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以下哪三项?A.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B.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C. 种植业、林业、渔业D. 畜牧业、林业、渔业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A. 季节性B. 地域性C. 连续性D. 不可逆性答案:C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主要依赖于哪种生物?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 经济的持续增长C. 环境的持续改善D.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D5.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质量B.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减少农业劳动力D. 增加农业用地答案:B6.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哪些技术?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酶工程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推广转基因作物C. 保护遗传资源D. 恢复退化土地答案:B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A. 提高农业效益B. 优化资源配置C. 增加农民收入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 农业信息的收集B. 农业信息的处理C. 农业信息的传输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提供______和______。

答案:食物、原料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破坏______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3.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效率、效益4.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产量、质量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优化______,提高______。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
13.同为收获籽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蛋白质和脂肪为主
的作物经济系数高。
()
1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
高,经济系数高。
()
作物增产值与土壤耕作深度呈直线相关,即耕作深度越深增产效果越显著。 (

四.选择题
1.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
12.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分别包括哪些措施?
13.农田培肥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4.作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5.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6.影响复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
17.简述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
五、论述题
1. 请分析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
26.诱变育种
二、填空题
1.农业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2.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和。
3.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呈现出
形生长曲线。
4.根据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可将作物分为
、、
和定日照作物四种。
5.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




6.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



7.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必检指标。
15.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 、 、 。
16.影响施肥的环境条件主要有


17.作物染病后,首先发生的是生理变化,称为
;接着发生的是
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分别为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在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中,考生将面对多种题型,涵盖了农业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下面就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一、选择题**1. 农业学的定义是:A. 研究种植作物的学科B. 研究动物饲养的学科C. 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D. 研究农民生活的学科正确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A. 机械化种植B. 农业劳动密集型C. 依赖人力耕作D. 小规模、家庭农场正确答案:A3. 农业发展所需的基本生产要素不包括:A. 土地B. 劳动力C. 科技D. 资金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资源永续利用和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其重要性在于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2.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有哪些,分别介绍其原理。

答: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杀灭病虫害,通过杀虫剂、杀菌剂等作用于病虫害,达到防治的目的;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通过调节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实现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如黄板、粘虫球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干扰害虫的生活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论述题**论述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答: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育种改良、良种推广、生产技术研究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作物适应环境的时间,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试题分析和解答,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A. 传统种植B. 机械化生产C. 手工作业D. 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2.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特点?()A. 精准农业B. 生态农业C. 基因工程D. 单一作物种植3. 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作物种植方式B. 作物品种改良C. 农业机械化D. 农业水利设施4. 现代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土壤改良B. 作物病虫害防治C. 农业产品销售D. 农业机械化操作5.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A. 劳动力成本较低B. 生产效率较高C. 土地利用率较低D. 环境影响较小二、填空题6. 现代农业中的精准农业技术,主要通过_________来实现作物的精准管理和控制。

7.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8. 基因工程在现代农业中,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来培育抗病虫害、抗逆境的作物新品种。

9. 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_________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10.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_________和社会效益。

三、简答题11. 简述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

答: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农业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如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基因工程等,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阐述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答: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如抗病虫害、抗逆境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13. 描述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答: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现代农业概论期末复习

现代农业概论期末复习

现代农业概论期末复习(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现代农业概论期末复习(文本)一、单项选择题MS培养基的特点是(A 无机盐浓度高)。

巴式杀菌乳,保温杀菌采用(A 62~65℃)。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采用(B 少、免耕)的方式。

标准的种子水分测定方法是(C 烘干法)。

表示种子发芽力用(B 发芽势和发芽率)。

波角羊属于(B 肉用)。

采用臭氧处理,可以(D氧化产品表面的微生物,灭菌消毒)。

采用减压贮藏的方法贮藏苹果大气压应为(B 1/10)。

草木灰是碱性肥料,不宜与(C 铵态氮肥)同时施用。

常用的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是(C层积处理)。

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A 生产)。

蛋鸭优良品种为(A 绍兴鸭)。

到2050年,农业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C 70%~80%)。

低温冷库的温度一般在(D -18℃)以下。

低温速冻采用的温度一般在(A -30℃)以下。

调节植物成熟衰老的重要激素是(A 乙烯)。

对小型农业设施,搞活经营权,保证收益权,可以通过(D 拍卖、租赁)等方法盘活。

干草、干草粉及农副产品秸秆等属于(A粗饲料)。

关于农产品加工业现状,错误的是(C各地产业加速分散,布局日趋合理)。

关于设施农业,错误的是(D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才出现)。

关于现代农业的特点,不正确的是(D主要依靠资源投入)。

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A 农产品加工运销业)。

减压贮藏采用的气压,一般为正常大气压的(B 1/10)左右。

减压贮藏桃子、樱桃采用大气压应为(C 1/15)。

解决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的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可采取(B 生态化栽培技术)。

经营农产品坚持以(B 品牌)的理念。

经营农产品要坚持(B品牌)的理念。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物种灭绝的数目有(C75个)块茎含有丰富淀粉的是(A 甘薯)。

利用引进的瘦肉型猪与地方品种进行杂交,已培育出商品瘦肉猪新品系(B 9)个。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在农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了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农学概论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工业革命时期C. 农业革命时期D. 现代农业时期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以下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A. 水分B. 光照C. 温度D. 土壤E. 以上都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小麦B. 大豆C. 马铃薯D. 茄子4. 农业生产中,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A. 合理施肥B. 种植转基因作物C. 喷洒农药D. 过度灌溉5. 以下哪种动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家畜?A. 马B. 猫C. 狗D. 鸟二、判断题1. 农业生产只是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与环境保护无关。

( )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的影响,但不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 )3. 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农业革命前和农业革命后两个阶段。

( )4. 农业生产中,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 )5. 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什么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列举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和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4.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5.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应用题1. 请设计一个农田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2. 选择一个农作物,分析它的生长环境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 请选择一个农业问题,如土壤退化或农药残留,提出解决方案并阐述其可行性。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农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12、四碳作物: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农业:Ⅰ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Ⅲ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Ⅲ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Ⅳ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Ⅳ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Ⅳ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8、农业产业化经营:Ⅵ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Ⅶ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Ⅷ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12、农业法规:Ⅷ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农业市场化:Ⅸ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4、期货市场:Ⅸ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5、“黄箱”政策:Ⅸ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6、农业科学体系:Ⅹ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17、农业基础学科:Ⅹ是指农业基础科学中的分支学科。

农业基础科学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等六大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科学学科群。

18、农学:Ⅹ是研究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9、动物科学:Ⅹ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学体系中,动物科学是服务于养殖业的科学,主要研究与养殖业生产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20、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Ⅹ是运用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与方法,研究食品贮存、保鲜、运输、加工、营养、卫生和深度开发利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21、农业工程:Ⅹ是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原理与技术,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22、农业社会科学:Ⅹ是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农业有关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农业的历史演变,探求农业领域宏观规律的科学。

23、农业综合学科:Ⅹ是指农业科学体系中横跨农业基础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和农业社会学科,具有明显交叉性和横向性的学科群。

24、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1、农业的八个部门是、、、、、、、。

Ⅰ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2、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4个阶段。

Ⅱ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农业的是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

Ⅱ资本主义化4、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是的创始人,他通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学说。

李比希的理论,导致了近代工业的产生,人工施肥日渐普及,开辟了提高产量的新途径。

Ⅱ农业化学、矿物质营养、化学肥料5、由于、和的确立,近代农业的逐步形成,掀起了新品种培育和改良的浪潮。

Ⅱ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理论、良种选育理论和技术6、农业区划的定性分析分区法包括、、、等。

Ⅲ主导因素分析法、区域对比法、地图叠加法、综合平衡法7、、、、、等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

Ⅳ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8、农业环境具有如下特点、、等。

Ⅳ范围广,不稳定性,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9、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而非市场安排则是必不可少的。

Ⅵ体制基础、制度条件10、从农业组织的经营范围看,农业组织可分为、和。

Ⅶ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11、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和。

Ⅶ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和公司农场。

12、农民的基本权力有、、、。

Ⅷ农民生产承包经营权;财产所有权;抵制不合理摊派费用及劳务权;参与决策与管理权。

13、狭义上的农业法是专指、、、。

Ⅷ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14、农业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和四方面的内容。

Ⅸ市场制度的形成、市场主体的发育、市场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15、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市场化建设大都经历了、、和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Ⅸ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阶段、扩大国际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业商业化阶段和农业高度市场化阶段16、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根据地域特点划分为、、。

Ⅸ产地市场、中转地市场和销地市场。

17、按照学科研究和学科特性,一般将农业科学体系划分为、、、。

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

18、农业基础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学与农业气象学等基础学科。

农业数学、农业物理、农业生物化学、农业植物学19、农业科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Ⅺ原始农业科技、传统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和高新农业科技20、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指导方针是“、、、”。

Ⅺ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21、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特征是,方向是,目标是。

Ⅻ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22、农业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法有:、、、、、。

农业统计报、普查、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遥感调查简答题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Ⅰ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一)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2.市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二)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三)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1.地球的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空洞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地球上自然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3.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二)农业生产的综合性1.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2.大农业由农业生产等8个部门综合组成;3.农业生产业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4.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综合组成;5.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四、农产品的特殊性2、简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Ⅰ(一)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二)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三)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四)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1.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2.农产品价格体系与市场机制的要求差距甚远3.农民组织程度低,缺乏与市场连接的中介4.农产品市场形态初级化3、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Ⅰ(一)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二)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五)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Ⅱ第一,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第二,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

第三,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在欧洲是以牧为主,在中国是以农为主。

人们对于无法充分利用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不能利用的土地,通过发展畜牧业而加以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肉、蛋、奶及其他畜产品,同时还可为农业提供优质的肥料,促进了农业系统的协调发展。

5、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Ⅱ(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二)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三)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四)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五)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六)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6、农业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Ⅲ(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农业评价(2)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地理研究(3)农业生境类型与农业生态地理研究(4)农业部门与作物地理研究(5)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区划研究(6)农业区的形成演变与农业历史地理研究(7)农业区域地理研究(8)农业地图研究7、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Ⅳ(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污染等日益严重;3.耕地资源锐减(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有林面积低,造林护林任务艰巨;2.森林资源浪费严重;3.森林火灾、病虫害严重(三)农业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用水资源短缺;2.水资源浪费严重;3.地下水开采过量,水质污染加剧8、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Ⅴ㈠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㈡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㈢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㈣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㈤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逐步地开展工作,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总的来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