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合集下载

2021年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含答案)

2021年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含答案)

2021年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专题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2021预测](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称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

材料二民间盛传着对李鸿章的看法,说李鸿章是一个腐败的宰相。

还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三李鸿章曾自嘲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

(2分)(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有何依据?(2分)(3)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

(3分)2.[2020郑州适应性测试](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与此同时,聚集于洋务企业中的成百成千雇佣工人体现了近代中国新的社会力量……洋务运动的发展,本身会呼唤人才……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

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中国人民不仅表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而且开始了救亡图存、促进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探索。

从林则徐、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他们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开出了一剂又一剂救国方案,其方案内容有异,实施手段有别,但目标是相同的。

(1)请举出一例材料一中的“洋务工业”。

(1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分)(3)材料二中人物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请选择一位写出其方案和实践活动。

(3分)3.[2019开封二模](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看李鸿章

我看李鸿章

我看李鸿章李鸿章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晚清重臣。

他镇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的“中兴名臣”之一。

他举办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他多次在对外战争之后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引起世人争议。

在中国近代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始终是一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下面就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主题加深对李鸿章的认识和了解,学会对历史人物分析的一般方法。

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探索与发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创造性。

2.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3.初步学会掌握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的途径及其方法。

4.锻炼利用历史资料支持自己论点的论证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5.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6.培养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团队精神。

活动资源1.课本有关资源。

2.有关李鸿章的课外读物,如李鸿章传记,评价他的文章竺等。

3.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查找音像资料,如电影《甲午大海战》、《甲午风云》等。

活动建议1.活动准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搜集有关资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观点、确定主题,并整理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2.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以“是非成败李鸿章”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会。

辩论方式可分为两种:A.正反方的辩论。

正文观点:李鸿章是卖国贼,应该否定义;反方观点,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值得肯定。

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并推选同学代表,展开辩论。

B.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辩论。

全班同学自行结成小组,分别代表日本、法国、俄国、英国、德国等国,让这些小组出于这些国家的不同利益,来辩论李鸿章的是是非非。

活动扩展根据个人观点,每位同学写一篇评价李鸿章的小论文,或展示或推荐发表,以巩固研究成果,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资料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晚清重臣之一。

江苏省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答案)三

江苏省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答案)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历史(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0分共20道题目每题3分)1.“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B.李秀成C.叶挺D.林则徐2.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A.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 )A.掀起新文化运动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主张维新变法D.率兵在吴淞奋勇抵抗英军4.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5.某校为了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其中有一道题目问:“领导戊戌变法的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 )A.康有为、梁启超B.孙中山、黄兴C.陈独秀、李大钊D.曾国藩、李鸿章6.“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自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全国各地驰援武汉。

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谈道:“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历史事件能够证明“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是( )A.虎门销烟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如果你是某一事件的参与者,喊出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那么你参与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一二·九运动D.五四运动9.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

他为人称赞为“中兴名臣”,同时又被指责为“民族罪人”,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源于那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

不得不说人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身不由己。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我们不能再用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去判定他,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要知道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与坏。

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是太过于苛求。

李鸿章(1823——1901),合肥人,在他近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晚清的衰败,他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献出了一生,背负了一身骂名。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只是一裱糊匠而已,这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

他清楚的明白清廷的现状,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鸿章内心的无奈与苦楚,但生逢乱世,时代选择了他,他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如果他选择退出,当时又有谁可以继任,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或者是什么其他人,结局想必并不会比李鸿章好,历史可能会变得更为曲折。

早年的李鸿章跟随曾国藩,为其幕僚,后回乡办团练,一份《参翁同书片》让曾国藩对他越来越看重,也让他在朝廷名声渐起。

在剿灭太平军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又成功镇压捻军,与其师曾国藩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晚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之后的李鸿章在朝廷中一直位高权重,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上达25年之久。

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又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某法而不必尽其用”在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便创办了三个。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

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

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

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

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

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

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试题及答案解答一、材料分析题1.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

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1)洋务派;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2)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福”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中解析:(1)洋务派;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2)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福”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如何评价李鸿章

如何评价李鸿章

直 隶
九 位 疆 臣 之 首
山东
河南
辽宁
直隶
山东
182 3
184 3
186 2
186 5
187 0
188 5
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 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 ,于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李鸿章为会 办。利用这个机会,李鸿章创设了北 洋水师。
182 3
184 3
186 2
186 5
184 3
186 2
186 5
187 0
188 5
189 4
甲午中日战争
182 3
184 3
186 2
186 5
187 0
188 5
189 4
“保船制敌”“避敌保船” 9月17日 北洋水师覆灭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7 182 184 186 186 188 189 1895、1901 3 0 3 2 5 5 4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 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
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 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 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 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
忠奸难辨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 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 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 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近代史人物评价

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 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

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

“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

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

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
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

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7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0分)
38.(27分)
(1)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

(3分,每点1分)
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史事:洋务运动。

(2分)
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
(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
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每点2分)
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