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中OTO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中OTO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OTO商业模式(Online to Offline)是指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线下商业活动的商业模式。
它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种特殊商业模式,相较于传统的B2C或C2C模式,OTO商业模式通过将线上的优势与线下的实体店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OTO商业模式的出现源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实体店面临着新的挑战。
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商品,这给实体店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实体店开始探索如何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于是,OTO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OTO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通过线上平台,消费者可以浏览商品信息、下订单并完成支付。
而线下实体店则承担着商品的展示、交付和售后服务等功能。
通过线上平台,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找到所需商品,而利用线下店面,消费者可以亲自体验商品,得到更全面的信息,避免了线上购物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OTO商业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线下体验和服务。
实体店的存在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以亲自试穿衣物、品尝食品等,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并带来更高的转化率。
而线上平台则提供了更多的商品选择、更快的购物体验和更方便的支付方式等优势,使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商品。
OTO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关注如何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荐系统,帮助消费者在线上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并推荐到线下店面进行实际试用。
研究者研究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收集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为线下店面提供精准的营销和服务。
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线上平台的浏览、搜索和购买行为,实体店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研究者还研究了OTO商业模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及展望_王炳成

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 、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 辑的概念性工具 。[ 18] 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 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 , 即客户 界面 、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的各环节要素的可能组 合 , 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 。 马君(2007)认为 , 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的外 部假设条件 、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 , 用于整合组 织本身 、顾客 、供应链伙伴 、员工 、股东或利益相关者 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 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 19]
2009 年 11 月 总 155 期 第 6 期
山 东 经 济 SHANDONG ECONOMY
Nov ., 2009 G en .155 No .6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及展望*
王 炳 成1 李 洪 伟1 王 显 清2
(1.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山东 青岛 266510;2.青岛澳柯玛股份公司 , 山东 青岛 266510)
原磊(2007)研究 指出 , 虽然商业 模式(business model)一词最早于 1957 年出现在论文正文中 , 但正 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 却是 1999 年以后的事情 。[ 1] 商业模式有清晰地说明价值 命题 、确定市场细分 、定义企业的价值链结构 、评估 生产产品的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 、描述企业在连接 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制定竞 争 策 略 等 六 大 功 能 (Chesbrough & Rosenbloom , 2002)[ 2] , 是创业者创意开发的最终成果 , 具 体体现 出创业的战略价值和基础意义 , 是个人或企业创业 中最具经济潜力的一种重要形式(王伟毅 、李乾文 ,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孙红梅 【 摘要 】 商业模 式是 近年 来管理 学领域 研 究的热 点。许 多创 业 者 尽管能够识别很好的创业机会 , 拥有 丰富的资源, 但 仍然无法成功
创业创业 。 究其原因可能是没 有能 够设 计 出合 理的 商业模 式。彼
王 朝 云
2 3 0 6 0 1 )
辑结构体系 。 三、 商 业模 式构 成 要 素研 究
二、 商 业 模 式 内涵 的 研 究
商业模式 的内涵具有 复杂性体 现在 商业模式 是一个 系统 , 研 究者很难全 面的去把握 , 因此也 就出现对商业模 式多种 多样 的解
释, 无 法 形 成 较 为 权 威 的 定 义 。在 整 理 已有 的研 究成 果 中 , 较 为 有
代表性的大部分是从盈利模 式 、 运营结构 、 战略方向以及 系统视角 来定 义商业模 式的。 ( 一) 盈利模式
企业 经 营 的 目的是 获 取 利 润来 维 持 企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因 此
基于不 同的研究视角 ,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存在很 大的差异性 。
早期对 商业模式 的研 究大多是将 商业模式 简单 的罗列 , 没有突 出 关键要素 。例如 , H o w i t z ( 1 9 9 6 ) 提 出 了价格 、 产品、 分销、 组 织特征 以及技术五个要 素 。D o n a t h ( 1 9 9 9 ) 认为 , 商 业模 式构 成要 素是 理 解顾客 、 营销战术 、 公 司治理 、 内部 网络 能力 、 外部网络能力五个 要
经济类 、 运 营类 、 和战略类 , 并认 为应用一 种整合 的视角来对 商业
、
引言
自2 0 世纪9 o年代 , 商 业模 式作 为专业术语 出现 以来 , 围绕商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实施研究综述

者应该力图进行 “ 妨碍性”商业模式创新 , 即通过实现范围经济 、掌握垄 断资源和控
制供应链等方式来提高现有客户 的转换成
起 始于 一个 产 品 的创 新 ,或 者起 始于 一
项 流程 的创 新 。 Ra P P a( 2 0 0 4) 认为, 商
业 模 式 创 新 意 味 着 企 业 必 须 明确 他 们 将
绩效影响 因素 与规制改革研 究”( 批准号 :1 2 B J Y0 6 7 )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 2 0 0 8)认为 ,商业模式 由顾 客价 值命题
内容 摘 要 : 商 业 模 式 是 企 业 获 取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关 键 , 商 业模 式 创 新 日益 成 为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获 取 的 主 要 途 径 和
入流和成本结构等 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
新。D a v i l a等 ( 2 0 0 5) 在其著作 中较详细 地 阐述 了如何从价值主张 、供应链和 目标 顾客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他们认 为 可通过开发新产 品或延伸现的产品
的价值 ;供应链创新 ,即改变创造和送达 产 品价值的方式 ,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 伴 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J o h n s o n等 ( CV P) 、 盈利模型 、 关键资源 、 关键过程 四 个要素组成 。这 四个要素涵盖 了企业经营 的方方面面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 以围绕
的组 合 方式就 可构 建新 的商业模 式 。 0s t e r wa l d e r ( 2 0 0 4 ;2 0 0 7) 指出 ,在商 业模式这一价值体系 中,企业可 以通过改
企 业 商 业 模 式 创 新 的
路径与 实 施 研究 综 述
● 刘 志祥 , 余来 文 z 教授 ( 1 、红河学 院商学院 云 南蒙 自 6 6 1 1 0 0 2 、江西师 范大学商学院 南昌 3 3 0 0 2 2 ) ▲ 基金 项 目:本 文为 国家社 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 我 国城 市 民营化供水 企业
电子商务中OTO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中OTO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OTO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属于广告模式的一种。
它是一种通过在线交易平台,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商家的推销行为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本文主要对OTO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优劣势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OTO商业模式表示“一次性提供”的商业模式,也称为即时交叉销售。
这种模式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即在购物车或结帐界面上向客户推荐所选商品的相关补充商品或其他商品。
因此,购物者不需要再次单独选购附加产品或服务而可以直接添加购物车中进行购买。
二、特点1、增加了销售额和收益OTO商业模式是一种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和收益的方式来提高业务绩效的商业模式。
当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时,推荐相似或相关的商品,并且这些商品往往是高利润的商品。
因此,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在不增加营销费用的情况下增加整体收入。
2、增强了品牌认知度OTO商业模式是通过向客户建议相关产品来增强品牌认知度。
在购买过程中,商家通过向客户提示并提供他们可能需要的其他产品来增加品牌知名度。
3、提高了客户满意度OTO商业模式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有助于完成购买的额外商品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些商品与客户已经购买的商品相关或补充,可能会促使客户回购或向其他人推荐该产品。
三、优缺点(1)能促进客户决策制定通过向客户输入相关产品或服务,OTO商业模式可以为客户提供相似或相关产品的建议。
这会为客户制定决策提供帮助,并在达成购买决策时更加有利。
(2)提高销售额和效益OTO商业模式是一种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和效益的方式来提高业务绩效的商业模式。
商家可以通过附加产品提高整体盈利能力,而这些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利润率。
推荐相关附加产品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额,还可以增强商家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通过向客户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服务,商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购买体验。
(1)可能会降低视频流量和吸引力如果过度推荐附加产品和服务,可能会导致产生干扰或烦扰,从而降低客户对商家的信任和吸引力。
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内容摘要: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从商业模式的含义、功能、构成要素、特点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
关键词:商业模式含义功能构成要素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模式的含义关于商业模式(又称商务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盈利模式论。
此种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
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对商业模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
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
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价值创造模式论。
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
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Petrovic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务系统。
马格利•杜波森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提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以及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综述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二是对具体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在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方面,著名学者奥斯特瓦尔德在其经典著作《商业模式的新生意》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活动及其间的联结之模型”。
基于此定义,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本质、要素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的分析方面,例如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被广泛研究和评价,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的要素、原则和创新点,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对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次,国外商业模式创新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国外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亚马逊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谷歌则通过广告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引擎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同时,国外商业模式创新也对国内企业的竞争产生了冲击和压力,促使国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
最后,国外商业模式创新对国内企业的启示和借鉴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学习和借鉴,国内企业能够改善自身商业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通过学习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成功打造了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此外,国内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和创新,与国外企业共同研发和应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双赢的局面。
总之,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是全球商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要素和分类,以及其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和影响。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是按照顾客互动、资产构造和知识杠杆三个矢量来设计战略的一个协调性计划
Picken and Dess
1998
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在竞争性环境中取得利润的一系列假设
Mayo and Brown
1999
商业模式是对创造和持续一项竞争性业务的重要相互依赖系统的设计
Boulton et al
表10 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归纳
16
5.063 %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14
4.430 %
ENERGY FUELS
8
2.532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6
1.899 %
资料来源:来自WebofScience分析检索结果
表5根据引文被引次数排序对研究方向分析检索结果
研究方向
记录数
占20的%
柱状图
BUSINESS ECONOMICS
16
80.000 %
PUBLIC ADMINISTRATION
6
30.000 %
ENGINEERING
2
10.000 %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2
10.000 %
资料来源:来自WebofScience分析检索结果
表9 商业模式概念描述例举
作者
时间
定义
Slywotsky
1996
商业模式是公司选择顾客、定义并差异化其产品和服务、定义其自身任务及外包任务、构造资源、走上市场、为顾客创造效用并获取利润的总和
Slywotsky and Morris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有些学者称之为商务模式,或称之为业务模式。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界又常常将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电子商务混为一谈,更有甚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模式”。
为了避免概念模糊以及科学、准确地对其界定,本文统一将其称作“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定义的有关综述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商业模式定义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将其称为经营理论(BusinessTheory)。
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Mintzberg,1994)把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Strategic Thinking)。
实际上,稍早提出这样类似概念的还有加里·哈默尔和 C.K.普拉哈拉德(Gary Hamel&C.K.Prahalad,1989),他们所说的企业“战略意象”(Strategic Intent)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含义。
他们通过对世界上成功企业的考察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规划,,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
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Booz,Allen&Hamilton)管理咨询顾问艾伯特·维西奥和布鲁斯·巴斯特纳克(Viscio&Paternack,1996)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引起企业商业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包含五个构成部分:(1)核心观点(Global Core)。
包括自我定位(Identity)、战略领导(Strategic Leadership)、核心能力(Capabilities)、控制目标(Control Mission)、资本使命(Capital Mission);(2)经营单元(Business Unit);(3)服务项目(Services);(4)治理模式(Governance);(5)系统联系(Linkages)。
他们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强调整个系统必须产生额外的系统价值,而非仅仅只是这五个构成部分的个别价值。
美国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文卡特拉曼和亨德森(Venkatraman&Henderson,1998)认为,知识运用对商业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知识需要与其它构成部分配合及整合才能够形成商业模式的架构,包括:(1)顾客界面(customer interaction);(2)资源配置(assetconfiguration);(3)知识运用(knowledge leverage)。
欧洲电子政府研究中心(Unite-Government European Commission)主任保罗·提姆斯(Timmers,1998)则从三个方面定义商业模式:(1)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包括各种商业行为人和它们的角色的描述。
(2)各种商业角色的潜在利益的描述。
(3)收入来源的描述。
提姆斯还认为,商业模式本身并不解释怎样实现商业运作,评估商业的生存能力需要知道公司的营销策略,包括:构建竞争优势,确定市场定位,确定销售组合,制定产品一市场策略。
阿普尔盖特(Applegate,1999)认为商业模式由概念、价值和能力三要素组成。
施密德(Schmid,2001)等认为商业模式由六个动态变化的一般要素组成:使命、结构、流程、收入、法律事务和技术。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兰·阿福亚赫博士和瑞士洛桑联邦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L.图西博士(Afuah&Tucci,2000)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战略:理论和案例》一书中,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分类学(Taxonomy of Business Models),他们认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依据它获利。
因此,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授拉菲尔·阿米特和法国枫丹白露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Zott,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教授 B.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致关重要的三种流量——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
加里·哈默尔(Hamel,2000)继续他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他认为,商业模式应分为四大要素:(1)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
包括经营使命(Business Mission)、产品及市场范围(Product/Market Scope)和差异化基础(Basis for Differentiation);(2)战略性资源(Strategic Resources)。
包括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战略性资产(Strategic Assets)和核心流程(Core Processes);(3)顾客界面(Customer Interface)。
包括履行与支持(Fulfillment and Support)、信息与洞察力(Information and Insight)、关系动态(Relationship Dynamics)和价格结构(Pricing Structure);(4)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
包括供货商(Suppliers)、合伙人(Partners)和联盟(Coalitions)。
在四大要素间,由于彼此相互配合的不同,可以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1)连接核心战略与战略性资源的配置方式(Configuration);(2)构成核心战略与顾客界面之间桥梁的顾客利益(Customer benefits);(3)构成公司的战略性资源与价值网络之间的公司疆界(Company Boundaries),这些连接重点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
佩特维克(Petrovic,2001)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
罗氓(2005)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瑞帕(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公司开展什么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
Amit和Zott(2000)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Mahadevan (2000)提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唯一混合体;Dubsson-Toray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对价值进行创造、营销和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是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的收益流客户关系资本;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Afuah和Tucci(2002)则把商业模式看作是公司运作的秩序,公司依据它建立、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和获利;Afuah(2003)又进一步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既定的行业中,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将自己推到活力价值的位置上,运用其资源执行什么样的活动、如何执行这些活动以及什么时候执行这些活动的集合。
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认为商业模式由三个要素组成:“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
“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Osterwalder, Pigneur 和 Tucci(2005)在《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 Origin,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一文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
”这个定义明确了商业模式的五个特征:1.它包含诸多要素及其关系;2.它是一个特定公司的商业逻辑;3.它是对客户价值的描述;4.它是对公司的构架和它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的描述;5.它产生盈利性和可持续性的收入流。
国内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并不太多,许多人只是根据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拿来即用,并未深究其含义。
但随着“商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些学者也开始探讨其深层含义,并形成了如下有代表性的观点:周永亮(2001)在《国有企业前沿报告》中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诸要素巧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运行模式。
王波和彭亚利(2002)认为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结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翁君奕(2004)把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认为之所以有意义的形态组合才算是商业模式,是因为不能排除在某种组合下,不同要素的形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冲突;王方华(2005)在其编著的《盈利胜经》中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投入自身经济要素,并整合周围所有经济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力量、相关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获取利益,并最终实现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和收益架构。
李振勇(2006)在其《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一书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