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范本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谈谈学习体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中国马克思与当代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导论1、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概要:20世界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0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推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调研报告前言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区、紫阳县县,石泉县县、宁陕县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本次调研区黄龙金矿位于汉阴县北部。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既有包茂(西康)高速、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又有西康铁路、阳平关-安康铁路、210和316国道,还有省县级公路及村村通公路,均可到达各村庄。

调研区属于南秦岭山脉区,汉江北岸,地势北高南低,主干水系走向多为南北向,为汉江的二级或三级水系,如月河、大坝河、观音河、青泥河、中河、沈坝河等。

工作区林木丛生,植被发育,山势陡峻、坡陡沟深,属地形切割较强的中低山区,既有通行困难,也有便于沿路观测地质构造现象的有利条件。

汉阴县黄龙金矿设计规模为250t/d,于1994年建成投产。

该矿选厂采用全泥氰化工艺流程,自投产以来,生产基本稳定,生产指标较好,金的总回收率可达88%以上。

但自1996年3月以后,生产指标恶化,金的总回收率大幅度下降,时常只能达到70%,使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危机。

黄龙金矿生产的原矿是由硝磺洞坑口及金沟坑口供给。

硝磺洞坑口的矿石含金属矿物很少,且以易浸的单体金为主,但由于地质原因日出矿量在逐渐减少,有时甚至停止供矿。

这样,供给选厂生产的大部分矿石来自金沟坑口。

金沟矿段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次之为黄铁矿、褐铁矿,少量为磁铁矿、赤铁矿、白铁矿,偶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为石榴子石、云母、方解石、金红石、电气石、石墨等。

站在前人高度,了解存在的不足由于黄龙矿区范围大,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与金矿有关的矿床点多,勘查单位较多,前人对本区地质构造、成矿规律、以及找矿等的认识多样,对有关勘查资料收集比较困难,研究难度大。

尤其对初步形成的有关成矿构造、成矿作用标志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认识。

(1)该区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偏低,缺乏对矿田成矿构造系统详细专题研究、成矿地质体和成矿构造及控矿结构面不明确、关于金成矿作用和富集规律的认识是否是其客观,岩浆期后热液与金矿关系,构造模型与成矿模型等关键问题仍有待深化研究。

马克思社会实践作业

马克思社会实践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指导老师浅谈大学生的价值观江泽民同志曾满怀深情的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

”当代大学生是我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情况的介绍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所以,它在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在价值观问题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与以往人们传统中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现在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变,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由此一来大学生身上的出类拔萃已经逐渐下降,他们已经逐渐还原为之前的状态,青少年主体的群体;过去上大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惟一途径,而现在大学只不过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提升和素质提高的一个平台;在过去社会观念一元化的情况下,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系统的力量很大,作为系统接受了主流教育的群体,大学生自然被赋予了较高道德水准和主流意识代表的形象,但是现在社会观念已经出现了多元化,主流意识的传递系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控制力和权威性,大学生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公众应该以普通青年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群体,而不能过分拔高对大学生的要求,要客观评价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从众性。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小组作业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小组作业2

小组作业2:
杨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报告(主题)
1、撰写调研报告,提交WORD版的调研报告和PPT版的演示报告。

以压缩包的形式于第17周周一前(12月23日前)上传至群共享,并发至邮箱(yangxuejun@)。

压缩包以“小组成员+报告名”的形式命名。

2、结合课程内容和同学自身的相专业特点,确定具体的选题,越具体越好,以某一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题目自定,要求必须结合杨凌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实际进行分析。

要求“有图有真象”。

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严格按照论文格式撰写,但不要求英文题目和摘要。

3、小组成员自主组合,要求每小组由3——4人组成,要求至少有一名异性和一名非本专业方向的同学。

4、作业以PPT形式进行现场汇报,时间定于第十七周课堂进行。

5、未尽事宜或有疑问,请咨询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杨学军
2013年12月4日。

马克思主义作业

马克思主义作业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生姓名:考生学号:学院:专业:考生成绩:任课老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午时至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与问题综述摘要:文明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球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可能性。

近年来,围绕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重读马克思”与文本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等诸多问题,众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笔者作为初学者,将讨论中各种观点进行了整理与探讨,希望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广开视野,有所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实践Abstract:The civilized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Glob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re at a critical period, so a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history after Marxism’s half-century birth shows that whenev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ocial change, often pregnant with Marx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In recent years, all the scholars extensivly and in-depth discussed many problems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philosophy and Western philosophy, Marx and text study,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philosophy. As a beginner, I will discuss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finishing, and hope to study Marxist philosophy will be helpful for us to broaden horizons.Key words:Marxist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practice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5. 解决住房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应用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3. 探索马克思理论在当代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 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
5. 住房问题
我国住房问题突出,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普通百姓购房压力巨大。农村地区、中小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许多国家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繁荣。
四、作业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博士生任选其一做作业(700-1000字)1.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2.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特征,并分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4.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5.论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6. 论述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作业二: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800-1200)1.具体题目自拟2.可以是实地调研,也可以是资料调研作业1:范例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中国人民历来酷爱和平、重视文化,有着“己所不欲,勿使于人”的价值取向与“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

基于这一文化传统,中国对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传统国际政治思想持某种批判态度,主张在世界多样化的发展中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对既存国际秩序的挑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复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为自身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是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而不是脱离的历史进程中,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发展过程和路径。

“和平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这里所说的“和平”有两层含义:首先,指是国内和平,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有序;其次,指的是国际和平,就是国家、地区之间不发生冲突、战争,至少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是紧密相联的。

所谓“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具体到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发展则是指摆脱贫穷、走向富强,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

与其他已经崛起和发展的大国相比,和平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的特征。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作为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

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对内中国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

勇敢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中国获得了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得到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发展优势。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依靠更广更深地开发人力资源,依靠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中国的实践表明,应当以趋利避害的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参与经济全球化。

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范例2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已经从多年形成的“三个中心”(美国、日本、西欧)逐步转化成八国集团(G8)+金砖四国(BRICs)。

也就是从“中心”与依附的关系逐步转化为相对的平起平坐的关系。

世界格局也形成了美欧中俄四强格局由八国集团G8内生的经济危机中诞生的G20实际上已取代G8,成为国际社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有可能发展为未来世界多极化结构的主要载体。

其一,它是由世界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盟组成的,经济总量占全球90%以上,其成员国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大国和发展中大国,有承载多极化格局的足够能力和代表性。

其二,它在处理危机中形成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合作共赢的原则和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操纵,而是由所有成员国平等参与、共同协商决策的精神,体现了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与利益诉求,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代表了多极化格局下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其三,它已超出了G8那样的纯论坛性质,具有一定的决策功能。

如在其峰会上先后就IMF和世界银行份额与投票权的调整与改革达成决定性共识,再交由该两机构具体落实。

这表明它可以成为全球治理的合适机制。

其四,它是发展和开放的。

现在它主要讨论和应对世界经济问题,但随着国际形势演变、全球性挑战问题增多和加剧,它有必要和可能扩大为讨论与应对包括世界经济、政治、安全、气候变化等一应重大问题的机制,全面承担全球治理使命。

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佳的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又是一个削弱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受其益;用得不好,则受其损。

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全球化为其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和善于加入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和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及时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风险,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目前美国为了维持世界的经济霸权,维护“石油美元”为其经济运转提供滚滚财富,美国在中东打仗,并非为了掠夺石油,而是为了控制石油贸易。

控制石油贸易有多种方法,除了直接由自己的石油公司采油之外,拉拢产油国成为自己的盟友、跟班,打击不合作国家,吓唬产油国与自己合作,控制石油运输,控制港口,建立石油交易中心等等,都是控制石油贸易的手段。

(控制不代表垄断,掌握主要部分即可。

)控制了石油贸易,石油用美元结算,那么全世界就需要大量的美元,就能给美国带来滚滚财富,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使各国经济一度都深感“全球同此凉热”,但相对来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的打击更为沉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轻微得多。

这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明显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5%、–3.2%、2.3 %和2.4 %,而同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为6.1%、 2.4%、 6.3 %和6.5 %,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使国际经济力量对比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东西、南北力量对比越来越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这种相对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

2012年1月27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更是显示,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近半,达到49%。

相比较,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这个比重为30%,十年前的2001年为13%,二十年前的1991年为7%。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在金融危机后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和南北差距趋于缩小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目前依然巨大,发达世界仍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0%,发达国家在全世界的分量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环球视野》第513期)一、美欧联手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但集中在服务业、虚拟经济中,且本质利益互相冲突,在争夺霸权。

中国集全球制造业之大成,控制了实体经济,在争取进入世界霸权。

美欧中三方中的两方联手,可以左右世界经济的繁荣。

二、美俄中控制着世界军事的版图,有能力在世界范围或者世界主要利益核心区制造事端,从而破坏区域,以至世界经济。

三方中的两方联手,可以有能力威胁世界经济运行。

三、美欧中日四方面基本形成了世界经济的主体格局,但日由于军事能力不强大没有任何发言权。

欧因为经济超强、军事能力不强大,处处为人掣肘。

美欧日三方经济结构类同,竞争性强,互补性差,呈现同类但抵触状态。

三方与中经济结构互补,利益融合度大,呈现非同类但合作状态。

四、由于一、三,左右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力量主要是两个矛盾的斗争,一是美欧日能否弥合内部斗争共同分享对世界的控制权。

二是美欧能否以让渡控制权给中为代价,与中合作,在与其它几方的竞争中胜出。

五、由于二,美欧联手可对中或俄一方实施有限度的军事打击。

美欧中任何一方无法对中俄中的一方军事打击。

美欧联手无法对中俄两方进行军事打击,美欧联手难以对中俄两方进行经济金融打击。

六、中欧俄三方联手,可以有效的压制美。

这也是目前所呈现的状态,尽管间或有小的反复,但主流仍是三方联手,也是局势发展应有的逻辑范例3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色。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拥有特殊的国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要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研究、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远离当今世界的体系,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与当今世界融为一体的体系。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绝对排斥、水火不容的两极对立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许多属于全人类创造的文明果实,诸如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完全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吸收。

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绝不等同于照搬、移植资本主义。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寻求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