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内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符号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内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符号

天生万物,各有其性命,而其中优异者,乃成神灵之物也。

观乎生命之世界:海天辽阔,大地广博,山河之壮,江湖之美,日月所照,风雨施惠,寒暑变化,刚柔相胜,云雷之动摇,沼泽之孕育,如此荡荡乾坤,万物兴矣,天下生态之情状可见矣。

森林草原,泉石幽谷,各有其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各有其宜。

然而,面对繁茂复杂的生命现象,如何才能把握其要领呢?中国传统文化是饱含生命气息的文化。

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察予以探讨,并阐述其思想主张和精神宗旨。

古人对生命的观察有自己的特点:全面总结生命的现象,扼要提炼出生命的符号,揭示生命的内涵,探讨生命的意义,完善人生的境界。

她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生态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特殊成就。

古人注重“天象”、“气象”和“物象”的观察,而“物象”则以生物学现象为主。

《周易》讲:“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系辞传》)。

对“物象”的观察结果表示为文字符号,如“阴阳”、“八卦”、“龙凤”等。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物象”是生命的符号,是从特殊的角度观察生命的结果,就象《周易》中的“卦象”,具有模型和示范的科学意义。

这些生命的符号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我们将讨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生命现象的整体把握;2、对植物界的把握;3、对动物界的把握;4、对微生物的把握;5、对人体的把握;6、对生理现象的把握;7、对心理现象的把握;8、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把握;9、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10、对天地宇宙的把握。

一、木——生命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模式。

以“生死观”来考察生命定位:生为阳,死为阴;生命现象属阳,非生命现象属阴。

具体分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是“水”、“木”、“火”、“土”、“金”,其中“木”是生物因子,其余都是非生物因子。

问题是:为什么在“五行学说”中要用“木”来代表地球上的生物?汉字“木”的本义是草木发芽的状态,用她来表示生命的基本性质和生物的基本状态是一个独到的见识。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1.0分)A.游牧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 √答对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的体现包括()。

(2.0分))A.道家的“道法自然”B.佛家的“三世”和“尊重生命”C.墨家的“节用”和“民本技经”D.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仁民爱物”我的答案:ABCD √答对3.城市的功能包括()。

(2.0分))A.管理B.服务C.创新D.集散我的答案:ABCD √答对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分))A.源头保护制度B.损害赔偿制度C.责任追究制度我的答案:ABC √答对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我的答案:ABCD √答对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我的答案:ABCD √答对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我的答案:ABCD √答对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我的答案:ABCD √答对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海南省嘉积中学海口文昌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南省嘉积中学海口文昌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南中学、海口一中2024届高三联考试题文昌中学、嘉积中学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无论是老子所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或是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始于同一宇宙本源的有机整体,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而且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

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环保机构及管制机构“虞”,商周时期出现的“网开一面”“里革断罟”的著名典故就是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雏形。

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就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秦代还颁布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田律》。

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还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圣人正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掌握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所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天文现象的记载。

而且,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天人合一”所蕴含的系统性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层面与社会伦理交往层面衍化而来的具体指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经济发展中 ,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绿色技术和绿 色消费模式,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 新和转型升级,加强环境监管和执 法力度。
绿色发展价值
绿色发展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 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 力和国际竞争力。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04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代 的启示
尊重自然规律
总结词
尊重自然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法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 破坏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这些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 发和破坏生态环境。这种思想在《道德经》、《易经》等经典中都有所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 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 想
•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 价值
•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 的应用
•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代 的启示
0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 想
天人合一
总结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的关系。
倡导绿色生活
总结词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提倡绿色、简约 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
VS
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认为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因此, 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实现可 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在古代的建筑、园林 、服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想作者:文理杨梅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生态意识和理念,在传统经典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中不乏体现,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调节社会矛盾,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支持与参照。

关键词:生态意识;生态理想;中国传统经典;文学艺术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many profound ecological thoughts and ideas,they take form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s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s.These ecological thoughts and ideas not only enriched the spiritual life of people but also provide necessary support for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Key words:Ecological thoughts ;Ecological ideals ;Chinese traditional classics ; Literature and arts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的并非只有经世致用层面的功能,更能抒发情志,缓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文学作品中关于自然景色,虫鱼鸟兽的描写以及自然流露的对人与自然和谐“意境”的追求。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论语中关于“曾点之志”的著名的一段描述。

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叶朗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

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

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

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这样的话很多。

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

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

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

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

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

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

这是仁者的乐。

2020继续教育生态答案

2020继续教育生态答案

1.21世纪初的前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1.0分)A.美国B.印度C.俄罗斯D.中国2.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3.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穿越了5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

(1.0分)A.“雪龙”号B.“永盛”轮C.“天恩”号D.“白濑”号4.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

(1.0分)A.永续发展B.合作分享C.共生和谐D.绿色文明5.2018年12月,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正式落户()。

(1.0分)A.四川成都B.重庆璧山C.新疆喀什D.内蒙古呼和浩特6.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7.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

(1.0分)A.绿色信贷B.绿色债券C.绿色发展基金D.碳金融8.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分)A.5B.6C.7D.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

(1.0分)A.2015年1月1日B.2016年1月1日C.2017年1月1日D.2018年1月1日10.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美学原理》(尔雅)期末考试100分答案

《美学原理》(尔雅)期末考试100分答案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怡红院是()住的地方.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7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1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5关于中国美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9“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3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7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1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保罗·福塞尔认为不同的格调和品位都会打上社会等级的烙印.()1.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蔡仪先生认为,美是客观的。

()1。

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动漫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1。

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蔡元培企图用一些西方的美学的理论来解释《红楼梦》。

()1。

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的危机.()1.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命运是悲剧的核心.()1.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7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1。

0 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8美感不因时代阶级种族有差别。

()1。

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理性冲动使人受到自然要求的压力。

()1.0 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0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1。

0 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1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

() 1。

0 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12朱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审美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
哲学。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
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
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
生长,就是创造生命。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此,“生”
就是“仁”,“生”就是善。

儒家主张的“仁”,不仅
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

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

”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仁者浑然与万物
同体。

”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这样的话很
多。

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
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
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
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
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
“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
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

”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

”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
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
共有的。

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

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

”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云淡风轻近
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
得到一种快乐。

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
“生意”。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
他们“眼前无非生机”。

宋代董逌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

清代王概
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

”“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
然的。

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
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

《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

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
爱情。

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
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
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这就是现在人
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
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
值的内容。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
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
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
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
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2-13题为选择题,请再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
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
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
的观念。

B.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已经成为了生态伦理学和生
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与现在人
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
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
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
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美意识与西方
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是()(3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
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
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意义。

(4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12.BE(B项“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的表述有误,“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传统观念;E项文中无此意)
13.C(整体把握文章,依相关中心句的表述可得)
14.背景: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2分);现实意义: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有助于构建多
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于实现人类的
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产生深远的影响(2分)。

15.①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生”就是善;
②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或者“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③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④古代画家最强调要
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⑤古代文学作品
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
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答对一点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