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必做真题
XXX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XXX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总分:150分〕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真题】2020年电影学基础〔09年分数线:330分〕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十七年电影是指____年之间的电影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_____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__法研究电影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___»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_____6青年导演宁浩的«__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___»,因而被打成右派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__,片中女主角__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二、名词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1乔治。
萨杜尔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3«教父»4样板戏电影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近年来好莱坞采纳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四、论述:〔60分〕01史论:中国本土戏剧专门是京剧对电影阻碍专门大,试结合某一时期具体影片为例,结合申述中国电影民族化问题02创作:在创作中,导演和摄影师运用了什么造型手法构建视觉语言03表演:谈谈表演中的即兴创作04制片:本年度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3件热点大事【真题】2020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09年分数线320〕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益智类节目2、情感类节目3、红色经典剧4、人类学纪录片5、正大综艺6、少儿频道7、中国电视早期的直播时期8、审美体会9、电视艺术的仪式性10、直截了当电视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广州电视台继上**广集团后,在全国第二个实施〝制播分离〞。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练习题库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练习题库竞争/合作战略郑正秋不仅是电影界的“言论老生”和“编导圣手”,而且是一位懂得现代经营管理战略的电影企业家。
他以其对竞争/合作战略的独特理解,凝聚了明星影片公司的各路力量,进而拓展了明星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发行放映网络,为中国民族影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明星影片公司创办者的人员构成及其业务水准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郑正秋可以没有“明星”,但“明星”不能没有郑正秋。
主要由于郑正秋的处事原则和个人魅力,吸纳、感召并培养了一批相当优秀的电影人才投身明星影片公司。
1 而在明星公司内部,郑正秋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先进、奖掖后生。
对张石川,郑正秋褒扬道:“石川读书不多,而有兼人之才识。
富进取心,复勇于任事,辛勤艰险,皆不足以挫其坚忍不拔之气;生平做事,专从大处落墨。
”2 对洪深,郑正秋也赞许其为“中国影戏界之哥伦布”。
3 同样,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上海影戏公司的创始人兼编导但杜宇,郑正秋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词:“影戏来中国,不止二十年,何以中国影片,至今日方始成功?而造就此新局面者,开辟此新纪元者,伊何人乎,曰但君杜宇是。
”4 不仅如此,郑正秋还以明星公司元老的身份,极力促成明星、上海、神州、大中华百合、民新等几家影片公司的发行联营机构六合影戏营业公司,并发表文章指出:“幼稚的中国电影界,处在这商战剧烈的时代,战斗力非常之薄弱,非有合作的大本营,不足以应敌。
”呼吁各电影公1参见蔡楚生:《哭正秋先生……和一些杂感》,《明星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5年8月,上海。
2郑正秋:《张石川小传》,《明星特刊》第2期(《小朋友》号),1925年6月,上海。
3郑正秋:《<冯大少爷>之传单·新辟蹊径之新影片》,《明星特刊》第4期(《冯大少爷》号),1925年9月,上海。
4郑正秋:《中国电影界之巨擘》,上海影戏公司特刊第3期《还金记》,1926年,上海。
司从纯粹的恶性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合作关系,最后共同“打倒劣片”、“取缔侮辱中国人的外国影片”。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内部出题参考题库

一、思想文化的统一与新中国电影的国营体制对于新中国的领导者及其普通民众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需要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来验证新生政府的力量和权威。
在短短的几年之间,通过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造”,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来,一个情绪昂扬、极度认同和相对稳定的社会体制也出现在中国大陆。
正如毛泽东在1956年9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言,中国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团结”、更加“巩固”。
1革命的胜利与共产党的凝聚力得益于不断改造的思想和文化,高度统一的思想和文化也有利于捍卫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进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感。
早在1947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对晋绥平剧院演出队发表讲话时,就明确地提出了“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的观点;2而在批复195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央所作决定在文艺干部中进行一次整风学习的报告中,毛泽东也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要求文学艺术界开展一个“有准备的”、“有目的的”整风学习运动,在文艺干部中发动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顿”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册,第7页。
2毛泽东:《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1947年12月21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第126-127页,文艺工作,使之向着健全的方向发展。
3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和整风学习运动,使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思想文化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纯的统一状态。
新中国的电影也在不断“改造”与“整顿”其商业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思想、文化和类型的重建一途。
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和整风学习运动,电影人已经非常明晰地认识到:由于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种不同的社会体制和文化观念,电影也可以十分准确地区分为资产阶级的和无产阶级的两种形态;同样,由于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是倾向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电影还是倾向于以苏联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电影,就成为衡量一个电影工作者甚至一个电影观众的立场正确与否的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基础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基础考研真题(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十七年电影是指____年之间的电影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_____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__法研究电影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___》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_____6青年导演宁浩的《__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___》,因而被打成右派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__,片中女主角__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乔治。
萨杜尔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3《教父》4样板戏电影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近年来好莱坞采用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四、论述:(60分)01史论:中国本土戏剧尤其是京剧对电影影响很大,试结合某一时期具体影片为例,结合申述中国电影民族化问题02创作:在创作中,导演和摄影师运用了什么造型手法构建视觉语言03表演:谈谈表演中的即兴创作04制片:本年度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3件热点大事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
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
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
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18电影艺术基础考研真题

一、填空
1.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是袁牧之在1936编导的。
2.日本电影《楢山节考》是在导演的代表作品。
3.中国电影《国风》(1935)的导演是。
4.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日本影片(2010),获得多项日本学院奖以及入围奥斯卡初选。
5.凌波因为出演李翰祥导演的(1963)获得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
6.纪录片《风的故事》是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7.1979年大陆导演与学者发表《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
8.《电影的本性》的作者是德国的。
二、名词解释
1.罗明佑
2.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3.金焰
4.杂耍蒙太奇
三、简答题
1.新中国电影“十七年”的理解和认识。
2.谈谈美国西部片的发展状况。
四、分专业大题
史论:近二十年来,大陆电影的面积逐渐呈现纷繁复杂的特征。
从纵向上看,这与“十七年”乃至1949年前后的中国电影有无文化上的承接关系?若有,体现在何处?从横向上说,与外国电影有无文化上的交集互渗?无论有无,证据何在?
创作:结合中外电影,分析电影声音造型的几大主要元素及艺术特征。
制片:试论新媒体对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意义。
推荐阅读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电影学考研真题[精选5篇]
![电影学考研真题[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9ada8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5.png)
电影学考研真题[精选5篇]第一篇:电影学考研真题2010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初试试题(完整回忆版)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十七年电影是指____年之间的电影 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_____ 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__法研究电影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___》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_____ 6青年导演宁浩的《__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___》,因而被打成右派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__,片中女主角__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乔治。
萨杜尔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 3《教父》 4样板戏电影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近年来好莱坞采用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 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四、论述:(60分)01史论:中国本土戏剧尤其是京剧对电影影响很大,试结合某一时期具体影片为例,结合申述中国电影民族化问题02创作:在创作中,导演和摄影师运用了什么造型手法构建视觉语言 03表演:谈谈表演中的即兴创作04制片:本年度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3件热点大事2009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初试试题(近乎完整版)填空:20一、填空;(版本一:顺序不对,相当全了,忘了三个)1.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译介者(导演)是2.《甲午风云》邓世昌扮演者3.《爱之亡灵》的导演4.《被禁用的蒙太奇》作者5.《现代启示录》导演6.08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7.《童年往事》导演8.《第四十一》和《士兵之歌》导演丘赫拉依(版本二)4、大卫里恩的作品关于英国和殖民地爱尔兰的是5、60年代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片是6、《圣诞节的钟声》和《爱与希望之街》的导演7、法国精神学家心理学家提出电影的镜像理论的是8、《一条安达鲁狗》的导演是(哪国的)的(谁)9、上镜头理论是德吕克提出的10、徐陈亚小说被改编的同名电影《玉离魂》12、《幻灭》《游戏规则》导演二、名词解释30 1谢铁骊2《大白鲨》3让米特里三、简答401、简述梅里爱的成就2、简述陈凯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四、论述60 电影史论方向:论述韩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创作方向:王家卫电影的特征、风格表演:电影演员和机位制片:电影分级制度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考试电影学试题填空:1、色戒导演:2、63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的中国电影三峡好人3、新德国电影的宣言:奥伯豪森宣言4、法斯宾德是什么流派的代表导演5、最早提出电影为第七艺术的人是卡努杜6、水华导演的矛盾原著是7、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名作8、《歌女红牡丹》是哪个公司出品名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杨德昌,尤里斯·伊文思简答:1,略谈美国作者电影理论 2,论述第四代诗化意识论述:史论:07年英格玛.伯格曼安东尼奥尼杨德昌的去世有人说“大师的时代结束了”,请谈你的看法创作:李安的创作风格表演方向大题:谈“行动”在表演中的作用制片:一起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两部华语电影,李安的《色戒》和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在国内的票房分别为1亿2400万和2000万,用营销管理的知识谈谈这个现象2007年电影艺术基础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40年代的史诗片,分上下两集,名字叫。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参考书-内部资料-经典真题

二、现代电影理论1、电影符号学语言学转向放弃本体的追问,转而探索形式的构成语言和言语、能指与所指、编码和解码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艾柯《电影符码的分节》2、精神分析——引入主体,形成第二符号学雅克·拉康“镜像”理论实在界(6个月之前)——想象界(6至18个月)一次同化,镜像阶段想象界——象征界(18个月之个)通过语言的习得进行二次同化,进入社会与秩序麦茨《想象的能指》影响:电影精神分析学通过银幕与镜子的类比,超越了银幕与窗户、银幕与画框的传统观念,并将观影主体引入电影表意过程,使电影符号学的研究热点从对电影符号的精细分析转移到对电影机制的研究,揭示出观影主体的认同机制及深隐于本文之中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了随后的电影意识形态理论和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3、意识形态批评A、阿尔都塞《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是不变的。
b.意识形态是一种想象性关系个体精神的参与接受现存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c.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个体对社会的认同“询唤”是社会机器为个体提供一个位置的过程建构主体B、让-路易·博得里《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电影的摄、放操作使电影成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效果的机器。
电影通过对一个中心位置的幻觉式界定而构造出“主体”的同时,又在无意中“询唤”=出意识形态效果。
4、女权主义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先进的表意系统,它完善地表现出父权系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经典好莱坞电影将“窥淫”和“自恋”的结构组合进故事和影像之中,以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
女性主义电影:简·坎皮恩《钢琴课》史蒂芬·戴德利《时时刻刻》《朗读者》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萨莉·波特《奥兰多》苏珊·桑德曼《寻找苏珊》5、后殖民主义批评赛义德《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后殖民理论“三剑客”:赛义德、斯皮娃、霍米·巴巴主要论题:文化与帝国主义、殖民话语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再现、第三世界的文化抵抗、全球化与民族身份第五代电影将文化与政治联系起来,对福柯的“话语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提出东方主义是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形式,通过使东方成为西方属下的“他者”,东方主义服务于西方对东方的霸权统治。
历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真题试题整理汇总

历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真题/试题整理汇总713“戏剧影视基础”科目(2020年)一、名词解释1、荒诞派戏剧2、类型电影3、意象二、简答题1、谈谈精神分析理论三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谈谈广播剧的艺术特色。
3、谈谈戏曲表演中的虚拟性。
三、论述题(三选二)1、举例分析科技创新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2、举例分析悬念在叙事中的作用。
“837电影史论”科目(2020年)一、名词解释1、罗明佑2、《电影的锣鼓》3、奉俊昊4、意大利西部片二、简答题1、分析蔡楚生电影的艺术特色。
2、谈谈乔治·梅里爱及其电影的意义。
3、“南北二谢”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地位三、论述题(二选一)结合具体影片,谈谈新时代中国电影如何传承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基础考研考试真题(2018年)一、名词解释1.新德国电影四杰2.法国诗意现实电影3.英美烟草公司4.《我们夫妇之间》二、简答题1.简述美国独立电影传统。
2.简述中国第一批短故事片(1910年代)的历史意义。
3.谈谈你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认识。
三、论述题01史论:从电影史和电影创作角度,谈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
02创作:谈电影结构的作用。
03制片:谈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和前景。
电影学基础考研试题(2017年)一、名词解释1、安洁伊瓦一达2、《阿拉伯的劳伦斯》3、长城画片公司4、《盘丝洞》一、简答题:1、论述大中华百合公司历史地位、美国黑色电影、后殖民电影理论~2、论述:史论:请从当代中国电影史和美学角度,分析贾樟柯《山河故人》二、创作题:1、请分析贾樟柯《山河故人》,2、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中摄影美学元素电影学基础考研试题(2016年)一、填空题1、《盘丝洞》导演是()。
2、新华影业的创始人是()。
3、《工业英国》的两位创作者是()().4、《少年时代》的导演是()。
5、《想象的能指》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1、张骏祥2、巴赞3、《庄子试妻》4、《雕刻时光》三、简答1、评价1930年代的新兴电影理论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郑正秋电影:殖民语境的特性书写
从殖民语境的特性书写角度考察郑正秋电影,是深入阐发郑正秋的电影启蒙及其启蒙电影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环节。
如果说,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得益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时政批评“公共空间”的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那么,郑正秋电影的内在驱动力,则是在20世纪初期的殖民语境里,租界文化与本土精神、都市文明与乡村想象、欧美电影与国制出品之间的紧张对话与激烈交锋。
正是在这一殖民与反殖民的文化冲突过程中,郑正秋电影作为一种殖民语境里民族文化的特性书写,立足本土、诉诸大众,以其独具温情的平民色彩和广泛的观众认同,显示出20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文艺和大众文化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范型、一个历久弥新的奇迹。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02年间,英、法、德、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相继打破晚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封建壁垒,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开辟和拓展租界区。
在租界区这些“国中之国”里,不仅一切事宜全归租界开辟国驻当地领事“专管”,而且租界开辟国商人均可“贸易通商无碍”。
1 这为法、美等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包括电影的长驱直入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近代化的大都市,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上海,拥有中国最为发达的工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1参见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160-175页。
等经济体系;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面积最大、侨民最多、经济最发达、政治地位最重要的外国人租界区,上海形成了最典型的租界文化氛围,即半殖民地半封建式的都市文明景观。
物质的畸形繁荣、意识形态的斑驳陆离以及城市景观的西方化、近代化特征,使上海与中国内地城市尤其是乡村的反差越来越大。
在上海以外甚至包括上海本土的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上海是座名副其实的梦幻之城;它的由柏油马路、汽车、洋房、霓虹灯、高鼻梁外国人和时髦仕女拼接而成的奇观化外表,及其衍生出来的天方夜谭式的生活方式、或美丽或丑陋的人生传奇以及大喜大悲的急骤的生命体验,带给大多数中国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惊”。
也正因为如此,上海赋予中国早期电影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人才资源和观照对象;同时,也使中国早期电影从内蕴上禀赋一种独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以及在对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进行顽强对抗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鲜文化气质。
2 郑正秋电影就是在这种殖民语境下强调民族文化特性的成功例证。
总的来看,郑正秋电影作为殖民语境的特性书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之于都市的优越性。
尽管身处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并受益于都市文明的滋养,但包括郑正秋在内的中国早期电影人,对都市的认同大多远远低于对乡村的留恋。
这也构成郑正秋电影以至中国早期电影最为显著的精神矛盾和文化冲突。
在郑正秋的电影创作序列中,主人公来到上海,被生活或环境所迫最终“人格堕落”的故事,一度成为《苦儿弱女》、《上海一妇人》和《盲孤女》等影片的“母题”赚取了观众不少的泪水。
在《上海一妇人》的说明性字幕里,有这样一句:“黄二媛,贵全之新人也。
本小家女,为上海之恶浊环境所熏陶,乃日渐堕落而不自觉。
”在这部影片的“编剧前沿”里,郑正秋也写道:“骄奢淫逸之上海,每能变更人之生活,破坏人之佳偶。
”3 在
2相关论述,可参见笔者:《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北京。
3郑正秋:《<上海一妇人>·编剧者言》,《明星特刊》第3期(《上海一妇人》号),1925年7月,上海。
这里,上海与其说是一座充满诱惑的现代之都,不如说是一处无恶不作的罪恶渊薮。
这个遍布拆白党、作恶匪徒和纨绔子弟的都市,尽管繁华而富有,但总显奢靡和冷漠;相反,乡村与其说是一个保守落后的封建壁垒,不若说是一片未被玷污的世外桃源。
这个风光如画、平静如初的所在,尽管贫穷而清寂,但不乏朴实和温情。
诚然,在大多数时候,郑正秋电影并不简单地站在反对近代化或现代化的立场上臧否都市和乡村,但其作品中的社会、文化和人性批判,又总是与对都市文明的无情检讨联系在一起。
家庭之于社会的优越性。
如前文所述,社会/伦理类型是郑正秋电影开创并贡献给中国电影的一笔财富。
郑正秋的社会/伦理类型影片,倾向于在家庭与社会的接榫之中暴露“社会”的黑暗面、重申“家庭”的重要性。
无论是《掷果缘》、《孤儿救祖记》,还是《挂名的夫妻》、《姊妹花》,一律以“家庭”的完整性对抗着“社会”的侵袭;或者说,“家庭”是战胜“社会”最强有力的武器。
《掷果缘》里,年轻恋人受到“社会”影响,争取恋爱权力与婚姻自由的手段,不是弃绝“家庭”,相反,通过对“父亲”权威的沟通与认同,获得了婚姻的允诺并“家庭”的完整;《孤儿救祖记》里,惩处恶人的日子,就是“祖父”重新接纳“寡媳”和“孝孙”并赋予他们巨额遗产的日子;《挂名的夫妻》里,方少琏之死不仅没有使方家失去媳妇,相反,妙文的决定让已然缺损的“家庭”变得相对完整;即便是在《姊妹花》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是依靠义正词严的谴责或付诸行动的反抗,而是让一家人奇迹般地聚集在一起,尤其是让二宝义无反顾地回到母亲和姐姐身边。
“家庭”的力量终于超越了“社会”所能施加其上的压力,亲情也战胜了法律。
本土之于异域的优越性。
从根本上说,郑正秋电影是一种立足本土、诉诸大众的民族电影。
这使其与醉心“欧化”的大中华百合公司出品背道而驰,也与公开标榜“注重旧道德,旧伦理”的天一公司出品拉开距离,即便是与同为明星公司重要编导的洪深和卜万苍的创作,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反差。
在郑
正秋的电影创作中,“本土”始终是一个优越于“异域”的概念。
亦即:尽管西方文化和西方电影的影响已经渗透在国制影片创作的方方面面,但本土价值仍是郑正秋电影的立足之地和终极追索。
这在郑正秋的早期滑稽短片《掷果缘》里便有所体现。
颇有意味的是,明显受到“喜剧圣手”查尔斯·卓别林启发并已经拍摄和将要拍摄《滑稽大王游沪记》与《大闹怪剧场》(均出现乔装打扮的卓别林形象)两部滑稽短片的郑正秋和张石川,在《掷果缘》一片中却没有依靠卓别林来讨好观众。
创作《掷果缘》时,编导者一方面服膺于西方喜剧电影尤其卓别林电影的喜剧艺术,另一方面又开始尝试摆脱西方喜剧电影尤其卓别林式的表演风格和叙事模式;当然,麦克斯·林戴和麦克·塞纳特喜剧影片过于“疯狂”搞笑以至缺乏“情节”和“主义”的特点,并未引起创作者的长期共鸣,也无法适应舆论界和批评界的殷切期待;而卓别林喜剧天才的不可模仿性,也是郑正秋和张石川决定另辟蹊径的内在原因。
总之,影片没有如麦克斯·林戴和麦克·塞纳特喜剧电影一样,将喜剧风格建立在过多的噱头设计和特技摄影以及好笑的服装和滑稽的模仿基础之上,也没有如查尔斯·卓别林一样,依靠外形的符号和表演的魅力发掘喜剧元素并征服一般观众,而是充分利用摄影技术、组接技巧和叙事手段,使影片的滑稽特点得到显露;并以其时事讥讽和平民意识开创了中国本土喜剧电影的崭新格局。
同样,在编导影片《姊妹花》的过程中,郑正秋既没有盲目模仿好莱坞电影以正反打为主导镜头、进而消泯观众主体的“缝合”模式,也没有完全采取苏联电影以宣扬“意识”为目的、以理性唤醒观众的“蒙太奇”;或者说,在立足本土、诉诸大众的原则指导下,在影片《姊妹花》的创作中,郑正秋电影无意中找到了一种将苏联电影里的“意识形态”和Montage构成原则,与好莱坞电影里的“梦幻机制”和Continuity叙述方法组合在一起的绝佳途径,终于形成中国民族电影的独特叙事。
正是坚守着乡村、家庭和本土之于都市、社会和异域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郑正秋电影作为殖民语境的特性书写,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范型、一个历久弥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