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作者:牛恬佳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20期摘要电影片名可以说是电影的精髓和宣传标语。

成功的电影译名不仅能起到传达电影信息,体现影片美感的作用,更能感召观众观影,创造商业利润。

本文主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电影片名的功能作用,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片名功能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NIU Tianji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Abstract Film title seems to be the essence and slogan of a film. A successful and appealing film title not onl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informative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a film but also stimulates the audiences' desire to appreciate the film and increase profi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role of movie titles, and studies the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itle functi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0 引言作为电影的精髓,片名可谓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其中英文字幕的汉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与欣赏。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策略,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在字幕翻译中,这一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在保持原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字幕的可读性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新版《小妇人》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其字幕翻译在传达原著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该片字幕的汉译实例,探讨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英文字幕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翻译,从而为中国观众呈现一部既忠实于原著又易于理解的电影佳作。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电影字幕的汉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在翻译研究中提出的核心理论。

奈达强调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要在保持原文语义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的二元对立,提出翻译应追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应。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下,翻译的过程被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交际对等。

因此,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取向,灵活选择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电影字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简洁地传达出电影的原意和氛围。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通俗大众文化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影迷的热爱下,各种电影作品纷纷涌现。

对于不同语言的观众来说,正式的字幕翻译成为电影欣赏的桥梁。

而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本文将以畅销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保留原作表达效果的同时,对翻译准确性和可读性的影响。

一、功能对等原则的概述功能对等原则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言规则,保留原作的意义和功能。

此原则源于动态对等观念,提出翻译应该注重传递和保持原作的功能和意义,而非简单的文义对等。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应用广泛,旨在使观众在欣赏外国电影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情节、角色心理以及电影的核心信息。

二、《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实践《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乔治六世在二战期间进行演讲的故事。

在该片的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充分运用了功能对等原则,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的语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在对白的翻译上,翻译者注重表达演讲者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在原片中,乔治六世因演讲恐惧症感到焦虑和不安。

而在字幕翻译中,翻译者精确传达了这种情感:“It’s like preparing for a punch up with Mike Tyson”。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翻译者成功地将原作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特定文化语境的表达上,翻译者注重保留原作的文化色彩。

在该片中,乔治六世的英国身份和历史背景起到重要作用。

在翻译中,翻译者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境,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乔治六世的身份地位和英国的历史背景。

例如,原片中的对话:“I’m perhaps Rose of York or oneof the Tudors. Something a tad more regal。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引言:字幕翻译作为国际交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情节和人物对话,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字幕翻译既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又需要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的接受度。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新实用主义派别的翻译理论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翻译应以功能为导向,注重传达源语文本的功能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根本目的是在目标语文化中实现与源语文化相同的功能效果,而不仅仅是实现形式或准确性的对等。

它充分考虑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持所传递信息的效果一致性。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准确传达情节与对话作为电影字幕翻译的首要任务,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情节和对话是影片的核心内容。

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观众能够顺利理解。

同时,字幕翻译需要注意信息的简洁性和直观性。

由于屏幕的限制,字幕翻译要求简短明了,以便观众迅速获取信息。

在此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引导翻译人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确保字幕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

2. 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除了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外,功能对等理论还要求字幕翻译能够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字幕翻译需要结合目标语文化的接受度进行调整。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常常需要进行文化转换或移植。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翻译人员应当保持源语文本的表达意图,同时根据目标语文化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传递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3. 保持艺术效果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情节和对话,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飘》(GonewiththeWind)是一部著名的美国剧情片,由玛丽安贝克尔于1936年改编自福克纳的同名小说。

主要关注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历史故事,探讨了中产阶级女性如何超越身份和社会阶层的局限,重塑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这部电影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8座奥斯卡金像奖和一座金球奖,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飘》有多个译本,本文旨在以功能对等原理进行翻译比较研究这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

本文将首先对功能对等理论作出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以及翻译者在修辞翻译方面的思路、手法和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英美语言学家罗伯特威利埃里克森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在翻译时应在相同的功能层面上保持对等,即原文的语言功能应与译文的语言功能保持对等。

该理论主要关注比较原文和译文的功能相等,从而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把握文化的正确性。

此外,该理论也认为翻译要尽可能遵循双语语境的解释,特别是文化差异上的一致性。

【修辞翻译】修辞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将源语修辞成分转化为目的语修辞成分,以保持原文修辞成分的功能和创造力。

为了理解《飘》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我们必须知道修辞的定义和功能以及翻译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特征,可以起到表达艺术、增强语言效果、使阅读变得轻松通顺等作用,甚至能够改变语言的语义。

翻译时,翻译者可以根据源语修辞成分的功能和技巧,运用译文修辞成分进行修辞翻译。

翻译者可以使用句法或词汇等方法,转换语言,增加或减少字数,以及改变词性,来体现源语修辞成分的功能。

【比较分析】根据以上介绍和定义,本文将对《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做出比较分析。

首先,在《飘》的两种译本中,译者都采用了句法的方式来表达源文的修辞成分,其次,两种译本都采用了修辞的手段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如设计和表达,这是两种译本中的共同点。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对白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对白翻译

Conclusio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films subtitle in China. So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esearch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对白翻译

Ack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ledgments
At firs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deep
Besides, I wish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XinKe College who have taught me and given me unselfish suppor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 Finally, I feel indebted to my parents, for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love in life, and I love them.
the future.
Thank you!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under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With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guidance and criter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many more and further research need to be done in this field in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近年来,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阿甘正传》为例,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

电影中的台词深刻,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这部电影的字幕时,功能对等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因此,在翻译《阿甘正传》的字幕时,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例如,在电影中,主人公说:“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这句话的原文文化内涵是: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因此,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这句话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此外,功能对等理论还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例如,在电影中,主人公说:“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这句话的原文语言特征是:妈妈总是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因此,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这句话的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要求翻译者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因此,在翻译《阿甘正传》的字幕时,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近年来,电影《飘》的受欢迎程度一直都很高。

它不仅没有失去它原有的热情,反而被许多观众视为一部经典电影。

《飘》被翻拍两次,其中一个版本是美国版,由现代艺术院校联合出品。

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版,由华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这两个版本使用不同的修辞和翻译方式,引起了译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这两部电影的译本对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翻译的建议。

首先从翻译的概念出发,翻译是把一种文本用另一种文本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创造的过程。

有时,两种不同的文本会有相似的概念,但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选择正确的修辞和翻译技巧很重要,以确保文本、概念和文化背景都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中所提出的,它是用于处理文化差异的一种方法。

主要思想是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文本转换成另一种文本,而是要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文本背后的概念和文化。

接下来,我们将对片中的修辞和翻译进行分析。

首先,美国版本的修辞是保持源文本的风格,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背后的概念。

例如,在美国版本中,影片中有一段话:“You don know what you have til it gone”,它在中文版本中被译成“当失去时才知道曾经拥有”,保留了源文本的字句,同时也确保了概念的准确性。

此外,美国版本的修辞也更加简洁,只有必要的部分比如介词、冠词、代词等仅仅保留,而其余的部分都以原文的方式保持不变,以确保概念和文体的准确性。

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版本,它的翻译技巧和修辞更多的是在强调文化背景的差异。

例如,当源文本中的“Loneliness”被翻译为“寂寞”时,它保留了源文本中的意思,但又强调了中国文化中对此概念的重视程度。

此外,中国版本也更多地使用就近原则,因此,经常会使用词语和短语,以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结论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电影《飘》的两个版本,针对以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提出了翻译时应考虑概念准确性和文化差异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摘要:文章先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然后从翻译是否准确表达了源语言信息、使中国观众与源语言观众最可能接近的感受这一准则出发,分别提出了习语和双关语的主要翻译方法。

关键词:电影翻译词汇修辞习语双关语功能对等
随着英语电影的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目前广泛所知的有两种不同的电影翻译类型:配音翻译和原声的字幕翻译。

不同于配音翻译,字幕翻译更能让观众欣赏原声英文电影的韵味,也更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如今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

而在英文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一直被视为一个困难。

所以,文章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阐述了英文原声电影字幕翻译的词汇修辞翻译中的主要部分:习语和双关语的翻译。

英文电影的翻译,不仅仅只是从电影语言的字面意义上简单的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从语言交流的文化出发,能让中国观众在观看英文电影时,与源语言观众在最可能接近的程度上理解和欣赏电影。

这是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衡量英文电影翻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

接下来,笔者将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文化差异和语境差异。

首先,作为文化的首要反映,文化总是在不断的影
响和塑造着语言。

电影中的语言更是传达信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在词汇修辞的翻译中,双关语和习语是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将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进行对等沟通。

也就是说,译者需要将双关语和习语里所表达的源文化意义翻译成目标观众所熟悉的语言文化。

其次,在翻译词汇修辞的同时,必须要依赖其所具体使用的语境。

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所以作为一个电影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必须对电影的故事和背景做到充分的了解。

1 英文电影中修辞词汇的翻译
文章主要从双关语和习语,来谈谈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翻译的一些合适的方法。

2 英文电影中双关语的翻译
英语的双关语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多重的修辞效果。

正如雨果说的那样,双关语是“飞舞着灵魂的产物”,它能使语言变的生动形象、幽默和精辟。

也正是因为双关语充满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对于它的翻译也显得困难。

如我们所知,在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因此在双关语的翻译中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对应翻译。

所以,我们需要灵活的采用多种方法去帮助观众,在翻译中得到最完全的信息和美感的享受,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笔者总结出三种在英语电影双关语翻译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逐字翻译加注释,释义和视
角转换。

逐字翻译加注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译文和源材料之间的功能对等,不仅仅需要逐字的将双关语翻译给观众,而是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且在翻译后加上适当的注释部分。

这种方法能帮助中国观众完全的理解双关语,并有机会用双关语在源语言中的意义来思考。

为了能帮助中国观众更好的理解英文电影中双关语的含义,译者会将双关语中隐含的那部分意义翻译出来,这就是释义。

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失去了对等联系,但是从双关语的单个组成部分来说,这种翻译方法还是能够准确的表达双关语的含义。

视角转换,是指在重新组合源文形式的基础上,为了能保留双关语的幽默效果,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信息含义。

双关语中的修辞效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译文中自然和灵活的保存并表现出来。

而且译者也在两种语言之间,找到了很好的信息和文化的意义转换。

关于这种方法,最著名的是那段钱绍昌教授在“成长的烦恼中”所翻译的一段对话。

3 英文电影中习语的翻译
习语通常含有隐含的意义,译者不能简单的逐字翻译其字面意
义。

总体上来说,习语主要分为三大类:成语、谚语和俚语。

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译者必须对习语的源语言文化和具体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笔者总结出三种在英文电影习语翻译过程中经常用到得方法:直译、意译和替代。

直译作为习语翻译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不是指根据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的僵硬翻译,而是通过用最接近目标语言的合理解释的方式,把习语所蕴含着的潜在寓意很好的表达出来。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很好的保留并表达习语原始意义,同时又能够反映出源语言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而不破坏习语的语言风格。

意译体现在英文电影的翻译中,为了能更好的传达英文习语的涵义,而不得不牺牲英文习语的原有句式和修辞手法。

译者需要掌握和了解英语习语的真实涵义,然后才能根据其原意在这种具有不同特征的语言中寻求最接近的一致。

从广义上来说,替换是指从目标语言的意义和风格对等出发,将源文进行改变和调整。

虽然源文和目标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之间总会存在一些相同之处。

一些英语习语或俚语和中文习语在表达上,不仅有着能够相吻合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有着相同的意义、形象比喻和语言风格。

当翻译这类英语习语和俚语时,译者可以直接进行替换和套用。

这种翻译方法,使得翻译英语习语与中文有了最接近的对等。

4 结语
电影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由于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电影中的词汇修辞一直是被视为英语电影翻译的难点。

在英文电影翻译中,还需要我们大量的努力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系统、成熟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 刘峡.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的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5.
[2] Eugene A. Nida,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