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设计基础教程

设计基础教程设计基础教程设计基础是指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则、技巧和方法。
无论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离不开设计基础。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和教程的一般内容。
设计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是设计师构思和实现设计作品的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设计基础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对设计基础的学习和实践,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提高设计能力。
设计基础教程的一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基础:学习绘画、色彩学、构图和透视等基本的艺术概念和技巧,以提高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
2. 设计原则:学习平衡、对比、重复和节奏等设计原则,以构建和组织有效的设计结构。
3. 图形设计: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图案和文字等元素,熟悉排版、标志设计和海报设计等常见的图形设计项目。
4. 产品设计:学习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人机工程学、人类行为学和材料科学等,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产品。
5. 室内设计:学习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家具搭配和装饰风格等基本要素,以创造舒适、实用和美观的室内环境。
此外,设计基础教程还应包含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
通过完成各种设计任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讨论经典设计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
对于学习设计基础的人来说,坚持实践和不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的实践,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造力。
同时,设计师还应该持续学习最新的设计趋势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需求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设计基础教程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设计基础,我们可以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在设计行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设计基础的课程

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基础的课程课程名称:基础设计概论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审美观,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的认识和理解。
2.强化学生的基本设计技巧,包括线条、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设计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单元:设计基础概论1.1设计的定义和分类1.2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3设计思维与审美观培养第二单元:线条与造型2.1线条的基本构成和表现力2.2线条的运用和线条的表达方法2.3造型的原理和造型的基本要素2.4造型的运用和造型的表现技巧第三单元:色彩与材质3.1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色彩的心理效应3.2色彩的运用和色彩的表现手法3.3材质的特性和材质的表达方式3.4材质的运用和材质的创新第四单元:设计创意与表达4.1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创意方法的引导4.2设计创意的表达和设计创意的评价标准4.3设计项目的创意要求和设计思路的构建4.4设计创意的呈现和设计创意的展示技巧第五单元: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5.1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团队角色分工5.2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项目管理的流程5.3团队合作中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5.4团队合作项目的实践和成果展示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灵活运用讲解、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等教学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思维和设计原理。
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占学生总评成绩的50%,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
2.期末考试占学生总评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扎实的设计基础和创意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发展设计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基础课课程指导书(二)

课程指导书课程号:10012182课程名称:专业设计基础(2)上课班级:2010建筑学1-4、规划1-2、园林1-3课程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教授学生建筑的基本知识和训练学生基本绘图方法,应用有关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及空间形象力。
要求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了解建筑功能、空间、形式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构成的基本方法,建筑测绘方法,建筑基本知识和绘图基本方法,以及包括水彩渲染在内的表现技法;有能力通过色彩进行建筑材料、工艺、光影等建筑艺术的表达,并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相关图纸并制作模型。
考核内容:本课程采用多次作业的方式考核学生,作业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色彩构成渲染练习、立体构成、意境环境分析、建筑名作分析。
(具体分项内容及要求详见任务书)成绩评定方式:期末总成绩为四次大作业的平均成绩,平时成绩只作为学生有否参加课程考核的资格考核,不记入总成绩。
任务书作业一——色彩构成渲染练习作业目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以及色彩构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了解水彩渲染的特点,并掌握水彩渲染的步骤以及常用表现技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有能力熟练运用水彩、铅笔、尺规等工具绘制色彩构成,并把握建筑图面的色彩关系与黑、白、灰关系。
作业内容:通过一幅场景(该场景以具象建筑、街道场景为对象),用构成的手法提炼、概括形状和色彩,采用平涂、退晕、叠加的基本渲染技法完成一幅色彩构图。
(要求必须绘制典型色环)图纸要求1、图纸大小:裁图尺寸为480*480;图框尺寸为上下左右各留1厘米。
2、图纸要求:图面整洁、退晕效果均匀、构图完整、图纸美观。
3、工具:铅笔、毛笔、水彩。
时间安排:三周课外作业:每周写一篇仿宋字,格式为9×5mm,字距为2mm,行距为5mm,纸张大小为16开。
作业二——立体构成作业作业目的: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认知能力,锻炼学生对不同类型空间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利用各种材质、色彩、形状的有形实体围合、界定、分割、暗示、无形空间的逻辑处理能力。
设计基础的课程

设计基础的课程
设计基础的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原理和概念:介绍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概念,包括平衡、对比、重复、层次、色彩理论、空间和流动等。
2. 手绘技巧:教授基本的手绘技巧,如素描、速写、透视和造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软件和工具:介绍主流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如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和InDesign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软件操作技能。
4. 色彩和排版:探讨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排版的原则和技巧,包括字体选择、文字对齐和行距等。
5. 印刷和制作:介绍印刷流程和规范,以及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制作技术。
6. 用户体验设计:介绍用户体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用户研究、用户需求调查和原型设计等。
7. 品牌和标识:探讨品牌设计的重要性和步骤,教授标识设计的原则和实践技巧。
8. 网页和移动界面设计:介绍网页和移动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常用的设计工具和技术。
9.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案例,了解设计师在实际项目中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10. 设计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设计项目,让他
们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设计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设计基础课程是面向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设计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其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掌握设计基本概念和设计语言;2.熟悉常见设计工具和软件;3.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设计基础概述1.设计概念和设计语言–设计的定义和分类–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2.设计史和流派–设计史概述–设计流派介绍3.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设计思维模式介绍–创新思维训练第二部分:设计工具和软件1.设计手绘工具–设计素描–色彩学基础2.设计软件应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第三部分:设计方法和流程1.设计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市场和竞争分析2.设计方案制定与评估–创意方法和创意技巧–设计方案评估方法3.设计实施和测试–设计标准和规范–设计测试与验收第四部分:综合实践1.团队合作与沟通–团队建设和团队角色–沟通技巧和冲突管理2.设计案例分析和演练–设计案例分析方法和技巧–设计方案演练和调整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1.讲授方式:–教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生课堂讨论和演讲2.实践操作:–设计工具应用和实战演练–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50%):–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0%)–作业和实验报告(30%)2.期末考试(50%):–考试内容包括概念、方法和实践操作六、参考书目1.《设计的语言:平面、空间与形体》2.《创意思维训练》3.《Photoshop CC全面入门教程》4.《Illustrator CC入门与提高》5.《InDesign CC精讲教程》七、总结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为学生打下设计基础,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学习更高级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计教案——打好设计基础,创作更高水平作品

的文章。
基础设计教案——打好设计基础,创作更高水平作品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还是媒体设计,每一类设计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注重的点。
流行设计风格不断变化,但是设计的基础却永远不变。
打好设计基础,是创作更高水平作品的必要条件。
在设计教学中,设计教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基础设计教案的内容,打好设计基础,创作更高水平作品。
一、设计的视觉基本元素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元素是构成设计的基础要素。
设计中的视觉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形、色、值、纹理、空间。
在基础设计教案中讲解视觉基本元素的特征、分类、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通过多角度理解视觉基本元素,将它们巧妙地运用在设计之中,是打好设计基础的第一步。
二、设计原理和规律设计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设计原理和规律,设计原理和规律是指设计中的行为习惯和法则,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元素。
设计的原理和规律有很多,如对称、平衡、比例、节奏、重复、普遍性、反差、配色等。
在基础设计教案中,应该全面介绍这些原理和规律,理解设计规律的同时,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将设计原理和规律融入到实际设计应用中。
三、设计实践及分析设计教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中,更应该注重实践学习。
通过设计实践,了解设计中实际操作的流程和技巧,同时对以往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找寻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四、设计评估和提升在制定设计教案时,应该设置合理的评估机制,帮助学生或设计师了解自己设计水平的优劣,发现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改进提升。
设计教案需要设置一定的课程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空间,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打好设计基础,是创作更高水平作品的必要条件。
在制定设计教案中,应该注重对基础设计元素、设计原理和规律的深入学习,注重实践学习,通过实践来加强理论的联系,提高设计水平,同时也应注重对于学习的评估和提升,让学生或设计师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创造更高水平的优秀作品。
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

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设计思维、设计原则、设计元素、设计流程和设计工具等。
一、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面向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注重用户体验和创新。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维:1. 用户研究:学习者需要学会观察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行为,通过调研和用户测试等方法获取有效的用户反馈,为设计提供依据。
2. 创意发散: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头脑风暴、关联思维等方法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故事叙述:学习者需要学会通过设计讲述一个故事,将复杂的信息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传达给用户。
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设计中的基本准则,它能够指导设计者的决策和操作。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者需要熟悉以下几个常见的设计原则:1. 一致性:保持设计风格的统一性,让用户在不同的界面或产品中能够获得一致的使用体验。
2. 简约性:简化设计要素,提供简洁明了的界面和布局,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3. 对比度:通过差异化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设计元素,提高信息的辨识度和可读性。
4. 平衡性:协调各个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整体设计显得平衡、和谐。
三、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构成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色彩、形状、线条、质地等。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设计元素:1. 色彩:了解不同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色彩的表达感染力,掌握色彩对设计效果和用户情绪的影响。
2. 形状:理解不同形状的意义和用途,掌握形状对设计的表达和装饰作用。
3. 线条:熟悉线条的基本类型和运用方法,了解线条对设计的引导和分隔作用。
4. 质地:认识不同质地的特性和效果,掌握质感对设计的增强和表达。
四、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指设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它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原型制作、视觉设计和测试等环节。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和项目目标,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
设计课知识点

设计课知识点在设计课中,学生将学习各种设计理论和实践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
本文将介绍设计课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一、设计基础1. 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概念,以及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心理学。
2. 图形构成:介绍图形的各种基本要素,如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用。
3. 排版原则:包括文字排版的基本规则、字体的选择和搭配、字号和行距的调整等。
4. 图像处理:学习如何使用设计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剪裁、调整色彩和对比度、滤镜效果等。
二、平面设计1. 界面设计:介绍网页、手机应用等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包括布局、导航、交互等。
2. 标志设计:学习标志设计的要求和技巧,包括理解客户需求、使用形状、色彩和字体等元素来传递信息。
3. 海报设计:了解海报设计的目的和特点,学习如何使用合适的排版和图像来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注意。
4. 包装设计:介绍包装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学习如何设计吸引人的包装并与产品相匹配。
三、动画与多媒体设计1. 动画制作:学习基本的动画制作原理和技巧,包括帧动画、补间动画和骨骼动画等。
2. 三维建模与渲染:介绍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创建物体、表面材质和光照效果等。
3. 多媒体设计:学习如何设计多媒体作品,包括交互设计、声音设计和视觉效果等。
四、品牌设计1. 品牌识别系统:了解品牌识别系统的构成和设计原则,学习如何设计具有品牌特色的标志、名片、信纸等。
2. 包装设计:学习如何设计与品牌一致的包装,以便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消费者。
3. 品牌传播:介绍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如广告、社交媒体和公关活动等。
五、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1. 用户研究:学习如何进行用户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以便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界面。
2. 信息架构:介绍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学习如何组织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3. 交互设计:学习如何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包括交互流程、导航和反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计”课程学习指南一、首先要理解这门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为本课程的的学习理清思路。
基础设计课程是学科基础课向与专业课程的过渡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努力突出这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以衔接起构成基础课和产品设计课,课程重点解决造型能力,即设计语法问题。
为后续的产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打好基础,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从课程结构上看,本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要求提高学生的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设计能力。
1. 学习目标基础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将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形态设计中能融会贯通的加以运用。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形态的基本组合切割过渡方法和基本的形式美法则, 理解材料、工艺、经济等要素对形态的限制作用,要求学生掌握对形态的基本解析能力和造型能力,能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及直觉力。
作业需完成手绘稿。
为顺利过渡到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做好准备。
大学的课堂教学是引导性、研究性和探讨性的,尤其是设计类专业,课程是基于教师个人丰富的知识面基础上的强调个人理解的设计点评与解析。
学习鼓励百家争鸣,而不是一家之言,人云亦云,这也和设计的创新本质是一致的。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路径。
如何在这门课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提高手绘能力,观察力,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后的归纳总结整理等等。
达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产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打好基础,提高设计实践能力的作用。
①知识目标:学习造型的基本技巧和形态创新的基本方法,理解形态与功能、结构、技能、材料等要素间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具备以美学和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创造形态,具备基本的形态的鉴赏能力、形态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产品设计课程打好基础。
③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具有感性的思维和理性分析去分析、创造形态的专业素质。
2. 学习内容(1)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组合时块面的过渡手法研究②.统一与变化的总体原则的把握③.繁简的对比关系的掌握,刻画细节的能力。
难点:①.块面间的多种过渡方式的研究②.通练习努力追求造型与现有产品的差异感和独特性。
(2)课程内容:知识单元1课程导论(①.创造的层面②.产品形态分析③.产品形态的限定条件分析)学习目标:理解形态创造在设计中的地位及功能、结构、材料等相关因素对形态的限定知识单元2:构型与过渡(①.形的把握与过渡②.剪切构型③.组合构型④.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⑤.剪切组合中的块面过渡)学习目标:掌握产品组件的基本构成手法知识单元3:细节的文法(①.统一与变化②.安定与轻巧③.尺度与比例④.对比与调和⑤.对称与平衡⑥.节奏与韵律⑦.比拟与联想)学习目标:学习掌握形态的解析与鉴赏,掌握形态创造的细节处理技巧知识单元4:共性问题的点评与指导(①.草图表达②.Ipad交互点评)学习目标:通过实践练习掌握产品形态创造的处理技巧(3)设计实践:设计实践内容总体说明:基础设计实践环节注重研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围绕形态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设计实践与体验,让学生解析鉴赏形态和手绘表达形态的方式展示基本概念与结论,去体验和了解形体,使学生获得利用基本的表达技法去创作和表达形体的知识和能力。
以下各项训练,不需设计出完善的产品,只追求有哪些造型可能性。
设计内容1:主题点评反馈,方案深化设计内容2:形态表达示范设计内容3:主题实践设计内容4:学生实践心得体会交流,形态表达示范设计内容5:作业整理,综合点评(4)课外学习“基础设计”课程中主要的两个教学部分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是相互交织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同样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来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预习,课堂学习,设计实践,课后阅读等多种学习手段,不断地学习、强化设计造型能力,为之后的产品设计打好夯实的基础。
大量的阅读、观察现有产品,学习、了解在一件作品形式美感的背后,在看似随意的线条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些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
学生要通过对造型元素的盘点与文法的归纳,用心体会优秀的设计在形态处理上的技巧和原则,体会每根线条、元素的归属理由,领悟其中的造型文法。
积极开展实践、把握基本的造型技巧与手段。
二、学习资源与学习建议(1)网络课件设置特色通过网络开展课程自学或巩固复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开展建构性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①.在如何解析与创造形态的问题上,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结合老师总结出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中提到的点、线、面、体块构成法则,来针对性的解析产品的造型文法训练。
②.利用互动课件同学们可以去体会在一件作品形式美感的背后,理解在看似随意的线条背后蕴含的一些内在的设计的逻辑性和规律性。
其中也穿插了对结构、工艺的一些点评,不过目的还是为了加深对形态的理解。
利用可互动的教学案例,加强在线学习,增强理解。
③. 全新的互动习题设置来强化理解。
独创的和更具针对性的习题,是通过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特别薄弱的环节来专门设计,学生要尽量多联系多思考以单独强化。
课程习题分为随堂互动练习和课外作业两种。
习题主要采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比如如何调整食堂读卡器的造型等。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身边的各种产品产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处理是否受到了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以美学和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创造形态。
互动课件汇总随堂互动练习大量采用历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互动练习、并提供在线指导。
之所以以点评学生作业方式来设置题目,一是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是学生作业比大师作品更具亲和力,也就是说,为同学们设置一个近期目标,一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来增加大家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2)互动课件——如何使用本课程flash动态交互课件可点击以下链接访问:/site/display.php?actionPage=study/leading&action=module_content&module=2&co_id=1#点击“FLASH课件”①.课件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所有绿色文字或图形按钮区域均为点击按钮,可即时点转。
如下图总目录所示:整个课件分成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内容、课程练习和参考读物六大部分。
重点建设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练习两大块。
其中HELP为课件使用说明,Contents为课件编制特点及思路。
②.点选仿真分析中的1或者2选项,弹出互动操作新窗口,用鼠标在画面上拖动,画面上的产品可根据您鼠标的拖动位置进行360度全景展示,加深对形态的理解。
③.课程练习板块设有互动习题和课程作业两大块。
如图所示,鼠标移动到相应绿色响应区域即会出现小图标提示相应习题内容,所有课程作业均提供示范或在线指导,为今后远程教学的开通打好基础,使学生自学时能得到更多的实时帮助。
在线指导和作业范例则用图形、动画、文字形象的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即使是远程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帮助。
在每个页面右上角均有contact us,可为今后网络化教学提供相应接口,及时反馈学生信息。
推荐网站中的所有网址链接均能直接点转至互联网相关地址。
④.在课程内容中出现的绿色图形均为可点选,为点评按纽,移动到图示图形区域时,画面上可出现点评文字。
灰色则无响应。
为概念显示图标,点击后显示概念文字,可以让教师有效的控制课堂的节奏和调整学生注意力。
为同一个主题内,图片上下翻动的指示图标。
灰色则无响应。
为不同主题间,既课程内容的前后翻动图标。
灰色则无响应。
为单元间快速跳转图标。
其他如More,Back,和其他单元内绿色分类文字等均能点转并提供相应内容链接。
(3)学习建议①.草图的表达草图的表达是课程学习的基础。
草图是沟通的手段,单纯的把某张草图画的好看不是最终目标,透过这张草图展现的是设计者的思路过程,是如何通过展现在草图上的产品形式,表达出形式背后的功能。
如何来强化这种沟通能力,建议学生平时生活中多观察现有产品,观察产品每个面的细节处理、爆炸图,用感性的思维和理性分析去分析学习这些产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形态的基本组合切割过渡方法和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及直觉力。
②.材料、工艺、经济等要素的综合学习综合学习能力对于理解形态同样重要。
要求学生开展主动性、建构性的学习,理解材料、工艺、经济等要素对形态的限制作用,并将这些融入到产品形态的处理。
③.阅读能力不论是了解现有产品的造型细节还是理解材料工艺经济等因素,都需要学生广泛的涉猎,大量的阅读。
对于一本书,“翻过”和“看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要求的是在阅读中进行大量的思考、分析,在看书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思考,分析书中内容优缺点,有些细节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处理,这样处理之后与书中的版本有何不同,孰优孰劣?设计造型没有标准答案,永远都可以再进步,可以做的更好,学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改进。
(参考书目见备注)④.归纳整理能力归纳整理能力是大量阅读之后必要的总结工作,这是记录、梳理思考过程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方便之后进行知识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经过归纳整理思维加工,很难将前后知识同化,同化整理后的内容更容易被记忆。
⑤.文学修养就设计而言,无论是最初的构思和最后的方案表述都离不开文案。
这要求设计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所以,课程课件中的相对文学化的点评文字和总结,也正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观念,所谓言传身教,相信比单纯的说教式的来要求同学们加强文学修养要有效的多。
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关于造型方面的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
所以,课程起到一个带领的作用,不仅是之前提到建议提高的能力点,更需要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大量观察,练习,结合自身问题,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为后续的产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打好基础,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三. 参考书与网站资源参考书:1.李锋、吴丹编著《产品基础形态设计》,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2.金伯利•伊拉姆著《设计几何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8月;3.谢大康编著《基础设计——综合造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4.蒂莫西·萨马拉编著《设计元素》,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5.古德里奇等编著,刘爽译《设计的秘密:产品设计2》,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2月6. Alessandra Antonini著《Design Boutiques》,Carles Broto i Comerma [for Links],2008年1月7.《Design Inspirations》,Daab Books出版,2007年12月8. Moniek Bucquoye , Dieter Van Den Storm著《Forms With A Smile》,Antique Collectors' Club, 2008年9. Jacobo Krauel著《New Trade Show Design》,DB & LINKS,2008年3月10.Editors of Phaidon Press著《Phaidon Design Classics(Pts. 1, 2 & 3)》,Phaidon Pres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