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概述(心理)
自我意识概述

➢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感知、 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爱好和行为特点等的认识和体验。
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等。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 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
按自我意识活动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 我。
发现了没有?有些人会低估自己的价值,有些人会高估自己的价值,而你,对自 己有正确的认识吗?
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的主观性,有时候你会发现,真实的你是一个样子,你 眼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样子,而别人眼中的你又是另外一个样,三者之间有着或 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久哈里之窗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 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 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 提出,认为人的心中有四个区域(参 见右图)。公开区是别人和自己都看 得到的;盲点区是别人看得到,而自 己毫无知晓;隐藏区是因为本性害羞 或隐私故而没有公诸于世;未知区则 是神秘莫测,为潜意识或无意识。
丰富、细腻、暴躁、温和
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社会自我 对 自 己 的 名 望 、 地 位 、 角 色 、 权 利 、 义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
自我意识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我意识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我意识是指人类意识对于自己的存在和自我认知的一种能力。
它是我们认识自己和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能力。
通过自我意识,人们能够觉察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和分析。
自我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它使得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意识体验。
自我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大脑的发育和对外界的感知。
它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和深化。
自我意识具有多个维度,包括身体自我意识、心理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等。
身体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体存在的认知和感知,包括自己的身体形态、感官以及运动能力等。
心理自我意识则关乎我们对自己思维、情感和意识状态的认知,能够反思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
而社会自我意识则是指我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关系和身份的认知。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通过自我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自己。
同时,自我意识也是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并产生共鸣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中,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评判和影响。
因此,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力,对于我们优化自身发展、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自我意识也是培养创造力和适应力的关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我意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个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塑造未来的社会。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自我意识的例子。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3讲:自我意识

心理测试(二)
一共30个问题 答案为肯定的记1分
答案为否定的不计分
1、你是否对别人怎样看待你感到担忧? 2、假如走进商店逛一圈后却不买东西,你会感到不好意思吗?
3、你是否总是尽量不做使别人感到不安的事情?
4、假若有人偶然地看见你赤裸着身体,你会感到羞耻与不安吗? 5、星期天早晨你是否不愿躺在床上睡懒觉?
如何确立自我认同感 1.自我分化:把整体自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
2.在整合: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
不能确立自我认同
如果客体我和主体我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
的矛盾难以协调,就会造成自我认同感危机,导致自我认同感扩散(自暴自弃)或 社会角色混乱。
否:接Q10
否:接Q15 否:A型 否:B型 否:接Q14 否:C型
12、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会好奇对方的学历和职位。 13、很少出国旅行,一旦出国就一定要住一流的宾馆。 14、你非常向往金童玉女舒适又多金的婚姻。
15、你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语。
16、买东西时,即便是小钱,你都会用大钞请人找给你。
A型:虚荣强度10% 不管周遭现在流行什么,你都不太在意。你甚至会觉得那些人一天到晚比来比去是一件很无 聊的事,你认为自己的心情最重要,没有必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你对于自己相当的有自信, 似乎没什么能打动或干扰你的心情。但是要小心太过于冷漠,反而让爱你的人着急。 B型:虚荣强度40% 你是一个虚荣型不怎么强的人。虽然偶尔也会花钱去买一些昂贵的东西,但都是在你的经济 许可范围里面,你认为有必要采取买它。不过有时候你会为了不想扫对方的兴而去迎合别 人、配合别人,做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建议你最好是去找一些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 这样子你比较不会觉得郁闷。 C型:虚荣强度70% 你除了虚荣心强,自尊心也很强,你是一个不愿意认输的家伙。你非常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看 你,别人又如何如何,总是装着一副光鲜亮丽,很幸福快乐的样子,老是爱跟别人比。其 实你可以做一个朴素点、真实点的人才对,有时不妨放松一点,做你自己才是最明智的人 生选择。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他自己成 功和失败的经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没有一个人永远是胜利成功的。
调适过度自卑的方法:
1、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 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即使处在不利 的条件下,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
3、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 合适的目标
分析、评价逐渐变的客观、全面。
对自我的评价与外界基本一致,并能自觉地按照 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能够自尊、自 信,但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
凡涉及到“我”或与“我”有联系的事物,
常引起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 愿把情感体验闭锁内心。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 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甜柠檬” “酸葡萄” 心理
影响
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他人的关 系;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无法 完成的任务,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学习毅力是否坚强?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
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许 多人都在思考: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他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缺点?
…… 然而,在这个思考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衡量
自我的尺度,就可能出现自我意识上的偏差。
1、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 面的自我评价。
情绪 有明显的两极性:
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 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 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自我意识概述

当个体丧失自我控制感时会影响到情绪健康和生活态度。
习得性无助: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 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习得性无助实验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中的 最高阶段。
❖核心: “我应该做什么?” “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可以选择如何做?”
自我 认识
自我 体验
自我 调控
自我 认识
定义: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评价,包 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解决的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核心:自我评价 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 自我评价过低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自我 体验
定义:是在自我认识基础上,个体的一种情绪体 验。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责任感、优越感 、羞耻感等。
自我意识结构图:
内容#形式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 英俊、漂亮、有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
衣着、风度、家属、 吸引力、迷人、 质欲望的满足,维持
所有物等的认识
自我悦纳
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自 尊 、 自 信、 自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
角色、性别、义务、 爱、自豪、自卑、人竞争,争取得到他
2 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3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一)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
1.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是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人对自己身躯( 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 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等,包括占有感、支配 感和爱护感。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二、乔哈里视窗美国心理学家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公开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视窗”。
1.公开区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公开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公开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2.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自我意识心理学

自我意识心理学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从事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活动,乃是以其自我意识为中介因素而实现的。
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而形成与发展了的自我意识则进一步推动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联结个体,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的概念,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
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构成,并指出客观的我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物质的客我,社会的客我和精神的客我。
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方面。
三种客观的自我,都受到主观我的好或不好的认识,评价,然后产生自我体验,满意或不满意自己,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我要求客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与赞赏。
二,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被动消极性,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消沉者或受压抑者变得的很被动,是因为他们相信努力是无效的,他们会放弃任何努力,甚至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消沉的自我意识使人们更加抑郁,佩什金斯基和格林纳指出,抑郁是由于个体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对象,这种丧失对本来就缺乏思考力量的个体来说,必然会引起强烈消极情绪与否定的自我认识,从而使自我愈为消沉,以致对社会进一步作出消极反应。
自我意识对学习和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自我意识包含的两个主要成分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个人行为发生重大影响。
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与自尊心密切相关的是羞耻心。
羞耻心是指由于发现自己在认识上,行为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而感到羞愧,受到别人侮辱而感到愤懑。
自尊心与羞耻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
心理学(公共课) - 自我意识

喜欢自己: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者,自我感觉良好;
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尊重自己;
21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识
2. 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
两种体验取决于是否成功以及个体的期望,也就是说,
自我体验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体验,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认
知与自我期望水平。
25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行动 1. 整饰自己,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 整饰自己是个体以适当而得体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表 现自己,是一种社交技术。个体通常在社会交往中通过 选择适宜的言辞、表情、姿势与动作,以给互动对象留 下一个好的印象。 (一)自我认识
1. 内容的多重性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
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
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
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5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
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感谢的大力支持
2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ego或self),ego是精神分
析理论中的核心概述之一,self则主要是指个体的自我
14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 位、角色、性别、 义务、责任、力量 的认识
对自己的智力、性 格、气质、兴趣、 能力、记忆、思维 等特点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 追求名誉地位、与
自豪、自卑、自恋、 他人竞争,争取得
自怜
到他人的好感等
有能力、聪明、优 雅、敏感、迟钝、 感情丰富、细腻、 豁达
追求信仰,注意行 为符合社会规范, 要求智慧与能力的 发展
课前小游戏~我问你答~意识
规则:简单小游戏,我问你答!
问题: 1、你为什么来上大学? 2、你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 3、你将来要向何处发展?
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着不同的意识认识
小张,上海某高校信息系大
案 四学生,因在寝室进行盗窃被 送进铁窗。他坦言,偷窃是为
例 了让自己失败的更彻底。因为 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能 当“领导”、做“伟人”,但 是连续几年的学习和班干部竞 选均受挫折,于是经常逃课, 放弃努力,成了全系最差的学 生,无法正常毕业。面对自己 的失 败,他将其归咎于当初专
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
阶
年龄 心理危机(发 发展顺利
段
展关键)
1 婴儿期0~1 信任感——不 对人信任,
岁
信任感
有安全感
发展障碍
与人交往焦 躁不安
2 儿童早期 自主感——羞
1~3岁
愧怀疑感
3 学前期3~6 主动感——内
岁
疚感
4 学龄初期 勤奋感——自 6~12岁 卑感
能自我控制, 自我怀疑, 行动有信心 行动畏首畏
四、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
志
• 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 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对于处在 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认识自己是其积极关注的 问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如何,都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身心 健康。
• 所以,我们要尝试每天早晨对自己说:“每天的 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 是摆脱所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上阵是因为 你习惯往后看,请转过身吧,努力向前看,你会 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自我中心期(出生后的 第8个月左右~3岁左右)
第二阶段:客观化时期(3~4岁)
第三阶段:主观化时期(青春期开 始~青年后期)
笼统的“我”
“现实的自我”(me)“理想的自我”(I)
•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阐述了关于自我的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独特见解,认为 自我意识的发展将持续人的一生。他还认 为:个体每一阶段的身心发展与前一阶段 的发展状况有关,前一阶段发展顺利就能 为后一阶段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人生的 每一阶段均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 键。可见,危机是因发展而产生的,是正 常现象。而有些人之所以行为异常,是由 于发展危机不能适时化解,逐渐累积,结 果导致个人适应能力的丧失。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及所承 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
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 识。
自我意识的分类
生理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对自己身体、外貌、英俊、漂亮、有吸 衣着、风度、家属、引力、潇洒、自我 所有物等的认识 悦纳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自我完满感— —失望感
发展顺利
自我观念明 确,追寻方 向肯定
成功的感情 生活,奠定 事业基础
热爱家庭, 热爱公益, 扶持后进
随心所欲, 安享晚年
发展障碍
生活缺乏目 标,时感彷 徨迷失
孤独寂寞, 无法与人亲 密接触
自我放纵, 不管他人, 不顾未来
悔恨过去, 悲观绝望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一)从结构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 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尾
有目的、方 向,能主动 进取
畏首畏尾, 无自我价值 感
具有求学、 做事、待人 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 本能力,充 满失败感
阶
年龄
段
5 青春期 12~18岁
6 成年早期 18~25岁
7 成年期 25~65岁
8 老年期65 以上
心理危机(发 展关键) 自我认同感— —角色混乱
亲密感——孤 独感
创造感——自 我专注感
业选择的错误;并最终以犯罪 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苦闷。
• 评价:小张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自我意识混乱造成, 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态度,最终导致 了犯罪心理的产生和人格的扭曲。
• 解决方案:
对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在主体我 与客体我分化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新的认知,水平 上的协调统一的自我,那么就能建立良好的自我 意识。 而且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我 意识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 素质,及预防违法犯罪问题产生具有建设性的作 用
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的 认识。
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自我认识的基础 上产生的对自己所持的情感体验。
自我控制是指不受外界诱惑因素影响, 能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 为,是一种理自我、 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评价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2.自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自我评价更贴近实际情况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方面的主要特点
1.丰富性 2.敏感性和波动性 3.深刻性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 3.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
•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 •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 (四)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 志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 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 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 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 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