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哲学八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哲学八大问题

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云南省行政学院主办的题为“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美、日、韩、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近 7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了 56篇学术论文。会议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1.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统一。日本一桥大学的岩佐茂教授提出了从科学主义出发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共生为目标的循环型社会的目标个人所得的提高、工业化、发挥个人潜能的东西。香港公开大学何建宗教授也提出,单靠科技解决不了环境,但他也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指出技术进步和社会现代化同等看,不应当把经济发展的目的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大每个人享受的各种本质上的自由 ,而自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人的生活、能从根本上拯救地球和生命问题,从环境伦理学和环保教育入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2.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统一。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认为,传统西方哲学的宇宙观,不,而应当从东方传统整体性的思维中找寻环境伦理学的路径。牛津大学姚新中教授认为 ,儒学“天人合一”的生态原则应当成为构建新环境哲学、协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价值基础。香港彭满圆研究员则认为 ,交融乳合基督教文明与儒、道传统文化中万物合一的宇宙观、中庸节制的取物观、世代繁衍的后裔观、实践公义的社会观、追求仁爱的伦理观等 ,是解决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3.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刘明教授认为 ,“地球处于危机之中”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类必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找新的方向。而这个方面 ,就是科学技术绿色化方向。周书俊博士指出 ,数字化、信息化革命的到来 ,给循环经济的发展扩展了广阔的前景 ,对改变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质性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发展信念 ,又必须遵循社会、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问题上 ,就有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统一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 ,国际上的学者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呈一种“倒 U ”字形的变化。有人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事实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发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提出质疑。相反 ,有人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否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客规律。庞元正教授指出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找不到任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起作用的特例。因此 ,我们不能因为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而否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客观规律。问题是如何争取在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尽管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客观存在 ,我们也应当通过主观努力 ,使得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扁平化、使曲线的拐点前移 ,即不需付出巨大代价 ,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一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统一。郝志功教授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我国当前环境状况可以用“整体恶化、局部好转”来概括 ,人口、资源、环境容量逼近了可支撑的极限。但是 ,令人欣慰的是 ,绿色 GDP的提出以及一系列的核算、评估体系正在研究、构建。李建华教授指出 ,人类的发展理念在环境问题上形成了一个从恐惧自然、抗拒自然到征服自然的乐观主义的发展 ,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乐观主义发展

的理念很快就为很多严重的恶果所打破。至 20世纪末 ,在环境问题上表现出一些发展的悲观主义的看法。他认为 ,在环境问题上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不完整的看法。自然和人类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突破种种极限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不仅能够通过科技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而且也能够通过实践不断建立新的科学发展理念。

6.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中心主义的统一。钱俊生教授指出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 ,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 ,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它强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 ,提倡关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终极价值 ,但也同时承认自然的利益及其内在价值 ,这就把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英国应用哲学学会会长 B renda A lmond对激进生态主义者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觉悟表示赞同。同时 ,她也认为 ,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在涉及到其它物种、下一代或未来人口和世界贫困人口的权利和公正问题时也是有帮助的。但是 ,她还是赞同英国生态学家 James Lovelock提出的关于把地球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的观点。这些观点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中心主义二者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对立 ,试图实现二者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岛崎隆教授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性、人与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描述 ,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恩格斯关于我们人类以征服者姿态对待自然而遭受报复的忠告是从生态学的立场出发的。他认为挖掘马克思主义中的环境思想来建构现代环境哲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再生的一条途径。庞元正教授认为 ,马、恩在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论述中体现了环境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萌芽。当然 ,也存在着某些忽视环境和人口制约作用的观念。他指出 ,首先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挖掘整理出来 ;其次也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相背离的思想纠正过来 ;再次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还没有的当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优秀成果吸收过来。

8.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统一。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方面 ,英国《哲学家》主编马丁·科恩博士和王群教授指出 ,传统的澳大利亚人与大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欧洲人的到来 ,使得历史上全球一半的物种灭绝都发生在澳大利亚 ,而这一切的金钱驱动力则大部分来自于世界上超市的消费者。因此 ,现代肉食生产者是头号的工业污染者。平子友长教授指出 ,当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现阶段进行的经济活动已经超过了整个地球维持生态平衡的循环所容许的最大容量。当今环境哲学必须应对三个课题 :立足于实证性见解 ,从理论上阐明当今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克服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的思维模式 ;既要批判富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恶习 ,构筑公正的环境、再利用的社会 ,又要必须应对如何满足在最低贫困线以下人们的基本生活要这一课题。新加坡国立大学 Cecilia Wee副教授批判了后现代主义者所普遍持有的“为了发展出一种合理的环境伦理学 ,就需要达到一库恩式的范式转换”的观点 ,提出若信奉“后现代主义者”关于知识和价值都是在多元与多样“不可比较”的框架内发生的主张 ,那么

,认为存在自然内在价值的观点便不会自身一贯。赵建军教授分析了现代化的工业化特征及弊端 ,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后现代化的特征 ,并提出作为后现代文化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人类的整体价值和终极价值 ,是 21世纪人类的共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