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技术

合集下载

中国的古代冶金技术

中国的古代冶金技术

中国的古代冶金技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古代汉代就开始使用冶金技术。

在那个时代里,冶金产业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

古代冶金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冶金技术是指通过加热、熔炼、精炼等方式,将金属从矿物中提取出来,并加工成不同的工艺品。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冶金技术主要是烧陶炉,用陶炉制造陶器。

而从商代晚期开始,我国逐渐进入铜器时代,冶金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

二、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1、铜器时代的冶金技术商代晚期是我国进入铜器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那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使用铜器,而且铜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我们通过考古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以及铜制品,证明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具有了高超的青铜冶金技术。

古代青铜冶金技术主要通过母矿和副矿熔炼得到,然后再通过铸造,制成各种各样的器具、武器、礼器等。

2、钢铁时代的冶金技术钢铁时代是我国冶金技术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逐渐进入钢铁时代。

据《史记》记载,当时的孔子曾经说过:“有书《雪梅记》云:越王亡处,有二铸人,处淮上。

其一取铁为其他,以仁爱铸,刃不可垢;其二取铁为战者,以理铸,刃不可缕。

”由此可见,古代钢铁冶金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不仅有“仁爱铸”、“理铸”之分,还有“合铸”、“分铸”和“两铸”、“一铸”之说。

3、金银铸造技术除了青铜器和钢铁器之外,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冶金技术就是金银铸造技术。

从商周时期开始,我国就开始逐渐发展金银铸造技术,并且在汉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那个时期,我国的金银饰品几乎都是由手工打造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工艺美学价值。

三、古代冶金技术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古代冶金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那点事儿,就像翻开一本超级酷炫的魔法书一样有趣呢!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冶金就像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成长。

那时候,人们对金属的认识可能就像小朋友第一次认识星星,懵懵懂懂的。

最初的冶铜技术啊,就像是在玩一场简单又神奇的游戏。

人们发现了铜矿石,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然后把这些矿石放进小火堆里加热,这个小火堆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阵,铜矿石在里面慢慢发生变化,最后得到了铜,就像从石头里变出了亮晶晶的魔法道具。

后来呢,冶铜技术不断升级。

到了商周时期,那可不得了啦,青铜铸造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金属派对。

工匠们像是超级魔法师,把铜和锡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像调配魔法药水一样精确。

那些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比如说司母戊鼎,那可真是金属界的“超级巨星”啊,又大又华丽,感觉像是金属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最炫节目。

再往后,冶铁技术也悄悄登场了。

刚开始的冶铁就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娃娃,有点粗糙。

早期的块炼铁,产量低得可怜,就像一个小气鬼,只肯给一点点铁。

不过呢,人们可没有放弃这个调皮的小娃娃,而是不断地琢磨它。

到了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像是吃了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样突飞猛进。

铁制工具越来越多,就像一群小铁兵开始在各个领域“冲锋陷阵”。

在农业里,铁制农具就像是农民伯伯的得力助手,把土地开垦得服服帖帖的,感觉土地都在喊“铁大哥,您真厉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炼钢技术出现的时候,就像是给金属世界来了一场华丽的变身秀。

百炼钢的工艺啊,就像是对金属进行千锤百炼的魔鬼训练,最后得到的钢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坚韧无比。

古代的冶金工匠们也特别像一群执着的探险家。

他们在没有现代高科技设备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在金属的神秘世界里不断探索。

每一次的新发现,就像是在黑暗的山洞里找到了闪闪发光的钻石。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长篇小说。

从简单的冶铜到复杂的炼钢,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奇迹。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众多的冶金技术中,铜冶金技术是古代中国最为出色和先进的一种技术。

古代中国的铜冶金技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

那时人们还未掌握铁器制作技术,铜器成为最为重要和先进的金属工艺品。

古代中国的铜冶炼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原料筛选与提纯、以及铜的熔炼和制作。

原料筛选与提纯阶段通过矿石的选择和研磨,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以获取纯净的铜矿石。

铜的熔炼和制作阶段,则通过高温熔炼和铸造技术,将纯净的铜矿石转化为各种形状的铜器。

古代中国的铜器制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首先,就是古代中国对于铜器外形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的铜器中,很多都呈现出了匠心独具的造型和华丽精美的纹饰,如在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中,可以看到从神兽到人物,从花纹到文字的各种图案。

这些外形多变的铜器不仅仅是生活工具,更是一种象征和文化的表达。

其次,就是古代中国对于铜器工艺的追求。

在古代铜器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经过多次的打造、打磨、以及酸洗等步骤,使铜器的表面光亮如镜,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

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更打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技术实力。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制作不仅仅局限于铜器,还包括了其他金属的冶炼与加工。

例如,古代中国还非常擅长铸造铁器,并且在铸铁技术上也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古代中国的铁器制作中,由于铁矿含有大量的杂质,所以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炼净和火烧。

这种方法直到明代以后才得到改进。

此外,古代中国还擅长制作黄铜器、白铜器等。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其颜色金黄,质地坚硬。

白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通常显露出银白或图案上呈现出石青色。

这些金属制品不仅用于生活工具,还广泛应用于铭文、礼器、装饰等方面。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研究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是中国传统技术之一,它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逐渐发展,从最原始的铜冶炼到懂得生产钢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技艺。

1、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据考证,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以铜为主要原料的冶炼技术。

铜冶炼炉的遗址分布在古城遗址中,比如商代的内乡、望城、夏代的云台山等地。

铜炉的形制是两个铸铜铸造而成,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下层铜甑和上层火盆,铜甑内贮铜矿砂炭等原料,火盆燃烧木炭,矿石通过两层之间的缝隙滴落到木炭火里熔化。

相比于原始社会,商代以后的铜冶炼技术有很大提高。

西周时,铜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

又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后,在战国末期,人们已经可以生产出较为纯净的铁,圆锤铁器横空出世。

2、古代冶金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社会需要冶炼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求,铁器和铜器的制造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期间,各类刀劍的冶炼技术非常发达,劍在古代社会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人们生产和战斗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尚武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礼仪上,越是显贵的人越应该配备新鲜铸造的剑,表明其身份地位。

3、古代冶金技术的工艺特点古代冶炼技术的工艺特点是简单和可靠。

古代冶炼工艺的核心是使用木炭、焦炭等可燃物和矿石,删除铁、铜等金属及矿物中的杂质,形成纯金属。

古代冶金技术不依赖炼铁炉的建筑学特点,每个炉子仅由简单的灶具、锤子和铁锤矿石等部件组成。

古代冶炼技术靠长年累月的经验传承,几乎不存在书面文献记录,人们仅凭自身的实践和感觉理解掌握技术。

4、古代冶金技术的地域特点古代冶金技术的地域特点十分鲜明。

自周代至宋元,中国铁路和运河的修建和发展加强了地域性的经济交流,不同地域的冶金工艺逐渐形成区别。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一、引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梳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的历史演变,介绍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早期冶炼技术的出现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开始熟悉使用火,掌握了简单的冶炼技术。

在黄河流域等地,人们利用河流提供的资源,发展出石灰石焙烧、陶瓷中温烧制等技术,为后来的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

2. 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青铜时代是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们开始采用合金冶炼,制造出了青铜器。

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发展出了铸造、锻造等工艺,推动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3. 铁器时代的冶金技术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古代冶炼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人们从矿石中提取出铁元素,并进一步发展了铁器的制造工艺。

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手工业、武器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相较于青铜器,铁器的熔点更高,制造难度更大,但冶金技术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发明了高炉等设备,在冶炼效率和质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古代铸造工艺的演进1. 出土文物的发现与研究出土文物对于了解古代铸造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其他铸造品,揭示了古代铸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 铸铁技术的兴起汉代是中国铸铁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汉代人们开始使用高温高炉冶炼铁矿石,使铁的提炼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薄壁铸铁技术,使得铸铁器的制造更加精细。

随着铸铁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的农具、兵器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古代农业生产、军事力量的增强起到了关键作用。

3. 铸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对金属材料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古代人们对铸造工艺进行了不断改进与创新。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发掘出各种各样的矿物,进而为了利用这些矿物,发展出了一门技术——冶金技术。

中国的冶金技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且这门技术一直发展到今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先秦时期的铜铁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同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两个分支:铁技术和铜技术。

这两种技术在先秦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铜冶炼技术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早期,由于铜的原矿比较稀缺,所以人们主要从矿床或旧铜器中提取铜。

后来,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铜冶炼技术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人们利用更高的炉温和更大的熔化窑来加强冶炼技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冶炼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口钩法和黄池法。

这两种技术都是在当时以精湛的技术成为代表工艺的。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铜器在雕刻和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简单的箭头和勾玉,到复杂的鼎、觥、爵等,中国的铜器工艺达到了极致。

铁冶炼技术在中国也开始于先秦时期。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人们就开始了铁冶炼的生产。

在铁冶炼过程中,人们探索出了使用多种金属和矿物质的方法,用来在铁器上制造出各种优秀的艺术痕迹。

而且,先秦时期铁冶炼技术的成熟也奠定了中国冶金技术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冶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朝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汉朝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青铜器和铁器的冶炼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青铜器的制作,除了铜冶炼和铜合金的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熟化技术、壳牌美学、精湛的琢磨衬嵌技术,以及不同于其他器物做法的文学审美特质。

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青铜器成为了汉代时期的代表之一,也在原有的民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新的特色。

铁器方面,时间在思考如何将铁冶炼技术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时代在这一需求下,诞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铁器。

探索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探索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探索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源远流长,涵盖了多个时期和地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进行探索,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到宋代的冶金成就,展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演变和贡献。

一、新石器时代的冶金技术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和应用铜器的制作技术。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是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制作工艺相当精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高超工艺水平。

这一时期的冶金技术为后来青铜时代的到来铺垫了基础。

二、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是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的周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开始广泛运用青铜制造各种器具和武器,青铜艺术也达到了繁盛的时期。

青铜的冶炼工艺逐渐成熟,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铜、锡和其他合金元素,人们可以调制出不同硬度和用途的青铜,丰富了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

三、铁器时代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的铁器时代是指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冶铁技术迅速发展,以铁为主要材料的铁器逐渐替代了青铜器的地位。

铁的冶炼和热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使得铁器的硬度和耐用性大大提高。

同时,中国古代的冶金学家还通过炼钢技术,将铁制作成高碳素的钢,进一步提升了铁器的质量和功能。

四、秦汉时期的冶金技术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发展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展了大规模的冶铁工业,铁器得到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同时,秦代的冶金学家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发明,如陶弗发明的货币铸造技术,提高了铸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汉代时期,冶金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如钢铁业的兴起,铜铸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的提高等。

五、宋代的冶金成就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朝时期,人们不仅在传统的铁器和青铜器的制造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还在钢铁冶炼和金属铸造技术上做出了许多创新。

中国古代的冶金工艺与铁器制作

中国古代的冶金工艺与铁器制作

中国古代的冶金工艺与铁器制作一、导言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金技术的国家之一,其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冶金工艺与铁器制作,探讨古代冶铁技术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1. 早期冶金技术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火烧石器来熔炼金属。

主要使用的金属有铜、银、金等,但铁的应用尚属有限。

2. 青铜时代的影响青铜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具有硬度和耐久性,因此在古代的器物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青铜制品的需求促使人们改进冶铁技术,充分利用铁资源来替代稀缺的锡。

3. 铁器时代的崛起铁器时代标志着中国冶铁技术的突破。

公元前6世纪末,中国铁器的生产已经相当普遍,各地方纷纷涌现出专门从事铁器制作的冶铁作坊。

铁器相比青铜器具有更好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很快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主流。

三、古代冶铁技术的特点1. 高炉冶铁技术中国古代采用高炉冶铁技术进行大规模的铁矿石熔炼。

高炉靠木炭提供的燃料进行加热,使矿石中的金属熔化,然后通过风力将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送入炉中,进一步加剧矿石的燃烧。

2. 精炼与锻造在冶铁过程中,冶铁工匠通过连续的炼铁、打煤和锻造等步骤,使铁的纯度逐渐提高并塑造出所需形状。

锻造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通过加热铁坯使其软化并打造成各种工艺品。

3. 工艺与质量控制古代冶铁工匠注重工艺和质量控制,他们通过多次加热、锻击和折叠来改善铁的质地。

这种冶铁工艺不仅使铁具有更好的硬度和韧性,还使得铁器表面能够制成精美的花纹。

四、古代铁器的制作与应用1. 农业与日常生活用具古代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支柱,铁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例如铁犁、铁锄等农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耕作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2. 军事与战争利用铁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对中国古代的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的铠甲、剑刃、箭头等军器都采用了精良的冶铁技术制作,提供了更强的防护和攻击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史学家说,我们落后于欧洲是最近三百年的事。

之前包括冶金在内的几乎一切都一直“遥遥领先”,当然只要稍懂些世界历史就知道这是一种阿Q说法。

冶金学上也是如此。

从宋朝煤炼铁开始,中国冶铁已经陷入绝境。

到了明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开始明显超过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国包括冶铁在内的科技开始向下衰落,开始出现逆淘汰的现象。

明显的例子是坩埚炼铁法和擦生法的普及。

坩埚炼铁成品的质量,前面已经作了说明。

到清末,这种垃圾铁在全中国传统炼钢法中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

足见中国冶铁业已经堕落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说坩埚炼铁法可能跟古代关系不大的话,那么擦生可是百分之百的古代发明。

最早介绍擦生法的同样是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锤锻》:“凡治地生物,用锄、鎛之属,熟铁煅成,熔化生铁淋口,入水淬健,即成刚劲。

每锹、锄重一斤者,淋生铁三钱为率。

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

”根据共和国初期检测,北京昌平农具厂名牌产品——“双枣花”牌锄板刃部金相组织如下:外层为白口生铁熔覆层,厚0.14毫米、向内为高碳钢层,厚0.11毫米、再其次是过共析层,厚0.23毫米、再其次是亚共析层,厚0.15毫米,以下均为熟铁。

够了!难道我们就是靠这些碳份不均匀、含硫含磷都超标、缺少锻炼、不经回火、到最后连钢都算不上,不锻不焊的东西去领先世界?也未免欺民太甚了吧?
那么是不是牺牲了质量就可以换来数量呢?否。

明初实行冶铁专营,每年炼铁不过九千余吨,尚且用不完,到了1385年已经积压达一万五千吨,因此停炼8年,直到1393年才恢复冶炼。

两年之后积压增加到一万九千吨,于是朱元璋诏令停止国营炼铁,开放人民自由冶炼,只是国家征收十五分之一的产品。

此后直到朱瞻基统治的第九年,国家铁收入不过27万7千公斤出头,折合全国记账铁产量不过是4160吨。

这些数字,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都有,(以上见《明太祖实录》卷一七六、二四二;《明宣宗实录》卷一一五)即使按朱瞻基统治头九年数字逐年上涨(虽然从朱棣统治的第十五年开始中国铁产量上升就十分缓慢了,之后16年间不过上涨了300吨),到1500年,中国不过年产铁一万吨左右。

即使未列入收入的民间小炼铁产量跟入账铁产量相当(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全中国铁产量也不过二万吨。

而同期欧洲统计铁产量是多少呢?德意志地区三万吨、英法各一万吨。

中国人口土地相当德意志六倍(德意志人口按《世界人口历史图集》,中国人口按《中国人口史》估计),而铁产量还不如后者,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欧洲这个时代的铸铁基本上只用于铸炮,并不用煤铸铁,绝大多数钢铁都是用块炼铁法炼出。

那时的欧洲军队已经普及钢甲、钢臂弩、传统的剑和矛并未衰落。

而民用农工具普遍按铁包钢原则锻造。

加上回火的普及,性能远超过中国钢铁。

可以说此时中国冶金业已经全面落后于欧洲冶金业。

至于冶金理论,对比一下G·阿格里柯拉的《金属论》和上述各明末有关技术的著作,就可以明
白中欧之间的巨大差距(阿格里柯拉还只是文艺复兴时代众多冶金技术作者之一)。

其实中国人自己也早已知道自己的冶铁业不行,从唐朝开始,与汉族政权敌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冶铁业就不再居于劣势,反而居于优势。

辽的宾铁刀、西夏的冷锻甲,都是宋朝难以企及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汉族的锻造和焊接工艺长期没有大的进步,而且还愚蠢的用煤炼铁,造成原有的冶铁优势缩小乃至消失。

唐以后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长期处于下风,跟冶金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从元朝开始,以重物杠杆式投石机的引进为标志,中国开始大量从西方进口先进武器,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天。

元朝大量从伊朗进口武器,以至于到明朝中国军人的盔甲俨然是西亚的翻版;明初居然要仿制越南火枪,之后又引入土耳其火枪、欧洲火绳枪,最后在清朝用仿制的火绳枪取代了中国早期单兵火器;又从葡萄牙引进了子母炮、从英国引进了加农炮(红夷大炮被认为是威力无敌,其实不过是英国巡洋舰上寻常的加农炮而已,不知道中国人遇到真正的欧洲火药兵器体系会如何)。

即使是寻常刀矛,都要从日本大量进口。

戚继光苦口婆心的说:“(腰刀)铁要多炼,刃用纯钢。

”到公元16世纪中叶,还要由一个不是冶金出身的人提醒造刀工匠铁要加热锻打多次,要用含碳量均匀的钢。

可见这样的国家冶铁技术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到清初,两千多中国军队,多是强悍的满族人,带足大炮和火枪,面对八百二十六名驻守小而简陋的土木要塞的俄军,居然数月不能攻克。

俄国还只是欧洲的落后国家。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并不是落后,而是走上了一条歧途。

中国人总是害怕锻造,而情愿选择非锻造的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合乎逻辑的,中国青铜时代就走的是一条重铸轻锻的路。

但青铜时代中国跟其它大文明的联系还没有打通,落后于世界情有可原,但到了铁器时代,中国跟其它大文明的联系已经畅通,竟然还猛走弯路,这就让人难以原谅了。

可以用日本作为中国的最好对比。

日本长期是个又小又穷的国家,论闭塞也比中国更加闭塞,但日本人硬是无师自通,走上了一条重视锻造的路,得到了现代冶金史学家的赞美,他们确实是有理由藐视中国冶铁业的。

那么中国为什么冶铁业走上了如此歧途呢?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青铜时代缺乏锻造经验的后遗症;
二、缺乏与其它大文明的交流,基本上这要怪中国的地理环境;
三、占长期统治地位的儒家不重视,反而鄙视技术,造成国家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
四、儒家歧视工人和商人,由于儒家占据统治地位,国家采取了种种歧视工人和商人的政策,造成他们缺乏积极性;
五、始终没有建立公民社会,人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六、由于国内长期和平,以及儒家打压军人,军事需求无法转化为国家政策,制约了武器发展,也就进一步造成冶金学发展受到制约(军事是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
七、一味追求人口增殖,宋以后,尤其是明朝以后,人民越来越贫困,无法购买先进复杂的——也就是昂贵的铁器。

坩埚铁和擦生技术的出现跟这条有
直接关系。

欧洲则不然,依靠地中海方便的交通,欧洲人长期跟西亚保持密切的往来。

青铜时代积了丰富的锻造经验,进入铁器时代以后,始终坚持走表面渗碳+锻打的道路,虽然因为基督教的影响,在中世纪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但由于统治阶级始终重视军事,军事技术带动民用技术,使锻造技术不至于衰落得太厉害;在阿拉伯的影响下,终于摆脱愚昧的统治。

这时长期的锻造经验已经使欧洲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锻工,而市民社会的兴起,使工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由于一夫一妻制、晚婚晚育和农牧结合的农业结构,人口增殖始终在合理范围内,14世纪以后人民富裕,对先进复杂的技术产品有高的购买力;始终跟西亚保持交流,并且不耻向其它文明学习先进冶金技术,比如炼银的场院法就是从极其落后的墨西哥引进的;合理的人口和农牧结合的农业结构使植被保持完好,可以在17世纪以前始终以木炭炼铁;希腊的科学萌芽,在文艺复兴的土壤上发芽,使技术的发展有科学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古代冶金的重大成就如下:冶炼白铜、冶炼金属锌、铸铁、水力鼓风机、炒铁、苏钢、用焦炭炼铁。

其中最重要,对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我认为应该是铸铁和炒铁。

前者使欧洲人可以很快发展出真正强大的大炮;后者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冶炼熟铁的方法。

如果中国人不是坚持利用铸铁,恐怕世界也很难那么早的出现大炮。

最后仍是对我国冶金史学家表示不满。

因为他们没有提供详细的冶金实物资料,尤其是封建时代后期的。

考虑到现在是21世纪,我想这可能是一种揣着明白当糊涂,并且他们对古书的宠爱不符合国际潮流。

然而对他们对古书的辛苦搜集工作表示感谢。

希望我们国家的冶金史学能够尽早跟国际接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