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s nfc n l .T e t xct s tlr t d i i at g i y h o i i i oe a e . y
【 yw rs cl et acrctx a ;hmo e p Ke o d 】o rc l ne;e i b c e t r y o ac um ha
M d r n o g 0 9 1 ( 3 :5 1 0 1 o e O c l y2 0 ,7 O ) 0 1 — 5 2 n o
mea t t o o e t l a c r tsai c lr c a n e .M eh d :T o p t n sr c ie eu i t i oe a p u u r p rmi ie / oi i c c t o s w ai t e ev d c tx mawi i n tc m l sf o o y i d n s fl c e hr l n a i ro ai l t l sf o o y i d n s oi i cd C t x ma 0 mg m a l, l w d b 5 mg m e k y c d o x l ai p u u r p r p n l mii e /f l ca i . eu i b4 0 / d y f l e y2 0 / w e l .R i n :Co ncuso mbia in o e u i a t h mohe a g nt n te t n fm ea t t oo e tlc n e sefc ie n to fc t xm b o c e t rpya e si r ame to tsai c lr ca a c ri fe tv c
现代肿瘤 医学
20 0 9年 3月 第 1 7卷第 3期

511 ・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36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随后每周250 mg /m2。结果显示,5 例患 者达PR,缓解率为8.8%,另外21例疾病稳定或稍有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 4个月[8]。这表明,EGFR 过度 表达的MCRC患者单用西妥昔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 Raoul 等[9]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随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2周180 mg/m2)加 亚叶酸(每2周400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首剂量3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000mg/m2或高剂 量首剂量4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400mg/m2)治疗21例可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 的PR率为43%,SD为52%,PD为5%。中位TTP为6.1个月。 Rosenberg等[10]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起始剂量每周 125 mg/m2)加亚叶酸(每周20 mg/m2)加5-FU(每周500 mg/m2),共4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5例可 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44%,MR(微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40%)率为20%。 Schoffski等[11]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 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周80 mg/m2) 加亚叶酸(每周500 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每周1500 mg/m2或高剂量每周2000 mg/m2),共6 周,每7周为1个疗程,治疗19例可评价的不曾治疗过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58%,1 例出现CR为5%,SD为32%,PD为5%。 此外,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以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 肠癌患者,缓解率为25.4%,SD为38.2%,总控制率63.6%,TTP为4.7个月和中位生存期9.8个月。 以上研究均基于EGFR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对EGFR阴性的结肠癌有 效,Chung等发现l6例伊立替康耐药并且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EGFR阴性的结肠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 (2例)或联合伊立替康(14例)治疗,结果4例缓解,提示IHC对EGFR分析以及由此来决定能否行西妥昔单抗 治疗似乎存在异议,虽然相关报道较少,但提示我们能否对EGFR进行多次IHC分析或与其他检测手段联 合分析来进一步提高准确率[12]。 (二) 在胰腺癌(PC)中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一项多中心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估了西妥昔单抗联合 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和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患者未曾接受 化疗。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mg/m2,随后为250mg/m2,每周1次,共7周。吉西他滨每周1次,每次 1000mg/m2,共7周,休息1周,在随后的疗程中,西妥昔单抗每周1次,吉西他滨每3周1次,4周为1个疗 程。结果61例EGFR过度表达的患者中,58例(95%)表现为至少1项染色阳性,5例(12. 2%)达PR,26例 (63.4%)SD,疾病中位TTP为3.8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存活期为7.1个月,1年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和全部生 存率分别为12.0%和31.7%;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0%),虚弱(22.0%),腹痛 (22.0%),血小板减少(症)(17.1%)[13]。 在E8200 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价了伊立替康与多西他赛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对86例胰腺癌患者 (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或5-FU治疗复发至少6个月以上,ECOG 0-1)治疗效果。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 35mg/m2,随后伊立替康50mg/m2,每6周一次,共4次,联合西妥昔单抗时,第一周剂量为400mg/m2,以 后每周为250mg/m2。 结果显示, 联合和不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PR分别为7%、 2.3%; SD分别为37.2%、 39.5%; PD 25.6%、34.9%。中位进展期分别为4.5个月和2.8个月,中位存活期为5.3和6.5个月。 最新报道的SWOG 0205结果(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吉西他滨单用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胰腺癌,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前三位,且病死率高居前五位,结直肠癌转移部位多在肝脏处,若出现肝转移,不仅治疗难度大,且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的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能缓解或稳定疾病。

但对西妥昔单抗是否可作为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愈后的持续治疗方式仍存争论[1]。

鉴于此,本研究采取临床实验,观察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医院2021年1-12月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无化疗禁忌证;接受14d 的一线治疗;生存时间预估半年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或血常规异常;病例信息资料不完整;对化放疗药物或西妥昔单抗过敏。

根据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0.23±3.22岁;肿瘤部位:高位12例,中位8例,低位6例;TNM 分期:Ⅲ期17例,Ⅳ期9例。

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9.41±3.78岁;肿瘤部位:高位11例,中位9例,低位5例;TNM 分期:Ⅲ期18例,Ⅳ期7例。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FOLFOX 方案化疗,注射用奥沙利铂85mg/m 2,d 1,2h 静脉滴注;注射用亚叶酸钙200mg/m 2,d 1,2h 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400mg/m 2,d 1~2,静脉推注;氟尿嘧啶注射液600mg/m 2,持续静脉滴注44h,每14d 进行重复。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李娟;张婷婷;王以尚;韩春;白莉【摘要】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RAS基因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5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结果 98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2.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63.64%、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5%、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9.09%;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CR 0、PR 40.74%、SD 44.45%、PD 14.81%;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5.91% vs 40.74%,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90.91%vs 85.19%,P=0.390)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4个月vs 7.7个月,P=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不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tuximab with FOLFIRI or FOLFOX/XELOX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K-RAS wild-type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Clinical data about 98 histopathology confirmed patients with KRAS wild-type advancedcolorect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July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ty-four patients received cetuximab plus FOLFOX/XELOX, 54 patients received cetuximab plus FOLFIRI. Each patient received at least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every 6 weeks for evaluation.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CIST 1.1.ResultsNinety-eight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evaluation. In cetuximab plus FOLFOX/XELOX group, the complete response (CR) was 2.27%, partial response (PR) was 63.64%, stable disease (SD) was 25%, an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was 9.09%. In cetuximab plus FOLFIRI group, CR was 0%, PR was 40.74%, SD was 44.45%, PD was 14.81%.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65.91% and 40.74%, respectively, which was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3).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were 90.91% and 85.19%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390).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8.4 months and 7.7 months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580).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addition of cetuximab to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first-line treatment for K-RAS wild-type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s not inferior to cetuximab combined with FOLFIRI regimen. Adverse reaction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5页(P590-594)【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作者】李娟;张婷婷;王以尚;韩春;白莉【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3位[1]。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李剑英;王建红;许春明;杨磊;季从飞;谭清和【期刊名称】《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年(卷),期】2014(034)004【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FOLFIRI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K-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7例,一线予以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对照组16例,只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0.6%和31.4%(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2%和81.3%(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9例(58.8%)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较对照组(12.5%)明显增多(P<0.05);此外包括肝损害、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CRC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总页数】5页(P420-424)【作者】李剑英;王建红;许春明;杨磊;季从飞;谭清和【作者单位】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通22636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J], 李剑英;王建红;许春明;杨磊;季从飞;谭清和;2.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J], 时淑珍;于韦韦;张捷;曲范杰3.不同5-FU剂量的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 周铄4.mXELIRI和m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J], 程建平;赵晓琳;李珍;杨梦媛;曹世长;于久飞5.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评价 [J], 张红梅;徐伶伶;安广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适应证】单用或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联合用于EGFR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

【剂量用法】起始剂量为400mg/m2,滴注时间120分钟,滴速应控制在5ml/min 以内。

维持剂量为一周250mg/m2,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提前给予H1受体阻断剂,对预防输液反应有一定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西妥昔单抗属于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分子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信号途径参与控制细胞的存活、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运动、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

本品可以以高出内源配体约5-10倍的亲和力与EGFR特异结合,可阻碍内源EGFR配体,从而抑制受体的功能,进一步诱导EGFR 内吞从而导致受体数量的下调。

西妥昔单抗可以靶向诱导细胞毒免疫效应细胞作用于表达EGFR 的肿瘤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药效学体内外研究均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表达EGFR的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在体外,本品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并阻遏内皮细胞的移动。

在体内,本品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肿瘤血管的新生和转移。

免疫原性单克隆嵌合抗体进入人体内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产生人抗嵌合抗体(HACA),但目前有关HACA产生过程的数据有限。

在所有已进行的目标适应症的研究中,3.7%的患者检测到了HACA的滴度,其发生率为0%~8.5%。

到目前为止,尚无HACA 中和西妥昔单抗的结论性数据。

HACA的产生与超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

临床疗效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EGFR表达(EGFR pharm Dx)。

如果检测到一个染色细胞,即认定该肿瘤为EGFR阳性。

在已有的临床试验中,约8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筛查为EGFR阳性,适合应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尚无本品对EGFR 阴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

CA19-9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CA19-9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CA19-9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张鹏飞;贾骏;陈志达;千年松;戴广海【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11【摘要】目的旨在研究CA19-9用于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评价及在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以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FOLFIRI为一线方案治疗的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78例,分析其治疗过程中CA19-9疗效评价与RECIST标准疗效评价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基线CA19-9水平正常(n=30例)和基线CA19-9水平升高(n=48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与RECIST标准相比,CA19-9用于评价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的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70.6%,阳性预测值为86.5%,阴性预测值为72.7%,准确度为82.2%;基线CA19-9水平正常患者较基线CA19-9水平升高者PFS更长(9.40个月 vs 7.45个月,P=0.010).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时,CA19-9可作为疗效评价的重要辅助指标,并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总页数】4页(P940-943)【作者】张鹏飞;贾骏;陈志达;千年松;戴广海【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J], 秦锐;石燕;陈丽;吴志勇;韩雅琳;戴广海2.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K-ras状态的关系 [J], 庄荣源;刘天舒;周宇红;金文;崔越宏;陈勇;王志明3.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J], 张晓瑞4.CA19-9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J], 张鹏飞;贾骏;陈志达;千年松;戴广海;5.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俞悦;张雯;孙永琨;杨林;崔成旭;曾益新;周爱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20例

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20例

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20例赵渭东;王勇【摘要】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

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6例、进展2例,有效率60.00%;对照组分别为0例、7例、8例、5例,有效率为35.00%;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的毒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等,临床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治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5.48±4.84)分,低于对照组的(43.67±6.32)分( P﹤0.05)。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To observe cetuximab combined mFOLFOX6 schem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Methods Use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n Jan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4 histopathology confirmed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 20 cases ) with cetuximab combined mFOLFOX6 chemotherapy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 20 cases ) with mFOLFOX6 scheme only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group ( 20 cases ) CR in 2 cases, PR for 10 cases, the SD for 6 cases, PD for 2 cases, RR was 60. 00%, the control group ( 20 cases ) CR 0 cases, PR in 7 cases, the SD for 8 cases,PD for 5 cases, RR was 35. 00%.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main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 skin rashes, nausea, vomiting, liver function damage, neurotoxicity, hair loss, etc.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cure of adverse reaction, both influ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5 ) . Treatment of life score in both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of life score was ( 25. 48 ± 4. 84 ) , the control group life score was ( 43. 67 ± 6. 32 ) ,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5 ) . Conclusion cetuximab xidan resistance combined mFOLFOX6 schem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for colon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is remarkable.【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作者】赵渭东;王勇【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陕西渭南 714000;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陕西渭南 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9.1结直肠癌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其中约有5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这也是大部分晚期患者的死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研究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与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患者使用妥昔单抗是否都有效。

结果:临床证实,西妥昔单抗在mCRC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的mCRC患者均会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23%~25%,单药使用客观有效率仅为9%,并伴有腹泻、皮疹和输液反应等毒副反应。

结论:我们需要合适的预测因子来筛选出西妥昔单抗的获益人群,从而在减少毒副反应和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

标签: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EGFR信号通路1 引言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特异性阻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已广泛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治疗。

然而,西妥昔单抗并非适用于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误的使用不仅会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单克隆抗体,可与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和其他配体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通路,抑制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EGFR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家族酪氨酸激酶的4个成员(EGFR,erbB2,erbB3,erbB4)之一,参与胞内增殖信号系统,通过激发RAS/RAF/MAPK通路和PI3K/EN/AKT通路来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

目前已证实,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ECFR信号的失调可以激活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肿瘤内血管生成以及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受抑制等生物学行为[2]。

临床上已证实西妥昔单抗在mCRC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的mCRC患者均会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23%一25%,单药使用客观有效率仅为9%,并伴有腹泻、皮疹和输液反应等毒副反应[3]。

因此,我们需要合适的预测因子来筛选出西妥昔单抗的获益人群,从而在减少毒副反应和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

2 ECFR与西妥昔单抗据统计,约有70%的mCRC患者存在EGFR过表达,并与其不良预后有密切关联[2]。

自西妥昔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过表达的患者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单纯EGFR作为一个预测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十分有限[4]。

最初,人們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中EGFR蛋白表达来决定是否使用西妥昔单抗。

但进一步研究显示,西妥昔单抗有效性和肿瘤中EGFR蛋白过表达程度并不具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在EGFR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也同样观察到对西妥昔单抗敏感的人群。

因此,简单的免疫组化证据不再被认为是临床使用西妥昔单抗有效与否的关键证据,人们开始寻求EGFR基因状态与西妥昔单抗有效性的相关性。

研究证实,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评估出来的EGFR基因扩增可能与西妥昔单抗受益相关[5],这在另一个抗EGFR抗体——帕尼珠单抗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6]。

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Italiano等报道[7]小部分EGFR基因拷贝数增加的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获益,在其他研究中也观察到类似的阴性结果。

导致这一矛盾的原因可能有两点:肿瘤组织混杂正常组织,FISH 检测标准的不统一。

基于这些因素,将EGFR基因扩增用来预测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性仍难以在临床推广。

此外,近来有研究[8]已经表明,同一个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的表达存在变异,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到底哪个病灶的EGFR表达状态是作为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还未得到确定。

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的分子标记表达或基因状态水平的不同可能对临床试验的结果有所影响。

3 KRAS与西妥昔单抗除了EGFR,决定西妥昔单抗敏感性的因素可能还有那些可以导致EGFR信号通路激活的突变。

在结肠癌患者中,EGFR下游关键调解信号的组成性被激活,特别是KRAS/BRAF和PTEN/PIK3CA的突变最为常见[9]。

人们对评估EGFR下游信号途径和西妥昔单抗的活性及有效性是否具有潜在关联越来越有兴趣。

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KRAS突变与西妥昔单抗耐药有关联。

KRAS作为EGFR下游的一个小G蛋白,可以获得激活突变。

KRAS突变可以独立影响帕尼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疗效。

CRC中约有40%发生KRAS突变,90%以上涉及12和l3密码子,KRAS的突变能够诱导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合成,激活RAS/MAPK通路加速细胞增殖[10]。

所以EGFR靶点的下游信号分子的突变状态是预测EGFR靶向治疗临床获益的关键。

早在2005年,Moroni等在一项小型回顾性研究中发现,KRAS野生型的mCRC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的治疗时缓解率较高。

2006年,Li6vre[11]等检测了30例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KRAS基因状态,在治疗有效的11例患者中没有发现KRAS突变,19例无反应患者中KRAS突变达68.4%,KRAS 野生型患者的OS明显高于突变型(16.3个月VS.6.9个月,P=0.016)。

目前,临床已广泛接受KRAS基因作为在一线治疗或化疗耐药后二线治疗中抗EGFR单抗疗效预测因子。

虽然KRAS野生型的患者对EGFR抑制剂显示出一定的获益,但并非所有KRAS野生型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都有效。

西妥昔单抗在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有效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说明还有其他的对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的存在,在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中寻找新的疗效预测因素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4 BRAF基因與西妥昔单抗作为KRAS基因下游的直接效应因子,BRAF基因在大约8%~10%的CRC 患者中存在突变[10],该突变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值得分析。

一项对113例接受西妥昔单抗或帕尼珠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研究中发现,BRAF 基因突变患者PFS和OS明显低于BRAF野生型患者,Sougla—kos等的研究也证实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肿瘤复发的几率更高,生存期更短。

另一大型Ⅲ期临床试验也对mCR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进行了分析,在1000例左右可测患者中,6%存在BRAF突变,但仅存在于KRAS野生型患者中,认为KRAS、BRAF突变是互相排斥的。

该研究根据BRAF状态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在BRAF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中西妥昔单抗+化疗的PFS与单纯化疗相比,在数值上均有占优的趋势,不过BRAF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

在KRAS和BRAF 均为野生型的患者中,无论是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或是单纯FOLFIRI组,均具有较好的ORR、PFS和Os,这与Lambrecht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类似的结果同样发生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调节素(EREG)与角化细胞内分泌因子(AREG)上,EREG与AREG均是EGFR的配体,二者结合EGFR的作用弱于EGF,但结合效力更强,结合时间也更长。

近期的研究结果[12]显示,在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KRAS野生型患者中,IGF-1阴性患者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m1TrP,EREG与AREG的高表达与RR、PFS、OS 呈一定的正相关。

这些研究提示IGF-1阴性、EREG和(或)AREG高表达可能是KRAS野生型患者西妥昔单抗疗效阳性预测因素。

但由于目前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相比KRAS基因,这些基因能否作为西妥昔单抗的疗效预测因子仍缺乏有说服力的结论。

5 结论靶向药物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寻找合理可靠的疗效预测因子可以更好地发挥靶向治疗的优势和作用,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目前,在西妥昔单抗用于mCRC的治疗中,仅有KRAS基因的预测作用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EGFR过表达和EGFR基因扩增作为西妥昔单抗治疗mCRC有效的预测因子仍存在争议,PIK3CA的作用尚不明确,IGF-1、EREG/AREG、PTEN表达缺失的预测意义也无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单一因素的评估对西妥昔单抗获益人群的筛选都是不完全的,需要对患者原发灶及其相关转移灶中EGFR信号通路进行综合评估。

关于结直肠癌患者对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珠单抗)敏感性的检测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1. Cancer statistics,2006[J]. CA Cancer J Clin,2006,56 (2):106 -130.[2] Ciardiello F,Tortora G. EGFR antagonists in cancer treatment [J]. N Engl J Med,2008,358 (11):1160—1174.[3] Lenz HJ,Van Cutsem E,Khambata-Ford S,et al. Muhicenter phase II and translational study of cetuximab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 refractory to irinotecan,oxaliplatin,and fluoropyrimi-dines[J]. J Clin Oncol,2006,24 (30):4914-4921.[4] Hebbar M,Waerenier A,Desauw C,et al. Lack of usefulnes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pression determination for cetux-imab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etal cancer [J]. Anticancer Drugs,2006,17 (7):855-857.[5] Laurent-Puig P,Cayre A,Manceau G,et a1. Analysis of PT EN,BRAF,and EGFR status in determining benefit from cetuximab therapy in wild-type KRAS metastatic colon cancer[J]. J Clin On-col,2009,27 (35):5924-5930.[6] Sartore-Bianchi A,Moroni M,Veronese S,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copy number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panitumumab [J]. J Clin Onco1,2007,25 (22):3238-3245.[7] Italiano A,Follana P,Caroli FX,et al. Cetuximab shows activ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tumors for which FISH analysis does not detect an increase in EGFR gene copy number[J]. Ann Surg Oncol,2008,15 (2):649 -654.[8] Scartozzi M,Bearzi I,Berardi R,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status in primary colorectal tunlors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EGFR expression in related metastatic site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with EGFR. targe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J].J Clin Oncol,2004,22 (23 ):4772-4778.[9] Parsons DW,Wang TL,Sanmels Y,et al. Coloreetal cancer:mutations in a signalling pathway[J]. N ature,2005,436(7052):792.[10] Lievre A,Bachet JB,Boige V,et al. KRAS mutations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etal cancer treated with cetuximab [J]. J Clin Oncol,2008,26 (3):374 -379.[11] Amado RG,Wolf M,Peeters M,et al. Wild-type KRAS is required for panitumum abeficac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J Clin Oncol,2008,26 (10):1626-1634.[12] Moroni M,Veronese S,Benvenuti S,et al. Gene copy number f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and clinical response to anti EGFR treatulent in eoloreetal cancer:a cohort study[J]. Lancet Oncol,2005,6 (5):279-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