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主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从早期铁器时代到完全铁器时代两部分。

我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在早起的文明国家中我们使用金属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夏王朝建立时期开始,夏王朝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民正是告别石器时代走向新文明,在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达到鼎盛时期。

而铁冶炼技术开始于从春秋时期,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得以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最高潮,在明清时期又得以扩展,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

古时期铜或铁制文物,主要为兵器、生产工具、礼器等,如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司母戊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还有许多古墓中挖掘出的铁制兵器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铜器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代冶金发展史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冶金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钢铁工业发展突出。

1832年尼尔松(Neilson)用热风炼铁,大大强化了炼铁生产。

增加了高炉炉高,改进了高炉的炉型,使得高炉构造更适于炼铁生产,工艺远比古时期得以优化,也使得19世纪末铁产量较世纪初翻了十几番。

1856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转炉炼钢,标志着近代炼钢技术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平炉炼钢技术的产生,电炉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工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面貌。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使得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在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

冶铁工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人民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冶铁技术,对中国的冶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铜器,而铁器则在青铜器出现以前的早期就已经被发现。

然而,由于古代人们对于冶铁工艺的掌握不够,当时的铁器往往质地较为松散,易于断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摸索到了一种称为“包钢法”的方法,使铁器更加坚固耐用。

到了战国时期,铁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韧”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冶铁工艺逐渐迈向成熟阶段。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以使用木炭为燃料的冶炼方式为主。

人们将生铁、熟铁与木炭混合,再放入铁炉中进行烧炼,通过高温使金属中的杂质熔化,从而得到纯净的铁。

同时,古代冶铁工艺中的冶炼设备也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例如铁炉的形状和炼铁高炉的运用等。

此外,在冶铁过程中,古代冶铁工匠们还注意到了温度控制和陶土内衬等细节问题,使得铁质更加纯净、坚固。

此外,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另外,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热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冶铁工艺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铁器出现,到商周时期的铁铸剑、铁制农具,再到战国时期的铁制兵器和铁质的日常生活用具,中国古代冶铁工艺一直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冶铁工艺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情况。

总之,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历程丰富且多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冶金史概况

冶金史概况

冶金史概况作者:林一挺1冶金技术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因素,冶金技术起源的研究是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冶金技术起源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历程提供重要论据。

一、已有的研究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推进冶金起源研究的深入开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已有的研究基础冶金技术起源是以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为基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考古发掘的商代以前的早期铜器500余件和一些冶金遗物,为探讨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经老一辈到新一代考古学家和自然科学史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冶金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蓬勃开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经科学鉴定和分析的铜器及冶金遗物260余件,发表的有关论文数十篇。

在国内、外引起对中国冶金起源问题的学术讨论,为深入开展中国冶金技术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在当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课题中,要推进冶金起源的研究,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中原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研究已分析检测的样品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以外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原地区陕西、山西、河南的早期铜器及冶金遗物被检测的样品数目仅有61件,这无疑是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一大缺环。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二里头文化铜器和冶铸遗物的研究对搞清我国夏代冶金技术水平以及与周边地区冶金技术的关系,进而探索夏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的样品数量较少,早期所做的分析有些需要重新考察,炉壁、炉渣和陶范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

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

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
该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 腹内有“司母戊”三字, 是商王为祭祀 他的母亲戊造的。
B.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 被誉为 “世界奇观中独一 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是“精神世界的圣山”, 曾侯乙 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 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 惊 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是 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 大发现。
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

• 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掌握 铸造工艺的文明古国之一。
• 我国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起就己创造了 灿烂的青铜文化,所谓“钟鸣鼎食”,成了当时贵 族权势和地 位的标志。
• 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古燕国铸冶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发现距今 2200~ 2350年的战国时期的铁范 (铁质铸型)等87件,说明早在 战国时期,铸铁件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了。
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由3462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1241公斤
在汉代,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从唐宋时期起, 我国在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方面,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如沧州的五代铁狮,当阳的北宋铁塔, 北京大钟寺明代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 即使在现代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国古代在泥范铸造方面还有一项重大的发明枣 叠铸法。所谓叠铸,是把许多个范块或成对范片叠合 装配,由一个共同的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 至上百个铸件。这种铸造方法效率高,铸件质量好, 节约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合于小型铸件的成批大量 生产。
商代时期的青铜冶铸场景

钢铁冶金概述

钢铁冶金概述
铁与C(2.5%-4.5%)、Si、Mn、P、S组成的合金,主要由高炉生产
❖ 普通生铁: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炼钢生铁供转炉、 电炉炼钢使用。铸造生铁则主要用于生产耐压铸件。
❖ 合金生铁:硅铁、锰铁。作为炼钢的辅助材料,如 脱氧剂、合金元素添加剂。
普通生铁
炼钢生铁[Si]≤1.25%
铸造生铁 1.25%≤[Si]≤4.25%
❖ 鱼肠剑,一名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 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 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现代钢铁生产的一般流程
❖ 长流程: 铁矿石—高炉—铁水—转炉—钢水—浇注— 钢坯—轧钢—钢材
❖ 短流程: 废钢等—电炉—钢水—浇注—轧钢—钢材
现代钢铁生产的一般流程
1.2.2 高炉冶炼产品
❖ 一般来说,生铁和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差别是含碳 量。钢中含碳量最高不超过2.11%。
❖ 高炉生铁含碳量在2.5~4.5%范围,铸铁中不超过 5.0%(此时Fe3C含量约占75%,当铸铁中Fe3C达 100%时,其含碳量为6.67%)。当铸铁中C>5.0% 时,铸铁甚脆,没有实用价值。而含碳量在 1.6~2.5%之间的钢铁材料,由于缺乏实用性,一 般不进行工业生产。
2.1.2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 (1)含碳量高,灰分低 ❖ (2)含硫等有害杂质要少 ❖ (3)成分稳定 ❖ (4)挥发分含量适合 ❖ (5)强度高,块度均匀
2.1.2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焦炉
2.2 喷吹用燃料
❖ 向高炉内喷吹的辅助燃料可代替部分焦炭, 大幅度降低焦比。目前喷吹的燃料已占高炉 全部燃料用量的10~30%,有的达40%。在 日本和德国一般维持在10%左右,他们更着 重于提高喷吹效率。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发掘出各种各样的矿物,进而为了利用这些矿物,发展出了一门技术——冶金技术。

中国的冶金技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且这门技术一直发展到今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先秦时期的铜铁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同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两个分支:铁技术和铜技术。

这两种技术在先秦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铜冶炼技术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早期,由于铜的原矿比较稀缺,所以人们主要从矿床或旧铜器中提取铜。

后来,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铜冶炼技术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人们利用更高的炉温和更大的熔化窑来加强冶炼技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冶炼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口钩法和黄池法。

这两种技术都是在当时以精湛的技术成为代表工艺的。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铜器在雕刻和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简单的箭头和勾玉,到复杂的鼎、觥、爵等,中国的铜器工艺达到了极致。

铁冶炼技术在中国也开始于先秦时期。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人们就开始了铁冶炼的生产。

在铁冶炼过程中,人们探索出了使用多种金属和矿物质的方法,用来在铁器上制造出各种优秀的艺术痕迹。

而且,先秦时期铁冶炼技术的成熟也奠定了中国冶金技术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冶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朝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汉朝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青铜器和铁器的冶炼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青铜器的制作,除了铜冶炼和铜合金的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熟化技术、壳牌美学、精湛的琢磨衬嵌技术,以及不同于其他器物做法的文学审美特质。

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青铜器成为了汉代时期的代表之一,也在原有的民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新的特色。

铁器方面,时间在思考如何将铁冶炼技术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时代在这一需求下,诞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铁器。

中国冶金发展史

中国冶金发展史
谢谢!
2. 从战国到西汉中期是以铸铁为主,生、熟铁并用和 平行发展 的早期铁器时代。铁范铸造、铸铁柔化和块炼铁渗碳成钢是战国 冶铁术的三项主要成就。这三项技术到西汉臻于成熟,生产工具 特别是铁农具多数经过柔化处理,缎铁器件也逐渐增多。
3. 从西汉晚期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是制钢术大发 展的时期。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铁脱碳钢、炒铁技术以及百炼钢和 灌钢的发明,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
炼铁工艺:铸铁柔化术、球状石墨铸铁、块炼铁和块炼渗
碳钢、炒铁、百炼钢、铸铁脱碳成钢、灌钢,宿铁法和双液 淬火法等。 《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 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四、冶金飞速发展时期
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 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 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 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由 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 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 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如今,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政 府及其重视,相信冶金工业必将有大的突破。
4. 从唐代到明代中叶,是现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 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 变,已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 的钢铁工艺体系趋于定型,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 明代中叶到到清末是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由于帝国主 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而未能向现代钢铁技术转化的时期。
二、青铜器时期
这个过程是逐步地、缓促地实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金 属实物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出铜刀,其年代可 能早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约公元前4700年左右,经北京钢 铁学院冶金史组检验为锡青铜器件。 传说中就有禹铸九鼎、 用铜工具开凿龙门、疏通河道。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中国冶金强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史诗般的历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它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骨骼精奇的奋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冶金产业不断壮大,从产品规格到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变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明代以前,中国的冶金技术较为落后,主要以手工坑炉、大炮火炉进行冶炼,产出的铁种类单一,冶炼效率也比较低下。

直到元代以后,中国的冶金技术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炼铁、炼钢的过程得到了改进和优化。

在明朝时期,中国铁器规格提高,炼铁技术也有所创新。

在清朝时期,随着采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械化轨道的进步,中国冶金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种、规格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0世纪初期,中国冶金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革,真正进入到了现代化的阶段。

1920年代至1930年代,煤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钢铁巨头——沙钢、包钢、鞍钢等也在这一时期创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冶金产业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力加强冶金生产的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拓展钢铁生产线,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当时全球冶金产业的领头羊。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随着国际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中国产钢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备先进化程度不断提高,钢铁工艺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高档钢铁的生产品种蓬勃兴起。

到2019年,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新全球形势下,中国冶金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冶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钢铁巨头功不可没。

这些企业不仅集成了中国铁矿石采选、炼钢、轧钢等生产线,还推出了各种创新产品和工艺技术。

例如,包头钢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无需浸泡处理的环保电镀钢卷,极大改善了环保问题,提高钢的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同样,鞍钢等品牌也推出了大量创新型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从战国到西汉中期是以铸铁为主,生、熟铁并用和 平行发展的 早期铁器时代。铁范铸造、铸铁柔化和块炼铁渗碳成钢是战国冶 铁术的三项主要成就。这三项技术到西汉臻于成熟,生产工具特 别是铁农具多数经过柔化处理,缎铁器件也逐渐增多。
3. 从西汉晚期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是制钢术大发 展的时期。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铁脱碳钢、炒铁技术以及百炼钢和 灌钢的发明,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

10
炼铁工艺:铸铁柔化术、球状石墨铸铁、块炼铁和块炼渗 碳钢、炒铁、百炼钢、铸铁脱碳成钢、灌钢,宿铁法和双液 淬火法等。 《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 ,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
11
四、冶金飞速发展时期
-
12
-
13
-
14
-
15
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 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 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 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由 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 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 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 如今,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政 府及其重视,相信冶金工业必将有大的突破。
-
3
二、青铜器时期
这个过程是逐步地、缓促地实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金 属实物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出铜刀,其年代可 能早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约公元前4700年左右,经北京钢 铁学院冶金史组检验为锡青铜器件。 传说中就有禹铸九鼎、 用铜工具开凿龙门、疏通河道。
-
4
-
5
竖炉炼铜:目创已知最早的
-
6
失蜡法,范铸法,铸焊法等工艺相当成熟。 《考工记》说: “金仑·大齐,六分共金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并,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裁之齐,三分共金而锡居 —·,调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 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熔之齐。”
-
7
三、铁器时期
1. 从冶铁术的最初发生到春秋战国之交为萌生期。已知早期铁器有 55件,多数属于春秋晚期和春秋战国之 交,其中,工具、兵器 多用锻制,农具、容器用铸制, 具有冶铁术初起的技术特征。铁 器的较多使用,标志着 新一代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据此认为,春 秋战因之交已 进入铁器时代。
4. 从唐代到明代中叶,是现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 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 变,已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 的钢铁工艺体系趋于定型,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 明代中叶到到清末是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由于帝国主 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而未能向现代钢铁技术转化的时期。
炼钢竖炉出自铜绿山旷冶遗址年代为春 秋晚期。已发掘清理的8座坚炉,由炉 基、炉缸和炉身组成,形制基本相同, 多建在坡地或土墩上。筑炉时先在地面 挖坑,用粘土充城夯实,再用粘土和石 块混合逐层夯筑炉基使高出地面。炉基 内修筑T形风沟,沟壁用高岭土搪衬。 炉缸呈椭圆形,用高岭土、石英砂、岩 屑、铁矿粒等分层修筑。炉身也用混合 型耐火材料分内、外壁夯筑再加炉衬。 炉的前壁下部设有金门、冶炼时堵塞, 再在上开设出渣和出铜的孔洞。炉的两 侧各有一略向下倾斜的风口供鼓风用。 炉旁有工作台和碎料台,用石砧和石球 破碎矿石。
中国冶金 自动化发展史
-
1
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冶金的历史: 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铁器时期→工业化
(钢铁时期) →信息社会(多种新材料)
-
2
一、新石器时期
在探讨冶金术的起源时,必须对石器社会日常所用的特定技 术进行考究,因为金属的应用来源于该时期人们使用金属材料的 经验。从远古时代起,广大地区都熟知在宗教和丧葬仪式中使用 红色的赤铁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还用它来粉刷墙壁。大约公元 前4000年,人们就将赤铁矿用在陶器上。绿色的和蓝色的铜旷石 曾大受欢迎。业已证明,山顶洞人、周口店、河姆渡人等,它们 都曾用作化妆品或饰品。在河姆渡遗址上,在公元前约6000年的 居住层中,曾发现有小块的蓝铜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