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疾病中应用的比较

合集下载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肿块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肿块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2 结果
21 穿刺 次数 .
本组 13 均获取合 格组织学标 本 , 3例 成功率 1 0 其 中一 0 %,
次进 针 成 功 13例 , 8 .%, 次进 针 成 功 2 1 占 49 两 O例 , 1 . 占 51 %。
22 病理 结果 .
本 组 13例 患者 中经皮肺 穿刺 活检诊 断为恶 性肿 瘤肺 9 3 5
[ { 商要】目的 探讨 C I T弓 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肿块样病灶 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用 1 6~2 G、 1 针长 9~ 0m、 2 c 标本
槽 口 1 0 m弹簧式 自动穿刺活检枪 , T引导下对 13 0—2 m C 3 例肺周 围肿块样病灶经皮肺穿刺取材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查 。 结果 穿刺成功率 、 合格组织学标本 、 病理正确诊断率三项指标 均达 10 0 %。其 中肺 癌 9 5例 , 结核 2 9例 , 炎性假瘤 6例 , 错构瘤 3 例。 发症发生率 2 .%, 中气胸 1%, 出血 67 咯血 37 并 55 其 5 肺 .%, .%。结论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 、 定性准确 、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用针刺吸引或活检枪对肺周围性病
灶 取活 组 织 标 本 行 病 理 组 织 学 及 细 胞 学 检 查 的方 法 ,它 对 用 影 像 学 、 气 管 镜 检 查 、 细 胞 学 检 查 不 能 确 诊 的肺 外 围 肿 块 样 病 支 痰 变具 有 决 定 性 诊 断 意 义 。对 肿 瘤 疾 病 可 获得 病 理 组 织 学 分 型 , 为 治疗 及 预 后 估 计 提供 重要 依 据 。

临床 探讨 ・
一~ 1 1 第8第4 ~20 2 4 3 - 午 月 卷 期 0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索洪祥【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定位成功率、一次性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性定位成功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35<0.05).研究组患者一次性活检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4,P=0.000<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35<0.05).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1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8.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298>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定位准确,且对病灶的活检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7(012)009【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成功率;并发症【作者】索洪祥【作者单位】110122 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本研究为确定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将5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在CT、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现报告两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如下。

1. 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就诊, 已经胸片、CT、纤维胃镜、常规痰检、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肺部占位性病变。

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比较

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比较

6 0例 B超 引导下肺活检病理 学检查结果 : 肺鳞 癌 2 3例 , 肺腺癌 2 O例 , 肺未分化癌 5例 , 增殖性肺结核 4例 , 炎性组织
4例 , 胸腺 癌 1 , 例 B细胞淋 巴瘤 1 , 例 2例未 明确诊断 。并发 症发生率 为 33 ( / 0 , 中 1例 轻度 气 胸 ( 压缩 小 于 .% 26 ) 其 肺
症。方法 采用 1 2 G 自动弹射 活检枪 , 8— 1 分别行 B超 和 c T定位选择最佳层面 、 进针点 、 进针深度和角度 。9 O例肺 内周 围性病
变分为 6 例 B超定位和 3 例 c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 活检穿刺成功率 t0 , 0 0 T 0 % 活检确诊 率为 9 . % , 例轻度气胸 , 例咯血痰 ;T定位穿刺成功率 10 活检 诊断准确率 为 9 % , 例轻度气 胸 , 例咯血痰 , 例针 67 1 1 C 0 %, 7 1 1 1
1 2 8— 1G半 自动切割式 活检 针 , 预先 测定 的深 度 、 按 角度 穿 刺进针 , 穿刺至病 灶行 切割 活检。穿刺 针切 割槽 内可获 得8例 , 4 女 2例 , 均 年龄 6 岁 , 平 1
均 为 20 0 7年 4月至 2 1 4月因有不 同程 度的 咳嗽 、 0 0年 咳痰 、
灶 内。然后取材 。B超定 位组 6 0例患 者在 B超 图像 定位 引
导下确定进针点 、 进针深度和角度 , 穿刺点常规局 部消毒铺 洞
穿 刺成 功率 、 活检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等作一 比较 。
临床资料与方法

巾,%利多卡因行 局部 浸润 麻醉 , 用 M t H公 司生 产 的 2 采 de c
例根据患者胸部 C T片结果 确定 穿刺 体位 , 介入 科 的专用 用 放射 1e m的栅栏置 于胸壁 的病灶部位确定穿刺点 , 病灶部位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韦莉;刘航;秦志强;李名敏【摘要】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肺周围型病变的177例住院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发现肺周围型病变,气管镜检查均大致正常.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采用组织细胞学方法检测,必要时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进一步完善诊断.结果 177例肺周围性肿块均穿刺成功,其中168例取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肺癌109例,肺结核21例,慢性炎症37例,韦格纳肉芽肿1例.气胸发生率为8.5%,咯血发生率为6.8%,经治疗后并发症好转,病情稳定.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安全可靠.【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4(009)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活组织检查;经皮穿刺;CT扫描;肺周围型病变【作者】韦莉;刘航;秦志强;李名敏【作者单位】广西金秀县人民医院内科,金秀县,5457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南宁市,530021;广西防城区人民医院内科,防城港市,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肺周围型病变为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的肺部病灶,常可根据肺部CT获得诊断,其良恶性的判断依靠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有时很难确定,常规气管镜检查的视野仅限于4~5级支气管腔内,气管镜直视下难以发现周围型病变,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刷检以及灌洗或痰检阳性率均甚低[1]。

现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期间收治的177例肺周围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查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且诊断为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177例,其中男114例,女63例,年龄17~86岁,平均年龄55.6岁。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28例诊断分析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28例诊断分析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28例诊断分析厦门市第三医院肿瘤科(361100) 熊小平 刘秋松 吴超涛 吕卫红 周春梅 洪素艳【摘 要】 目的 探讨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患者在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活组织检查,一般取材2~3次,所取标本经甲醛固定液固定后送病理科检验。

结果 28例占位病变,穿刺成功率100%,活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27/28(9614%),2例发生轻度气胸,3例穿刺后咯血痰,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诊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周围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首选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C T引导;穿刺;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活组织检查【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2600(2008)0620109202 肺部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痰检、纤支镜活组织检查、肺穿刺活组织检查。

肺周围性病变常因病变未累及支气管系统,痰检阳性率低;由于病变在肺周边,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难以取得满意结果,完成定性诊断,故要明确诊断须对病灶行肺穿刺活组织检查。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虽然创伤较大,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但诊断阳性率高,是一种可行且患者能够耐受的方法[1]。

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对28例常规完成胸部正侧位X线片、胸部C T,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

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2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25~76岁,平均6212岁。

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6例,肺野中带3例、肺野外带25例,直径115~1215cm。

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之前均完成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胸部CT,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024年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范文

《2024年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范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肺癌诊断的诊疗技术。

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边缘、接近胸膜部位的肺癌,对于这种肺癌的诊断,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概述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通过CT影像技术引导,利用细针或切割针进行肺部病灶的穿刺活检,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的诊疗技术。

该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1. 诊断价值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肺部病灶,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分化程度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 治疗价值除了诊断价值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还可以为周围型肺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术前进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为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四、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优点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定位准确:CT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穿刺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

2. 操作简便:该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痛苦少。

3. 安全性好:该技术由专业医生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4. 诊断准确率高:通过该技术获取的组织样本可用于病理学诊断,诊断准确率高。

五、结论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刘斌 周瑞 清 赵 军
在C T引导下对 5 例 3
【 摘要 】 目的 评价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 围性病 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肺部周 围性病 变行 经皮肺 穿刺活检 , 分析诊断正确率 、 并发症 发生率及其影响 因素 。结 果
本组5 3例均获取组织标
本, 穿刺成 功率 为 10 。4 0% 9例获取 阳性病理 结果 , 阳性率为 9 .5 2 4 %。术后并发气 胸 4例 ( . 5 ) 少量 痰血 3例 75% ,
( . 5 )a d3 c sso p l o ayh mora e 5 6 % ) Co cu in P r ua e u rntoa i l n i s n e T— 75% n a e f um n r e r g ( . 6 h . n l s ee tn o s a s rcc u g o yu d r o t h b p C
ZHOU Ru —qn ZH i ig, AO u . F y n o l'Hopi lFu a g 2 6 03, ia J n u a g Pepe s t , y n 3 0 s a Chn
【 bt c】 O jcv T p r t ic a eopr t eu tnt r ib pyopr hr u oa , A s at r bet e o xle h cn avl e a osr s o c i s f epe pl nrl i e o e l il u f e u n a h a c o i a m y e l
r d c h n i e c fc mp ia i n . e u eteicd n eo o l t s c o
【 e od 】 Bos; Ploa s n; Cm lao ; Dans K yw rs i y p u nrl i s m y eo o pctn ii i oi g s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2 0 1 3年 5月我 院收 治的疑似肺部周围性 病变患者 5 2例 ,均在 C T引导下行 经皮肺 穿刺活检诊 断,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4 6例患者 ( 8 8 % ) 穿刺成功 ,6例 患者 ( 1 2 %) 穿刺 失败 ;明确诊 断恶性病 变3 9例 ,良性病 变 7 例 ;发生 少量气胸 5例 ,肺 内出血 8 例 ,未见咯血 。结论 C T引导下对肺周 围性病 变进行 经皮肺 穿刺活检 对病 变定性 诊断有重要意义 ,是 一种相对安全有效 、准确性高的诊 断方法,值得临床 推广。
p u l mo n a r y p e r i p h e r a l l e s i o n s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n g p u l mo n a y r p e r i p h e r a l l e s i o n s a d mi t t e d t o o u r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p e r e u t a n e o u s l u n g b i o p s y c o n d u c t b y C T i n d i a g n o s i s o f

9 4・
P J C C P VD Ma r c h 2 0 1 4,Vo l ,2 2 No . 3

适 宜 技 能 ・
C T引导 下经 皮 肺 穿 刺活 检 诊 断 肺周 围性 病 变 的 临床 应 用价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
疾病中应用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周围性疾病的诊断中的穿刺成功率,活检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MdtecH公司生产的18~21G自动弹射活检枪,分别CT定位和B 超定位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

60例肺内周围性病变随机分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0例,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0例。

结果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97%,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7%,1例发生轻度气胸,1例穿刺后咯血痰。

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8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73%。

3例发生轻度气胸,4例穿刺后咯血痰。

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疾病CT定位;B超定位;经皮肺活检术
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肺部周围性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确定其疾病性质,从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患者疾苦。

达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笔者比较了CT定位和B超定位在肺周围性疾病中的定位穿刺活检成功率、活检诊断准确率、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岁,均为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本院就诊,经胸部CT检查均为肺部周围性肿块,临床经痰细胞学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均未能明确诊断。

病灶直径1.5~5 cm,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1.2 穿刺技术及方法CT定位组30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做定位引导,根据患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体位,用自制的1 cm2的栅栏置于病灶部位的胸壁确定穿刺点,先行病灶部位薄层扫描(层厚一般为3 mm),然后根据扫描图像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采用MdtecH公司生产的18-21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按预先测定的角度、深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病灶的关系;如不合适,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再次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

然后取材。

B超定位组30例患者在B超定位引导下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采用MdtecH公司生产的18-21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按预先测定的角度、深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行切割活检。

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0~
2.0)cm×0.1 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获取的标本放入95%乙醇溶液中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1.3 术后处理原则常规CT扫描或胸部X线片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嘱其卧床休息24 h,并避免用力咳嗽,如出现少量气胸,经吸氧后随时观察。

对有咯血情况,行止血治疗并卧床休息。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定位组30例,定位准确成功率97%,病理诊断明确率97%(鳞癌5例,腺癌21例,肺结核2例,B细胞淋巴瘤1例。

),并发症发生率6%(1例气胸,1例咯血)。

B 超定位组30例,定位准确成功率80%.病理诊断明确率73%(鳞癌4例,腺癌17例,肺结核1例), 并发症发生率16%(3例气胸,2例咯血)
表1
两组患者CT定位和病理诊断比较(%)
定位准确成功率病理诊断明确率并发症发生率
CT定位组97%97%6%
B超定位组80%73%16%
表2
两组患者CT定位、病理诊断和并发症比较(例)
CT定位组B超定位组合计
定位成功数292453
定位不成功数187
合计303060
χ2=4.040.01<P<0.05
病理诊断明确数292251
病理诊断不明确数189
合计303060
χ2=6.40.01<P<0.05
并发症发生数257
并发症无发生数282553
合计303060
χ2=1.45P>0.05
3 讨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肺部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得到了准确的病理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与B超定位相比,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明显具有优势,被认为是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1]。

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发展,病理学技术的提高及穿刺针的改进,使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病理诊断率大幅度提高,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尤其对病变位于肺周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到达的病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其独到的价值[2]。

现就本研究病例的技术要点加以讨论,以期尽可能提高肺周围性疾病的准确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1 操作技术操作前训练患者呼吸,特别是<3 cm的病灶,尽可能在呼吸幅度一致的情况下进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采用自制的栅栏标记体表定位,具有体表皮肤覆盖面广,在CT扫描图像上选择穿刺点灵活、准确、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高的优点。

穿刺层面原则上应选择显示病灶的最大切面,进针点与靶点距离相对较小而又能够避开骨骼和血管、神经等结构。

对病灶较大,距离胸壁近的病灶,尽量选择较粗的活检针,肺内病灶离壁层胸膜远的或病灶较小者尽可能选细针。

将活检针按设定的进针角度穿入预定深度后,再行CT扫描确定活检针尖位于病灶内再行取材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

为提高准确性,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针型号的选择应结合病变的位置、大小,选择合适的活检针,适当增加穿刺次数,扇形多点取样,有多个病灶时还应分别取样,提高所取组织的代表性;(2)小结节灶的穿刺因针尖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应在邻近上下层面做薄层扫描,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准确位置,特别是在斜行进针的情况下更应反复确认。

提高穿刺活检的诊断是穿刺活检的最终目的和要求,需要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二是提高标本处理与诊断的准确率。

影响准确率的因素:(1)CT定位引导:穿刺点的选择是否准确,CT图像上穿刺针尖位置与预定活检区是否相符均会影响所取组织的准确性;(2)穿刺针的选择:穿刺针粗细、长短及切割槽大小均会影响穿刺结果的准确性。

穿刺针过长,由于针尾较重而不易固定。

穿刺针过粗,由于易发生并发症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且发生并发症后不能进行多次、多点穿刺。

穿刺针过细,则取出的标本太少,难以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巧、经验和人员协作情况,获取的标本在病变的坏死区或在肿瘤边缘区,均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B超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在肺部周围性病灶的应用中,定位准确率相对要低,病灶范围要大于3 cm,贴近胸壁, 定位才准确, 肺内病灶范围小于3 cm,离壁胸膜远,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要低, 并发症发生率较多。

3.2 相关并发症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但其是损伤性检查,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变的大小,距胸壁的距离和患者的肺功能有关,也与术前准备、操作技术、患者的配合及应用器械相关。

术前仔细分析影像学检查资料,对肺门区、大血管旁、胸骨内侧以及病灶<0.5 cm的病灶应避免穿刺,以免引起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

对于有咳嗽、焦虑的患者予以镇静、止咳处理,力争患者配合,减少气胸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从组织学分析的角度,活检组织样本量越多越好,以保证正确的病理分期和分型。

而实际工作中使用较粗的穿刺针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操作者技术纯熟也非常关键,进针方向尽可能垂直或平行,便于掌握进针角度,提高穿刺准确率,减少并发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B超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也能达到一定目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内较小病灶,尤其是病灶位于肺下叶,呼吸活动度变化大,穿刺活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既能对肺周围性病变及时准确诊断又能尽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20.
[2] 李豪,赵泉,邱孝明,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附42例报道).放射学实践,1999,14(4):239-2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