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波传播

合集下载

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二版)(宋铮)第8-14章第12章

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二版)(宋铮)第8-14章第12章
2. 电离层的不规则变化 (1) 突发E层(或称Es层)。 (2) 电离层突然骚扰(Sudde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当耀斑发生8分18秒左右,太阳辐射出的极强X射线到达 地球,穿透高空大气一直达到D层,使得各层电子密度均突 然增加,尤其D层可能达到正常值的10倍以上,如图12-1-5 所示。
表中的半厚度是指电子密度下降到最大值一半时之间的 厚度,临界频率是指垂直向上发射的电波能被电离层反射下 来的最高频率。各层反射电波的大致情况如图12-1-3所示。
第12章 天波传播 图12-1-3 长、中、短波从不同高度反射
第12章 天波传播 表12-1-1 电离层各层的主要参数
第12章 天波传播
第12章 天波传播
图12-2-5 入射角θ0与射线仰角Δ的关系
第12章 天波传播
临界频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所有频率低于fc的电 波, 都能从电离层反射回来。
而f>fc的电波, 若入射角大于式(12-2-4), 或者f小于式 (12-2-6)最高频率, 则能从电离层反射下来, 否则穿出电离 层。
Ne2 m( 2 2 )
(12-1-6) (12-1-7) (12-1-8)
第12章 天波传播
当考虑地磁场的影响时,电子不仅受到入射电场的作 用,还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其作用力为
FB ev B0 (12-1-9)
FB称为洛仑兹力。式中,v为电子的运动速度; B0为地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由上式可知,当电子沿入射波电场方向运动 时,若电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则FB=0,地磁场对电子 运动不产生任何影响。若电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垂直,则FB 值最大,电子将围绕地磁场的磁力线以磁旋角频率
θ0一定时,电波频率越低,越易反射。 (2) 电波在电离层中的反射情况还与入射角θ0有关。当

无线电基础(第五版)习题册答案

无线电基础(第五版)习题册答案

《无线电基础(第五版)习题册》答案课题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和信号传输任务1 认识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波一、填空题1.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传输媒质2.波长频率波长频率3.20 Hz 20 kHz 340 m/s 很快很远4.3000 GHz以下频率频率5.300 k~3000 kHz 3 M~30 MHz 30 M~300 MHz6.中短超短超短微7.地天直射8.波长波长小波长小长中9.天波短10.差大短地波天波11.超短波地波天波直射波12.直射波高远13.地天反射直射反射直射14.基带15.基带高频振荡基带已调波16.基带载波已调波17.数学表达式波形图18.频率频谱分析仪19.抗干扰共地地线黑信号线测试钩红二、选择题1.D 2.A 3.D 4.B 5.D 6.B 7.C 8.C 9.A 10.A 11.B 12.B 13.D 14.A 15.D 16.A 17.C 18.B三、综合题1.答: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传输媒质三大部分组成。

发送设备把发信者需要发送的原始信息先变换为电信号,再转换成高频振荡信号并由天线发射出去。

传输媒质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接收设备先把从天线接收下来的无线电波转换为高频振荡信号,然后转换成低频电信号,再还原出原来传递的信息。

2.答:(1)无线电波是指频率为3000 GHz以下,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是一横电磁波,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c相等,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或介质中传播具有直射、折射、反射、散射、绕射以及吸收等特性。

3.答:(1)无线电波一般分为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波段。

(2)无线电声音广播一般使用中波、短波和超短波波段,而电视广播一般使用超短波或微波波段。

4.答: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直射波传播等三种。

5.答:(1)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发送端)将所要传送的基带信号搭载到高频振荡信号上的过程。

电磁波传播原理(3篇)

电磁波传播原理(3篇)

电磁波传播原理(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电磁波传播原理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电磁波传播原理4. 电波传播波主要分类:1. 长波低频(LF) 30—300KHZ2. 中波中频(MF) 300—3000KHZ3. 短波高频(HF) 3—30MHZ4. 超短波甚高频(VHF) 0.3—3GHZ任何无线电系统都离不开信息在空间的电波传播过程。

图1-15 无线通信系统框图电波传输是在一定的媒质中进行的(如:大气层、电离层、地下、水下以及自由空间等),不同媒质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

根据不同媒质对电波传播产生的影响,可将电波传播方式大致分为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直接波传播一和散射传播。

4.1 地波传播当天线架于地面时,最大辐射方向沿地球表面传播,属于地波传播模式。

图1-16地面波传播地波传输模式都采用垂直极化天线,如直立鞭状天线。

地波传播特点:信号稳定,基本不受气象条件、昼夜及季节变化影响,但随频率的增高,传播损耗迅速增加。

应用波段:中波、长波、超长波以及短波的低频端。

地波是沿空气和大地的交界面传播,地波传播主要取决地面的电参数情况和地面不平坦性。

当地面电参数接近良导体时地波传播的损耗比较小,例如海水对于中波、长波呈现良导体。

当地面电参数接近介质性质时地波传播的损耗比较大,例如干地、岩石地对于短波呈现介质性能。

由于地波传播主要取决于地参数,对于单一地面条件的地波场強计算,可以查不同地参数时的地波传播曲线图,下面给岀两张典型的地波传播损耗计算曲线,一张是海水条件下的,另一张是干土条件下的,它们都是在发射功率1KW,发射天线增益4.6dB时,不同距离、不同频率条件下,电场的大小。

可以看岀在相同距离、相同频率条件下,海面场强比干地场强大得多。

图1-17 地波传播曲线(海面20°C,σ=5s/m,ε=70,p=1kw)图1-18 地波传播曲线(干地,σ=3×10-5s/m,ε=3,p=1kw)4.2 天波传播图1-19 天波传播天波传播是指由发射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波,经高空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也称电离层传播)。

精品文档-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二版)(宋铮)-第10章

精品文档-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二版)(宋铮)-第10章
解 首先利用式(10-2-7) L0=121.98+20 lgr(km)-20 lgλ(cm) =121.98+20 lg50-20 lg7.5 =121.98+33.98-17.5 =138.46 dB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于是考虑到馈线及分路系统一端损耗后,该电道的总传输 损耗L
L=L0+LF-Gr-GL+2×3.6 =138.46-20 lg0.7-
(6) 高频: 用于远距离通信广播,超视距天波及地波雷 达,超视距地-
(7) 米波: 用于语音广播,移动(包括卫星移动)通信, 接力(~50 km跳距)通信,航空导航信标,以及容易实现具有较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8) 分米波: 用于电视广播,飞机导航、 着陆,警戒雷 达,卫星导航,卫星跟踪、数传及指令网,蜂窝无线电通信
E4
E5 2
E5 2
E6
E7 2
(10-3-4) 仔细观察上式,如果总带数足够大,利用式(10-3-2)的
结论,可以认为
E E1 2
(10-3-5)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令第一菲涅尔区的半径为F1,则当各参数如图10-3-2所示
(10-3-6)
F12 d12
F12
d
2 2
d
2
通常d1F1, d2F1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图10-1-3 视距传播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图 10-1-4 散射传播
第10章 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 10.2
如图10-2-1所示,有一天线置于自由空间A处,其辐射功 率为Pr,方向系数为D,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距离为r的点M处产生
(10-2-1)

天线与电波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天线与电波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天线是一种开放式辐射系统,传输线是一种闭合式传输系统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设均匀双线的导线半径为,双线轴线间的距离为,则均匀双线的特性阻抗为:A:B:C:D:答案:D2.半波振子天线的方向图:A:在E面和H面都是8字形B:在H面为8字形,在E面为圆形C:在E面为8字形,在H面为圆形D:在E面和H面都是圆形答案:C3.设某天线输入功率为,增益为,辐射功率为,方向系数为,则距离天线距离为的测试点出最大电场强度为A:B:C:D:答案:AB4.某天线的增益系数为20dB,工作频率为0.6GHz,则有效接收面积为()m2。

A:1.99B:1.97C:1.98D:2.00答案:A5.电基本振子的零功率波瓣宽度2θ0为()A:45°B:360°C:90°D:180°答案:D第二章测试1.天线与馈线之间连接时要考虑:A:平衡输出B:交叉馈电C:阻抗匹配D:平衡馈电答案:CD2.提高直立天线效率的关键在于A:提高辐射电阻B:降低辐射电阻C:降低损耗电阻D:提高损耗电阻答案:AC3.短波鞭状天线一般具有很高的效率。

A:对B:错答案:B4.驻波天线,也称为谐振天线,天线上以驻波能量存在,其输入阻抗具有明显的谐振特性,天线工作频带较窄。

A:错B:对答案:B5.半波对称振子的方向系数D是()A:1.67B:1.65C:1.64D:1.66答案:C第三章测试1.与驻波天线相比,行波天线具有以下优点A:较高的效率B:较好的单向辐射特性C:较高的增益D:较宽的工作带宽答案:BCD2.以下天线中行波天线有A:菱形天线B:引向天线C:螺旋天线答案:AC3.螺旋天线是一种最常用的线极化天线。

A:对B:错答案:B4.为了提高菱形天线的增益,可采用回授式菱形天线结构。

A:错B:对答案:A5.行波天线,天线上以行波能量存在,其输入阻抗基本不受频率变化影响,天线工作频带较宽。

通信各频段干扰的可行性及干扰功率的概算

通信各频段干扰的可行性及干扰功率的概算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干扰信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中最关键的特性就是干扰信号的能量特性,即如何使作用于被干扰的接收机所接收的干扰信号有足够的能量。

本章从这个观点出发来探讨对各标准频段干扰的可能性。

为了达到干扰的目的,我们很容易想到只要增加干扰功率或缩短干扰距离就可以办到。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干扰发射机的功率和无限制地缩短干扰距离会使任何频段,任何一种无线电通信都会受到干扰,使其不能工作或者工作能力被降低。

然而,干扰设备的配置条件总是受到各种限制,干扰距离也不能无限制的缩短。

当把干扰机配置在离开接收机的距离,在实际中是允许的最小值时,对某种通信方式干扰奏效所需的干扰功率,在技术上是可实现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种通信方式的干扰是可实现的。

反之,就认为这种通信方式的干扰是不可能的。

显然,作用于被干扰的接收机上的干扰电平除了和发射功率有关而外,还与电波传播紧密相关,而且干扰发射机发射的干扰功率作用于接收机电平的大小在许多情况下主要由它来决定。

因此,分析各频段电波传播的特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各频段中各种通信方式干扰的可能性。

无线电通信所用的频率(波长),分为12个频段(波段),如表7.1所示。

7.1127.1.1电波传播方式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类。

(1)表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路径如图7.1所示。

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沿着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进行传播的。

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导体,使电波发生变化和能量被地面吸收,地面对表面波能量吸收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因素有关。

表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

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

这种传播方式使用于中波及长波。

在军用短波及超短波小型电台进行近距离通信也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这样电波可以到达视线范围以外。

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 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电影学等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虽然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分属不同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领域。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
信号发射机房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大楼上的接收天线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 机接收天线,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传播(直接 传播)等主要方式。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地波传播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
波长(λ)= 光速(c)/ 频率(f) c≈3*108米
声音信号
振幅和传播距离
无线电波的分类 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调幅
声音信号
调频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机 接收天线。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天线与电波传播

天线与电波传播

天线与电波传播天线部分:引言天线是一种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器件,是任何无线电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发射天线将传输线中的导行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波,接收天线则与此相反。

于是信息可以在不同地点之间不通过任何连接设备传输,可用来传输信息的电磁波频率构成了电磁波谱。

人类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就是电磁波谱,而天线在利用这种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讲:传输线基础知识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线(馈线)是连接发射机与发射天线或接收机与接收天线的器件。

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线的性能与参数,首先简单介绍有关传输线的基础知识。

传输线根据频率的使用范围区分有两种类型:1、低频传输线;2、微波传输线。

这里重点介绍微波传输线中无耗传输线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反映传输线任一点特性的参量:反射系数Γ、阻抗Z 和驻波比ρ。

一、反射系数Γ这里定义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2()()()00j z j z j zl U z z U z U z e Uzee βββ-+--+-Γ=====Γ (1)由上式可以看出,反射系数的模是无耗传输线系统的不变量,即 ()'l z Γ=Γ (2) 此外,反射系数呈周期性,即()()''/2g z m z λΓ+=Γ (3) 二、阻抗Z这里定义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的阻抗为 ()()()'''U z Z z I z =(4)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出阻抗的最终表达式()''00'0tan tan l l Z jZ z Z z Z Z jZ zββ+=+ (5) 三、驻波比ρ(VSWR)这里定义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的驻波比为 ()()'max 'minU z U zρ=(6)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出阻抗的最终表达式 11l lρ+Γ=-Γ (7)此外,这里还给出反射系数与阻抗的关系表达式()()()()()()''''''01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Γ=-Γ-Γ=+ (8)这里还简单介绍一下传输线理论所要用到的一些基本参数,例如特性阻抗0Z 以与相位常数β,具体表达式如下: 02,L Z LC C πβωλ===(9) 此外,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特性阻抗0Z ,为了统一和便于研究,常常提出归一化的概念,即阻抗()'0Z z Z 称为归一化阻抗()()''Z z Z z Z =(10)第二讲:基本振子的辐射一、电基本振子的辐射电基本振子(Electric short Dipole)又称电流元,无穷小振子或赫兹电偶极子, 它是指一段理想的高频电流直导线,其长度l 远小于波长λ,其半径a 远小于l ,同时振子沿线的电流I 处处等幅同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层
长、中、短波从不同高度反射
F层在夏季白 天又 分 为 上 1 70 km ~3 00 k下 m 两 层 , 170 ~
200km高度为F1层,200km高度以上称F2层。 在晚上, F1 与 F2 合并为一层。 F2 层的电子密
E层 D层 长波
F层
度是各层中最大的,在白可达 2×1012 个 /m3 , 1 00 km 冬天最小,夏天达到最大。 F2 层空气极其稀 薄,电子碰撞频率极低,电子可存在几小时 6 0 k m~7 0 k m 才与其它粒子复合而消失。 F2 层的变化很不 中波 短波 规律,其特性与太阳活动性紧密相关。
当0 0 max时,f max (0 ) f max 0 max
电波沿地表面切向投射时,可用频率范围最宽 但电波沿地表面投射时,吸收损耗很大,所以实际中常以 一定的仰角△进行投射。
以一定仰角投射时,电波能够反射的最高频率:
sin 0 sin 90 cos R Rh Rh R cos sin 0 Rh R cos cos cos 0 1 1 R h 1 h / R 2h sin R 2h 1 R
Z R O
0 max
R sin Rh
1
R:地球半径 h:电离层下界面到地球 表面的距离
电波沿地表面投射时,反射频率最高:
sec 0 max
Rh
R h
2
R2
2
f max 0 max f c
Rh
R h
R2

fc 1 1 1 h / R 2
f c f max (0 )

即入射角越大,可用频率范围越宽。
3、地球曲率对反射条件的影响
由于地球有曲率存在,所以θ0达不到90°。当电波沿地 表面切线投射时,电波达到最大入射角θ0max。
0 0 0 max
θ0 θ0max
f c f max (0 ) f max 0 max
∴斜投射时,电波能够反射的最高频率为
f max 0 80.8N m sec 0 f c sec 0
结论: 对于同一个入射角,频率越高,反射高度越高,通 信距离越远;
f > fmax (θ0)时,电波穿透电离层;
当 f 接近 fmax (θ0)时,通信距离最远; 对于平面地面 0 0 90,
第10章 天波传播
概念
• 天波传播(Sky Wave Propagation)电指电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发射天线向高空辐射,经高空电离层
(Ionosphere)反射后到达地面接收点的传播方
式,(电离层传播)。
– 长、中、短波都可以利用天波传播 – 传播损耗小,从而可以用较小的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 – 短波波段内信号很不稳定,有较严重的衰落现象
电波在单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
nn n3 n2
n1
n0
路径方向的改变发生在θn=90°的时候
电波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条件
n0 sin 0 n1 sin 1 nn sin n
N0=1,为空气折射率,令
n 90
N z 则 sin 0 nn 1 80.8 2 f
•设 v 为电子运动速度,e为电子电量,m为电子质量,υ为 碰撞频率(υ表示一个电子在1秒钟内与中性分子的平均碰撞
次数),并设碰撞时电子原有动量全部转移给中性分子。 电子运动方程为 对于谐变电磁场为
dv eE m mv dt eE j mv mv
由此可得
eE v j m m
R O
4) 电离层的临界频率和最高反射频率
F2层的临界频率就是电离层的临界频率。 F2层的最高反射 频率就是电离层的最高反射频率。
N mm 2 1012 / m 2 , z m 200 ~ 350km f c 80.8 N m 12.7 MHz f max i0 max f c 1 1 1 1 z / R m
以约11年为周期的太阳活动性的变化(太阳黑子 的变化)
3 00
2 00
太阳黑子数
1 00 0 1 90 0
1 91 0
1 92 0
1 93 0
1 94 0
1 95 0 年份
1 96 0
1 97 0
1 98 0
1 99 0
2 00 0
(2)电离层的反常变化:电离层的非周期性的、不
可预测的不规则变化 Es层的出现 强烈的电离区,不定期出现,持续时间为几小时。 对于电波传播来讲,有利有弊。 电离层骚扰 太阳黑子耀斑爆发辐射出的极强的紫外线和x射线 使电离层的D层电离程度加剧,增加对电波的吸收损耗, 可使通信中断。但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 电离层暴乱 太阳黑子耀斑爆发喷出的大量带电粒子使电离层的 电子分布发生剧烈变动,持续时间长,危害最大。
•对流层空气的温度是下面高上面低,顶部 气温约在-50℃左右。对流层集中了约3/4的 全部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几乎所有 的气象现象如下雨、下雪、打雷闪电、云、 雾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内。
平流层
离地面大约 10 ~ 60km 的空间,气体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略有上升,但气体的对流现象减弱,主要是沿水
当入射角 0 0时,即电波垂直地面发射时,反射条件为
f f0 z 80.8N z
由此可见,频率越高,要求反射处的电子密度越大。所以, 当
N 时,可得到垂直投射的电波能够反射回来的最 Nm
高频率,称为临界频率,记作fc :
f c 80.8 N m
N z sin 0 1 80.8 2 f 80.8N z sec0 当 0 0时, f
•向任意方向传播的一个无线电波可以看成是 两个无线电波的叠加: •一个电波的电场与地磁场平行, • 另一个电波的电场与地磁场垂直 •因为地磁场对它们的影响不同,使它们的传 播速度也变得不同,因而这两个波在电离层 中有不同的折射率和不同的传播轨迹,这种 现象称为双折射现象。
10.2 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电离层的异常变化中对电波传播影响最大 的是电离层骚扰和电离层暴。电离层暴致使 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 长波导航、雷达测速定位等信号质量大大下 降甚至中断。
3. 电离层的等效电参数
•电波未射入电离层之前,电离层中的中性分 子和离子与电子一起进行着漫无规律的热运 动。 •当电波进入电离气体时,自由电子在入射波 电场作用下作简谐运动。一般情况下,运动 中的电子还将与中性分子等发生碰撞,将它 由电波得来的能量转移给中性分子,变成热 能损耗,这种损耗叫做媒质的吸收损耗。
2. 电离层的变化规律
•由于大气结构和电离源的随机变化,电离层是一种随机 的、色散、各向异性的半导电媒质,它的参数如电子密 度、分布高度、电离层厚度等都是随机量,电离层的变 化可以区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情况,这些变 化都与太阳有关。
(1)电离层的规则变化:电离层的周期性重复变化 一天中昼夜的周期性重复 季节性的周期变化
10.1 电离层概况
1.电离层的结构特点
包围地球的是厚达两万多千米的大气层,大气层里发生的
运动变化对无线电波传播影响很大,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有 很大影响。
地面上空大气层概况
对流层
地面上空在离地面约10~12km(两极地区为8~10km, 赤道地区达15~18km)以内的空间里,大气是相互对流 的,称为对流层。
nn
n3
n2 n1 n0
N n r 1 80.8 2 f
Nm
N
n1 n2 nn
根据折射定律,有 θ1 θ0 θ1 n 1 n0=1
n0 n1 1 0
当 n随高度增加时,路径向上弯曲;当 n随高度减小时,路径向下弯曲。
n0 sin 0 n1 sin 1
D 层是最低层,因为空气密度较大,电离产 1 70 k m~3 00 k m
生的电子平均仅几分钟就与其它粒子复合而 D 层在日出后出现,并在中午时达到最大电 1 00 km 子密度,之后又逐渐减小。由于该层中的气 体分子密度大,被电波加速的自由电子和大 6 0 k m~7 0 k m 气分子之间的碰撞使电波在这个区域损耗较 中波 短波 多的能量。 D 层变化的特点是在固定高度上 电子密度随季节有较大的变化。
磁层
•从电离层至几万千米的高空存在着由带电粒 子组成的两个辐射带,称为磁层。 •磁层顶是地球磁场作用所及的最高处,出了 磁层顶就是太阳风横行的空间。
长、中、短波从不同高度反射
1 70 k m~3 00 k m
F层
E层 D层 中波 长波 短波
1 00 km 6 0 k m~7 0 k m
长、中、短波从不同高度反射
平方向流动,故称平流层。 平流层中水汽与沙尘含量均很少,大气透明度高,很 少出现像对流层中的气象现象。对流层中复杂的气象 变化对电波传播影响特别大,而平流层对电波传播影 响很小。
电离层 •从平流层以上直到 1000km 的区域称为电离层,是 由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中性分子和原子等 组成的等离子体。 •使高空大气电离的主要电离源有:太阳辐射的紫外 线、 X 射线、高能带电微粒流、为数众多的微流星、 其它星球辐射的电磁波以及宇宙射线等,其中最主 要的电离源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该层虽然只占全 部大气质量的2%左右,但因存在大量带电粒子,所 以对电波传播有极大影响。
1. 反射条件
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时,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1、电波在单电离层中的折射
Z
单电离层自由电子密度 分布的规律 Zm
Nm
N
将单电离层分层,使得每一薄层中的自由电子密度近似相等 设第n层的自由电子密度为 Nn,则当Z<Zm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