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马克思主义篇1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读书心得【6篇】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读书心得【6篇】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读书心得【6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读书心得(篇1)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

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

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

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

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第一篇:马克思原著读后感马克思原著读后感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

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好比康师傅跟统一以及牛肉排骨方便面不管是袋装还是桶装,外面的包装使人一见就五味飘香,但其中的营养大部分是减肥的成分。

以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所以在谈《形态》的读后感时,我是带着漫谈读马克思的原著以及读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大家”本人的意识流进行的。

以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都是啃别人吃剩下的骨头,或者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嚼别人嚼过的馍馍”。

而读原著的感觉就不一样,效果就非同一般,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法-论”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

那里的观点不是来自遥远天堂的上帝和神灵,而是来自生活实际;那里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不是法国人一贯失的高谈阔论,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花言巧语,而是角度的全面、观点的新颖、论证的深刻。

所以马克思在告诫人们联系实际之前,他自己已经那样做了。

他对青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

反动政府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如果没有恩格斯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他可能要用上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这将占去他作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所以马克思一些伟大的经典的论点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

我们作为新一代莘
莘学子,必须把实现人 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 系起来。以前周的目标 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 读书,现在我们应该为 祖国的强盛而奋斗,我 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勤奋 的天才,经常不分昼夜 的工作,在动荡的日子 里很多时候都是通宵达 旦的工作,直到身体实 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 下来稍作休息,他对工 作的热情与执着值得我 们学习。
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是思想 史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所以我们作为21世纪的 接班人,有充分理由信赖他, 遵从他,把他的思想解放事 业继续传承下去。
谢谢教导下,这些天我读了马克思的一部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其收入《选读》的有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这本书
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 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 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 干兴邦的伟大举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伟人的著作的引 领,更离不开我国共产党人的正确引领和发现才有了今 天的伟大复兴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 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 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 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 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 设中,“拆了建,建了拆”、 “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 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 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 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 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 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 一,

马列经典著作读书心得

马列经典著作读书心得
马列经典著作读书心得
读完马列经典著作,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一、对马列主义基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其中,对于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让我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马列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为探讨社会变革、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五、对于马列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马列主义的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马列主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运用于实践、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学习马列主义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谦虚谨慎,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通过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我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让我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启发我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思考问题。这些理论不仅是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科学阐释,更是对于人类思维和认识方式的深刻反思。
三、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理想
马列经典著作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理想,让我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期许和追求。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摆脱阶级对立和压迫,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这种美好的社会前景,激励着我为之努力奋斗,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价值。
四、对于马列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与当代社会相比,马列经典著作中的理论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马列主义理论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我认识到其理论之强大,生机盎然,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青年的责任。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努力方向

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后感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著,那感觉,就像是给我的大脑来了一场超级震撼的风暴!一开始,我其实有点懵,觉得这东西会不会特别枯燥,特别难懂。

毕竟,咱平时接触的都是些轻松好玩的事儿,突然面对这么高深的理论,心里真有点打鼓。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马克思的思想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全新认知大门。

比如说,他对于经济的分析,那可真是一针见血!让我突然明白了为啥有时候我们拼命工作,却感觉还是压力山大。

也许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小把戏”?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有时候也被一些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套路”。

不过,我也在想,马克思的理论是不是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还能完全适用呢?可能有些地方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的情况去调整和思考。

总之,读了这些经典名著,我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虽然还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但这一路的探索,真好!篇二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后感哇塞,读完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我这小心脏可是被狠狠撞击了一番!一开始,我是被老师要求读的,心里还老大不情愿,想着这能有啥意思?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被深深吸引住了!马克思说的那些关于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的观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我就一直在想,为啥以前我就从来没这么深入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呢?比如说,他讲的劳动价值论,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吗?可现实中,咋就不是这么回事呢?也许是有人在故意歪曲这些真理?还有啊,他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阐述,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就好像以前我在迷雾中摸索,现在突然有人给了我一张清晰的地图。

但是呢,我也有疑惑。

马克思的理论在当时那个年代无疑是伟大的,可如今社会变化这么快,各种新的现象层出不穷,他的理论能完全解释得了吗?我觉得可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补充和完善。

马列读后感(共8篇)

马列读后感(共8篇)

马列读后感(共8篇)第1篇:马列选读读后感马克思一如既往地追求真理与自由,在他马不停蹄地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人之所以为人所独有的品质——人的尊严。

普鲁士换汤不换药的《书报检查令》是无法蒙蔽当时的聪明人从而使之甘受压榨的,精神和人格的压榨。

马克思批评书报检查令的虚伪,笔锋尖锐,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思想上的尊严——自由而且是独立的。

然而,否定权威的下场不是被权威消灭,就是进一步地否定权威,直至获得最终的胜利。

马克思冒着被权威消灭的危险,创作并发表了这篇政治评论文章,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立场,他追求自由和作为完整的人的所应具备的人的尊严,这也是宇宙赋予人类的特有的品质。

当然,反对权威的人不仅仅是要具有勇气,还要有信仰,对自由的信仰。

想起《左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老婆幽会时,被崔杼安排的武士将其砍死。

崔杼对前来记载的使官说:“你就写齐庄公疟疾死了。

”史官写的却是“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崔杼气愤地杀死史官,后来史官弟弟继任史官,却和哥哥一样,写崔杼弑君,然后同样被杀。

接着是第三个弟弟写同样的话而被杀,到最小的弟弟,他同样地写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崔杼愤怒地把竹简仍在地上,过了很久,叹了口气,放掉史官。

权威可以杀死一个人,却消灭不了人的尊严,最后没有被杀的史官正是人的尊严的胜利,一种不惧权威,敢于反抗的精神,而这更是一种信仰。

同样的,马克思正是具有这样一种信仰,他痛恨普鲁士政府的表里不一的行径,蔑视虚伪的《书报检查令》。

新书报检查令要求人们在探讨真利时必须严肃和谦虚,马克思反驳道: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虚。

他又将人的精神比作自然界的花朵,证明其存在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只能是单一的“官方的色彩”。

官方要求的所谓“谦逊”,实质是一种“不谦虚”,真正的谦逊应该是思想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唱的反调在普鲁士政府看来是无疑是自寻死路的作法,而在真正“谦逊”的人眼里,这必是动听的旋律,一曲寻求和捍卫人的尊严的慷慨激昂的神曲!事实上,新书报检查令的目的就是打磨人的尊严,让人没有反骨,这样普鲁士官方便可肆无忌惮地操纵一切。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一: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后感念完马克思经典著作后感当译著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一千六百反之亦然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

当下有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普遍认为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经验,并取而代之。

然而,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人们让是因着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

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适应环境的动物问题,生活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而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

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

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朗读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

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人文主义者之首。

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

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校园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

这也恩格斯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

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误读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念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

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认知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别有用心所著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顺便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并且作为一些则工具或手段工具来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抹杀的思想旗帜。

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

《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

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

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对实践的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仅仅只是行动的指南,强调理论不仅要能说明世界更要能用以改造世界。

这样,就使得其哲学具有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留下了空间,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完
善创新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

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故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二、与其它哲学相比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

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

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

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
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臆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

笔者以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作为一位接受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中共党员,我们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应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都是我们巨大的思想财富,它的魅力也必将是永恒的~
三、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研读,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从其著作中折射出来的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在宣言中马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哲学关注的中心,就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状。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抱有强烈的同情,对造成他们生存状况恶化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由此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断进行讨伐和批判。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钱或屈从于政治的特权。

人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在我们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笔者看来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

因此可以说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四、辨证的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让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魅力之处应在于它:辨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他对问题的分析让你感觉到他对切入点的把握总是那么的准确和全面、总是那么的深刻、批判总是那么的入木三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无疑与其所使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分不开的。

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二:其一,提出或回答任何问题(包括对于原著的理解),都必须将其置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中(不仅仅是语境),从社会的具体矛盾冲突中考量各种思想理论的冲突;其二,对于各种思想材料和资源进行加工取舍的根本依据,不是来自思想自身,而是来自实践的要求,实践按照能够创造现实、转化现实这一根本要求,对于各种思潮、学说、主义等进行无情的筛选,并确立其历史地位。

这就是说,再重要的文本,实际上也还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摹本”,而不是“原本”。

因此,尽管“解读”、“理解”必具主观性,然而“文本”如同历史一样,不是任何人“戏说”、“解构”的玩偶,其还是具有一定
的客观评价尺度,绝非“怎么都可以”。

回到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细心的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思索你将会发现马克思其实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而不是像一些无知的人们自信的以为那样已经把马克思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远远还未过时,相反正如笔者前文所感悟到的马克思的一些精神必将闪耀永恒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并被确认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疑雄辩的印证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