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镇用水量计算
2-2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PPT课件

Q3
nNPq3 (m3 / d ) 1000
q3――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p――每班职工数 n――每日班制
④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 Q4
Q4
nNcq4 (m 3 / d ) 1000
q4――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4――工厂每班职工淋浴人数。
⑤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Q5 等于同时使用的各类工业 企业或各生产车间用水量之和。
量 指最高日中最大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
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h一般取1.3-3.0
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多用于由 平均用水量推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用水量时变化曲线
• 水厂规模: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管网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注:1、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2、用地代号引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下同)。
2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 状况和商贸繁荣程度以及公共设施的类别、规模等因素 确定。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2中的指 标。
表2.2.5-2 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3 城市工业用地用水量应根据产业结构、主体产业、生 产规模及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确定。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 可采用表2.2.5-3中的指标。
表2.2.5-3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用地代号 M1 M2 M3
工业用地类型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用水量指标 1.20-2.00 2.00-3.50 3.00-5.00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The standard of water quantity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9月16日1总则1.0.1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城市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地制定居民用水价格,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
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地方标准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的确定,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市居民city's residential在城市中有固定居住地、非经常流动、相对稳定地在某地居住的自然人。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water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指使用公共供水设施或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用水。
日用水量water quantity of per day,per person每个居民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的标准值。
3用水量标准3.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用水量的定额、变化与计算(ppt 17页)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分区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一 260~410 210~340 240~390 190~310 220~370 170~280
二 190~280 150~240 170~260 130~210 150~240 110~180
三 170~270 140~230 150~250 120~200 130~230 100~170
⑤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采用10~15%,管 网漏损采用10%(国外7%),两项 合并按15~25%计算。
2.2 用水量变化
生活用水随季节与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 化。生产用水随气温与生产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 用水最多的一天所用的水量。
平均日用水量:一年内总的用水量除以 天数。
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的 时变化系数为2.5~3.0。
Hale Waihona Puke 最大时 平均时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3 用水量计算
Q d(1.1)5(1~ Q Q 1 2Q .3 2Q 54) Q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Q1——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量 Q2——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 Q3——生产用水量 Q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一 180~270 140~210 160~250 120~190 140~230 100~170
二 140~200 110~160 120~180 90~140 100~160 70~120
三 140~180 110~150 120~160 90~130 100~140 70~110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
2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一)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表2-1,表2-2; ——城市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 L/人•天 包括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等用水。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住宅生活用水定额。; (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表2-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办公人员的需水量标准为 1~2 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1.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商店工作人员饮水量为2~4 L/人•天。 (三)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表2-4;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定额》表2-5;
8.生产函数法 同工业用水量预测 9.灰色系统理论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决策优化方法,建立城市用水量 与时间的关系函数,即对已有的白色系统(已知历年 用水数据)作累加生成,使原有白色系统信息的随机 性加以弱化,然后对弱化的白色信息拟合,建立预测 模型。
应注意: 1.充分分析判别过去的资料数据 2.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人口的增长流动 4.应掌握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 年供水增长率的大小与供水规模成反比, 即随人口增长,工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自来 水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供水量增长率会放慢 或下降。 5.应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 城市中的一些用水大户常自备水源供水,这 部分水量有时没有包含在历年数据中,预测时 不应漏掉。在水资源规划和水量平衡时,对自 备水源应进行统一规划。
(3)给水规范所指人均是指户籍人口,未包括暂住人 口和流动人口,目前一般采用城市人口数(指户籍 人口及暂住一年的人口),因而选用指标时要考虑 人口数的内涵。流动人口的用水量一般已计入指标 中,不单独计算。 (4)有些城镇集中发展一种或几种工业,形成产业规 模,其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不符合一般城 市的组成结构,但与人口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可采用生活、工业用水比例法,即用人口增长数, 人均居民用水量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来推 算今后的总用水量,有一定的准确性。 (5)在城市中用水量较大且水质要求低于《生活饮用 水水质标准》的工业企业,如当地有取水水源应自 建供水设施,其水量不计入城市给水水量规模。在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限制工业自备水源供给生 活饮用水。
用水量计算说明书

B城用水量计算和分析(A城最高日用水量计算表见附件一)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1)居民综合生活用水该城市为中小型城市,人口仅18万,城市分区为二区,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22页附表2(b),取最高日用水定额为200L/cap·d。
由任务书可知,该城城区居民人口为18万。
故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m3/d)(2)工业区职工生活用水量计算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0L/cap·d,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50L/cap·d。
故工业区1:高温车间:(m3/d)一般车间:(m3/d)工业区2:高温车间:(m3/d)一般车间:(m3/d)(3)工业区职工淋浴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22-523页附表2,高温车间淋浴用水量取60L/cap·班,一般车间淋浴用水量取40L/cap·班。
本次设计中工厂的上班制度是三班制,所以选取每班中的一个时段作为上一班员工洗澡的时间,即0-1,8-9,16-17,则淋浴用水总量计算如下:工厂区1为:(m3/d)工厂区2为:(m3/d)(4)工业区生产用水量计算由任务书可知,工业区1的生产用水量为1.6万(m3/d),工业区2的生产用水量为1.8万(m3/d)。
(5)工业区工厂村生活用水计算由任务书可知,工业区1的工厂村人口为1.0万,工厂区2的工厂村人口为0.6万。
故工厂区1的工厂村生活用水为:(m3/d)工厂区2的工厂村生活用水为:(m3/d)(6)浇洒道路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12页,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1.5L,取1.5L。
故该城浇洒道路用水量为:(m3/d)(7)绿化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12页,大面积绿化用水可采用1.5-2.0L/(d·m2),由于该市的绿化面积较大,故选用1.5L。
第二章居民生活用水

2、调查对象确定
第四步:填写调查对象名录表
根据抽样结果,区县级普查机构将确定的100 户调查对象信息,填入居民生活用水户调查对象 名录表(Q301)。
2、调查对象确定
居民生活用水户调查对象名录表(Q301)P13页
2、调查对象确定
居民生活典型用水户调查对象名录表Q301指标解释 【1.区县名称】填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和县(市、区、旗)的名称。 【2.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区县级行政区的代码。 【3.户主名称】根据户口簿填写户主的正式姓名, 即身份证上的姓名。 【4.编码】由区(县)水普办填写,要与调查
4、调查表填报和审核
调查表BJP301指标解释
【1.7 住房类型】在“平房”、“单元式住宅”、“别 墅”、“其他”选项前选择其中一项打“√”。 【1.8自来水有无水表计量】当在取水管道上装有记录其通 过水量的仪表,并按其读数确定取水量的在“有”前打 “√”,否则在“无”前打“√”。 【2.家庭生活年用水量】指满足居民家庭自身生活需求, 2011年全年从各种水源(自来水和其他水)取用的水量。 用水量的计量单位为t,保留2位小数。 【2.1自来水利用量】专指公共供水企业供城镇自来水管网 的自来水水量。 【2.2其他水利用量】指取用的非城镇自来水管网供应的各 种水,包括自备井利用量、市政中水、自建中水、热水等 利用量。
3、调查指标获取
表2-4指标解释 第1-3项指标解释与Q301 指标解释相同。 【4 计量日期】选择7月份和12月份的1-7号共7 天分别记录每日的家庭用水量。 【5 自来水】专指公共供水企业供城镇自来水管 网的自来水水量。 【6 其他水】指取用的非城镇自来水管网供应的 各种水,包括自备井利用量、市政中水、自建中 水、热水等利用量。 【7 合计】为自来水和其他水之和。
2第二章设计用水量2010

Q1 = qNf = 0.2 × 300000 × 0.8 = 48000m3 / d 150000 = 411万元 / d 2.企业生产用水量 2 B = .企业生产用水量Q 365
Q2 = qB(1 − n) = 100 × 411(1-0.3)=28770m / d
3
15
2.3
用水量计算7/9 用水量计算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3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Q 用水量
浇洒道路: ~ 浇洒道路: 2~3 l/(m2.d ),取2 l/(m2.d); , ; 绿地 :1.0~3.0 l/(d·m2 ),取2 l/(m2.d)。 ~ / ,
Q31 = qR S R = 0.002 × 2 ×106 = 4000m3 / d
Q1 = ∑ qi N i f i
8
2.3
用水量计算2/9 用水量计算
2.工业生产用水量为 .
Q2 = qB(1 − n)(m3 /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 万元; 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 B——城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城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城市工业总产值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第 2 章 设计用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设计用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设计用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 (1)综合生活用水 : )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4)管网漏失水量 ; ) (5)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 (6)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
3
取10万m3/d 万
17
2.3
1.居住区生活用水 .
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城市综合用水量是城市供水规划计划所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它
是衡量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涉
及到城市各行各业的用水情况,它主要取决于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
计算城市综合用水量的方法通常利用用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计
算公式为:
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
其中,生活用水量包括水厂提供给城市居民用水、城市间分配的
农业用水和城市定期内提供给城市绿化灌溉的用水量,这些用水量通
常作为城市营养水源的消耗量进行统计,也包括从城市水网供应给建
筑物内部使用的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包括工业类别、工业企业类型、产品类别和其他副产
品类别用水量,具体项目包括:非煤矿山行业用水量、制造业用水量、能源行业用水量、建筑业用水量、服务业用水量等。
通常,这些用水
量将根据不同行业的用水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了解不同行业用水量的
大致分布情况和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用水量的重
要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不仅要准确统计每类用水量,
而且还应考虑各个用水类别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参数之间的综合效应。
在计算城市综合用水量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水源的稳定性、水质情况、地表水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各个行业的用水量,综合分析各类用水量
的变化和趋势,以此有效控制和合理计划城市的营养水及其他用水量
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为当地生活用水量的2~3倍。
9、小城镇消防用水量
农村给水一般不单独考虑消防用水,而在配水管网设
计时,应设置适当数量的消火栓,一旦发生火警时,一方面 加大水厂出水量,另一方面减少其它用户的用水量,以求 满足消防用水。
第二节
用水量估算
城镇总体规划中,用水量规划是一项重要指标,其值将直接控制
和影响城镇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建设计划。 城镇用水量的规划涉及未来发展的许多因素和条件: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
表 3-2-2
小时变化 系 数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 使用 时数 序号 建 筑 物 名 称 单 位 额 (L) (h ) Kh 宿舍 1 I 类、 II 类 III 类、 IV 类 每人每日 每人每日 150 ~ 200 100 ~ 150 24 24 3.0 ~ 2.5 3.5 ~ 3.0
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 2006标准颁布之前,我国农村饮水一直参照《农 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 此次修订中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农村。 • 2006标准一方面在城乡统一饮用水水质要求,另 一方面对农村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 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采用过 渡办法
(1)地区的自然条件。例如,水资源本身的条件等
(2)人为因素。例如,国家的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计划, 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计划、水资源技术状况(包括给水排水技术与节水技术)等。
一、经验预测法
历年城镇用水 量变化情况
分析 判断 城镇用水量估算
城镇总体规划
即工作时数小于24小时/日。根据二级泵站每日供给水量等于
管网每日配出水量:
Q日 QⅡ K时 TⅡ
式中:QⅡ为二级泵站设计流量(m3/h);
TⅡ为二级泵站每日工作时数。
(3)输水管和配水管网设计流量。
1)从取水构筑物到净水构筑物的输水管(渠)设计流量等于一
级泵站流量。 2)从二级泵站到管网前置水塔的输水管道设计流量等于二级 泵站的设计流量。 3)水塔到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和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Q3=q1+q2+ … +qn
式中:Q3为城镇企业设计用水量;q1,q2,…,qn为城镇各 企业最高日用水量(m3/d),由城镇企业用水量标准计算。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Q4 浇洒道路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 2.0~3.0L/(m2·d) 计算;
浇洒绿地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 1.0~3.0L/(m2·d) 计算。
确定取水构筑物、一 级泵站和水厂的规模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在最高日用水量中 有一个小时的用水 量最大
确定二级泵站及输、 配水管网的规模
一、用水量变化
用水量日变化系数
年最高日用水量 K = 日 年平均日用水量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最高时用 K = 时 最高日平均时用
(1)从集中水龙头取水时,用水时间往往比较集中, K时(Kh)值 很大,农村和郊区的时变化系数在2.5以上; (2)大中城市的用水比较均匀, K时(Kh)值较小。
城镇用水量计算
用水量标准
城镇用水量
用水量估算 用水量计算
设计年限内供 水系统应供应 的全部用水量
用水量 标准
城镇总体规划
城镇用水量估算
城镇用水量
城镇用水量计算
生 活 用 水 量
生 产 用 水 量 消 防 用 水 量 公 共 用 水 量 市 政 用 水 量 漏 损 用 水 量
城镇详细规划
第一节
居民区生活用水量标准
历年城镇发展 状况
其他城镇经验
二、统计分析法
多年用水量实 测资料
统计公式 计 算
用水量模 式预估法
历年用水量变化规律
城镇发展过程 特征资料
城镇用水量估算
用水量分 项预估法
分类统计 计算
特征年特征量变化规律
城镇用水量估算
三、规划估算法
1、综合生活用水(含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用水定额采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中的
1.生活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包括日平均用水量标准和最高日用水量标准。
在计算城镇生活用水量时,包含居民生活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两种 标准。
居民生活用水: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综合生活用水: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但不包括 浇撒道路、绿地和其他市政用水。
1)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及卫生标准(GBll730-89)(X)
5、管网漏失水量 当不考虑庭院及消防用水时,管网漏失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5=(Ql+Q2+Q3+Q4)×(10%~12%)
式中:Q5为管网漏失水量(m3/d)。 6、未预见水量 当不考虑庭院及消防用水时,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生活用 水量、畜禽用水量及城镇企业用水量之和的10%~20%计算。
Q6=(Ql+Q2+Q3+Q4+Q5)×(8%~12%)
式中:Q6未预见水量(m3/d)。
7、水厂自用水量 Q7=(Ql+Q2+Q3+Q4) ×(5%~10%)
式中:Q7为水厂自用水量(m3/d)。
8、水厂总供水量 水厂建成投产后所能提供的最大日供水量(即水厂规模)为 前五项用水量之和: Q日=Ql+Q2+Q3+Q4+Q5+Q6
式中:Q日为水厂最大日பைடு நூலகம்水量(水厂规模)( m3/d)。
式中:p0为设计时当年城镇的人口数;d为年人口自然增长
率;n为设计年限,一般可取为10~20年。
2)采用平均日生活用水量标准做计算依据时:
Q1 =p· q1 · K日/1000
式中:q1为平均日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 d)],需调查
取得;K日为日变系数。
2、畜禽用水量 Q2=(qln1+q2n2+…+ qnnn)/1000 3、城镇企业用水量
总共为45m3/d,城镇企业用水共为110 m3/d。未预见水量按 15%计,管网漏失水量按5%计,水厂自用水量取10% 。不计 消防和庭院用水量。试确定水厂设计用水量和供水系统各部分 的设计流量。
计算过程如下:
1)确定设计年限人口数
p =3500(1+0.012)15=4186(人) 2)生活用水量 3)畜禽用水量 4)企业用水量 Q1=4186×80/1000=335(m3/d) Q2=45(m3/d) Q3=110(m3/d)
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上述两项水量可根据工艺及设备情况确定。
7.牲畜用水量标准
小城镇供水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牲畜和家禽的用水量,一 般应通过实地调查,提出各种畜禽的用水量标准。无实际调 查资料时可参考表3-9中的数据。
表 3-9
8、庭院用水量
在设计小城镇供水系统时,庭院用水量不应考虑,但 当采用饮灌两用机井时,则应计算在内,此时庭院用水量
应等于用水量,一方面二级泵站应满足最高日最高时的水量要求,另一方面由 于用水量每日每时都在变化,所以泵站内应设多台水泵并且大小搭配,以保持 水泵在高效区工作。
2)城镇在管网中设置网中水塔或高地水池的情况。此时,二级泵站分级 工作。白天用水量大时,二级泵站提供较大流量;晚上用水量小时,二级
泵站提供较小流量。二级泵站工作一般不超过三级。应按用水区用水量变
Q日 Q K时 24
式中:Q为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m3/h)。
例
题:
某镇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80L/(人·d),水厂(包括
一、二级泵站在内)实行16小时工作制,设管网前置水塔,配水 管网24小时工作。时变系数为2.0,该镇现有人口3500人,人口
自然增长率12‰ 。工程设计年限按15年计。据调查,畜禽用水
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城
工矿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
镇
市政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 标 准
消防用水量标准
管漏等未预见用水量标准
《 城镇供排水工程 》课件
概念:
用水量标准——是指每一种不同性质的用水,所给定的
单耗水量标准。
如每人每天需耗用多少水量[L/(人·d)],每酿造一吨 酒需多少水量(m3/t),每头牲畜每日需多少水量[L/ (头·d)]等。
化情况对二级泵站分级,其原则是二级泵站供水流量尽量接近管网配水量, 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但要求二级泵站的一天供水量等于最高日用水量。
QⅡ1T1+QⅡ2T2=Q日
式中:QⅡ1为二级泵站二级供水时T1(h)时段的供水流量(m3/h);
QⅡ2为T2(h)时段的供水流量(m3/h);T1 +T2=24。
3)城镇设管网前置水塔的情况。此时,二级泵站非连续工作,
4.消防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1)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
表 3- 6
4.消防用水量标准
2)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火灾次数
+
一次
灭火用水量)
表 3- 7
4.消防用水量标准
2)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火灾次数 + 一次
灭火用水量)
表 3-8
5.市政用水量标准
浇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1~1.5 L(m2.次),每日浇撒2~3次。 浇撒绿地用水量采用1.5~2.0 L(m2.d)。
6.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标准
未预见水量是指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种因素而准备
的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10%~12%合并计算。 城镇的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8%~12%
三、城镇给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