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品科学与技术(四)
肉品腌制的原理

肉品腌制的原理肉品腌制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旨在通过腌制处理,改善肉品的质地、保持风味以及延长保存期限。
腌制的原理主要涉及食品科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
首先,肉品腌制中使用的盐酸和食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盐酸主要是调节pH值,降低肉品表面的酸碱度,使之更容易被盐分所吸附,从而达到更好的腌制效果。
食盐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使肉品失去水分,减少水分含量,进而改善肉品的质地和延长肉品的保存期限。
盐分在腌制过程中还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对防止霉菌和腐败菌的滋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腌制中常采用的孜然、花椒、葱姜蒜等调味品,不仅可以使肉品增加风味,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这些调味品中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保持肉品的新鲜度。
此外,葱姜蒜中的大蒜素等有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肉品中细菌的繁殖。
此外,肉品腌制过程中的渗透作用也是很关键的。
渗透作用是指盐分通过渗透压差,从高浓度区域(盐渍浸泡液)进入低浓度区域(肉品组织)的过程。
在腌制过程中,盐分通过渗透作用,将水分从肉品内部吸出,使肉品失去水分浓缩,达到改善肉品的质地和保存风味的目的。
同时,渗透作用还可以使盐分均匀分布在肉品组织中,增强腌制效果。
另外,腌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对肉品的风味产生影响。
例如,腌制过程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可以使肉品中的酸性物质与卤水中的碱性物质中和,降低肉品的酸度,增加肉品的嫩滑度;腌制过程中的糖类和氨基酸会与蛋白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呈现肉类独有的鲜味和香气的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助于提高肉品的风味。
此外,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限制其繁殖。
在肉品腌制过程中,盐分对细菌及其产生的酶具有抑菌作用,从而防止了肉品的腐败。
盐分还可以通过渗透作用,使细胞内的水分流失,降低细菌的生长速度。
另外,在腌制过程中,肉品组织中的盐分也可以抑制肉品中的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了肉品的保存期限。
meat science大类分区

meat science大类分区
肉类科学(Meat Science)可以分为多个大类,主要包括肉类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营养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首先,肉类生产方面涉及畜禽的饲养管理、生长发育、屠宰和宰后处理等过程。
这一领域包括畜禽的生理生态学、饲料营养学、疾病控制等内容,以及饲养方式对肉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其次,肉类加工方面涉及肉类的分割、腌制、熏制、腌渍、脱水、发酵等加工技术,以及肉制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肉制品加工工艺,改善肉制品的口感、色泽、香味和营养价值。
此外,肉类质量控制是肉类科学的重要分支,包括对肉类质量特征的评估和监测,如肉质、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以及对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的监管。
另外,肉类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也是肉类科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肉类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以及肉制品中可能存
在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总的来说,肉类科学涉及到肉类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营养和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动物饲养到肉制品加工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
肉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肉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不同肉制品的生产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高对肉品加工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5日三、实验地点大学食品工程训练中心;大学化学楼113,116肉品加工实验室四、实验内容1. 肉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2. 肉类的腌制工艺3. 肉类的熟制工艺4. 肉类的冷却与包装5. 肉制品的质量控制五、实验步骤1. 肉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无病、无损伤的肉类原料。
- 对原料进行清洗、剔骨、去筋膜等初步处理。
2. 肉类的腌制工艺- 根据不同肉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腌制液配方。
- 将处理好的肉类原料放入腌制液中,进行腌制。
- 腌制时间根据肉制品的种类和腌制液配方而定。
3. 肉类的熟制工艺- 将腌制好的肉类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熟透。
- 根据肉制品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熟制方法,如煮、蒸、炸等。
4. 肉类的冷却与包装- 熟制后的肉类原料需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
- 对冷却后的肉类进行包装,确保产品的卫生和保质期。
5. 肉制品的质量控制- 对肉制品的外观、色泽、口感、气味等进行感官评定。
- 对肉制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如水分、蛋白质含量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肉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通过对原料的清洗、剔骨、去筋膜等处理,确保了肉制品的卫生和质量。
2. 肉类的腌制工艺- 腌制过程中,根据肉制品的种类和腌制液配方,调整腌制时间和温度,使肉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3. 肉类的熟制工艺- 通过加热处理,使肉制品熟透,口感鲜美。
4. 肉类的冷却与包装- 冷却后的肉制品温度适宜,便于包装和储存。
5. 肉制品的质量控制- 感官评定结果显示,肉制品外观整洁,色泽鲜艳,口感细腻,气味芳香。
-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肉制品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七、实验总结本次肉加工实验,使我们对肉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有了深入了解,掌握了不同肉制品的生产原理和操作要点。
肉品科学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肉品科学与技术实验指导书(食品营养与加工技术专业适用)辽宁医学院2005-07-16目录实验一肉的感官评定 (3)实验二肉的物性测定 (5)实验三肉的分割测定 (9)实验四灌肠的加工 (10)实验五酱猪肘的加工 (12)实验六盐水鸭的加工 (14)实验七烤鸡的加工 (15)实验八熏鸡的加工 (16)实验九扒鸡的加工 (17)实验十盐水火腿的加 (18)实验十一肉松和肉干的加工 (20)实验一肉的感官评定(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肉的感官检查及评定方法和标准。
(二)主要内容:1、仪器用具:检肉刀1把、手术刀1把、外科剪刀1把、镊子1把、温度计1支、100ml量筒1个、表面皿1个、酒精灯1个、石棉网1个2、检查方法(1)用视觉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肉的表面及脂肪的色泽,有无污染附着物,用刀顺肌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断面的颜色。
(2)用嗅觉在常温下嗅其气味。
(3)用食指按压肉表面,触感其硬度指压凹陷恢复情况、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
(4)称取切碎肉样20g,放在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加热至50—60℃,取下表面皿,嗅其气味,然后将肉样煮沸,静置观察肉汤的透明度及表面的脂肪滴情况。
3、评定标准:按国家标准评定鲜猪肉的卫生标准(GB2722-81)鲜鸡肉的卫生标准(GB2724-81)冻猪肉的卫生标准(GB2707-81)实验二肉的物性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同学掌握肉的酸度、冰点及常用测定肉酸度、冰点的方法(二)主要内容1. 肉色指肌肉地颜色。
虽然肉色本身不会对肉类的滋味和营养价值有什么作用,但由于它直接反应了肌肉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变化,且易于鉴别,因此,通常把肉色作为重要的肉质性状来测定。
一般绵羊肉呈鲜红色或红色,羔羊肉呈淡红色,老羊肉呈暗红色。
肉较绵羊肉色红,对肉色起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且以前者为最主要,约占80%-90%。
肉色的评定方法有目测法和仪器测定法。
牛肉风味评价技术

牛肉风味评价技术来源:国际畜牧网-《中国畜牧杂志》时间:2010-02-10 点击:1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牛肉产量增长速度很快。
全国牛肉产量1979年仅23万t,到2007年达到785.0万t,仅次于美国和巴两,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比重也增加到14.4%。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优质牛肉更为短缺。
因此,我国牛肉生产应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提高,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营养需要,也包括对风味、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高品质的牛肉应具有更好的风味。
同时,消费者对于牛肉风味的满意度,也直接关系到牛肉产品的经济价值,而风味品尝评价又是消费者客观评价牛肉风味满意度的关键技术。
因此,对牛肉品质风味品尝评价的研究,应该引起肉牛行业的重视。
1牛肉风味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1.1牛肉风味评价的概念风味评价是感官评价指标的一个方面。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目前在轻工、纺织、食品行业已广泛应用。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的风味是决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感官评价指标中风味的评价是评价食品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
牛肉风味评价就是以“人”为工具,借助人的味觉、嗅觉等感觉系统,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牛肉的风味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与分析,了解人们对牛肉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牛肉本身质量的特性。
1.2风味评价在牛肉品质评价应用中的重要性1.2.1完善牛肉品质评价体系从肉质指标的测量手段和测量目的来看,现行的肉质评价指标可分为3类,包括技术指标、食用安全指标和感官指标。
牛肉品质的技术指标是指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测定的指标,包括牛肉pH、水分、蛋白质含量、系水力、脂肪含量等;食用安全指标则是指牛肉中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感官指标是通过人的视觉系统来评定的指标,包括肉色、大理石纹、口感、多汁性等。
肉品质量整治方案

肉品质量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肉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忧虑。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加强肉品质量的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肉品质量整治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问题分析1、生产环节问题:一些养殖场存在生态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肉品质量下降。
2、加工环节问题:一些加工企业存在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物等问题,造成肉品质量安全隐患。
3、销售环节问题:一些销售渠道存在假冒伪劣肉品的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整治措施1、加强养殖环节的管理(1)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动物的生活质量。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畜禽的饲料质量和饲养技术的科学性。
(3)加强兽医监管,确保动物生病时及时得到治疗,减少药物滥用。
2、加强加工环节的监管(1)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只采购合格的畜禽肉原料。
(2)加强加工企业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禁止使用违规添加剂,对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监测和监管。
3、加强销售环节的监管(1)完善销售渠道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销售场所和个体销售者的日常检查。
(2)加强对肉品销售的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肉品来源可追溯,做到真实、准确、可信。
(3)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肉品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
(3)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密切关注公众对肉品质量整治的关注度。
四、保障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
2、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对肉品质量监测和抽检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合格。
案例教学法在《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中运用[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中运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bafa07844769eae009ed70.png)
案例教学法在《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适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高校教学中,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教师的广泛青睐和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应用却有一定的技巧。
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肉品科学与技术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的方案。
肉品科学与技术案例教学教改案例法教学是要选择真正、基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加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熟悉有关实务知识,引导他们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方式有利于克服教材过剩化,更有利于克服能力低下,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案例法教学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的教育——“产婆术”。
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lang dell)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后为哈佛工商学院所采纳。
目前国外(尤其是英美法国家)在法学教育中应用的比较成熟。
同时也是国外企业员工培训的新模式。
案例教学在国内推广较晚,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学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并且一些相关的案例教材也开始出现。
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案例教材。
但总的说来,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尤其对于肉品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课程来说,案例教学的实施尚未起步。
二、案例教学法在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案例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法教学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拿到课堂上讨论,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肉品科学与技术的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重视不够,课程结构不合理。
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与肉质品质的研究

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与肉质品质的研究近年来,肉牛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为提高肉品质量和产量,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手段对肉牛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与肉质品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一、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1. 肉牛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肉牛体内的生长激素(GH)是一个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
GH通过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的合成和分泌来调控肉牛的生长发育。
此外,由I端神经肽(NPY)和脑源性神经肽(BNP)等信号分子调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是影响肉牛生长的重要因素。
2. 基因分型对肉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可以在个体水平上调控生长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例如,人们曾证明,GH基因和其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牛的成长性能、肥肉厚度等生长指标。
3. 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表达载体技术等基因工程手段,科学家可以构建基因编辑载体和基因敲除载体,进而实现对肉牛生长调控相关基因的修饰或敲除。
二、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肉质品质1. 肉牛肉质品质的分子调控机制肉质的组织结构和营养成分对肉质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肉牛肉质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肉的嫩度、水分含量和pH值等。
这些指标的调节是由肉牛肌肉细胞内一系列的代谢途径、信号传导通路和生物化学反应共同完成的。
2. 基因分型对肉牛肉质品质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对肉牛的肉质品质影响显著。
小分子代谢物、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等代谢过程中涉及的基因参与了肉牛肌肉细胞中肥肉厚度、脂肪酸组成、肉色等方面的调控。
3. 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肉质品质的研究方法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等手段,实现了对肉牛肉质相关基因进行的精准调控和筛选。
总的来说,基因水平上调控肉牛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是牛产业逐步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相关研究已逐渐取得了理论突破和实践成果,但仍需要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为肉牛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节 香肠制品分类和原辅材料
• 一、香肠制品的分类 • (一)国内香肠制品的分类
表 10-1
原料肉 原料肉的处理 辅调料 日晒、熏烟
中式和西式肠制品的区别
中式香肠
西式灌肠
以猪肉为主 瘦肉、肥肉均切成肉丁 加酱油,不加淀粉
长时间日晒、挂晾
除猪肉外,还可用牛肉、马肉、鱼肉、兔肉等 瘦肉绞成肉馅,肥肉切成肉丁或瘦肉、肥肉都绞成肉馅 加淀粉,不加酱油
16
• 6.日晒与烘烤
• 将香肠挂在木杆上,送到日光下曝晒2~3d,
然后挂于阴凉通风处,风干3~4d。如果烘烤 时,烘烤室内温度控制在42~49℃;最好温度 保持恒定。
• 温度过高使肠内脂肪融化,产生流油现象, 肌肉色泽发暗,降低品质。如温度过低,延长 烘烤时间,肠内水分排出缓慢,易引起发酵变 质。烘烤时间为24~48h。
34
• (四)茶肠 • 1.配方 • 瘦肉68㎏,脂肪19㎏,淀粉13㎏,胡椒
粉150g,味精150g,肉蔻粉100g,青 豆5g,大蒜400g。
35
• 2.工艺 • 工艺过程基本同红肠。瘦肉需斩拌成肉
泥状,并且产品煮制后即为成品,不需 要熏制。肠衣为猪盲肠,也可用玻璃纸 肠 衣 , 肠 体 直 径 为 6cm , 脂 肪 切 块 为 0.7cm3。煮制时间为60~90min。
28
• 7.煮制 • 煮制方法:肠中心温度达到74℃即可。
煮制时间为30~40min。
29
• 8.熏制 • (1)熏烟目的:熏烟过程可除掉一部分
水分,使肠变于燥有光泽,肠馅变鲜红 色,肠衣表面起皱纹使肠具有特殊的香 味,并增加了防腐能力。 •
30
• (2)熏烟方法:把红肠均匀地挂到熏炉 内,不挤不靠,各层之间相距10cm左右, 最下层的灌肠距火堆1.5m。一定要注意 烟熏温度,不能升温太快,否则易使肠 体爆裂,应采用梯形升温法,熏制温度 为35-55-75℃,熏制时间8~12h。
41
• 三、火腿肠的加工
• (一)低温火腿肠
• 1.配方
• 猪精四号肉60㎏,精牛肉10㎏,新鲜猪脊膘 30㎏,玉米淀粉10㎏,变性淀粉10㎏,滚揉 卡拉胶0.5㎏,大豆分离蛋白2㎏,鲜蛋液5㎏, 冰 水 55㎏ , 盐 3.3㎏ , 白 砂 糖 3.3㎏ , 味 精 0.3 ㎏,亚硝12g,白胡椒粉0.2㎏,五香粉0.3㎏, 山梨酸钾0.32㎏,鲜洋葱2㎏,G7013猪膏0.3 ㎏,特纯乙基麦芽酚12g,红曲红色素12g, 异Vc-Na50g,三聚磷酸钠0.15㎏,焦磷酸钠 0.2㎏。原辅料合计重量为192.96㎏。
• 选用的精盐应色白、粒细、无杂质;酒选用 50度白酒或料酒;酱油选用特级的、无色或色 淡的。
11
• 2.配方 • 配方1:猪精肉90, 猪肥肉10,酱油18~20
㎏,砂仁粉125g,紫蔻粉200g,桂皮粉150g, 花椒粉100g,鲜姜100g。 • 配方2:猪瘦肉85㎏,猪肥肉15㎏;精盐 2.1㎏,桂皮面200g,丁香60g,鲜姜1g,花 椒面100g。
• 一、中国传统香肠类 • 我国传统香肠的种类很多,以地区命名的有
哈尔滨风干香肠、广东香肠、南京香肚、广式 香肠、南京肉枣等。以生熟来分可以分成生干 香肠和熟制香肠两大类。
10
(一)哈尔滨风干肠
• 1.原料肉选择
• 原料肉一般以猪肉为主,选择经兽医卫生 极验合格的肉作为原料,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 因为这些部位的肌肉组织多,结缔组织少,肥 肉一般选用背部的皮下脂肪。
6
• (二)国外香肠制品分类
• 国外根据肠制品的制作情况,分为非加热制 品和加热制品两大类,其中非加热制品包括鲜 香肠(又名生香肠)、生熏肠、半干香肠、干 香肠;加热制品包括熟熏肠、熟制肠。
7
二、肠衣
• 肠衣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肠衣和人造 肠衣。
• (一)天然肠衣 • 天然肠衣也叫动物肠衣,是由猪、牛、羊的大
•
21
• 二、西式灌肠类 • 西式灌肠的品种很多,主要包括红肠、
松江肠、茶肠、羊干肠、蒜肠;午餐肠、 三鲜肠、大庆维也那肠、辣味肠等。
22
• (一)红肠
• 1.原料的选择和粗加工
• 牛肉和猪肉是红肠的主要原料。羊肉、 兔肉、马肉、禽肉等也可做红肠的原料。 原料肉必须是健康动物宰后的质量良好 的并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肉。最好用 新鲜肉或冷却肉,也可以用冷冻肉,使 用冻白条肉需提前一天缓化。
23
• 2.肉的切块 • (1)皮下脂防切块(2)瘦肉的切块
顺肌纤维方向切成100~150g的小肉块。 • 3.肉的腌制
• ( 1 ) 瘦 肉 的 腌 制 食 盐 为 3% , 硝 酸 盐 为 0.04%。腌制时间为3d;温度为4~10℃。
• (2)脂肪的腌制 用盐量为3~4%,不加硝酸 盐。腌制时间3~5d。
26
• 5.灌制 • 用猪小肠衣,灌制前先将肠衣用温水浸
泡,再用温水反复冲洗并检查是否有漏 洞。肉制品厂一般都用灌肠机灌制。每 节长为18~20cm,每杆穿10对,两头 用绳系,灌完上杆前要立即用针扎孔放 气,防止煮制时肠衣破裂。
27
• 6.烘烤 • 经晾干后的红肠送烘烤炉内进行烘烤,
烤炉温度为70~80℃,时间为25~ 30min。
•
31
9.产品特点
• 产品表面呈枣红色,内部玫瑰红色,脂 肪乳白色;
•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 表面起皱,内部组织紧密而细致,脂肪 块分布均匀,内容物完整的为一体,切 面有光泽而富有弹性。
32
• (二)松江肠 • 1.配方 • 瘦肉79㎏,脂肪17㎏,干淀粉4㎏,花
椒粉150g ,胡椒粒200g,桂皮粉100g, 味素200g,大蒜400g。
• 典 型 产 品 有 萨 拉 米 香 肠 (Salami) 、 熏 香 肠 (Summer sausage)等。
5
• 4.粉肠
• 这类肠加工一般以猪肉为主要原料,不需经 过腌制,拌馅中加入较多量淀粉和水,淀粉一 般要使用质量较高的绿豆淀粉,然后灌入猪肠 衣或肚皮中,经过煮制,糖熏即为成品。
• 产品用糖熏制,着色快,失水量小,所以这 类产品出品率高,产品含水量高,因而耐贮藏 性差。
• 目前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一般均用筛孔 1.5cm直径的绞肉机绞碎。
14
• 4. 制馅 • 将肥瘦猪肉倒入拌馅机内,开机搅拌均
匀,再将各种配料加入,待肠馅搅拌均 匀即可。
15
• 5.灌制 • 肉馅拌好后要马上灌制,用猪或羊小肠
衣均可。灌制不可太满,以免肠体过粗。 灌后要裁成每根长1m,且要用手将每根 肠撸均,即可上杆凉挂。
12
• 配方3:猪瘦肉80㎏,猪肥肉20㎏,味 素500㎏,白酒500g,精盐2㎏,砂仁 150g,小茴香100g,豆蔻150g,姜1㎏, 桂皮400g。
13
• 3.切肉
• 剔骨后的原料肉,首先将瘦肉和肥膘分开, 剔除瘦肉中筋腱、血管、淋巴,肥肉不带软质 肉。瘦肉与肥膘切成1~1.2cm的立方块,最 好用手工切。用机械切由于摩擦产热使肉温提 高,影响产品质量。
42
• 2.原料肉 • 原料精猪肉将筋膜、脂肪修整干净,新鲜猪脊
膘无杂质。 • 原料肉中的肥瘦比为2∶8时,产品脆感强,剥
冻,分割剔骨,也可使用分割肉。 • 3.腌制 • 瘦肉部分用1.5~2cm筛孔绞肉机绞成肉粒,
加3%食盐和0.1g/㎏的亚硝酸钠。肥肉切成 大块状用3%食盐腌制。腌制温度为4~10℃, 腌制时间为24h。容器使用塑料箱或不锈钢小 车。
38
• 4.制馅
• 制馅主要在斩拌机中进行。斩拌机就是绞肉和 搅拌合二为一的机器,外形象一个大铁盘,盘 上安有固定并可高速旋转的刀轴,刀轴上附有 一排刀,随着盘的转动刀也转动从而把肉块切 碎。有的机器上附加了抽真空的设备,这样可 避免空气进入肉馅内。
33
• 2.工艺
• 工艺过程基本同红肠。使用肠衣为牛盲肠、也 可使用玻璃纸肠衣,灌制饱满,结扎紧密,每 根长50~60cm,直径12cm。扎口后肠体要 按每道5~6cm的距离进行编花捆绑,然后按 其自然弯曲部的弓弦处吊绑,以防肠体过重而 坠断。肠体如有空气应扎眼放气,然后每杆穿 2~3根挂炉摆匀。煮制时间为120~150min, 以肠体中心的温度达74℃以上为煮熟。烘烤、 熏烟与红肠相同。
肠、小肠、膀胱等加工制成,它具有良好的韧 性和坚实度,能够承受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力 和加热处理的压力,并且有和灌容物同样收缩 和膨胀的性能。
8
• (二)人造肠衣 • 人造肠衣一般分为四类:纤维素肠衣、
胶质肠衣、塑料肠衣和玻璃纸肠衣,其 中胶质肠衣又分为可食用和不可使用肠 衣两种。
9
第二节 香肠制品的加工工艺
烘烤、烟熏
2
• 1.中国香肠
• 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 食盐、硝酸钠、糖、曲酒、酱油等辅料腌制后, 充人可食性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 艺制成的香肠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制加工,产 品中不允许添加淀粉、血粉、色素及其他非肉 组分。产品具有典型的酒香和腊香味。主要产 品有皇上皇腊肠、正阳楼风干肠、顺香斋南肠、 枣肠、香肚等产品。
19
• 9.煮制 • 产品在出售前应进行煮制,煮制前要用
温水洗一次,刷掉肠体表面的灰尘和污 物。开水下锅,煮制15min即出锅,装 入容器晾凉即为成品。 •
20
• 正阳楼风干肠的特点是,瘦肉呈红褐色, 脂肪呈乳白色,切面可见有少量的棕色 调料点,肠体质干略有弹性,有粗皱纹, 肥肉丁突出,直径不超过1.5cm;具有 独特的清香风味,味美适口,越嚼越香, 久吃不腻、食后留有余香;易于保管, 携带方便。
3
• 2.熏煮香肠 • 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经切碎、腌制、绞碎、
斩拌处理后,充人肠衣内,再经烘烤、蒸煮、 烟熏(或不烟熏)、冷却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 这类产品是我国目前市场上品种和数量最多的 一类产品。主要包括哈尔滨红肠、茶肠、松江 肠、法兰克福香肠、北京祘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