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

合集下载

大 医 精 诚

大 医 精 诚

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 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 孙思邈处士居之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 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其推步甲 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照邻有恶 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 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 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 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 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 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
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 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 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 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 的胳膊。
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取出后,老虎 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 那虎就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 之,深心悽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 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 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损 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 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 药者,良由此也。其蝱虫、水蛭之属,市 有先死者 , 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 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
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 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 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 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最近读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原文,感触颇多呀!这篇文章开篇就强调了医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医术。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次看病经历。

那时候我得了重感冒,整个人昏昏沉沉,难受得不行。

去到医院,心里其实挺忐忑的,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医生。

给我看病的是一位中年医生,他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专注和关切。

他先是耐心地听我描述症状,一边听一边点头,还时不时地问我一些细节,比如“这种症状持续多久啦?”“有没有吃过什么药?”等等。

然后,他开始给我做检查,动作轻柔而熟练。

在检查的过程中,他还不断地跟我解释每一个步骤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心里特别踏实。

检查完后,他没有马上开药,而是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别担心,只是普通的感冒,但是也要注意休息和多喝水。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接下来,他仔细地给我开了药,还把每种药的吃法和注意事项写在一张纸上,递给我的时候,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按时吃药,如果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来找我。

”我拿着那张纸,心里充满了感激。

在我离开诊室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医生已经在接待下一位病人了,依然是那么专注和认真。

从那次看病之后,我每次想起这位医生,都会觉得他就是“大医精诚”的真实写照。

他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患者而有丝毫的敷衍,而是全心全意地为我诊治,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爱和责任。

再看《大医精诚》中说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真的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

但我想,如果每一位医生都能像我遇到的这位医生一样,真正做到“大医精诚”,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对待,那么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一定会大大增加。

同时,作为患者的我们,也应该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药学理论家和临诊大家。

被人称为“药王”或“药王爷”。

《大医精诚》选自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

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

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妇、儿、内、外等各科疾病诊治的原则和方法,保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修养的三个最基本核心的问题及其医学价值,一是“精”,即医技要精湛。

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

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务。

三是“戒”(即戒私欲,不谋钱财),作者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孙思邈的这些看法,对当今医药环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们应站在高度对病人负责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信至诚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无私之心。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学习医学论著,了解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是医药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必备能力,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为医药专业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学习了中医先贤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读完此书,才真正从中领悟到为什么《大医精诚》被称之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精髓: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资料丰盛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

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其文作为中国古代行医准则,明确地说明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让生命得以敬畏。

若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我想这个社会会少了些许纠纷多了几分和谐。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叹: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济世救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

中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而精湛的医术本身也是医德内涵中的重要一部分,医生的医德应体现在热爱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实行人道主义。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注释】
[1]极:穷究。 [2]了:明白;完全懂得。
【译文】 等到治了几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剂可供使用。所以学医的人必须 广泛而深入地探究医学的本源,专心勤勉、毫不懈怠,不得依据道听途说的东西, 就说医学已经完全懂得了,这样,就会严重地贻误自己啊!
【原文】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 發大慈惻隱之心[1],誓願普救含靈之苦[2]。
《大医精诚》是关于医德修养的一篇著名的论文。孙思 邈认为,医生要想成为大医,必须做到医术“精”和医 德“诚”。文中首先论述了“精”的道理和方法,要求 医生必须“用心精微”、得到高人指点(神授)并“博 极医源,精勤不倦”,如此才能做到医术精湛;然后从 “志”、“体”、“法”三个方面论述了“诚”的道理 和具体做法,要求医生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 救含灵之苦”;无论是平时还是到了病家,都要有大医 应有的风度,全心全意地治病救人;作风上不得炫己毁 人,沾染各种恶劣习气,更不得依仗医术谋取财物。最 后申述了大医必须“精”、“诚”的原因和为文的目的。 文章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条理清楚,语言朴实,为医 家必修之文。
大医精诚
孙 思 邈 与 《 千 金 方 》
【题解】
本文論述了醫生修養的兩個方面,即技術要精湛,品質要 真誠。作者繼承了儒家的醫學361理念,兼收道家和佛教的思 想,反映了唐初文化思潮的某些特徵。 本文選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一,據 1955年人民衛生出 版社影印宋刻本排印。作者孫思邈(581~682年),唐代京兆 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各三十卷。
【原文】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1],雖曰賤畜 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 患,况於人乎!
【注释】

大 医 精 诚

大 医 精 诚

今译: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 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

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 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今译: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 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 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 求,自衒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 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谅:确实。 忠恕之道:儒家处世哲学提倡的以仁爱之心爱人, 以宽宥原谅之心待人。 曲碎:琐碎。 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学医的人不可认为我论说得 粗俗而看轻这些问题。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嶮巇、晝 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迹 之心。
翻译: 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 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 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 百姓的好医生。
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 但發慙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 吾之志也。
卜筮用的龟甲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 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 草”)。古代用其茎占卜
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 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可:值得。
乃:才,副词。
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 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博极医源: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的本源(即原理)。 博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广泛、深入地研究 。 精勤不倦:专心勤奋不懈怠 。 道听途说:出自《论语· 阳货》:‚道听而途说,德 之弃也。”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山东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辽宁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继承创新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安徽中医药大学校训: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训: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齐齐哈尔医学院校训:大学至善大医精诚桂林医学院校训:弘德善医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南京医科大学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陕西中医学院校训:精诚仁朴山西中医学院校训:求真南方医科大学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医厚德精博至善宁津县中医院院训:精诚仁爱河南中医学院校训:厚德博学,承古拓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训:厚德精医博学笃行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广东医学院校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摘要:在古今两千多年的中医界中,大医孙思邈是以博学、聪慧、薄名利、享高寿以及名医名儒这些荣誉而称道于世的传奇人物。

他在《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使其医学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大医精诚》内容《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
孙思邈大医精诚出自他的另一本著作《背急千金要方》。

是我国中医学上非常经典的书籍,那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孙思邈大医精诚讲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思邈大医精诚出自他的另一本著作《背急千金要方》。

是我国中医学上非常经典的书籍,也是后世研究中医的重要文献。

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是讲述了医德方面的问题。

孙思邈《大医精诚》从两个方面讲述医德的重要性,一个是“精”,另一个是“诚”。

“精”就是说医者必须要有高明的医术,意思作为医者,必须要有好的医术才可以治病救人,因为人命比金子还要贵重,所以不能马虎。

而“诚”讲的是医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诚心救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去救人。

另外,在这本书中,孙思邈还觉得好的医者必须是光明正大,并且遇到权势也是不卑不亢的,更不能利用自己的才能沽名钓誉,而在人命关天的事情上,必须要用心,不能有任何的私心。

孙思邈《大医精诚》这本书主要体现了孙思邈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好的医者,不应该只是拥有好的医术,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要多加培养,要做到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为病人的身份而差别对待,特别是不能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做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孙思邈给后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典籍,
更是一本道德典范,让后世从医的医者们有一个典范,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孙思邈之所以被后世崇敬,不仅仅是他的医学成就,更多的是他的品德高尚。

孙思邈的著作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

而孙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

据不完全统计,孙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几种,不过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等等,其他的冠名孙思邈的著作还有四十多种,但是到底是不是孙思邈所写的已经不能确定,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更加不能考究作者到底是谁。

孙思邈著作里面最为让后世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本著作是中国古代中医的百科全书。

而孙思邈之所以成为医者,是因为他小时候体质不好,总是生病,所以他才立志作为医者。

当然,孙思邈不仅仅是在医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就是在医者的精神上也有颇多的研究,他的著作《大医精诚》不仅讲述了医术,也讲述了作为医者的精神,是两者的高度集合。

可以说,孙思邈注重的不仅仅是医术,同时也注重作为一个医者的仁心,是当之无愧的医学界大家,值得后世人敬仰。

孙思邈长寿20字诀的内容孙思邈唐代人士,是唐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据传说孙思邈健康的生活了一白多岁,为什么孙思邈能长寿呢?是源于孙思邈降长寿20字诀:啬神、爱气、养形、引导、言论、饮食、房事、反俗、医药、禁忌。

关于20字诀就是以养生为主,啬
神孙思邈放在第一位,他的意思就是人要对自己的脾气做到自如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恐、过惊、过忧。

爱气,他就是说自己要学会爱惜自己的元气,伤元气就是身体一大忌,只有元气足生命体自然旺盛;养形,就是说注意自身的生活规律,让自己有个好的型体;引导,就是主要提倡锻炼身体,更多是劳而有度;言论,就是说一个人的话不可太多,更忌讳大声说话,要做到轻言、好言,这样别人也会好语相送,让自己身心愉悦。

饮食,它强调食物的多样化,吃饭有规律,切记暴饮暴食;房事,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食色性也,人不可压抑,也不可纵也;反俗,就是改变一些有害身心的旧俗;医药,孙思邈认为每个人要做到无病要防,有病在已发现就治,最好采用食疗,如果不行在施以药物,但药物剂量不可过大,要循序渐进,病好停药,再好的药也不可多食,即使是补药;最后是禁忌,他举列说到书中很多被人们列为禁忌,殊不知它们很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养生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