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年年岁岁花相似 A股季节效应探析
季节效应论文:季节效应 月历效应 周历效应 GARCH

季节效应论文:我国A股市场季节效应研究【中文摘要】本文选取上证A股、深圳A股、上证50、中小板的收盘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线性模型(借助虚拟变量)和非线性模型(GARCH模型)三种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的周历效应和月历效应,结果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周历效应和月历效应。
上证A股、上证50、中小板的周一和周三的收益大于其他交易日,且显著大于零,具有正的周一效应和正的周三效应,在这一点上,上证50(代表大盘股)和中小板(代表小盘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周历效应与公司规模无关。
但是深圳A股有不同表现,深圳A股不存在周一效应,但存在显著的正周三效应和负的周四效应。
我国股市二月、三月和四月的走势明显强于其他月份,进行实证分析后,我发现上证A股和深圳A股存在显著的正四月效应。
我对上证50进行检验,并没有发现正四月效应,这可能与样本容量太小有关;对中小板股进行实证检验,也没有发现正四月效应,但是却发现有正的十二月效应。
总而言之,我国股市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我国股市还没有达到弱势有效。
【英文摘要】This paper selects the closing data of the Shanghai A share and Shenzhen A shares, Shanghai 50, small plates,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Linear model(by Dummy variable) and Nonlinear model (GARCH model) to research the day of week effect and monthly effect,and I discover there are day of week effect and monthly effect in A-share market.ShanghaiA share and Shenzhen A share, Shanghai 50, small plates all have positive Monday effect and positive Wednesday effect,so week effect is nothing to do with comp...【关键词】季节效应月历效应周历效应 GARCH【英文关键词】Seasonal Effect Day of Week Effect Monthly Effect Garch【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我国A股市场季节效应研究中文摘要4-5Abstract5目录6-7 1 绪论7-10 1.1 研究背景7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1.3 结构安排8-9 1.4 研究方法9 1.5 研究创新及局限9-10 2 文献综述10-15 2.1 周历效应10-12 2.2 月历效应12-15 3 有效市场假说15-20 3.1 有效市场假说及其前提假设15-16 3.2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16-17 3.3 市场异象极其解释17-20 4 实证方法设计20-24 4.1 数据选择20-21 4.2 模型介绍21-22 4.3 数据检验22-24 5 实证分析24-40 5.1 周历效应实证分析24-30 5.2 月历效应30-38 5.3 实证结果汇总38-40 6 研究结论及可能的解释40-46 6.1 研究结论40 6.2 可能的解释40-44 6.3 政策建议44-45 6.4 进一步研究的重点45-46参考文献46-49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后记50。
中国股市节日效应的行业比较研究

0 . 3 2 5 3 2 8 9
0 . 2 3 0 2 0 2
0 . 6 8 7 61 2
0 . 0 6 5 0 3 0
0 . 4 7 8 1 9 6
0 . 4 8 5 3 4 0
( 1 . 3 4 )
( p 2 08 4 4 6 1 1
.
( 1 . 1 1 )
一
个交易日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有很大的统计上显著
一
的差异 , 则称这种异 象为节后效应 。 日效应 。
且在各个节日中也表现出这样的现象 ,由此判断上证综指和
定义节后效应后,我们将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统称为节 三个行业指数可 能存在节 日效应。
1 7
行 业 研 究
MARKE TI NG RES EARCH
各指数在各个特定 的节 日如元旦节 、春节 等是否也表现
行 业 研 究
MARKE nNG RES EARCH
表 3 模型 ( 2 ) 拟 合 结 果
节 前
节后
尺2 0 尺J 尺2 R3
参 数
尺。
0 . 3 5 2 7 4 5
0 . 3 5 8 8 41
均 值
0 . 0 2 2 7 3
0 . 7 9 7 4 1 4 0 . 1 9 3 5 5 7
均 值
- 0 . 0 1 7 0 1
0 . 4 8 3 5 7 1 0 . 5 5 5 5 4 2
样 本 数
3 7 4 5
6 4 6 4
节 前
元 旦
0 . 2 6 9 2 5 6 2
0 . 7 7 4 8 7 7
( 0 . 1 2 )
股市的季节性周期

上下半年行情有规律剖析股市的季节周期2003年12月31日 13:49 TOM财经尹宏由于受到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季节性变化,进入市场的资金流的季节性变化和一些金融证券管理制度方面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股市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季节性特征。
股市中绝大多数牛市行情是集中在上半年爆发,而下半年的股市往往表现疲弱,通过对股市历史行情对比可以发现,股市在下半年的6个月时间里,大多没有良好的表现。
其中,历年来7月和8月的中报披露期间都有市场人士呼唤业绩浪或中报行情,但戏剧性的是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的中报业绩浪牛市,仅仅只是在1994年8月1日,由于受“三大政策”的特大利好刺激,出现过一次政策性牛市行情,其余十余年的中报期间均无牛市。
资料显示:1992、1993年中报期间股市持续下跌;1995年中报期间,股指搭建圆弧顶的左半部分;1996年中报期间大盘在800多点构筑双顶;1997年中报期间指数低位盘整;1998年中报期间大盘跳水;1999、2000年中报期间,大盘构筑头部;2001年中报期间,指数如瀑布般的飞落;2002年中报期间,大盘筑顶下移。
大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7、8月期间有规律的季节性疲弱现象,主要是和以前的财务报表披露制度有关。
在1999年以前,上市公司披露中报没有时间表,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披露中报的时间,往往是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率先公布中报,业绩普通的紧随其后,而业绩较差的、亏损的全部集中在最后两三天披露,有时甚至能出现上百家公司同一天集中披露中报,其中不乏有亏损严重的业绩地雷引爆。
由于绩差公司喜欢在中报披露快结束时集体亮相,造成中报地雷迟迟不能引爆,使得投资者和市场主流资金在7、8月份的中报期间个个如履薄冰,所以,在以前年度里,几乎没有中报行情可言。
直到1999年以后,中报披露才有了时间上的均衡安排,但是仍然没有中报业绩浪行情的出现,因为在1999年和2000年的中报前夕恰恰都出现了涨幅巨大的牛市行情,而进入中报期间后,行情已成强弩之末,因此,这两次中报披露期间都构筑了顶部行情。
如何分析和利用股票投资的季节性规律

如何分析和利用股票投资的季节性规律在股票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季节性规律。
了解并善于利用这些规律,对于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以及把握市场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和利用股票投资的季节性规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股票投资的季节性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时间段,某些行业或整个市场会呈现出相对较为一致的走势。
这种规律并非绝对,但在历史数据中往往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可观测性。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消费行业在节假日前后的表现。
比如,在春节、国庆等长假前夕,消费者的购物热情通常会高涨,这就会带动相关消费类股票的业绩增长,从而可能推动股价上升。
再比如,每年的第四季度,由于年末的消费旺季,零售、餐饮等消费板块往往会有较好的表现。
另一个具有季节性规律的领域是能源行业。
在冬季,由于供暖需求的增加,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量会上升,相关企业的业绩有望改善,进而可能影响股价。
相反,在夏季,能源需求相对较弱,股价可能受到一定压制。
那么,如何去分析这些季节性规律呢?历史数据是我们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过去多年的股票走势和相关行业的业绩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季节性趋势。
例如,查看过去十年中某消费股在国庆节前后的股价表现,统计其平均涨幅和下跌的概率。
行业特点也是关键因素。
不同行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
旅游行业在寒暑假期间通常业务繁忙,而农业板块在收获季节前后会受到市场的关注。
宏观经济环境同样不能忽视。
整体经济的景气程度、货币政策的调整、通货膨胀水平等都会对股票市场的季节性规律产生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季节性规律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经济衰退时,这些规律可能会被打破或弱化。
在分析清楚季节性规律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呢?分散投资是一个重要策略。
不要仅仅因为某个季节的规律就将所有资金集中投入一个行业或一只股票。
通过分散投资于多个具有不同季节性规律的行业和股票,可以降低单一因素带来的风险。
A股四季度策略:且行且谨慎

2014年第40期封面文章Cover ·Story进入四季度后,上证指数在2400点下方遭遇阻力,10月9日最高见2391点,此后出现短线回调。
从交易策略的层面,我们认为整个四季度股指震荡加剧的概率较大,行情运行处于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期,即大的行情并未走完,但三季度以来的快速上行也面临调整巩固的需求。
三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4%,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单季度涨幅(参见图一),目前指数恰在20季线附近受阻。
安信证券指出,结合过去几年A 股的历史经验看,四季度市场运行方向容易发生改变或大幅波动,这可能与四季度“黑天鹅”频发有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指数上行进入压力区上证指数2400点附近是2012年初和2013年初两次短期上行后的高点,在此区域累积的筹码数量较多。
且自今年7月份以来,上升行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获利盘。
因此在2400点附近形成短期压力并不偶然,大的行情运行并非一蹴而就,即令维持市场强势判断,阶段性调整巩固亦会使震荡加剧,尤其对个股而言,或出现相当幅度回调风险。
国信证券闫莉指出,进入10月份后高风险使上行存变数,7月中旬的上涨行情运行至今,风险累积已经很高,主要体现在:日线RSI 超买叠加两次“顶背离”;周线RSI 超买,且持续6周,第7周为风险时间窗;月线RSI 超买,类似2004年4月情况;DMI 显示做多力量接近最大,推升动力递减;日线小的扩大看跌形态,周线2000-2400震荡箱体上沿阻挡等。
风险何时释放在当前市况下很难准确判断,而风险一旦释放则将带来剧烈波动,因此虽然短期指数出现新高,但意义有限,上行存在很大变数。
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太平洋证券研究员周雨判断,市场短期仍有上行动力,但四季度持续走强的概率较低,预计冲高后回落为大概率事件。
其主要理由是,三季度市场的反弹验证了前期政策的效果,但8月开始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部低于预期,或预示四季度经济继续走强难度较大。
“1-8月经济数据呈现全面回落态势,市场从前期的短暂乐观情绪转向谨慎悲观。
投资股票的季节性效应

投资股票的季节性效应股票投资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但是,有一些投资者通过充分了解季节性市场变化,在不同时间购买股票,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
这种现象被称为股票投资的季节性效应,它是指特定季节内股票市场的发展规律,一般可以被归为三类:季节性趋势、季节性波动、季节性事件。
一、季节性趋势季节性趋势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经常在股票市场中出现的发展趋势。
例如,圣诞节和新年前后是股票市场最热门的时期,由于消费和消费者情绪的增加,股票市场也随之回升。
而夏季则往往是低迷的阶段,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买入机会。
二、季节性波动季节性波动是指每年在某个或某些季节内,股票市场的价格会发生剧烈波动。
例如,夏季休市期间,股票市场波动性往往较低。
这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应该进行一些低风险、长线投资,而不是短线交易。
三、季节性事件季节性事件是指股票市场受到某些季节性事件的影响,导致价格的大波动。
例如,每年的收益报告和年度会议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事件通常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股票投资的季节性效应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因此,投资者需要时刻警惕股票市场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
总的来说,季节性效应是股票市场波动的自然结果。
投资者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季节性效应,掌握市场的变化,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
但是季节性效应并不是一切,投资者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如公司财务报表、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和地缘政治情况等。
只有在全面和充分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后,才能做出更明智和成功的投资决策。
股市节前效应规律

股市节前效应规律股市节前效应是指股市在主要节假日前的一段时间内呈现出的一种规律性行为。
在中国股市中,主要表现为春节前后。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之间。
根据统计数据和历史走势,股市在春节前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股市往往在春节前出现明显的上涨行情。
这是因为,在春节到来之前,许多投资者会将资金进行回笼,以备过节期间使用。
而回笼的资金往往会流入股市,推动股市出现上涨的趋势。
这种行情往往被称为“红包行情”,寓意着市场的繁荣与喜庆。
其次,股市在春节前的交易量会逐渐减少。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投资者逐渐撤离市场,选择享受假期和与家人团聚。
这导致了股市的交易量下降,市场的流动性也随之减少。
在此期间,市场容易出现波动较大且不稳定的情况,投资者应持谨慎态度,控制风险。
另外,春节过后,股市常常会出现明显的调整行情。
这是因为节后休市的时间较长,投资者在节假日后会重新评估市场情况和经济环境,并根据新的信息重新调整投资策略。
与春节前一样,节后市场交易量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弱,因此市场波动性相对较高。
投资者在节后迅速调整自己的仓位和操作策略,把握市场变化,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获取投资机会。
最后,投资者应该注意春节期间的市场停牌及交易时间调整。
春节是中国股市的重要假期,交易所会提前停牌,一般停牌前会有逐步减少交易时间的规定,以保证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易操作和风险管理。
投资者在春节期间,应关注相关公告和交易所的规定,合理安排自己的交易计划。
综上所述,股市节前效应规律是中国股市中一种明显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投资者可以根据节前市场的特点,把握机会、规避风险,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同时,要注意春节期间的市场停牌和交易时间调整,以免错过重要的交易机会。
祝愿投资者在春节期间投资顺利,获得丰厚的回报。
基于深证成指的中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实证分析

基于深证成指的中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实证分析作者:王新悦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24期摘要:本文选取深证成指的收益率数据作为样本,用 GARCH(1,1)-M模型,选择元旦、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四大法定节日前后一天收益率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节日效应及收益与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节日检验中,深市有显著的基于收益和波动的节前和节后效应,高收益率对应着高风险;分节日检验来看,不同的节日,节日效应有很大的差异,同一节日节前节后收益率和波动率也存在差异。
根据实证结论得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深证成指;GARCH(1,1)-M模型;节日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4-0144-03一、引言弱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在完全的股票市场,全部有用的信息已经反映在当前的股价中,除非有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技术分析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①然而,大量事实说明,全球股市大多都存在例如周末效应、日历效应、小公司效应等现象,即投资者有可能利用股票市场的相关信息,如基本面分析、政府政策、“内幕信息”等,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
这些市场异象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市场是非有效的。
节日效应是市场异象的一种。
各个节日对股市的收益和风险具有何种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超额收益与波动率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通过建立 GARCH-M模型研究深市是否存在节日效应(即是否存在超额回报和异常风险)、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试图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恰当的投资和理财建议,帮助其规避风险并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1.国外学者研究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全球股市的节日效应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发现了“节前效应”“小公司效应”等现象。
西方国家对股市节日效应的探索最先开始,研究大多关于股票市场中节日效应的存在性及成因,如Dumitriu等(2016)考察了假日效应对罗马尼亚股市的影响,发现各指标均存在节后效应,部分指标仅存在节前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果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7010001
chenguo@
021-35082010
彭玮骏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8040003
pengwj@
夏凡捷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7070002
xiafj@
Tabl e_Title
2018 年 07 月 17 日
Tabl e_Bas eInfo
投资策略主题报告
年年岁岁花相似,A 股季节效应探析
证券研究报告
■A 股市场中明显的季节效应: A 股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主要包括:“春季行情”:年初以后 到两会之前,A 股往往会出现春季行情,主要表现为股指的上涨,以 及部分行业或主题的行情;“五穷六绝七翻身”:5 月下跌压力大,6 月 更加弱势,食品饮料成为避风港,7 月常常出现反弹;“红十月”:10 月上涨概率高,整个四季度 A 股都偏强势;年末风险偏好下降,金融、 家电等低估值权重冲高,成长下跌;创业板的独立行情:创业板往往 在 2 月和 8 月表现强势,在 12 月表现弱势。
相关报告
■从行业的季节性表现看投资者偏好变化: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 A 股的季节效应/日历效应,我们在研究中进行下面 两次分解:将市场(指数)拆分为行业;将季节性因素拆分为基本面 因素(产业淡旺季的季节变化)和情绪面因素(资金、情绪的季节变 化)。研究发现,股票基本面上的季节性对股票价格的季节性影响很小, 股价的季节效应是源自情绪面上的季节变化(包括资金面的日历效 应),在我们对各个行业季节效应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情绪面因素 对各个行业的不同影响。 国防军工:作为高估值板块的代表行业,年末弱势和年初强势差别显 著;家用电器:作为低估值和业绩高速增长的代表行业,常常在跨年 的时间段迎来“估值切换”行情;休闲服务板块常常在 4 月和 10 月迎 来“兑现”行情,表现最弱;白酒板块在 6 月成为资金避风港,体系 了良好的避险特性;汽车的“红二月”:悲观预期的修复带来了汽车板 块在 2 月的强力反弹;TMT 行业在 8 月的“逆市坚挺”:苹果概念和暑 期档可能是最大的助推因素;金融的年末行情:年度收官之战,机构 扎堆抬升金融板块。
■风险提示: 1. 统计年份过少导致统计误差;源自2. 特殊情况导致季节效应规律失效。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投资策略主题报告
内容目录
1. A 股市场中明显的季节效应..................................................................................................... 4 1.1. 主要市场指数的季节效应 .............................................................................................. 4 1.2. A 股春季行情.................................................................................................................. 6 1.3. A 股版“五穷六绝七翻身”............................................................................................ 7 1.4. A 股的“红十月”行情 ........................................................................................................ 8 1.5. 年末风险偏好下降,低估值权重冲高成长下跌 ............................................................. 9 1.6. 创业板的独立行情 ....................................................................................................... 10
3.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背后................................................................................................... 22
图表目录
图 1:A 股各大指数历年各月涨幅一览(%) ............................................................................. 4 图 2:1 月容易出现暴涨暴跌行情 ............................................................................................... 6 图 3:上证综指 7 月明显优于 5、6 月(涨幅:%) ................................................................... 7 图 4:从月均涨幅来看 5-7 月出现各大指数呈现 V 型反转(%) ............................................... 8 图 5:A 股呈现红十月行情(月均涨幅,%) ............................................................................. 8 图 6:国庆假日节前看跌,节后看涨(%) ................................................................................ 9 图 7:上证综指国庆后常迎开门红(%) .................................................................................... 9 图 8:12 月权重股行情下上证 50 跑赢市场,创业板指下跌 ...................................................... 9 图 9:权重股占比较高的金融和家电板块成为热点 ..................................................................... 9 图 10:2 月 A 股普涨,创业板表现抢眼 ................................................................................... 10 图 11:08 年以来,创业板在五月显著跑赢其他指数................................................................ 10 图 12:08 年以来,创业板在八月显著跑赢其他指数................................................................ 10 图 13:即使是从 11 年开始算起,创业板在五月仍然强势........................................................ 11 图 14:即使是从 11 年开始算起,创业板在八月仍然强势........................................................ 11 图 15:创业板指在 12 月普遍弱于市场..................................................................................... 11 图 16:近十年各行业平均涨跌幅一览(%) ............................................................................ 12 图 17:国防军工板块年初和年末强弱态势差异明显(%) ...................................................... 16 图 18:家用电器历年各季度收益(%).................................................................................... 16 图 19:家用电器历年各季度超额收益(%) ............................................................................ 16 图 20:白色家电板块当年业绩与跨年的 4 个月板块涨跌情况基本对应.................................... 17 图 21:4 月和 10 月休闲服务板块迎来兑现行情,走势疲软 .................................................... 17
2. 从行业的季节性表现看投资者偏好变化................................................................................ 12 2.1. 行业的季节效应........................................................................................................... 12 2.2. 季节效应产生的原因:情绪面占据主导,基本面影响小............................................. 14 2.3. 国防军工年初和年末的云泥之别 ................................................................................. 15 2.4. 家用电器的“估值切换”行情 ..................................................................................... 16 2.5. 休闲服务板块的“兑现”行情 ..................................................................................... 17 2.6. 白酒板块在 6 月成为资金避风港 ................................................................................. 18 2.7. 汽车板块的红二月 ....................................................................................................... 19 2.8. TMT 行业在 8 月的“逆市坚挺”................................................................................. 20 2.9. 年度收官之战,机构扎堆抬升金融板块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