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

《落花生》

株林镇中心小学陈彩平

2018年秋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现代叙事散文。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作者许地山,善于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这篇课文正如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赞美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强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借物喻人,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无华。选篇本文意在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得到启示,并能够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生活道理,人生哲理的理解是很浅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些美好的思想,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十自然段。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出示课件)根根胡须入泥土,

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

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回答谜底。(花生)

2.导入课题

师:答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许地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

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师: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同学们一边是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明白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散文好在哪里?板书:(落花生许地山?好?)二.学习课文

(一)过关测试(检查读书情况)

1.第一关:读词语

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都有信心啊,那我得考考你们。不多两道题。请看第一题。请你读一读看看这些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好有眼力)吩咐答应尝尝便宜石榴地上你要答不对我就提醒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半亩茅亭榨油分辨收获可贵爱慕体面)

2.第二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音字

请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发现什么?这段话可不好读,有好几个多音字呢。请你把这些多音字圈出来。谁来读一读画线的词(播种)师提示:大家看这几个词,买什么,翻什么,浇什么。这几个并列的词都是动词后面加名词,那么播后面这个字也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是播散种子的意思,要读什么。(播种三声),不能读四声,请你把声调标在书上。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

(2)比较院与园

通过读这段话,你还发现什么。提示:课文第一句。为什么是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什么院子什么是园子(出示课件):我们共同理解,你家院子有围墙吗?平时你在院子干什么?(玩耍)那么能在园子里玩吗?院子指的是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园子指种植瓜果蔬菜的地方。这下明白了吗?读书的时候分不清字义别偷懒查查字典。

(3)标点符号的使用

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什么:对这里的标点符号有疑问吗,作者为什么用逗号呢?大家猜,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大家看这几件事是一下子完成的吗,中间隔了一段时间。这些事有顺序吗。所以在这里用逗号不用顿号。小结,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表达的语气产生的。

(4)理解“居然”

你还发现了什么?读着读着哪个词就跳到你的眼睛里了。

种下花生就是期待收获,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说一说你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看看母亲说的话这是一块什么地?“荒地”。再判断一下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啊(第一次)判断对了。第一次种花生就收获了,意外不意外,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高兴)意外的高兴说个词。(喜出望外)

(5)齐读

那让我们带着收获后的惊喜读一读这段话。恭喜大家顺利过关。

过渡:这段话作者写了几件事?(种花生、收花生)板书;种收

(二)略学次要部分

除了这两件事作者还写了哪些事?请快速浏览课文。板书:尝议

找找课文里边哪一句话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的。画上波浪线。(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2.议花生的段落

再找找哪些段落写议花生?(3——15)

3.揭示本文写作特点(主次分明)

小结:同学们从文章篇幅来看,你知道哪个内容写得多,也就是写得详细,板书详,哪些内容写得少?换个词:略,你知道议花生是这篇文章的什么(重点),好极了,重点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作者写得(详细),而次要部分写得简略,这叫什么用一个词。(主次分明)这篇散文就是好在这里这也是这篇散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板书(主次分明)

过渡:题目是落花生,作者为什么不重点写如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而是议花生呢?板书(?)下面我们就直奔主题,重点学习议花生看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快速默读3——15自然段

看看他们是怎么议花生的?读完请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

2. 分角色朗读

好读完了吗。我们看一下课文插图,看看这一家人是多么幸福,多么热闹。用个词形容一下。(甜蜜幸福,热火朝天)这部分内容适合哪种朗读方式?我们就现场演一演,议一议。指导朗读:爸爸是成年人了,读的时候语气应该严肃沉稳,姐弟几个应该读出天真浪漫,活泼可爱,还要把收获后的喜悦读出来。好吗。其他同学把花生好处用横线画出来。读完后你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花生的哪些好处,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也举例。(花生能够填饱肚子。)

过渡: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两次。

3.学习第10自然段(爸爸第一次说的话)出示课件:

(1)运用对比的手法。

第一次在第几自然段。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从哪几方面进行对比。

(2)小组学习。填表格

好,下面我们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这张表格。

由组长填写并汇报,小组交流完后请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

出示课件。集体交流。这是大家合作的成果。学生汇报:你知道作者运用对比有什么好处。能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那么花生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学习第12自然段

咱们分析总结一下。花生的可贵之处

不好看(板书:朴实无华)又有这么多用处。又是什么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3)你知道父亲这两次议论有几层意思:

第一次是赞花生

(4)齐读。那我们带着赞扬的语气齐读这一段。注意抓住关键词才能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第二次议花生。这是让我们学花生。。

那我们就带着谦虚的语气学一学,读一读吧。

5. 学习13自然段。

(1)齐读过渡:“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第13自然段。

(2)对比句子。去掉只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去掉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3)换种说法,用上关联词。

(4)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真才实学)(对别人、对身边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5)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其实,我们身边像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如:老师手里这枝激光教鞭,被装在袋子里,外表不好看,没想到有如此大的作用。还有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正因为它们都具备了落花生的品格,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你知道这段话是文章的什么句?同学们这段话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又是文章的中心句。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背过。好。老师教你们一种快速记忆的方法,在30秒内你能读几遍,看能否背过。试着背一背。男女生背,同桌互背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生:老师,不是记。而是印。这样不可以吗?生:“记”的东西会忘记,而“印”是深深地印在心里。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可真强。

六、总结:解开疑难————作者重点写议花的目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重点写议花生了吗?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是啊,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那么其它内容不写可以吗?因为它们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所以不能不写。学了这种方法,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谈谈对你以后的写作有什么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里的问号可以擦掉了吗?

七、深入文本,品味写法,解开疑难:体会这篇散文好在哪里

这篇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其实是教育谁,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属于什么写法,(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希望你们以后也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篇散文根据什么顺序来写的,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所以它是一篇叙事散文。那么这篇散文好在哪里明白了吗?擦掉问号

八、再次渗透德育教育:解开疑难:笔名的含义

学了课文我们懂得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作家和教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话:

你们辛苦了,我们合作非常愉快,再见!

十、板书设计:

外“矮矮地长在地上”

落花生形“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要像花生,做有用的人

用途:“味美”“榨油”“可以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十一、教学反思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的

有理有据,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