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

活动
是天转还是地转?
图片中人物是谁?说一说他的杰出贡献?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太阳 不停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一年 。
4、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倾斜的 ,而且它的
空间指向 保持不变

5、季节变化 、五带的划分 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授课人:XXXX
是天动还是地动?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地 轴 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小时 ,也就是一天。 4、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 昼夜也随着交替 ,
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A图
B图
活动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右侧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
么季节比较低? 夏季;冬季。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
较短?
夏季;冬季。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
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 线上一年直射一次。
活动【结合第4页阅读材料】
右侧图片是“夏至日、冬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思考:
1.A图中,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北极地区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件】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课件】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较多
最多
较多
最少
地球公转 二分二至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夏至
春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秋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填图·绘图 ①在图中的横线上填注节气名 称。 ②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 球的公转方向。
6.22前后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23.5°N)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有无极昼极夜 北极圈以北极昼现象
现象
南极圈以南极夜现象
春分/秋分
3.21前后/9.23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以北极夜现象 南极圈以南极昼现象
有一次阳光直射。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此地纬度位置是 A. 23.5°N
( A) B.23.5°S
C. 66.5°N
D. 66.5°S
4、这一天的日期大约是 A. 3月21日前后
( B) B. 6月21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5、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极中山站升起国旗.唱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66.5°N
北极圈
23.5°N
北回归线
23.5°S
南回归线
66.5°S
南极圈
填图·绘图 ①在图中的横线上填纬 线①和②的名称。 ②在图上利用横线表示 出“南温带”的分布范 围。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及练习题课件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及练习题课件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光可以直射到井底,小明家乡所在的纬度可能是( C )
A.0°
B.23°N
C.23.5°N
D.23°S
9.下列纬度中,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 C )
A.0°
B.10°N
C.30°S
D.70°N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5.下列关于下图经纬网中阴影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精巧点拨
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
、极昼和极夜现象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或一天)
一年
产生的地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 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
理现象
升西落、时间差异
( B)
A.一年只能接受一次太阳直射 B.全部在热带地区 C.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全部在西半球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9.造成图中同一时刻三地影长不同的原因是(A )
A.地球的公转 C.天气的变化
B.地球的自转 D.经度的差异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前预习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这种自然现 象是地球的 自转 造成的。 2.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地轴 的旋转运动。地球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4 小时, 也就是 一天 。 3.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地球的运动》
注意:地轴是一个假想概念, 不是实际存在的。
自转一周的周期约为24小时, 也就是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思考
观察讨 论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假定它是静止的,地
太 阳 光
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 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
地球的公转
观察讨论
1.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 是什么?方向如何? 2.地球公转时,地轴的 方向何?地轴是直立还 是倾斜的?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 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方向:同地球自转.
2.周期:一年
3.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 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 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
各有什么现象?而地
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
地理现象呢?
现象一: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运动,所以产生
了昼夜更替。
晨 线
球夜 半
理解晨昏线的意义








线
昏线
现象二:地方时差
观察讨 论
在同一时刻, 姨妈和畅畅互 相问候,为什 么会有时间的 差异?
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导致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的时间。
有极昼极夜 66.50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23.50
有太阳直射00
23.50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极夜夜 有极昼极夜 66.50
900
北寒带
极昼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南ຫໍສະໝຸດ 带南极圈南寒带900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然后提出问题:(播放课件)
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环节七
教师通过演示地球仪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时差产生的原因,进而讲解时差的特点。
重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
难点
解释时差现象
四、教学方法分析
提问导学法、 归纳总结法 、动图导析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与任务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与任务解决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教师采用妙语导入和问题导入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所学内容。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问题把学生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而不解,在探索的心理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五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六
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让学生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使学生推导出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说明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上,愉快的享受学习。
环节三
先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的幻灯片,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7张PPT)

厄瓜多尔赤道两侧上的奇特现象
课 堂 练 习
本节知识小结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 周期:一天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球 的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太阳直射与太阳高度角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新课讲解 三、地球的公转
特征: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北极总指向 北极星附近。
新课讲解 三、地球的公转
现象: 季节变化 形成五带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新课讲解 三、地球的公转
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阅读材料
回归线和极圈 23.5°N 称为北回归线 23.5°S 称为南回归线 0° 称为赤道 66.5°N 称为北极圈 66.5°S 称为南极圈
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
9、10、11月
北半球秋季 南半球春季
12、1、2月
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夏季
课堂小结
地球上的五带
温度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N —23.5°S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23.5°N —66.5°N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23.5°S—66.5°S 北极圈以北 66.5°N---90°N
(2)一年中____夏____季白昼时间较长? ____冬______季白昼时间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 的季节是_夏___季_,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_冬__季__ (4)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由___于__地__球__的___公__转__产__生__了___季__节__变__化_________ (5)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北__温___带____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 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 终年无太阳直射
新课讲解 三、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正好相反。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周特期点: :一地轴年倾斜、指向不变
4、产生了 地理现象
旋转中心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五带
想一想:
1、一年之中,当地每天中午太阳都 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升得高一 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C )
A潮涨潮落
B冬去春来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有365天
3、每年的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 (
(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太阳直射所能到达的最北的界线是:( D )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5、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C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做一做
傍晚 早上
小结:
• 一、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转) • 1、方向:自西向东, • 2、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
替 时差
做 一 做: 演 示 地 球 的 公 转
66.5°
小结:
二、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 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 节较短?
请描述当地四季的变化: 书P13 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 的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 高度
白昼时间
由低向高 过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23象.50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既无太阳2直3.50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1、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 A ) • A地球的自转 • B地球的公转 •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D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短向长 过渡
最高 最长
由高向低 过渡
由长向短 过渡
最低 最短
地面得到 由少向多
的光热 过渡
最多
由多向少 过渡
最少
3、4、5 月
北半球 春季
6、7、8 月
夏季

9、10、11 月
秋季
12、1、2 月
冬季
南半球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小结
地球的公转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面得到的光热的变化
四季的变化
900

66.50 北 极 圈
带 23.50

00
划 分
23.50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66.50
南极 圈
900
•赤 道

900N

66.50N
北寒带 北极

北温带
带 23.50N
北回归线

00
划 23.50S 分
赤热 道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66.50S
南极圈 南寒带
900S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6、我国大部分的陆地是位于五带中的 :( B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7、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 ( A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