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数学老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的技能。

本文将从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提问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巧妙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个有趣的问题会像一颗种子一样,播下在学生心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推动学生思考的方式,通过提出不同形式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指导,为其学习提供反馈。

二、提问的技巧1.问题的设计要巧妙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话题,并且能够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避免直接问答,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问题本质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赏析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论答案的正确与否,都要尊重学生的回答,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3.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问题提问不应该只有一种形式,可以有开放性问题、闭合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式,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4.适时创设氛围老师在提问前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名人名言、展示有趣的实例等方式,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问之后,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思考,自主探求答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针对性的提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启发性的提问则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或定理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情况?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递进性和拓展性。

递进性的提问是在一个基础概念或问题基础上逐步拓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逐步深入理解。

当教师讲解加法运算时,可以提问学生:2+3=?3+3=?5+3=?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拓展性的提问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某个概念或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到更深入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当教师讲解面积概念时,可以提问学生:如何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如何计算一个小广场的面积?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问答结合和师生互动。

问答结合是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提问和回答,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师生互动则是通过提问和回答,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当教师提问学生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回答率和正确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高学习效果。

提问的内容应该贴近课堂教学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内容可以包括前置知识的复习、问题的提出、解题过程的引导等。

提问应该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提问的方式应该多样化,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

常用的提问方式有直接提问、反问法、连锁式提问等。

直接提问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回答。

反问法是教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答案。

连锁式提问则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再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以此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谜语、故事、游戏等形式来提问,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提问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只有用心用好提问艺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艺术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每个数学教师都需要掌握的技巧。

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一些浅谈。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些直接性问题,让学生复述已学过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递进性。

刚开始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点来激活他们的思维,然后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的递进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当学生在一个问题中卡住时,教师可以问一些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拓展性的问题可以涉及一些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相关的内容,但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推理。

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超越课本内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提问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问题,教师不应该急于要求他们立即回答。

在学生作答之前,教师可以提醒他们思考的方向或者给予一些提示。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一、提问的定义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的教育教学活动。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提问的作用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趣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思考,并愿意动手解决问题。

2.促进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推动学生主动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方式展开思考,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的提问,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问的技巧1.提问的适度提问的数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适度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更好地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重点。

如果提问太少,学生容易变得被动,如果提问太多,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烦。

2.问题的质量提问应该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考虑问题的原则性和引导性,而且还要关注问题的启发性和针对性。

问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渐进地掌握知识。

3.提问的方法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反问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交流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选择适合的提问方式。

4.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

尤其是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重新聚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问的方式1. 提问要简洁清晰:提问的内容要简洁清晰,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以免学生听不懂。

2. 提问要具体明确: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含糊其词,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3. 提问要循序渐进:提问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展开,不宜一开始就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

4. 提问要鼓励多样性回答:提问时要鼓励学生多样性回答,不要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

5. 提问要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反问、对话等形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提问的技巧1. 合理安排提问顺序: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可以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提问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3.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提问时,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正面引导和负面引导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门较为艰深的学科。

在教学中,老师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

而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尤其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提问艺术,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方法、提问的技巧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一、提问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中,老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还可以让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提问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概念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1. 概念性问题概念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两位数?什么是三角形?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分析性问题分析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分析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一个圆有几个顶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 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据,让他们观察并总结规律,比如给学生一些数列,让他们找规律并归纳。

通过这种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4. 评价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以上种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会结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积极性。

下面我将从提问的目的、方式、技巧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目的1.检测学生掌握程度: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一知识点,需要教师继续进行拓展;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说明这个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再次讲解和重复练习。

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与思考没有高低之分,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快速反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问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提问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常用的提问方式包括:1.特定针对性的提问:在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方面与学生逐一检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和使用知识点。

2.引导型提问:教师利用自己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开放式提问法: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和了解某一知识点。

三、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良好效果不仅需要选对合适的方式,更需要合理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提问的技巧:1.合理的时间:在提问时应该掌握好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留出时间来听学生的回答。

平时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间隔时间,鼓励小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有时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感到不快或者紧张,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让所有的回答都有成果。

3.换一种方式提问:针对同一个问题,本着善于变换思路的态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提问过程中找到一个最适合需要的方法,促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4.鼓励多样化的回答:不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范围,要鼓励多样的回答,即使不是正确的答案也不要马上予以否定,应该鼓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认真思考,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内容摘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

相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法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全相同的。

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探索解答问题。

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设计要精当,实施要巧妙,作了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

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

加德纳盼望教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设计要精当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

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

提问设计涉及备课的很多方面,考虑时应注意:1、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

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

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

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提问要有逻辑性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

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课堂效果不见得。

例如:学习方程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请你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方程:(1) 8x=56(2) 7+21=28(3) 6+3x(4) 9+x=31(5) x-17=13(6) 24÷x=3①”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②“判断是与不是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方程这一概念中最关键的词是什么?”③“你认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使学生思路明确,积极思维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方程”这一概念,并为下面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4、提问要有适度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肤浅,学生只做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根本不用动脑筋,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会问“好不好?” “对不对?” “高不高兴?”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答案。

教研员沈福美老师在评课时特别指出像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取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

但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如果课堂上一个难题下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就不明显了。

5、提问要有开放性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

教师应在给学生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让学生探究,从而加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进裁剪技术后,每件上衣节省0.13米,原来做100件上衣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方法。

二、提问实施要巧妙1、设置良好的提问情境⑴设置启人思考的情境。

教师在提问时,应设置有趣的情境或者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者给予必要的提问等等,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但有明确的方向,而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上“生活中的推理”这一内容,有位老师新授部分采用了有趣的“猜谜”游戏形式。

他利用多媒体出示香蕉、草莓和葡萄三种水果还有红、黄、绿三个盒子,让学生猜想老师会如何放置这三种水果,要求每个盒子只能放一种水果。

问题一出,学生就很积极地举手抢着回答。

在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老师又提出新要求:“葡萄不放红盒。

”这下学生开始动脑筋了,结果学生的分析回答非常不错。

可老师又提要求了:“草莓不放到绿盒。

”学生们又开始思索了。

最后当学生分析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说了:“香蕉放到黄盒。

”这下,学生乐开了,很快就推断出这三种水果的放置。

这位老师一层一层地提问,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思路,也给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慢慢琢磨推理,找出结果。

⑵保持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的。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

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行为举止等,都要给学生一种信赖和鼓励;要以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要用强制性的态度来要求学生回答。

对应答学生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应耐心听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我通过教育实习,总结了一点:在课堂上,对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等待,稍做启发,不要当即否定;对回答错的学生不要训斥;对那些不做回答的学生不要实施惩罚制度,应让其坐下听其他学生的回答。

⑶正确对待意外。

小学生天性活泼机灵,有的时候他们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希奇古怪,出人意料。

教师对答案正确与否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千万不能妄自下定论。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极具科学性的,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把模棱两可的结论传授给学生。

在讲解“从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求剪去后剩下部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题时,学生的答案有三种,剩下部分的面积都一样为75平方厘米,但周长不一样。

其中有一种剪法,如图学生对它的周长有异议: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剪法剩下部分的周长只要求外面一周也就是大正方形的周长,可也有学生提出应该是外面一周加上里面一周也就是大正方形的周长与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

学生各有各的理由。

老师当时也被愣住了,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老师一下子也不能确定谁对谁错,就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请同学们课后再去认真思考一下,老师也要好好想想,到底这种剪法所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小学生天性率直,在课堂上会指出教师的错误,那时教师不应该指责,应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选择恰当的时机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好时机,否则就不能达到优化的效果。

比如说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许障碍。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的知识,得到新的规律,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提问对象要明确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

提问的效果最好是能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关我的事”的心理,就不加思考;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也会造成相同的弊端。

课堂上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教师不要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大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

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没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选择良好的表达方式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数学语言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提问要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练,恰到好处,不能模糊不清。

比如在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提出:“观察这两道应用题,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到底是问每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是两道应用题有共同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比较?再比如:“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回答。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提问形式:⑵保持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的。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

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行为举止等,都要给学生一种信赖和鼓励;要以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要用强制性的态度来要求学生回答。

对应答学生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应耐心听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我通过教育实习,总结了一点:在课堂上,对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等待,稍做启发,不要当即否定;对回答错的学生不要训斥;对那些不做回答的学生不要实施惩罚制度,应让其坐下听其他学生的回答。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实施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⑴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⑵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⑶张士清(主编),《课堂语言艺术基本功训练》,杭州大学出版社⑷江渠(主编),《教育理论》,现代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