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孙思邈

合集下载

国医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国医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通它, 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 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 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 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 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 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 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 他的贵贱贫富, 老幼美丑, 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 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 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 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 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 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 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来,有名 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 而认为人是高贵的, 但说到爱惜生命, 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 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 么, 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 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 确实就在这里! 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 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 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 有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 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 向。 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看上 去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细 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差错。虽然说对疾病应当 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 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 不仁德了!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 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 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 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 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 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 本品德吧。

医古文赏析《大医精诚》(唐.孙思邈)选析

医古文赏析《大医精诚》(唐.孙思邈)选析

医古文赏析《大医精诚》(唐.孙思邈)选析【原文】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译文】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时候)病机相同,而症状表现不同,也有(时候)病机不同,而症状表现相同,因此五脏六腑的充盈与亏虚,血脉营卫的通畅与滞塞,自然不是耳目所能(完全)观察到的,必须先诊察脉象以做出判断。

而寸关尺(三部的脉象),有浮沉弦紧等各种不同的情况;经气在经脉腧穴中的流行灌注,有高下深浅的区别;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的差异。

只有用心深刻的人,才能和他研讨这些问题。

如果把这些需要殚精竭虑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那些粗枝大叶的人,岂不是很危险吗!……社会上有一些愚笨的人,学了三年医方,就说天下没有(他)治不了的病;等到治了三年的病,才知道天下没有可以用的(现成)方。

所以从事医学(行业)的人,必须深入探究医学的原理,精心勤勉,孜孜不倦,不能道听途说(得到一点知识),就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医学知识,(那样会)深深地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按语】孙思邈这一段话告诫我们医学工作者,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医理是难以穷尽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观察、总结,才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才能够解决我们临床上以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

大医精诚原文注音

大医精诚原文注音

大医精诚原文注音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张湛(zhàn)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yǐ)。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yíng)虚,血脉(mài)荣(yíng)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zhěn)候以审(shěn)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xián)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bó)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zī)矣(yǐ)。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dài)哉。

若盈(yíng)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chè)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yǐ)。

故医方卜(bǔ)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shòu),何以得其幽(yōu)微。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liǎo),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è)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zhǎng)幼妍(yán)媸(chī),怨亲善友,华夷(yí)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bǐ)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qī)怆(chuàng),勿避险巇(xī),昼(zhòu)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fù)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chù)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大医精诚医古文课件

大医精诚医古文课件

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 耳,无得似有所娱, 珍羞迭荐,食如无味, 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壹人 向隅,满堂不乐,而況病人苦楚,不离斯 须。而医者安然懽娱,傲然自得,兹乃人 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 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謔諠 譁,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衒燿声名,訾 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 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
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 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 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慙愧悽 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 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 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 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 ,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 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 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 之,深心悽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 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 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损 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 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 药者,良由此也。其蝱虫、水蛭之属,市 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 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
和养生之道等,也都很有价值。
孙思邈开棺救妇
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 他停在路边观看,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 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 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 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 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 材请他看。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很高,裤裆正向外渗着鲜 血。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山东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辽宁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继承创新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安徽中医药大学校训: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训: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齐齐哈尔医学院校训:大学至善大医精诚桂林医学院校训:弘德善医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南京医科大学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陕西中医学院校训:精诚仁朴山西中医学院校训:求真南方医科大学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医厚德精博至善宁津县中医院院训:精诚仁爱河南中医学院校训:厚德博学,承古拓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训:厚德精医博学笃行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广东医学院校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摘要:在古今两千多年的中医界中,大医孙思邈是以博学、聪慧、薄名利、享高寿以及名医名儒这些荣誉而称道于世的传奇人物。

他在《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使其医学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医精诚原文注音

大医精诚原文注音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张湛(zhàn)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yǐ)。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yíng)虚,血脉(mài)荣(yíng)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zhěn)候以审(shěn)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xi án)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bó)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zī)矣(yǐ)。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dài)哉。

若盈(yíng)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ch è)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yǐ)。

故医方卜(bǔ)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shòu),何以得其幽(yōu)微。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liǎo),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è)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zhǎng)幼妍(y án)媸(chī),怨亲善友,华夷(yí)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bǐ)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qī)怆(chu àng),勿避险巇(xī),昼(zhòu)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fù)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chù)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医古文-大医精诚

医古文-大医精诚
卢照邻:初唐文学家,与王勃、杨炯、 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 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 有如目睹。”
隋唐两代皇帝征召授官,皆辞不受,隐居 山林,行医民间,世称真人、药王、处士。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 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 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彻(通而彻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使……通。
冷(寒而冷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使……寒。
温(热而温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使……温。
是:此,指上述六种误治法。 重:进一步。 而:你。 望:指望。 生:活。 其(吾见其死 ):代词,他。 卜筮(shì):占卜。古时占卜吉凶,用
《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方之谓也。
《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圆之谓也。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 执师资之礼事焉。”。
宋令文:唐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富 文辞、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孟诜:初唐医学家,进士出身,著有 《食疗本草》、《补养方》、《必效方》 等。
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 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 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 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 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 涸,天地之焦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 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审:详细了解,审查。 沈(沈浮) :“沉”的古字。
俞(俞穴) :“腧”(shù)的古字。俞穴: 或称孔穴、穴道。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 注出入之处。
流注:经络气血运行灌注。
今(今以至精至微之事 ):如果。(表假设) 以:对于。 於:用。 麤:“粗”的异体字。 其(其不殆哉) :犹“岂”。 殆:危险。 盈(盈而益之):满,谓实证。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对照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对照

大d à医y ī精诚j īngcheng 原文yu ánw én 及j í译文y ìw én 对照du ìzh ào 唐t áng ·孙思邈s ūns īmi ǎo张zh āng 湛zh àn 曰yu ē:夫f u 经方j īngf āng 之zh ī难n án 精j īng ,由来y óul ái 尚sh àng 已y ǐ。

今j īn 病b ìng 有y ǒu 内n èi 同tong 而外ér w ài 异y ì,亦y ì有y ǒu 内n èi 异y ì而外ér w ài 同tong,故g ù五脏六腑w ǔz āngli ùf ǔ之zh ī盈y íng 虚x ū,血脉xu èm ài 荣r óng 卫w èi 之zh ī通t ōng 塞s āi ,固g ù非f ēi 耳目ěr m ù之zh ī所su ǒ察ch á,必b ì先xi ān 诊zh ěn 候h òu 以y ǐ审sh ěn 之zh ī。

而ér 寸口c ùnk ǒu 关gu ān 尺ch ǐ,有y ǒu 浮沉f úch én 弦xi án 紧j ǐn 之zh ī乱lu àn;俞sh ù穴xu é流注li úzh ù,有y ǒu 高下g āoxi à浅qi ǎn 深sh ēn 之zh ī差ch à;肌肤j īf ū筋骨j īn g ǔ,有y ǒu 厚薄h òu b ó刚柔g āngr óu 之zh ī异y 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枫吟医生在JR论坛上贴出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一文,可谓切中时弊。

为随喜金枫吟先生的善举,彰显孙思邈先贤的本意,我作了白话翻译。

译文采取硬译的办法,首先求“信”,然后尽我所能做到“达”“雅”。

大医精诚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不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张湛(可能就是《列子》的注家,晋代人):“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

”现在的病,有实质相同而表征不同,有实质不同而表征相同,故而,五脏六腑是实症还是虚症,血脉和营气卫气是通畅还是阻塞,本来不是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一下子能够查明的,一定要诊明征候然后加以审视。

而把脉寸关尺,有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按俞穴、子午流注来针灸,有高下浅深的差别;按摩肌肤筋骨,有肌体厚薄、手
法刚柔的差异。

只有用心精微的人,才可以和他说到这一层。

现在,对最精微的事情,要求用最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把握,这还不危险吗?如果是实症还要用补法,虚症还要用泻法;本来通畅的再彻底撤去防卫,本来阻塞的再去筑坝断流;寒症再给冷药,热症再给温药,这是加重他的疾病,而希望他生还,我看是死路一条。

故而医家、方术、卜卦、占筮,是难以臻于精妙的技艺,既然不是得自神仙教授,那么凭什么深入堂奥,得到最深最微妙的秘密?世间有自以为聪明的蠢人,读了三年方剂书,就说世界上没有病不能治;等到行医治病三年,才知道世界上的病没有现成的方剂可用。

故而学医的人必须广博地深入地探究各种医学的来源,精心、勤勉,孜孜不倦,不可以根据道听途说,而宣称对医道已了然于胸,深深地贻误自己。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
污秽,不堪入目,人们见到了都心生厌恶,对这样的人,只是生发惭愧(想到这是过去世罪业的恶报,生起自己对现世罪业的忏悔之心)、怜悯、忧愁、照顾之心,不可以存有一丝一毫厌离之心,这是我的意愿。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那得大道的医生的德行,他希望能以澄明的精神反观内心,见到本地风光(本性)。

所以,别人看他,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

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很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有过失,开药下针,不能有偏差。

虽然说救病人越快越好,但是,最重要的是事到临头不迷惑,所以,只应当慎重地分析症结所在,周密地思考对策,不能在病家的性命安危之上,草率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和处理敏捷,来沽名钓誉,这是非常没有爱心的行为!又要注意,到病人家里,纵然满目都是身穿绫罗绸缎的女眷,也不左顾右盼;哪怕动听的音乐凑上耳来,也不要表现出欢娱的神色;山珍海味不断端上来,食用时好像辨不出味道;美酒摆满,视若无睹。

之所以这样,因为有一个人躲在角落发呆,满堂的人都快乐不起来,何况病人的痛苦,片刻不能脱离,而医生安然欢娱,傲然
自得,这是人和神都认为是无耻的行为,至性至善的人是不肯这样做的,这也是“医”的本意。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衒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那做医生的准则是,不可以多教训人,也不可以与病人调笑,道听途说,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他人和物事,炫耀自己的声名,诋毁其他的医生,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水平。

偶然经过治疗,使病情减轻,就昂头扬脸,自以为了不起,说是世间找不到第二个人了,这是对医生来说最危险的膏肓之病。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所以医生不可以凭着自己的特长技能,一门心思谋取财物。

应该发起救济苦难的心愿,在冥冥的轮回中,自己感应,增多福报。

还不可以因为那个病人有钱,就开出用珍贵药材的处方,让他难以办到,以显示自己的功夫技能,这可不是负责、宽厚的态度。

因为我一心想救苦济世,故而来说这些琐屑的事,希望学医的人不要因为言语的下里巴人而瞧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