T值匹配前20686.4819324.661361.831975.070.69匹配后20485.5820521.77-36.202001.12-0.02图1㊀西妥昔单抗与贝伐珠单抗倾向性得分匹配表6㊀匹配前后西妥昔单抗对比传统化疗方案的费用差异(单位:元)匹配前后西妥昔单抗传统化疗方案差异标准差T值匹配前20686.4810634.9310051.551733.345.8匹配后19031.1111151.057880.061422.155.54图2㊀西妥昔单抗与传统化疗方案倾向性得分匹配2.6㊀创新性㊀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找到敏感而特异的预后标志物ꎬ实现个体化治疗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一大趋势ꎬ西妥昔单抗在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的优势明显ꎬ对于更加精确适应证人群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创新性ꎮ此外ꎬ2019年4月ꎬ默克公司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化疗作为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线治疗的注册申请ꎬ并于2019年8月因 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创新药 纳入优先审评程序ꎮ通过优先审评㊁审批的通道上市ꎬ体现了其创新性ꎮ头颈部鳞癌作为西妥昔单抗的新适应证ꎬ2020年3月在中国获批ꎬ打破了中国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30年来铂类化疗效果不佳的困局ꎬ并扩大了在肿瘤人群中的应用范围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展现出了对复发和/或转移头颈部鳞癌显著的效果[9]ꎬ填补临床治疗空白ꎬ体现出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ꎮ2.7㊀适宜性㊀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㊁诊疗指南等资料以及访谈医护人员发现ꎬ西妥昔单抗疗效确切ꎬ适应证明确ꎬ药代动力学参数完整ꎬ用于不同适应证治疗方案的治疗剂量是统一的ꎬ便于临床医生记忆掌握ꎬ给药剂量㊁频次适宜ꎬ依从性良好ꎬ技术特点适宜性较好ꎮ从贮存条件和给药方式上来看ꎬ西妥昔单抗作为抗肿瘤注射剂ꎬ在贮存和使用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ꎬ其适宜性不劣于同类药品ꎮ2.8㊀可及性㊀对2019年的配送数据进行分析ꎬ从医院等级来看ꎬ配备西妥昔单抗的医院共64家ꎬ其中三级医院42家㊁二级医院21家㊁基层医院1家ꎬ各级医院数量均普遍低于贝伐珠单抗ꎮ通过计算山东省配备该药品医院的数量与肿瘤专科医院及有肿瘤科的医院数量的占比ꎬ获得不同级别医院的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配备率ꎬ情况见表7ꎮ表7㊀山东省不同等级医院西妥昔单抗与贝伐珠单抗配备率医院等级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医院数量配备率(%)医院数量配备率(%)山东省的肿瘤专科医院及有肿瘤科的医院数量P值三级4232.065340.461310.099二级218.475923.79248<0.001基层医院14.76419.05210.343未定级NANANANA22-合计6415.1711627.49422㊀㊀由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多集中在二㊁三级医院ꎬ所以西妥昔单抗㊁贝伐珠单抗的配备也主要集中在二㊁三级医院ꎬ2019年西妥昔单抗在二㊁三级医院的配备率分别为8.47%和32.06%ꎬ均低于贝伐珠单抗(23.79%和40.46%)ꎮ各地市配备率均低于50%ꎬ普遍低于贝伐珠单抗ꎬ可获得率相对较低ꎮ㊀㊀参照管理指南ꎬ可负担性指标建议采用人均年治疗费用占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ꎮ由于本研究抽取的西妥昔单抗使用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ꎬ主要的数据分布于2019年ꎬ经查询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和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33元和31597元ꎮ根据文献研究结果[10]ꎬ结直肠癌的治疗疗程平均为4.8个月(首月用药18支ꎬ后续月份16支)ꎬ年用量为18支+3.8月ˑ16支=78.8支ꎮ西妥昔单抗人均年用药治疗费用=78.8支ˑ1204.35元/支=94902.78元ꎬ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倍ꎬ是山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0倍ꎬ可负担性较差ꎮ由于各个省份的报销政策不尽相同ꎬ不同医保类型患者的报销比例也有所差别ꎬ按照综合报销比例为65%进行粗略估计ꎬ西妥昔单抗人均年用药治疗自付费用为33215.97元ꎬ分别是全国和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8倍和1.05倍ꎮ从计算结果来看ꎬ患者的西妥昔单抗治疗可负担性一般ꎬ说明肿瘤患者的治疗负担仍相对较重ꎮ3㊀讨论本研究发现在真实世界应用中ꎬ西妥昔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㊁骨髓抑制㊁发热等ꎻ既往的临床试验中[9ꎬ11-14]ꎬ西妥昔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㊁腹泻㊁皮疹和甲沟炎等ꎬ真实世界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相似ꎮ另外考虑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ꎬ症状轻微㊁没有对症治疗等病历中未记录不良反应的无法统计到ꎬ因此安全性评价方面ꎬ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会低于实际情况ꎮ既往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了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9ꎬ11-15]ꎬ特别是在RAS基因野生型的优势明显ꎬTAILOR研究早期的数据显示ꎬ西妥昔单抗联合FOL ̄FOX-4ꎬ能够显著提高中国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9.2个月对比7.4个月)和总生存期(20.8个月对比16.5个月)ꎬ显著提高左半mCRC患者的总生存期(22.0个月对比18.3个月)ꎬ得到了各大权威指南的推荐[16-19]ꎬ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疗效最为显著的靶向药物ꎬ能够有效缩瘤ꎮ然而在真实世界研究中ꎬ有效性指标却很难从医院的数据库中直接获得ꎬ通过划分8个大类对有效性进行界定ꎬ获得的有效性结果约67%ꎮ但如果仅从缓解率结果来看ꎬ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约为5%ꎬ这与临床试验中60%左右的客观缓解率结果相差较大ꎬ说明进一步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疗效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ꎮ管理指南对于经济性方面的评价ꎬ建议选择成本-效果分析(CEA)等一系列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ꎮ但从真实世界数据出发ꎬ由于效果指标不易获得ꎬ构建经济学评价模型存在一定技术上的难度ꎮ考虑到有效性无统计学差异ꎬ本研究仅对费用进行了分析ꎬ可以为后续结直肠癌领域相关经济学评价的开展提供成本数据的参考ꎬ助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开展ꎮ从可及性来看ꎬ本研究采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率进行评价ꎬ由于该类药品必须在有抗肿瘤药物使用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ꎬ用药过程需密切监测患者状况ꎬ分母选择了山东省的肿瘤专科医院及有肿瘤科的医院数量ꎮ然而从可获得性方面来看ꎬ西妥昔单抗在二㊁三级医院与各地市的配备率均低于50%ꎮ当前国际上对药品可获得率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ꎬ一般认为配备率<50%为可获得率较低ꎬ50%~80%为可获得率较好ꎬ>80%为可获得率很好ꎮ从创新性和适宜性的评价来看ꎬ缺乏量化的相关指标ꎬ评价较为主观ꎮ4㊀局限性本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ꎮ由于当前的数据可获得性有限ꎬ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两家医院的真实世界数据ꎬ回顾性分析西妥昔单抗在临床实际应用情况ꎬ由于头颈部鳞癌的适应证获批时间较短ꎬ真实世界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病例数非常少ꎬ所以未纳入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有效性㊁经济性评价ꎻ仅从综合医院获取应用贝伐珠单抗以及应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作为对照组ꎬ本研究纳入的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ꎬ均为基因检测结果RAS野生型ꎬ使用贝伐单抗和传统化疗的患者大多数未进行基因检测ꎬ所以未对RAS基因型这一变量进行分析ꎬ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ꎻ另外ꎬ部分指标存在着主观性强㊁无法量化的问题ꎮ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ꎬ通过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各个方面的证据进行整合后的综合评价ꎬ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ꎮ5㊀结论本研究通过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西妥昔单抗临床综合评价ꎬ从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创新性㊁适宜性㊁可及性等多个维度对西妥昔单抗进行综合评价ꎬ作为治疗结直肠癌一线药物ꎬ西妥昔单抗在安全性㊁有效性㊁经济性㊁适宜性与贝伐珠单抗整体无显著性差异ꎬ仅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贝伐珠单抗ꎬ对于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疗效优势明显ꎻ作为治疗头颈部鳞癌药物ꎬ对复发和/或转移头颈部鳞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ꎬ具有一定创新性ꎻ在山东地区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相对较差ꎮ参考文献:[1]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21)[2023-07-28].http://www.nhc.gov.cn/yaozs/s2908/202107/532e20800a47415d84adf3797b0f4869.shtml.[2]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关于发布心血管病㊁抗肿瘤㊁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2022-06-29)[2023-07-28].http://www.0nhei.cn/nhei/znfb/202206/c01d87a290664b01bf42a9dad769d69f.shtml.[3]SUNGHꎬFERLAYJꎬSIEGELRLꎬ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20:GLOBOCANEstimatesof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for36Cancersin185Countries[J].CACancerJClinꎬ2021ꎬ71(3):209-249.[4]陈万青ꎬ孙可欣ꎬ郑荣寿ꎬ等.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ꎬ2018ꎬ27(1):1-14.[5]高嘉敏ꎬ冯群ꎬ许晓燕ꎬ等.结直肠癌抗代谢药物及其代谢靶点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ꎬ2020ꎬ39(3):134-140.[6]覃肖潇ꎬ金春林ꎬ王美凤ꎬ等.含钆对比剂的临床综合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ꎬ2021ꎬ19(9):34-40. [7]符雨嫣ꎬ金春林ꎬ孙辉ꎬ等.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ꎬ2021ꎬ19(10):66-70.[8]程文迪ꎬ金春林ꎬ罗雅双ꎬ等.眼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ꎬ2021ꎬ19(10):52-59.[9]GUOYꎬLUYꎬHANGQꎬetal.LBA6-First-inecetuximabpluscisplatinandfluorouracilscisplatinandfluorouracilinChinesepatientswithrecurrentand/ormetastaticsqua ̄mouscellcarcinomaoftheheadandneck:Therandom ̄izedꎬphaseIllCHANGE-2trial[C].CSCOꎬ2019. [10]HEINEMANNVꎬVONWEIKERSTHALLFꎬDECKERTꎬetal.FOLFIRIpluscetuximabversusFOLFIRIplusbe ̄vacizumabasfirst-lin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meta ̄staticcolorectalcancer(FIRE-3):arandomisedꎬopen-labelꎬphase3trial[J].LancetOncolꎬ2014ꎬ15(10):1065-1075.[11]VANCUTSEMEꎬLENZHJꎬKOHNECHꎬetal.Fluorou ̄racilꎬleucovorinꎬandirinotecanpluscetuximabtreatmentandRASmutationsincolorectalcancer[J].JClinOncolꎬ2015ꎬ33(7):692-700.[12]BOKEMEYERCꎬBONDARENKOIꎬMAKHSONAꎬetal.Fluorouracilꎬleucovorinꎬandoxaliplatinwithandwithoutcetuximabinthefirst-linetreatmentof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J].JClinOncolꎬ2009ꎬ27(5):663-671.[13]QINSꎬLIJꎬWANGLꎬetal.EfficacyandTolerabilityofFirst-LineCetuximabPlusLeucovorinꎬFluorouracilꎬandOxaliplatin(FOLFOX-4)VersusFOLFOX-4inPatientsWithRASWild-Type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TheOpen-LabelꎬRandomizedꎬPhaseIIITAILORTrial[J].JClinOncolꎬ2018ꎬ36(30):3031-3039.[14]VERMORKENJBꎬMESIARꎬRIVERAFꎬetal.Platinum-basedchemotherapypluscetuximabinheadandneckcancer[J].NEnglJMedꎬ2008ꎬ359(11):1116-1127. [15]任炳楠ꎬ赵越ꎬ薛朝军ꎬ等.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药品遴选量化评估[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ꎬ2022ꎬ41(6):367-373.[16]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ꎬ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ꎬ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ꎬ等.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ꎬ2021ꎬ10(1):2-15.[1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ꎬ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ꎬ2020ꎬ40(6):601-625.[18]陈功ꎬ王屹.2017版欧洲肿瘤学会直肠癌指南解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ꎬ2017ꎬ20(11):1236-1242.[19]龙飞ꎬ胡桂ꎬ马敏ꎬ等.2021.V1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直肠癌更新解读(外科部分)[J].临床外科杂志ꎬ2021ꎬ29(5):401-404.(收稿日期:2024-01-09)(上接第390页)[38]YOUYP.Epigallocatechingallateextendsthetherapeuticwindowof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reat ̄mentinischemicrats[J].JStrokeCerebrovascDisꎬ2016ꎬ25(4):990-997.[39]ZUOWꎬYANFꎬZHANGBꎬetal.SalidrosideimprovesbrainischemicinjurybyactivatingPI3K/AktpathwayandreducescomplicationsinducedbydelayedtPAtreatment[J].EurJPharmacolꎬ2018(830):128-138.[40]JEANLEBLANCNꎬMENETRꎬPICARDKꎬetal.CanonicalWntpathwaymaintainsblood-brainbarrierin ̄tegrityuponischemicstrokeanditsactivationameliorates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herapy[J].MolNeurobiolꎬ2019ꎬ56(9):6521-6538.[41]WANGWꎬLIMꎬWANGYꎬetal.GSK-3βinhibitorTWS119attenuatesrtPA-inducedhemorrhagictransfor ̄mationandactivatestheWnt/β-cateninsignalingpathwayafteracuteischemicstrokeinrats[J].MolNeuro ̄biolꎬ2016ꎬ53(10):7028-7036.[42]WANGTꎬDUANYMꎬFUQꎬetal.IM-12activatestheWnt-β-cateninsignalingpathwayandattenuatesrtPA-induced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inratsafteracuteischemicstroke[J].BiochemCellBiolꎬ2019ꎬ97(6):702-708.[43]LIUCꎬSUNSꎬXIEJꎬetal.GLP-1RagonistExendin-4pro ̄tectsagainst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inducedbyrtPAafterischemicstrokeviatheWnt/β-Cateninsignalingpath ̄way[J].MolNeurobiolꎬ2022ꎬ59(6):3649-3664.[44]RENWꎬHUANGCꎬCHUHꎬetal.Peptide5attenuatesrtPArelated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reperfu ̄sioninjuryviatheWnt/β-cateninsignallingpathway[J].CurrNeurovascResꎬ2021ꎬ18(2):219-226.[45]ZHANGLꎬXUSꎬWUXꎬetal.Combinedtreatmentwith2-(2-benzofu-ranyl)-2-imidazolineandrecombinanttis ̄sueplasminogenactivatorprotectsblood-brainbarrierin ̄tegrityinaratmodelofembolicmiddlecerebralarteryoc ̄clusion[J].FrontPharmacolꎬ2020(11):801.[46]ORSETCꎬARKELIUSKꎬANFRAYAꎬetal.CombinationtreatmentwithU0126andrt-PApreventsadverseeffectsofthedelayedrt-PAtreatmentafteracuteischemicstroke[J].SciRepꎬ2021ꎬ11(1):11993.[47]KNECHTTꎬSTORYJꎬLIUJꎬetal.Adjunctivetherapyap ̄proachesforischemicstroke:innovationstoexpandtimewindowoftreatment[J].IntJMolSciꎬ2017ꎬ18(12):2756.[48]YINBꎬLIDDꎬXUSYꎬetal.Simvastatinpretreatmenta ̄melioratest-PA-inducedhemorrhagetransformationandMMP-9/TIMP-1imbalanceinthromboemboliccerebralischemicrats[J].NeuropsychiatrDisTreatꎬ2019(15):1993-2002.[49]LIUDLꎬHONGZꎬLIJYꎬetal.PhthalidederivativeCD21attenuates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duced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inischemicstrokebyenhancingmacrophagescavengerreceptor1-mediatedDAMP(peroxiredoxin1)clearance[J].JNeuroinflamma ̄tionꎬ2021ꎬ18(1):143.[50]LIYꎬZHUZYꎬLUBWꎬetal.Rosiglitazoneameliorates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ducedbrainhemorrhageafterstroke[J].CNSNeurosciTherꎬ2019ꎬ25(12):1343-1352. [51]ISMAELSꎬNASOOHISꎬYOOAꎬetal.VerapamilasanadjuncttherapytoreducetPAtoxicityinhyperglycemicstroke:implicationofTXNIP/NLRP3inflammasome[J].MolNeurobiolꎬ2021ꎬ58(8):3792-3804.[52]LUDꎬLIUYꎬMAIHꎬetal.Rosuvastatinreducesneuroin ̄flammationinthe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fterrt-PAtreatmentinamousemodelofexperimentalstroke[J].FrontCellNeurosciꎬ2018(12):225.[53]CHENHꎬGUANBꎬWANGBꎬetal.Glycyrrhizinprevents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ndimprovesneurologicalout ̄comeinischemicstrokewithdelayedthrombolysisthroughtargetingteroxynitrite-mediatedHMGB1signaling[J].TranslStrokeResꎬ2020ꎬ11(5):967-982.(收稿日期:2023-04-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妥昔单抗治疗mCRC耐药机制的研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s;CRC)是全球发病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其发病分子机制主要有:遗传不稳定性增加、甲基化表型以及KRAS、BRAF等基因的突变。

近年来我国CRC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就已有远端转移,并且以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最为常见。

虽然手术切除肝转移瘤可以使20-30%的患者获得治愈,但由于肝转移瘤的
数目、大小、解剖位置等原因,仅有少部分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能够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绝大部分患者是没有手术机会的。

因此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伊立替康(irinotecan)、奥沙利铂(oxaliplatin)及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等针对CRC的化疗药物虽然能提高mCRC的疗效,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不到2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单克隆抗体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许多疾病。

并且,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成为mCRC治疗的一个突破。

西妥昔单抗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有非常高的亲和力,可竞争性阻断EGFR与其配体-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的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增殖、侵袭和转移。

然而,西妥昔单抗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而且,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mCRC的有效率并不理想。

基于这两方面,提高或改善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导致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mCRC有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极其严
重的耐药问题,所以,探索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的耐药机制并找到解决方案成为提高其疗效的重中之重。

目前,对于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的原发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GFR信号通路的基因上,通过筛查肿瘤标本中KRAS、BRAF、NRAS、PIK3CA和PTEN等预测因子的突变情况来筛选出原发耐药的患者。

然而,对已经进行了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受转移灶的大小和位置等原因限制,获取转移灶的肿瘤组织在临床常常是较为困难的,而且对患者本身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此外,肿瘤组织还存在着一定的肿瘤异质性。

因此进一步研究探索新的耐药机制非常必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为研究探索导致靶向EGFR单抗耐药的新的分子机制,找到克服耐药的方法,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疗效,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首先,通过对798株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的细胞株对西妥昔单抗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我们发现PRSS1在西妥昔单抗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西妥昔单抗敏感细胞株。

PRSS1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也被称为胰蛋白酶原,是一种主要由胰腺分泌的用于激活各种蛋白酶的消化酶。

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PRSS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接着,我们检测了八株结肠癌细胞系中PRSS1的表达水平,同样发现PRSS1在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的结肠癌细胞系。

另外,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49例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RSS1的表达水平。

发现:在19例对西妥昔单抗原发耐药的患者的肿瘤标本中,16例患者的肿瘤标本均表达PRSS1,仅3例患者肿瘤标本不表达PRSS1;而
在30例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的患者的肿瘤标本中,仅5例患者的肿瘤标本中检测到PRSS1的表达,其余25例患者的肿瘤标本均为PRSS1表达阴性;即对西妥昔单抗治疗原发耐药的患者,其肿瘤标本中PRSS1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高于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患者的肿瘤标本。

这些结果充分显示PRSS1的表达水平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相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PRSS1可以导致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我们对结肠癌细胞进行了PRSS1的敲低和过表达实验。

首先,采用针对PRSS1的shRNA敲低了HT-29和LoVo细胞中PRSS1的表达,发现:成功敲低这两株结肠癌细胞中PRSS1的表达水平后,细胞对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显著减弱;反之,我们对PRSS1表达水平低的DiFi和LoVo细胞进行了PRSS1的过表达,发现:成功过表达PRSS1之后,这两株结肠癌细胞对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即干预细胞中PRSS1的表达水平可以影响细胞对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

为了探索PRSS1导致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具体分子机制,我们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SS1对单克隆抗体的降解。

发现PRSS1通过降解西妥昔单抗,使其对EGFR信号通路的抑制明显减弱,进而导致耐药。

对PRSS1降解西妥昔单抗的降解片段进行N端测序,发现PRSS1可以识别和降解包括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在内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使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功能和疗效减弱,进而导致耐药。

另外,PRSS1降解单克隆抗体存在着序列特异性,针对这种序列特异性,对预测的PRSS1识别单克隆抗体的位点进行突变,可以改变单克隆抗体被PRSS1降解的程度,进而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疗效。

接着,我们进行了裸鼠荷瘤实验。

发现PRSS1的抑制剂SPINK1可以很好的抑制PRSS1对单克隆抗体的降解,
从而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疗效。

即单克隆抗体与PRSS1的抑制剂SPINK1的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地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更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增殖。

进一步在临床水平进行验证,我们检测了54例使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患者血清中PRSS1的水平。

发现:血清中PRSS1的水平较高的肿瘤患者对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普遍较差。

患者血清中PRSS1的水平越高,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期就越短,即PRSS1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患者对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性。

连续检测患者在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血清PRSS1的水平,发现PRSS1可以做为单克隆抗体的一个疗效预测分子。

总而言之,PRSS1在导致单克隆抗体的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
且,PRSS1可作为一种辅助临床用药的疗效预测分子,即临床上通过监测患者体内PRSS1的表达水平,可预测患者对单克隆抗体的疗效,并及时更换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