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描述:

产品简介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是国内外应用较成熟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利用自发拉曼散射效应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实时获得沿光纤分布的温度信息,结合智能火灾判断算法,可及时预警火灾隐患,并精确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诺驰光电的DTS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同时凭借高速微弱信号处理技术优势,实现0.5m空间分辨率,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诺驰光电可提供基于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DTS,尤其适合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电力载流量分析、交通隧道火情监测、油气储罐火情监测、输煤皮带火情监测、大坝渗漏监测应用。

测量原理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的温度测量基于自发拉曼Raman散射效应。大功率窄脉宽激光脉冲入射到传感光纤后,激光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极其微弱的背向散射光,包括温度不敏感的斯托克斯Stokes光和温度敏感的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两者波长不一样,经波分复用器WF分离后由高灵敏的探测器APD探测,根据两者的光强比值可计算出温度。而位置的确定是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测量散射信号的回波时间即可确定散射信号所对应的光纤位置。

技术优势

?连续分布式温度测量,无测量盲区?光纤即为传感器,可抗干扰

?测量距离长?可精确定位

?测量速度快?本质安全,适于易燃易爆环境下长

期工作

?测量稳定可靠,误报率低?光纤寿命长,几十年免维护

性能特点

?测量距离:10km?空间分辨率:0.5m—10m

?取样分辨率:0.25m—1m?测量时间:5s

?测量精度:1℃?友好的用户软件,提供可视化界面?提供单模光纤版本产品应用Applications

性能指标

技术性能

光纤类型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可选

测量距离10km①

空间分辨率0.5m①

取样分辨率0.25m

采样时间5s①

温度测量范围-190℃~700℃②

温度测量精度1℃(全程

温度分辨率0.1℃③

测量通道8

一般规格

光纤接头FC/APC

工作电源220VAC50Hz,100W

操作温度-10℃~50℃

存储温度-20℃~60℃

通信接口Ethernet,USB,RS232,Relays 存储空间160GB or more 尺寸(W×D×H482.6×58.4×133.5mm(19"rack重量15kg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 型号:CTM 4000 德国技术 激光器15年免维护 产 品 样 本 (2006版) 国内主要用户:北京电力公司杭州电力公司厦门电业局 宁波电力公司连云港核电站 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 应用领域 2 测量原理 2.1 拉曼散射 2.2 测量原理 3 系统组成 4 系统整体性能和特点 5 系统技术规范 5.1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5.2 控制器 OTS 5.2.1 主机 5.2.2 电气参数 5.2.3 光的连接器 5.3 感温光缆 5.3.1 外敷设式光缆 5.3.2 内嵌式光缆 6 多路光纤转换开关(可选件) 7 中文操作软件 CHARON_02 增强版 8 系统网络(可选件) 9 计算机和打印机 10 安装附件 11 国内电力行业用户典型应用举例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 型号:CTM 4000 目前,在很多场合下,温度已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许多物理特性的变化都直接反映在温度的升降上,因此对温度的监测的意义越来越大。随着光纤应用技术的发展,基于拉曼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连续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 CTM4000型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由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德国先进核心技术成套生产,并提供整套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已得到国内用户的广泛认可。截止到2005年底,已经应用在北京电力公司220kV电缆,回路长9.7公里,杭州电力局12 根220KV电缆,厦门电业局10/110/220kV电缆,宁波电力局220 kV电缆,连云港核电站220KV电缆的温度监测上。同时向厦门电业局提供电缆载流量计算软件,实时提供电缆的负荷率和载流量预测。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隧道,过江隧道,办公大楼防火等领域也有50多套正在使用中。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约2500套系统投入使用。 1 应用领域 1) 电力电缆温度监测 电力电缆的在线实时温度监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运行状态监测,有效监测电缆在不同负载下 的发热状态,积累历史数据; 载流量分析,可以保证在不超过电缆的允许 运行温度的情况下,最大地发挥电缆的传输 能力,降低运行成本; 老化监测,发现电缆上的局部过热点。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延缓电缆老化速度; 实时故障监测,发现电缆运行过程中的外力破坏; 电缆沟内火情监测与报警;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在各种光纤传感器中以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 干涉仪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系统,通过深入研究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设计出具有事件发生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此算法可以对外界振动进行实时预警,并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定位。 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第三方入侵,对需要防护的地域、管线进行监控、报警并提供精确定位。 研究成果对于长距离分布式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工业和国防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本文设计的光纤传感系统分为传感线路、光收发模块、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部分。 传感线路部分是一种基于马赫一泽德干涉仪的双向干涉结构。 当干涉仪中的干涉臂受到外力引起的振动时,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的相位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输出干涉波形的变化。 干涉信号经光电转换、数据采集送至信号处理系统,经信号处理分析后可以对外界振动发生的位置进行定位。 信号处理部分由DSP和PC机共同组成,DSP用于实现事件发生检测算法,PC机实现定位算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事件发生检测算法可以显著地改善光纤传感器的性能,提高系统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在合理设置采样率

的基础上,可以实现lOOM的定位误差。采用DSP和PC机合理分配运算负担,可以满足光纤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控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传感器是感受规定的被测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光纤是一种耐高压,抗腐蚀的介质,能在电磁或电子传感器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次光波的传播频率极高,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无线电波及电火花干扰传输的光波信号。同时,光纤很细,又具有极高的韧性,可以制造各种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任意形状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光纤传感器可以传感各种物理量,例如声,电、磁、温度、压力、振动、旋转等,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特性进行工作。 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若应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光波的振幅、相位、波长及偏振态等特征参量会随之变化,该过程称为光波的调制。含有调制信息的光波经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部分,解调后被仪器接收,即可得到外场确切变化的信息。根据被测物理量对光的调制方法不同,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传感器,频率(或波长)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及光纤偏振式传感器四大类。其中尤其以光纤相位传感器(即各种光纤干涉仪)的灵敏度最高。光纤干涉仪将光波的相位信息转换位强度信息,通过检测光强信号分析出所测物理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飞速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带动下,光纤传感

光纤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EN.SURE分布式光纤温度系统方案

保证当今世界电力的可靠供给 防止电力中断的预防措施 随着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电力公司和电网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电力供给行业继续迅速自由化发展,致使了国内和国际网络的重组。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事件,包括主要区域大规模的停电和短路,以及替代能源不断被应用于现存的网络中,表明了现在的结构需要作出改善。同时,对开支能否降至最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温度监测是地下能源传输分配系统优化的关键因素。导体的温度取决于负载,但其余诸如土壤热阻力,电力线路的排布,相邻的电缆和其他来源扩散到导体周围的热量等因素也会对系统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即使现今,要预测电缆沿线的温度分布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系统的最大载流量通常妥协于操作条件和风险最小化。 安装工业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DTS)来测量电缆沿线的实时温度是传输分配系统监测的第一步。LIOS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集成动态电缆分级(DCR)或者也可称为实时热额定值(RTTR)解决方案不仅仅能够持续监测高压电缆沿线的实时温度,而且能帮助电网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大能力。此外,它也使得电网运营商能在原定运作条件发生重大改变时预测传输系统的动向。

[测量原理] 光纤测温系统由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连续波照射光纤内的玻璃芯。当光波沿着光纤玻璃芯下移时,会产生多种类型的辐射散射。如瑞利(Rayleigh)散射、布里渊(Brillouin)散射和拉曼(Raman)散射等。其中拉曼散射是对温度最为敏感的一种。光纤中光传输的每一点都会产生拉曼散射,并且产生的拉曼散射光是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角内的。 拉曼散射是由于光纤分子的热振动和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而产生的,具体地说,如果一部分光能转换成为热振动,那么将发出一个比光源波长更长的光,称为斯托克斯光(Stokes光),如果一部分热振动转换成为光能,那么将发出一个比光源波长更短的光,称为反斯托克斯光(Anti-Stokes光)。其中Stokes光强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Anti-Stokes光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Anti-Stokes光与Stokes光的强度之比提供了一个关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一部分拉曼散射光(背向拉曼散射光)沿光纤原路返回,被光纤探测单元接收。DTS通过测量背向拉曼散射光中Anti-Stokes光与Stokes光的强度比值的变化实现对外部温度变化的监测。在频域中,利用OFDR技术,根据光在光纤中的传输速率和入射光与后向拉曼散射光之间的强度差,可以对不同的温度点进行定位,这样就可以得到整根光纤沿线上的温度并精确定位。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技术优势] LIOS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监测系统能通过以下措施保证用户在事故前定位热点,动态分析电力负荷以及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 1)热点的精确定位

Michelson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一、引言 光纤传感由于具有本质安全、电绝缘性好、灵敏度高及便于连网等优点,已在许多物理量的测量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基于光纤干涉的传感系统已成为物理量检测中最为精确的系统之一。 光纤干涉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但存在相位随机漂移及倍频等光学问题。现有文献报导中,解决的方法是采用相位生成载波技术,调制解调的实现过程复杂,并有可能产生信号波形的失真。另外,虽有采用压电陶瓷(PZT)的报导,但未见对相位随机漂移及倍频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为此,本文给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在原理上说明其可行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二、Michelson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图1所示为Michelson相位调制型光纤干涉仪结构示意图。由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经光隔离器和耦合器后一分为二分别送入2根长度基本相同的单模光纤(即干涉仪的两臂,其一为信号臂,另一参考臂),而后被反射膜反射,在耦合器的输出端发生干涉。显然,这是一种双光束干涉仪,干涉光的幅度与信号光及参考光的幅度有关,其相位为两臂光相位之差,干涉场光强分布为 I=I1+I2+2I1I2cos(Φ)=A+Bcos(Φ)(1) Φ=2nπl/λ(2) 式(1)右端是光电转换的信号,I1、I2分别为干涉仪两臂单独存在时的光强,在检测时通常以直流项对待;2I1I2cos(Φ)表示干涉效应,当Φ=2mπ时,为干涉场的极大值,其中m为干涉级次。式(2)中,Φ为干涉仪两臂光波的相位差,它可以表示为因为环境波动引起的随机漂移信号S和待测信号N之和,由光波波长λ、光纤折射率n以及光纤两臂长度差l共同决定。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两臂光程差改变nl,就改变了干涉信号的相位差,从而实现传感功能。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原理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原理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依据后向散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瑞利散射、基于拉曼散射和基于布里渊散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有产品应用于工程的是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它的传感原理主要依据的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TDR)原理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分布式光纤测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朝着超高压、大电网、大容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旦发生事故便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并进行安全预测和温度变化趋势分析?如何通过实时数据对设备质量、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设备老化、负荷不平衡等进行科学分析?这些都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感温电缆、热电阻 式测温系统等只能对电力系统的局部位置进行测温,无法为安全、经济运行、高效检修提供科学依据。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能够实现多点、在线的分布式测量,实现了运行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现场出现的高温、燃烧、爆炸、火灾等事故应急不备的问题。在电力系统中,这种光纤测温技术在高压电力电缆、电气设备因接触不良引起的发热部位、电缆夹层、电缆通道、大型发电机定子、大型变压器、锅炉等设施的温度定点传感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原理 1.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依据后向散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瑞利散射、基于拉曼散射和基于布 里渊散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有产品应用于工程的是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它的传感原理主要依据的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TDR)原理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一)光时域反射(OTDR)原理 当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存在折射率的微观不均匀性,会产生散射。在时域里,入射光经后向散射返回到光纤入射端所需时间为t,激光脉冲在光纤中所走过的路程为2L,其中v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C为真空中的光速,n为光纤折射率。在测得时刻t时,就可求得距光源L处的距离。 (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当一个激光脉冲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光纤时,这个光脉冲会沿着光纤向前传播。由于光脉冲与光纤内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故光脉冲在传播中的每一点都会产生反射,反射中有一小部分的反射光,其方向正好与入射光的方向相反(亦可称为后向)。这种后向反射光的强度与光线中的反射点的温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反射点的温度(该点光纤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反射光的强度也越大。利用这个现象,若能测出后向反射光的强度,就可以计算出反射点的温度,这就是利用光纤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如用公式来表达:当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会发生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拉曼散射,其中拉曼散射是由于光纤分子的热振动和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而产生的。如果一部分光能转换成热振动,那么将发出一个比光源波长长的光,称为斯托克斯光;如果一部分热振动转换为光能,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传感器件,分布式光纤光栅就属于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件中的一种。选题方向合理。请尽快确定课题完成方式,明确研究内容,尽快开展课题调研论证工作。75 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纤为媒介,光为载体,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被测量)的新型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及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被用作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在这类应用中,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越小越好,但是,在实际的光传输过程中,光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应变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光纤中传输光波的特征参数如频率、相位、光强、偏振态等的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作用于光纤的物理量,这就是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光源的光入射进光纤,当光在光纤中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物理量影响,使得被测参数与光纤内传输的光相互作用,进行调制,从而使其光学性质如光的频率、波长(颜色)、强度、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然后将这一调制的信号光送入光探测器中进行解调,经信号处理后就可获得被测参数。 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具有许多明显优势: 1)体积小、重量轻,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可以做成任意形状的传感器和传感器阵列。 2)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高温、耐腐蚀,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可靠。 3)光纤传感器件多是无源器件,对被测对象影响较小。 4)便于复用,便于成网。它既可以作为信息的传递媒介,又可以作为信号测量的传感装置。 5)光纤传感器传输频带宽,动态范围大,测量距离长。 光纤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分为:点式、准分布式和分布式三类。其中,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使用传感网络系统进行测量的,其光纤不作为传感元件,只作为传输元件,其敏感元件为多个点式的传感器,它们采用串联或各种网络结构形式连接起来,利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等技术形成分布式网络系统,进而可以较精确地分时或同时得到被测量信息的空间分布,也可同时得到某一点或某些空间点上不同被测量的分布信息。 光纤光栅传感器除了具有一般光纤传感器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之外,还具有波长编码,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另外,它较易于在一根光纤中连续写入多个光栅,以制成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制得的光栅阵列轻巧柔软,可与渡分复用或时分复用技术等相结合,且十分适于作为分布式传感兀件贴于结构表面或埋人到材料和结构的内部,以实现对结构应变、温度以及压力等的多点监测,这对于目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原理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光受被测对象的调制形式可以分为:强度调制型、偏振态制型、相位制型、频率制型;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光是否发生干涉可分为:干涉型和非干涉型;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是否能够随距离的增加连续地监测被测量可分为:分布式和点分式;根据光纤在传感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一类是功能型(传感型)传感器; 另一类是非功能型(传光型)传感器。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KEYENCE光纤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FBS)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光纤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根据环境温度以及/或者应变的变化来改变其反射的光波的波长。光纤布拉格光栅是通过全息干涉法或者相位掩膜法来将一小段光敏感的光纤暴露在一个光强周期分布的光波下面。这样光纤的光折射率就会根据其被照射的光波强度而永久改变。这种方法造成的光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就叫做光纤布拉格光栅。 当一束广谱的光束被传播到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时候,光折射率被改变以后的每一小段光纤就只会反射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波,这个波长称为布拉格波长,这种特性就使光纤布拉格光栅只反射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波,而其它波长的光波都会被传播。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传感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531507413.html,/

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

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 金龙,李杰,关柏鸥 (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32) 摘要:本文报道我们在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形传感器、级联长周期光栅传感器及基于单锥结构的微纳光纤干涉型传感器。通过对干涉仪几何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实现了104 nm/RIU 量级的折射率感测灵敏度,为研制成本低廉、高灵敏度的光学生物化学传感器提供了可选方案。 关键词:微纳光纤;微纳光纤传感器;干涉型传感器 微纳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灵活、强瞬逝场等特点,基于对周围液体折射率的测量,能够实现对微弱生化成分变化的检测。已报道的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包括光栅型、谐振型等。我们通过结构设计与优化,实现了几种干涉型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具有折射率灵敏度高、温度灵敏度低,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具体包括: (1)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形传感器。在闭合光纤环镜结构中加入一段由矩形截面光纤熔融拉锥而成的高双折射微纳光纤,构成M-Z 干涉型传感器,其折射率灵敏度达到18897nm/RIU ,并通过进一步将干涉仪制成灵巧型尖端式结构,将灵敏度提升到24373nm/RIU ,温度灵敏度仅为5 pm/°C 。理论分析表明其传感特性由群双折射色散决定,可通过对光纤截面的椭圆度和和直径的优化实现灵敏度的提升。 (2)级联长周期光栅微纳光纤传感器。通过用CO 2激光器在微纳光纤上构成级联长周期光栅,感测灵敏度达到2227nm/RIU ,温度灵敏度为11.7 pm/°C ,并通过理论计算指出,通过进一步降低光纤直径到 3.5μm 左右时,由于瞬逝场作用的增强和模式色散因子的降低,感测灵敏度有望达到40000nm/RIU 左右。 (3)单锥结构的微纳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在光纤熔融拉锥过程中,通过减小过渡区长度,可激发微纳光纤中的高阶模式,并基于单个锥区实现干涉仪结构。这种结构制作方法简便,锥区总长度更短,本文还将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最新结果。 CO 2 Laser L d =9.5μm 73.5 μm d Λ 图1左图:基于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镜结构的传感器原理图及实物图;右图:基于级联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的干涉型传感器原理图及实物图。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分析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一、兴安矿现状 兴安矿井煤系地层厚1120米,有煤层41个,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23个,煤层总厚度为75.99米,2006年10月26日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所对兴安矿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和自然发火期核定说明:11、12、17-1、17-2、18、21、22、27、30号层9个煤层属容易自然发火煤层。 各煤层自然发火期:11 号层自然发火期:4个月;17-1号层、17-2号层自然发火期: 8个月;18号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21号层自然发火期: 10 个月、12、27、30号煤层自然发火期12个月属自然发火煤层, 23、24、28、33等煤层自然发火期12 个月以上,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 由于煤层自燃发火期短,在对煤层自然发火潜伏期温度的变化进行观测时发现现有的观测技术落后。 二、强化温度观测技术 兴安矿煤层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主要以人工观测采空区后部钻孔为主,这种方法在技术上限制了观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改变现有的观测技术,兴安矿引进了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 三、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原理及系统软硬件设备 1、原理 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该技术

为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可以实现温度和距离的测定。 拉曼散射是依据光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产生后向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效应。当入射的光量子与光纤物质分子产生碰撞时,产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时,光量子和物质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光量子的频率不发生任何改变,表现为瑞利散射光保持与入射光相同的波长;在非弹性碰撞时,发生能量交换,光量子可以释放或吸收声子,表现为产生一个波长较长的斯托克斯光和一个波长较短的反斯托克斯光。由于反斯托克斯光受温度影响比较敏感,系统采用以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参考通道,反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信号通道,有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光纤弯曲等非温度因素,实现对温度信息的采集,光纤测温的原理是依据后向拉曼(Raman )散射效应。 图3-1 激光散射光谱分析 光时域反射技术(即OTDR 原理)是对空间分布的温度实现空间测量的理论基础。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在时域里,入射光经过背向散射返回到光纤入射端所需时间为t ,激光脉冲在光纤中所走过的路程为2L ,有: 2L V t =? (3-1) C V n = (3-2)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描述: 产品简介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是国内外应用较成熟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利用自发拉曼散射效应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实时获得沿光纤分布的温度信息,结合智能火灾判断算法,可及时预警火灾隐患,并精确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诺驰光电的DTS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同时凭借高速微弱信号处理技术优势,实现0.5m空间分辨率,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诺驰光电可提供基于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DTS,尤其适合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电力载流量分析、交通隧道火情监测、油气储罐火情监测、输煤皮带火情监测、大坝渗漏监测应用。 测量原理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的温度测量基于自发拉曼Raman散射效应。大功率窄脉宽激光脉冲入射到传感光纤后,激光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极其微弱的背向散射光,包括温度不敏感的斯托克斯Stokes光和温度敏感的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两者波长不一样,经波分复用器WF分离后由高灵敏的探测器APD探测,根据两者的光强比值可计算出温度。而位置的确定是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测量散射信号的回波时间即可确定散射信号所对应的光纤位置。

技术优势 ?连续分布式温度测量,无测量盲区?光纤即为传感器,可抗干扰 ?测量距离长?可精确定位 ?测量速度快?本质安全,适于易燃易爆环境下长 期工作 ?测量稳定可靠,误报率低?光纤寿命长,几十年免维护 性能特点 ?测量距离:10km?空间分辨率:0.5m—10m ?取样分辨率:0.25m—1m?测量时间:5s ?测量精度:1℃?友好的用户软件,提供可视化界面?提供单模光纤版本产品应用Applications 性能指标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1 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 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光纤技术目前相对成熟。光纤传感器即为应用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组合的一个广电感应系统。通常的光纤传感系统由光源、光导纤维、光传感元件,光调制元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组成[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导纤维进入光传感元件,而在光传感元件中受到周围环境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光再进入光调制机构,由其将传感元件测量的参数调制成幅度、相位、偏振等信息,这一过程称为光电转换过程,最后利用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分析。 如前所述可以看出光纤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电磁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是相似的,但是光纤传感器由于其测量信号的载体是激光,其在光导纤维内部传播,很难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因此适合复杂工况下的检测,且操作方便灵活,信号输出自动化。 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2.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2.1.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有不同的方式 按光纤在光纤传感器中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的光纤不仅起传递光作用,同时又是光电敏感元件。由于外界环境对光纤自身的影响,待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光纤作用于传感器上,使光波导的属性(光强、相位、偏振态、波长等)被调制。传感器型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相位调制型、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 2.1.2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端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这类传感器带有另外的感光元件对待测物理量敏感,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制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光纤传感器根据其测量范围还可分为点式光纤传感器、积分式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三种。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被用来检测大型结构的应变分布,可以快速无损测量结构的位移、内部或表面应力等重要参数。目前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光纤传感器类型主要有 Math-Zender干涉型光纤传感器,Fabry-pero 腔式光纤传感器,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等。 2.2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光纤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 ⑴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由于光纤传感器检测系统很难受到外界场的干扰,且光信号在传输中不会与电磁波发生作用,也不受任何电噪声的影响,由于这一特征,光纤传感器在电力系统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光纤具有很好的柔性和韧性,所以传感器可以根据现场检测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状。 ⑶测量的频带宽、动态响应范围大。 ⑷可移植性强,可以制成不同的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声场、磁场、压力、温度、加速度、位移、液位、流量、电流、辐射等。 ⑸可嵌入性强,便于与计算机和光纤系统相连,易于实现系统的遥测和控制。 3.光纤传感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光纤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来测量混凝土结构变形及内部应力,检测大型结构、桥梁健康状况等,其中最主要的都是将光纤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应变传感器使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测量原理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测量原理 [摘要]: 光在光纤中传播,光与介质中光学声子、声学声子发生碰撞,会产生后向散射的光,这些后向散射的光的频率、强度均会发生改变。其改变量的大小与折射率等有关,而折射率等因素受光纤的应变、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光纤;光纤传感器;测量 中国分类号:TN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110021-01 1.BOTDR的分布式温度和应变测量 BOTDR的分布式应变测量原理,当入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入射光会与声波声子相互作用,产生布里渊散射。其散射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当入射光的波长那布里渊散射的最大能量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之差大约是11GHz。这个频移量就叫做布里渊频移。如果光纤沿径向发生了应变,那布里渊散射对应于应力的频移量,如图1所示: 为了测量分布式的应变,通过使用BOTDR技术,沿着光纤观测布里渊散射光的频谱,确定布里渊频移的大小,从而达到测量应力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光纤的一端脉冲光入射,同时在这端使用时间域的BOTDR接收布里渊后向散射光。因此,产生布里渊散射的位置与脉冲光发射的位置的距离Z可以由下列登时确定,在这个式中,时间T是发射脉冲光与接收的布里渊散射光的时间差。 为了能获得布里渊散射光的频谱,我们重复上面所做的步骤,我们缓慢的改变入射光的频谱宽度。在布里渊散射光的不同频率段,我们能获得大量的分布式能量。如图2所示。所以,我们能够从获得的布里渊散射光的波形,知道在光纤中任何位置,那散射光的频谱。所以,我们固定频谱到那些Lorentzian弯曲和使用能量峰值的频谱。通过相应弯曲位置的应力。 应变与布里渊频率的改变量的各自联系。在实际的测量中,测量之前,(1)中的系数和布里渊频移可以在无应变时测量出来。然后,频移转换成应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原理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原理 分布式测温系统依据后向散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瑞利散射、基于拉曼散射和基于布里渊散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有产品应用于工程的是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它的传感原理主要依据的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原理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分布式光纤测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朝着超高压、大电网、大容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旦发生事故便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并进行安全预测和温度变化趋势分析?如何通过实时数据对设备质量、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设备老化、负荷不平衡等进行科学分析?这些都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感温电缆、热电阻式测温系统等只能对电力系统的局部位置进行测温,无法为安全、经济运行、高效检修提供科学依据。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能够实现多点、在线的分布式测量,实现了运行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现场出现的高温、燃烧、爆炸、火灾等事故应急不备的问题。在电力系统中,这种光纤测温技术在高压电力电缆、电气设备因接触不良引起的发热部位、电缆夹层、电缆通道、大型发电机定子、大型变压器、锅炉等设施的温度定点传感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原理 1.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依据后向散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瑞利散射、基于拉曼散射和基于布 里渊散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有产品应用于工程的是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它的传感原理主要依据的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原理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一)光时域反射()原理 当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存在折射率的微观不均匀性,会产生散射。在时域里,入射光经后向散射返回到光纤入射端所需时间为,激光脉冲在光纤中所走过的路程为,其中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光速,为光纤折射率。在测得时刻时,就可求得距光源处的距离。 (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 当一个激光脉冲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光纤时,这个光脉冲会沿着光纤向前传播。由于光脉冲与光纤内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故光脉冲在传播中的每一点都会产生反射,反射中有一小部分的反射光,其方向正好与入射光的方向相反(亦可称为后向)。这种后向反射光的强度与光线中的反射点的温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反射点的温度(该点光纤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反射光的强度也越大。利用这个现象,若能测出后向反射光的强度,就可以计算出反射点的温度,这就是利用光纤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如用公式来表达:当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会发生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拉曼散射,其中拉曼散射是由于光纤分子的热振动和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而产生的。如果一部分光能转换成热振动,那么将发出一个比光源波长长的光,称为斯托克斯光;如果一部分热振动转换为光能,那么将发出一个比光源波长短的光,称为反斯托克斯光。根据拉曼散射理论,在自发拉曼散射条件下,两束反射光的光强与温度有关,它们的比值()为: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施工要求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施工要求 一般来讲,安装光缆时,每隔2米用一个吊杆固定光缆。光缆铺设完毕后将尾端密封,做好防水防尘的保护,并放在安全的地方。此外,在光缆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光缆的结构比较特殊,损坏后又难以修复,所以要求我们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和施工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光缆的防护和维护,避免出现损伤、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光缆到达材料站后,由监理、项目部和供货商共同派出代表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纪录。 2、光缆存放的地面要干燥、坚实、平整,直立并离开地面200mm存放。存放仓库要防火、防水、防潮。 3、在运输时线盘要直立放置并用垫木支撑后绑扎牢固运输,中途如有松动则须重新绑扎后再运输。 4、在运输、装卸、存放和施工过程中线盘要直立放置并用垫木支撑后绑扎牢固,不能以任何理由而损坏线盘使之变形,做到轻装轻卸,不挤压、不碰撞。 5、光缆可短距离滚动,但必须要使滚动方向与光缆的缠绕方向一致。并且在滚动过程中不得挤压或碰撞光缆。 6光缆从材料站发出时要全面检查核实盘号、线长、起止塔号,确认与该耐张段无误后方可发出运至相应的施工现场。 7、光缆采用张力放线,在一个放线段内,第一只和最后一只放线滑轮的直径必须大于 0.8m,中间若有档距大于600m或转角度数大于15度时放线滑轮直径必须大于0.8m,由于没有0.8m的单轮滑车,故采用挂双滑车(0.6m)代替,其余滑车可用0.6m直径的单轮滑车。 8、放线张力机轮轮径必须大于1.2m。放线过程中应控制张力,限制牵引速度,防止张力施加在光缆上,在整个展放过程中,光纤光缆承受的最大放线张力不允许超过其计算保证拉断力的18%。在调整张力机张力时注意张力要缓慢升高,避免使牵引绳和光缆上的张力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9、施工过程中,与光纤光缆接触的物件及工具都要进行包胶等措施预保护,防止磨伤光缆。 10、光缆锚线时,要使用专用卡线器并与旋转连接器连接后锚线,锚线钢丝绳要尽量短。 11、光缆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形成弯曲,必要的弯曲必须遵循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设计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设计 高志宇,洪小斌,伍剑,徐坤,林金桐 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E-mail:gaozy@https://www.360docs.net/doc/531507413.html, 摘要:应用马赫-泽德干涉仪设计的具有双向干涉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用于实现分布式振动传感定位。本文针对这种传感器结构,深入研究了相关运算和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方法,设计出具有事件发生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采用DSP和PC 机组成的平台实现信号的实时处理并得出定位结果。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相关运算,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DSP 1.引言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光纤是一种耐高压,抗腐蚀的介质,能在电磁或电子传感器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次光波的传播频率极高,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无线电波及电火花干扰传输的光波信号。同时,光纤很细,又具有极高的韧性,可以制造各种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任意形状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光纤传感器可以传感各种物理量,例如声,电、磁、温度、压力、振动、旋转等,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特性进行工作。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若应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光波的振幅、相位、波长及偏振态等特征参量就随之变化,该过程称为光波的调制。含有调制信息的光波经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部分,解调后被仪器接收,即可得到外场确切变化的信息。根据被测量对光的调制方法不同,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传感器、频率(或波长)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及光纤偏振式传感器四大类。其中尤其以光纤相位传感器(即各种光纤干涉仪)的灵敏度最高。光纤干涉仪将光波的相位信息转换位强度信息,通过检测光强信号分析出所测物理量。本文中所讨论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对外界振动及压力变化进行准确定位。其中定位的准确程度决定于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故以下将从传感器的系统结构入手,着重介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实现定位的信号处理算法。 2.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系统结构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所采用的干涉结构通常有四种,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马赫-泽德(Mach-Zehnder)干涉仪、塞格纳克(Sagnac)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干涉仪。以光纤作为上述干涉仪的光路介质,就构成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本文中介绍的光纤传感器将采用马赫-泽德(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 2.1 Mach-Zehnder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M-Z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的线路传感部分是一种典型的M-Z干涉仪。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两个耦合器分别用来进行合束和分束,由两根光纤构成的干涉臂位于耦合器之间,其中一条作参考光路,与外界隔离,另一条作传感光路,测量传感光路中光相位的改变,可获得外场变化信息。

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报警系统

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报警系统Ξ 张在宣 郭 宁 余向东 吴孝彪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34) 摘 要 研制了一种由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组成的新型在线自动温度检测、报警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光纤通信网络,也是一种光纤雷达。文中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调制与解调原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系统的报警特性。在一根2km光纤上可采集一千个温度信息并能进行空间定位,是一种理想的温度报警系统。 关键词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 光时域反射技术 温度报警系统 一、前 言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实质上是分布光纤喇曼(Raman)光子传感器(DOFRPS)系统,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的光纤传感系统。在系统中光纤既是传输媒体又是传感媒体,利用光纤背向喇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光纤所处空间各点的温度场调制了光纤中的背向喇曼散射的强度,即反斯托克斯(stokes)背向喇曼散射光的强度),经波分复用器和光电检测器采集了带有温度信息的背向喇曼散射光电信号,再经信号处理系统解调后,将温度信息实时从噪声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显示,它是一种典型的光纤通信网络;在时域里,利用光纤中光波的传播速度和背向光回波的时间间隔,利用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 TDR)技术对所测温度点定位,它是一种典型的光雷达系统。 分布光纤传感系统中的传感光纤不带电,抗射频和电磁干扰,防燃、防爆、抗腐蚀、耐高电压和强电磁场、耐电离辐射,能在有害环境中安全运行,系统具有自标定、自校准和自检测功能;即使在光纤受损时不仅可继续工作,而且可检测出断点位置。在一根2km光纤上可采集一千个温度信息并能进行空间定位,由于分布光纤传感系统的优越特性,已经开始应用于火灾自动温度报警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用途: 11用于煤矿、隧道的温度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21油库、油轮,危险品仓库,大型货轮,军火库等温度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31高层建筑、智能大厦、桥梁、高速公路等在线动态检测和火灾防治及报警; 41各种大、中型变压器,发电机组的温度分布测量,热保护和故障诊断; 51地下和架空高压电力电缆的热检测与监控; 61火力发电所的配管温度、供热系统的管道、输油管道的热点检测和故障诊断;化工原料、照相材料及油料生产过程在线动态检测; 71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敏结构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在线动态检测和机器人的神经网络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是一种光机电和计算机一体化的高科技,世界上有英国、日本、瑞士和我国研制生产,英国、日本等应用于大型变压器、发电机组热保护和保障诊断,日本、瑞士和我国开始应用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可显示温度的传播方向、速度和受热面积。可将报警区域的 42计量技术 20001№2Ξ国家首批产学研工程项目资助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BLY-5S 一:系统简介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BLY-5S是一款连续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DTS),它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和Raman散射光对温度敏感的特性,探测出沿着光纤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实现真正分布式的测量。线型光纤差定温火灾探测器除了及时预警火灾隐患外,还能准确定位火灾发生位置。作为一种成熟的分布式测温手段,线型光纤差定温火灾探测器具有测量距离远、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适于燃爆等危险场所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电力载流量分析、交通隧道火情监测、油气储罐火情监测、输煤皮带火情监测、大坝渗漏监测等领域。 二:测量原理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BLY-5S的温度测量基于自发拉曼Raman散射效应。大功率窄脉宽激光脉冲LD入射到传感光纤后,激光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极其微弱的背向散射光,散射光有三个波长,分别是Rayleigh(瑞利)、anti-stokes(反斯托克斯)和stokes(斯托克斯)光;其中anti-stokes温度敏感,为信号光;stokes温度不敏感,为参考光。从传感光纤背向散射的信号光经再次经过分光模块WF,隔离Rayleigh散射光,透过温度敏感的anti-stokes信号光和温度不敏感的stokes参考光,并且由同一探测器(APD)接收,根据两者的光强比值可计算出温度。而位置的确定是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测量散射信号的回波时间即可确定散射信号所对应的光纤位置。 三:系统特点及功能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BLY-5S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快速性 系统测温、定位速度非常高。为了提高测量时间,采用了高速微弱信号处理技术优势,单次测量时间短为3s,响应速度快。 2:分布特性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可提供连续动态监测长达十几公里范围内每隔0.5米各点的温度变化信号,可任意设置各级温度报警值。 3:先进性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刘德中通信学院 2013010917006 内容摘要 声波属于物质波,其实质是质点振动、应力、压力等在弹性介质中的多样表现形式。在声学的研究领域中,声波的产生机制、传播形式以及检测方法是会共同涉及的内容。目前的声波检测技术就是利用声波信号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变化实现对检测目标的测探、准确识别、定位等。 在光纤传感领域,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光纤声波检测,它可以用作水听器,应用于海洋、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输油管道实时检测预警系统;也可用作光纤麦克风,用光纤光栅制成的声波传感探头基元以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调制来获得传感信息的,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全光纤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能够实现波分复用、检测探头的微型化等特点。 关键词:声波检测光纤传感技术分布式震动传感布里渊散射 一、技术原理 (一)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 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的原理是当温度、应变、折射率、应力、浓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出现变化时,光纤光栅的有效折射率或者是光纤光栅周期就会发生 改变,从而使得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出现变化,对这一变化量经过信号处理之 后,就能够获得所需要检测的参数。这一过程中,传感信号的获得方式是通过光 纤光栅中心波长的调制实现的,相比于强度调制传感器而言,光纤光栅传感器 的灵敏度更高,更广的动态测量范围。所以,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以其自身强 大的抗干扰能力、高灵敏 度以及对光源的稳定性及 能量特征要求低的特性, 使其在精确、精密测量方 面十分合适,光纤光栅传 感器目前已经占据了以光 纤为主要材料的44%左右。 (二)光纤声波传感器 声音属于微压动态信号,要想测量声音信号,可以通过监测频率或声压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传递和探测声信号时,会使用电子式传声器,该传声 器具有声-电换能原理,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在核磁共振、强电磁干扰 或易燃易爆环境中,一些电子式传声器会失去作用,加之信号衰减会给传感器 端的弱电量信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较远的距离间无法使用电子式传声器, 这给远距测量带来了诸多难题。为了让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出去,必须研宄一种 无源传声器,这种传声器不受电磁的干扰,还能在较远的距离间进行传输。光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