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第10章 利水渗湿药

[利尿机理] *茯苓素可与大鼠肾胞浆膜醛固酮受体结 合,具有拮抗醛固酮作用, *茯苓素是茯苓利尿的有效成分
2、免疫调节作用
茯苓多糖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 用。茯苓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认为 是其健脾的药理学基础
3、抗肝硬化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小鼠ALT降低, 加速肝脏再生速度,防止肝细胞坏死, 使肝脏重量增加
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抗溃疡 茯苓配伍人参(红参)、金银花,对大鼠实验性 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可使胃液酸度降低
5、抗肿瘤
茯苓多糖体和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 用,茯苓素还能增强其它抗癌药的抑瘤 作用 [作用机理] ①直接细胞毒作用 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督系统 而抑制肿瘤生长
5、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猪苓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正常小鼠及荷瘤小鼠的巨噬细胞的 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免疫功能 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上 升,增强细胞免疫 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一、茯苓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 [主要成分] 1)β-茯苓聚糖( 93%) 2)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 3)新近提取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茯苓素 等
2. 3. 4.
利尿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利胆保肝作用 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1、利尿作用
如茯苓、 泽泻、木通、金钱草、半边莲、猪苓、玉米 须、瞿麦、茵陈、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等 其中猪苓、泽泻、五苓散利尿作用较强 茯苓中的茯苓素、半边莲中的半边莲素B、茵 陈中的绿原酸、 咖啡酸以及6,7-二甲基香豆 素均为利尿有效成分,半边莲素B 静脉注射 2mg/kg的利尿作用与10mg/kg的汞撒利相当
第10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PPT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 的干燥菌核
味:淡 性:平。 归心、肺、脾、肾经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有效成分:茯苓素、茯苓多糖、茯苓酸等。
❖ 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 HD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 机制:抑制外原性胆固醇吸收、酯化,促
进内原性胆固醇代谢、排泄。
❖ 4. 保肝降酶、抗脂肪肝
❖ 抗化学性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对脂肪 的代谢,增加脂蛋白的合成,抑制肝 内脂肪堆积 。
绿原酸、水溶性多糖、水溶性多肽、挥发油、微量 元素等。
药理作用
❖ 1.利胆 ❖ 机制: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增加胆酸、磷
脂、胆固醇的分泌排泄。 ❖ 诱导肝微粒体酶二磷酸尿核苷醛酸化及 其代谢、排泄。
❖ 2.保肝 抗脂质过氧化,阻止MDA的形成, 保护肝细胞,减轻多种化学性肝细胞损伤, 减少肝纤维化的发展。
❖ 能明显抑制致癌物(黄曲霉素B1、亚硝酸 钠或N-甲基苄胺)致癌、致突变作用,抗癌 的有效成分为香豆素类、茵陈色原酮等。
细胞周期(cell cycle)
现代应用
❖ 1.急慢性肝炎 ❖ 2.黄疸、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 3.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
❖ 少数患者服用茵陈后,可出现轻度恶心、上 腹饱胀、灼热感或腹泻,个别出现头晕、心 慌、心律失常等反应。
泽泻
❖ 泽泻科植物 ❖ 泽泻的干燥块茎 ❖ 味:甘 ❖ 性:寒, ❖ 入肾,膀胱经 ❖ 功效:利小便,清湿热 ❖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第一节概述①利尿作用: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纳离子的重吸收,茯苓素抗醛固酮; 泽泻增加心钠素的含量。
②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③利胆保肝作用④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⑤降血压第二节茯苓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 茯苓酸、茯苓素; 麦角甾醇①利尿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显著。
拮抗醛固酮受体,提高尿中钠/ 钾比值,产生利尿作用②增强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茯苓多糖③抗肝硬化④对胃肠功能降低胃酸含量。
⑤其他:镇静、抗肿瘤,抗炎,抗微生物现代应用:①水肿②婴幼儿腹泻③精神分裂症④失眠第三节猪苓主要含猪苓多糖、麦角甾醇①利尿健康人服用尿量增多。
②增强免疫功能现代应用:各种类型肝炎、银屑病、恶性肿瘤。
第四节泽泻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①利尿降压②抗肾结石③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④抗炎现代应用:①高脂血症②美尼尔综合征③高血压病不良反应: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
第五节茵陈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B -蒎烯①利胆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②保肝③抗肿瘤④抗病原微生物⑤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经⑥抗炎解热、镇痛6 , 7-二甲氧基香豆素现代应用:①高胆固醇血症②胆石症③胆道蛔虫症④痤疮⑤新生儿黄疸⑥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第一节概述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抗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厚朴挥发油:B -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厚朴酚为主的木脂类成分。
①调整肠胃运动功能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保肝厚朴酚⑤抗病毒、抗菌(变形链球菌)⑥抗炎、镇痛1 现代应用:防止龋齿、细菌性痢疾、肌强直。
不良反应:有毒成分为木兰箭毒碱。
第三节苍术有效成分为B- 桉叶醇、茅术醇①调整肠胃运动②抗溃疡③保肝④抑菌⑤利尿排钠,抑制Na+-K+-ATP酶,增加尿量和钠的排泄⑥免疫抑制现代应用:①小儿腹泻②佝偻病③预防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感冒和气管炎④与猪肝或羊肝合用治疗夜盲症有效。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优品ppt

茵陈: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香豆酸、有机酸、挥发油。 猪苓多糖,抑制瘤体,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 直接抑制肾集合管Na 的重吸收; + 机制:茯苓素→醛固酮拮抗→与肾小管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活性→排钠利尿。
机制:茯苓素→醛固酮拮抗→与肾小管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活性→排钠利尿。 猪苓的特点:对健康人也有效,作用强。
• 机制: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如Na+、K+、 Cl-)和水的重吸收。
• 泽泻的特点:
– 作用显著,口服1h后高峰,尿量增加60%。
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有抗脂肪肝作用。
– 与下列因素有关:采集季节:春季较弱,冬季 表现: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茵陈香豆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茵陈二炔等十几种。
– 抑制肾脏Na+-K+-ATP酶,减少Na+重吸收等;
– 增加血浆心钠素(ANF)的含量。
利尿 强度
机制
茯苓
猪苓
泽泻
弱
较强
最强
对健康人 无作用
醛固酮拮 抗
对健康人和病人均有效。
抑制钠重 抑制钠重吸收
吸收
增加ANF
茯苓
1、免疫调节作用 • 茯苓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特异
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概 述
•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 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 利水渗湿药的主要成分 • 茯苓:β-茯苓聚糖。三萜类:茯苓酸、茯苓
素、茯苓醇等。
• 猪苓:猪苓多糖、猪苓酸等。 • 泽泻:泽泻萜醇。 • 茵陈: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香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利水渗湿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下列哪种药物成分的利尿作用与其抗醛固酮活性有关()A 半边莲B 泽泻C 木通D 茯苓E 猪苓2、茵陈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茵陈烯酮B в-蒎烯C 6,7-二甲氧基香豆素D 茵陈炔酮E 胆碱3、泽泻利尿作用的机理是()A 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B 具有去氧皮质酮作用C 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D 增加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E 以上均非4、茯苓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是()A 钾盐B 茯苓多糖C 卵磷脂D 茯苓酸E 组氨酸5、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明显降血脂及抗脂肪肝作用()A 泽泻B 扁蓄C 玉米须D 瞿麦E 金钱草6、泽泻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具有明显降血脂及抗脂肪肝作用()A 春季采收作用强B 秋季采收作用强C 夏季采收作用强D 冬季采收作用强E 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茵陈炔酮B в-蒎烯C 6,7-二甲氧基香豆D 茵陈色原酮E 蓟黄素8、茵陈保肝作用的机理主要是()A 生物摸保护作用B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C 水解生成葡萄糖醛酸D 降血脂和防止脂肪肝形成E 抑制葡萄糖醛酸酶,减少葡萄糖醛酸分解,加强肝脏解毒能力9、猪苓利尿作用的机理主要是()A 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B 抑制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C 抗醛固酮作用D 直接抑制K+-Na+交换E 含较高量的钾盐10、茯苓所含茯苓素的利尿作用机理主要是()A 促进肾小球的滤过B 醛固酮受体拮抗作用C 抑制集合管对水重吸收D 抑制髓袢升支对钠离子的重吸收E 以上均非11、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药理作用()A 抗休克B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C 抗肝硬化D 抗肿瘤E 抗中毒性耳损伤12、猪苓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是()A 猪苓多糖B 猪苓酸AC 猪苓酸CD 角甾醇E 以上均非13、下列哪项不是茵陈保肝作用的环节中()A 诱导肝药酶B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C 保护肝细胞的完整D 促进肝细胞再生E 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4、下列哪个成分不是茵陈利胆的有效成分()A 6,7-二甲氧基香豆B 茵陈色原酮C 茵陈黄酮D 茵陈二炔酮E в-蒎烯15、泽泻的临床应用是()A 胆道蛔虫症B 高脂血症C 支气管哮喘D 小儿流涎E 休克16、茵陈可用于治疗()A 美尼尔氏病B 高胆固醇血症C 精神分裂症D 冠心病心绞痛E 支气管哮喘17、茯苓抗肝硬化作用的表现是()A 使肝内胶原含量增加B 使尿羟脯氨酸排除量减少C 抑制肝胶原蛋白降解D 促进肝纤维组织重吸收E 以上均非18、茯苓现代用于治疗()A 支气管哮喘B 感染性休克C 高脂血症D 冠心病心绞痛E 精神分裂症(二)B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10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茯苓、猪 苓、泽泻与茵陈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及应用;了 解五苓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内容 常用利水渗湿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利水渗湿药的 主要药理作用;茯苓、猪苓、泽泻及茵陈的有效成 分、药理作用及主要的 现代临床应用; 五苓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重点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茯苓、猪苓、泽泻与茵陈 的作用和应用。
泽泻 1.功效 利小便,清湿热。 2.化学成分 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 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3.药理作用 利尿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保肝 降血糖 对心血管的作用 对免疫功 能的影响 4.临床应用 肾性水肿、高血脂症、耳 源性眩晕。
茵陈 1.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2.化学成分 ① 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咖啡 酸。 ② 挥发油 β-蒎烯、茵陈炔、茵陈烯酮、 茵陈炔酮、茵陈炔内酯、茵陈色原酮。 ③ 对羟基苯乙酮。 3.药理作用 利胆 保肝 抗肿瘤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高脂血症及冠心病;防治感冒及流感。
概
述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 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 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二是痰饮, 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 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 (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 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 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证选用药物,并 适当配伍。
中药药理-0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概述
•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 药。
• 利水渗湿药均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 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 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 湿痹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症。
• 利水渗湿药味多为甘淡。
• 根据利水渗湿药的主要性能,大体分为利 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三类。
• 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述
与利水渗湿药的利水消肿、利尿通 淋、利湿退黄的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利 尿、抗病原微生物、利胆保肝,以及抗肿 瘤、增强免疫功能等。
•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水湿所致的各种症状, 应包括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消化系统功 能低下、变态反应性疾病、肾脏病变、代 谢异常、慢性支气管炎时的痰液积留,以 及胸水、腹水等提腔内的异常液体和各种 原因所致的水肿等疾病。
•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 理作用如下:
1. 利尿作用
大多数如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半边 莲、车前子、通草、木通、萹蓄、瞿麦、金 钱草、茵陈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 水液自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通调而 下归于肾,通过肾阳气化而分清浊,清者 上升复归于肺而为津,浊者下出膀胱而为 尿。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 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湿转输,肾失 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 水湿停聚。水湿致病,或泛滥于全身而水 肿;或侵犯脾胃而为湿阻;或同其他外邪 (如湿热)相夹杂,湿热熏蒸而发黄。
其中猪苓、泽泻的利尿作用较强。如猪苓、 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茯苓抗 醛固酮。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如茯苓、猪苓、茵陈、金钱草、木通、萹蓄、 半边莲等具有抗菌作用;
车前子、茵陈、地肤子、萹蓄、木通等具有 抗病毒作用。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冬瓜皮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冬瓜皮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
本品气微,味淡。
以片薄、色灰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甘,凉。
归脾、小肠经。
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暑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冬瓜子寒,利湿清热,排脓消肿,化痰亦良。
三、临床应用
1.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本品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
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常与五加皮、生姜皮等配伍;若治体虚浮肿,常与冬瓜皮、赤小豆、红糖等同用。
2.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本品性凉,有清热解暑之功。
用治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常配冬瓜皮、西瓜皮等药,煎水代茶饮;若治暑湿证,可与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蜡类及树脂类物质、烟酸、胡萝卜素、葡萄糖、
果糖、蔗糖、有机酸.化学成分
2.药理作用
本品有利尿、抗过敏、抗菌、降血糖、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
五、冬瓜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种子。
性味甘,微寒;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排脓,利湿。
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水肿,淋证。
煎服,10~15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6
• 茯苓还具有抗菌,促进造血功能、镇 静等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8
• 特异性免疫: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 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 使小鼠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PFC) 明显增多。
• 茯苓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机理可能与其诱导产生IL-2有关。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9
• 茯苓素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 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但对PHA、LPS和ConA诱导的淋 巴细胞转化及对小鼠血清抗体及脾细胞 抗体产生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7
(2)免疫调节
• 茯苓多糖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的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免疫器官胸腺、 脾脏、淋巴结的重量;增强正常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 对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 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对抗 60Co照射引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 减少;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
3H-茯苓聚糖小鼠灌胃,药时曲线符合 开放二室模型。
大鼠静脉注射3H-茯苓素,药时曲线符 合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为0.32小时,消 除相半衰期为1.43小时。3H-茯苓素静脉注 射后,56.7%肾排泄,肠排泄为33.1%,有 肝肠循环。静脉注射后组织中的放射剂量 以肝、肾、肺含量最高。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5
现代医学
水湿: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消化功能 低下、变态反应性疾病、肾病、代谢 异常、慢支的痰积、胸水、腹水、水 肿等。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6
主要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半边
莲、车前子、通草、木通、萹蓄、瞿 麦、金钱草、茵陈等均具有不同程度 的利尿作用。其中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泽泻较强。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1.了解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分类,掌 握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茯苓、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 功效、药理和临床应用。
3.了解猪苓、茵陈的主要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
第一节 概述
• 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 药物。
• 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 痹等水湿证。
• 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 退黄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3
水机
津
水液
胃脾
肺
清 肾阳气化 肾
尿 膀胱 浊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4
病因病机
• 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 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 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 三焦水道失畅,水湿停聚。
• 水湿致病,或泛滥于全身而水肿; 或侵犯脾胃而为温阻;或同其他外 邪(加湿热)相夹杂,湿热熏蒸而 发黄。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1
(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 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 预防作用,并能降低胃酸含量。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2
2. 其他药理作用
(l)抗肿瘤
• 茯苓多糖与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抑 制小鼠实体瘤S180生长,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 存活时间。
• 茯苓素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抑 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 用的机理之一。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0
(3)抗肝硬化
脂采低用蛋复白合膳因食素、(饮皮酒下)注刺射激建CC立l4大、鼠高 肝硬化模型,在肝硬化形成后,皮下 注射茯苓醇5ml/kg(含茯苓醇75mg), 连续3周,给药组实验动物肝硬化明显 减轻、肝内胶原含量降低、尿羟脯氨 酸排出量增多,说明茯苓醇具有促进 实验性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 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7
利尿机理
• 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 吸收;茯苓素抗醛固酮;泽泻增加心 钠素(ANF)的含量等。
• 影响利尿作用的因素:采收季节、动 物种属、给药途径、炮制等。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8
2. 抗病原微生物
• 茯苓、猪苓、茵陈、金钱草、木通、 萹蓄、半边莲等具有抗菌作用;车前 子、茵陈、地肤子、萹蓄、木通等具 有抗真菌作用;茵陈抗病毒。
• 茯胞抑苓 和 制多 人 作糖 慢 用对 性 。体 骨外髓培性养白的血小病鼠K5腹62细水胞型增肉殖瘤有S1显80细著 • 茯苓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增
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3
作用机制
• 茯苓多糖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及 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如改变肿瘤细胞 膜磷脂生化特性)两个方面。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9
3. 利胆保肝
• 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等具 有利胆作用。
• 泽泻、茵陈、猪苓、垂盆草等有保肝 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0
4. 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 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 瘤作用,能抑制多种实验性移植性肿 瘤的生长。
• 二者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 性免疫功能。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4
茯苓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 的核苷转运而抑制肿瘤细胞DNA合 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 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 瘤细胞作用。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25
(2)抗中毒性耳损害
• 豚鼠灌服茯苓煎剂,连续10天,可明 显减轻肌内注射卡那霉素所致的耳损 害。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1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2
茯苓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3
化学成分
β-茯苓聚糖(β-pachyman),约 占干重的93%。
三萜类:茯苓酸(tumulosic acid)、茯苓素(poriatin)、茯苓醇。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4
药动学
15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 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清 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
中药药理学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6
(1)利尿
•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影 响。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 肾性和合性水肿病人作用显著。
• 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 的化学结构,可能是醛固酮受体拮抗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