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合集下载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n
t m
xiti
i1
中平均沸点tme(℃):
t tm tcu
me
2
P28换算
三、密度和相对密度 (一)石油及产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标准密度: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
表征油品的粘温性质的指标有两种: 粘度指数(简称VI)
H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良好的宾夕法尼亚 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100。 L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差的德克萨斯海湾 沿岸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0。
当VI为0~100时: VI L U 100
LH
当VI≥100时:VI 10N 1 100
0.00715
N lgH lgU lgY
式中:U—试样在40℃时的运动粘度 Y—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 H—与Y相同的H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L—与Y相同的L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粘度指数VI越大,表明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粘度比 50℃时的运动粘度与100℃时的运动粘度的 比值。对于粘度水平相当的油品 ,粘度比 越小,表示该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0.80
0.75
烷烃
0.70
0.65
6
7
8
9
10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图3-1 各族烃类的相对密度
比较各种烃类的相对密度: 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烃类,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同族烃类,随着碳数的增加:
➢正构烷烃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环己烷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苯的相对密度减小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大到某一程度,油品就变成无定形的粘稠 油品在低温
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
下失去流动 性的原因
构造凝固:
对含蜡油品而言,油品中的固体蜡当
温度适当时可溶解于油中,随着温度的降
低,油中的蜡就会逐渐结晶出来,当温度
进一步下降时,结晶大量析出,并连结成
网状结构的结晶骨架,蜡的结晶骨架把此
温度下还处于液态的油品包在其中,使整
石油炼制技术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1.蒸汽压:在一
定温度下,液体与 其液面上方蒸汽呈 平衡状态时,该蒸 汽所产生的压力称 为饱和蒸汽压,简 称蒸汽压。蒸汽压 愈高,说明液体愈 容易气化。
(一)蒸发性能
纯物质在一定外压 下,当加热到某一温度 时,其饱和蒸汽压等于 外界压力,此液体就会 沸腾,此温度称为沸点。
油品的蒸汽压通
常有两种表示方 法:雷德蒸汽压:
是在规定条件 (38℃、气相体 积与液相体积之 比为4:1)下测定 的;
真实蒸汽压:指气
化率为零时的蒸 汽压。
2.馏程与平均沸点
● 蒸馏时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叫初馏点,馏出物的体积依次达到10%、20%、30%……90% 时的气相温度分别称为10%点、30%点……90%点,蒸馏到最后达到的气体的最高温度叫干点(或 终馏点)。
● 从初点到干点这一温度范围称为馏程(或沸程)。
● 平均沸点有五种表示方法,分别是体积平均沸点、质量平均沸点、立方平均沸点、实分子平均沸 点、中平均沸点 。
●(二)密度、特性因数、平均分子量
● 1.密度 :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相对密度
d
20 4
:20℃时油品
的密
度与4℃
时水的密度之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2、沥青质
•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 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 10000。加热不熔,300℃以上时会分解及缩合。
• 沥青质能溶于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中,不溶 于石油醚。
•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 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渣油形成一种较稳定的 胶体分散体系。
⒋立方平均沸点TCU (K):
Tcu


n
3
viTi1/ 3

i1

Ti : i组分的沸点 (K) vi: i组分的体积分率 用途:求油品的特性因数和运动粘度。
5.中平均沸点tme(℃):
tme=(tm + tcu )/2
用途:求油品的氢含量,特性因数,假临界压力,燃 烧热,平均分子量等。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油产品的分类及使用性能要求
石油的一般性状
颜色:绝大多数为黑色 相对密度:大多数介于 0.8~0.98之间 气味:特殊气味 流动性: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的外观性质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石油的元素组成
1.碳和氢
占96~99%
碳:83~87%
⒉质量平均沸点tW(℃):
n
tw witi i 1
ti: i组分的沸点℃ wi: i组分的质量分率 用途:求取油品的真临界温度。
⒊实分子平均沸点tm(℃):
n
tm xiti i1
ti: i组分的沸点℃ xi: i组分的摩尔分率 用途:求烃类混合物或油品的假临界温度和偏心因 数
趋势:含硫化合物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 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 其种类和复杂性也随着 馏分沸程升高而增加。汽油馏分的硫含量最低,减 压渣油中的硫含量最高,我国大多数原油中约有 70%的硫集中在减压渣油中。

石油及其产品组成和性质—油品的燃烧性能

石油及其产品组成和性质—油品的燃烧性能

一、闪点
油品名称
闪 点, ℃ 失火危险等级
溶剂油、汽油等
<28
1级
煤油类
28~45
2级
柴油、重油类 45 ~125
3级
润滑油、脂类
>125
4级
备注
易燃 易燃 可燃 可燃
关于闪点有以下几点说明:
汽油的闪点是相当于爆炸上限的油品温度,而煤、柴油和润滑油等的闪点是相 当于爆炸下限时的油品温度。
石油产品的馏程越轻,蒸汽压越大,闪点越低,其着火危险性越大。
同族烃中,分子量增大,闪点增高,燃点增高,自燃点降低 ;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燃点越低,自燃点越高 ; 烷烃比芳烃易于自燃,所以烷烃的自燃点低(芳香烃比烷烃稳定); 烷烃的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香烃较多的油品高。
从安全防火的角度来说
轻质油品
防明火, 以防外界火源 而引燃爆炸
防火
重质油品
应防止高温 泄露,遇空 气自燃
课程:石油炼制运行与操控 知识点: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四)
油品的燃烧性能
一、闪点
所谓闪点(或称闪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如烃类及石油产品)的蒸气同空 气的混合物在有火焰接近时,能发生瞬间闪火(一闪即灭)或爆炸的最低油温。
当油气浓度低于这一范围,油气不足,而高于这一范围,则空气不足,都不 能闪火爆炸,因此称这一油气浓度范围为爆炸范围。其下限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上限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燃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能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 的最低温度 。
自燃点:把油品预热到很高温度,然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则不需引火,油品 即可能因剧烈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能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
不需外部火源引燃,但它 也有条件,就是油品在具 有高温时才会出现自燃

2.1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2.1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32
CA%=6÷20×100%=30% CN%=4÷20×100%=20% CP%=10÷20×100%=50% RT=2;RA=1;RN=1
注:
➢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是把一个馏分看作是一个平均分子,
所以环数有可能是小数;
➢CA%、CN%、CP%、RT 、RA 、RN是平均分子的结构参数
②石油馏分结构族组成的n-d-M法 ➢烃类的物性与其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测定中间馏分或高沸点馏分的相对密度(d)、折射 率(n)和分子量(M),就可以用表2-9中的公式算出各 结构参数(CA%、CN%、CP%、RT 、RA 、RN)
11
12
3.直馏馏分: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它基本保 留了石油化学组成的本来面目,如:不含不饱和烃, 在化学组成中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4.石油中含有的馏分,一般规定: ➢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 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
➢180~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 AGO) ➢350~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高沸点馏 分,VGO) ➢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VR)
16
减压瓦斯油(vacuum gas oil;VGO)
简称VGO,指原油经减压蒸馏所得到的沸程范围约为350~ 500℃的馏分油的总称,是一种重质油。石油炼厂中减压瓦 斯油常作为制取润滑油的原料;也作为催化裂化、加氢裂化 及热裂化等过程的原料,以得到更多的轻质石油产品。随着 石油化工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裂解原料范畴,近年来,已 采用减压瓦斯油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一般硫含 量低的减压瓦斯油,例如低于0.5%(质量),可以不经预处 理,即可直接进行裂解制取乙烯。以减压瓦斯油为裂解原料 的乙烯收率较低,裂解技术较复杂。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密度和相对密度
石油及油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对生产、储 藏和运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原油及产品
的计量和炼油装臵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
少的。
一、石油及其油品的密度、相对 密度及其测定方法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20 4 )的范围
相对密度 0.82~0.87 0.85~0.94
航空煤油

0.78~0.83
减压渣油
0.92~1.0
20 表3-3-2 不同原油各馏分的相对密度 d 4
馏份, ℃
大庆
胜利
孤岛
羊三木
IBP~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0.7432 0.8039
i i
i

N iW 2
N M
i
i
i
式中:wi—组分i的质量分率
二、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测 定 方 法
沸点上升法 蒸气压渗透法 冰点下降法 渗透压法
三、石油馏分平均分子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还可以有一些经验公
式进行计算,常用的经验公式有:
M n a bt ct
2
式中:t—石油馏分的实分子平均沸点(℃) a,b,c —随馏分的特性因数不同而 变化的参数
平均分子量也越大。
中国石油大学针对我国原油提出了如下的计 算平均分子量的经验公式 : Mn=184.5+2.295T-0.2332KT+ 1.32910-5(KT)2-0.62217T 式中:T—馏分的中平均沸点(℃)
K—馏分的特性因数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评定石油加工性能及油品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设计炼油设备和装置的必要依据。

一、蒸汽压蒸气压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也称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表示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蒸发和气化的能力,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气化。

蒸气压是石油加工设备设计的重要基础物性数据,也是某些轻质油品的质量指标。

1、纯烃的蒸气压对于同一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蒸气压较小。

就某一种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2、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气压与纯烃不同,烃类混合物的蒸气压不仅取决于温度,同时也取决于其组成。

在一定的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气压才是定值。

二、平均沸点在求定石油馏分的各种物理参数时,为简化起见,常用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气化性能。

石油馏分的平均沸点的定义有下列五种:①体积平均沸点tV(℃);②质量平均沸点tW(℃);③实分子平均沸点tm(℃);④立方平均沸点tcu(K);⑤中平均沸点tMe(℃);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其他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查表算出。

三、密度1、密度和相对密度原油及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在生产和储运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原料及产品的计量以及炼油装置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2、石油及油品的密度、相对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其单位为g/cm3或kg/m3。

由于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而密度则随之变小,所以,密度还应标明温度。

例如,油品在t℃的密度用ρt来表示。

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准密度,表示为ρ20。

物质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因为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0000 g/cm3,所以通常以4℃水为基准,将温度t℃的油品密度对4℃时的水的密度之比称为相对密度。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简介资料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简介资料

2019/4/30
炼油工艺学
28
③粘温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正构烷烃的粘温性质最好,分支程度较小的异构 烷烃的粘温性质比正构烷烃稍差,随着分支程度的 增大,粘温性质越来越差; 环状烃(包括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粘温性质比链状 烃的差; 当分子中环数相同时,其侧链越长粘温性质越好, 但侧链上如有分支也会使粘温性质变差
低粘度润滑油:300~360 高粘度润滑油:370~500
2019/4/30
炼油工艺学
21
经验关联式
3.计算 混合油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按加和法进行计算
n
Wi
M m
i 1
n Wi
M i 1
i
2019/4/30
炼油工艺学
22
第三节 油品的流动性能
石油和油品在处于牛顿流体状态时,其流动性能用黏度来 描述;当处于低温状态时,则用各种条件性指标来评定其低温 流动性:如凝点、结晶点、冰点等。
6
大多数液体燃料规格中,只要求测定其具有 代表性的初馏点、10%、50%和90%的馏出 温度及干点。
汽油的馏程40~200℃,轻柴油的馏程200~ 350℃,润滑油的馏程350~520℃。
馏程的数据基本能反映油品组分轻重的相对 含量,所以在原油评价中常用。
馏程是发动机燃料等的重要质量指标。
2019/4/30
2019/4/30
炼油工艺学
5
以气相馏出温度为纵坐标,馏出体积为横坐标,可以绘得 该油品的恩氏蒸馏曲线。对于轻质油品:恩氏蒸馏曲线中 10%到90%这一段很接近一条直线,因此可以用恩氏蒸馏曲 线的10%到90%之间的斜率来表示该油品的馏程宽窄。即恩 氏蒸馏曲线的斜率越大,该油品的馏程范围越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氧均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含氧化合物 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两类。酸性氧化物中 有环烷酸、脂肪酸和酚类,总称石油酸。中性氧化 物有醛、酮和酯类,它们在石油中含量极少。含氧 化合物中以环烷酸和酚类最重要,特别是环烷酸, 约占石油酸总量的90%,而且在石油中的分布也很 特殊,主要集中在中间馏分中(沸程约为250~ 350℃),而在低沸馏分或高沸馏分中含量都比较 低。 酸类也有强烈的气味,具有腐蚀性。但可作为消毒 剂,还是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炸药等的原料。
2.特性因数 15.6 特性因数的定义为: K=1.216T1/3/ d 15.6 式中: T — 烃类的沸点、石油或石油馏分的立方 平均沸点或中平均沸点,K。 不同烃类的特性因数是不同的。烷烃的最高,环烷 烃的次之,芳香烃的最低。 含烷烃多的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较大,约为12.5~ 13.0;含芳香烃多的石油馏分的较小,约为10~11; 一般石油的特性因数在9.7~13之间。

二、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一)蒸发性能 1.蒸汽压 石油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 气化率(或液相组成)有关,在温度一定时,气化 量变化会引起蒸汽压的变化。 油品的蒸汽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油品质 量标准中的雷德(Reid)蒸汽压,是在规定条件 (38℃、气相体积与液相体积之比为4:1)下测定 的;另一种是真实蒸汽压,指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汽 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石油产品分类和石油产品的使用要求 本章小结
第一节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各类原油的主要外观性质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1、石油的外观性质
性状 影响因素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 越多,石油的颜色 越深 胶质、沥青质含量 多,石油的相对密 度就大 常温下石油中含蜡 量少,其流动性好 含硫量高,臭味较 浓 常规原油 大部分石油是 黑色,也有暗 绿或暗褐色 一般在0.80~ 0.98之间 一般是流动或 半流动状的粘 稠液体 特殊原油 我国原油
颜色
显赤褐、浅黄 四川盆地:黄绿色 色,甚至无色 玉门:黑褐色 大庆:黑色 个别高达1.02 或低到0.71 一般在0.85~0.95 之间,属于偏重的 常规原油
相对密度
流动性 气味
个别是固体或 蜡含量和凝固点偏 半固体 高,流动性差 含硫相对较少,气 味偏淡
有程度不同的臭味
我国几种原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0.8837 57.1 36 22.8 < 0.1 6.7 0.0097 0.31 0.38 15.0 0.7
0.8466 10.32 33 19.7 0 3.8 — 0.52 0.17 3.3 2.4
0.8197 2.72 16.5 18.6 0 0.90 0.014 0.03 0.05 0.50 0.03
少量元素 (S、N、O)
微量金属、非金 属元素(30 余种)
*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 量甚微,大约在10-6~ 10-9级
大多数原油Ni多,V少
3.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 种烃类构成 。 1)烃类类型及分布规律
石油及其馏分中烃类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大庆 原油名称 胜利 孤岛 辽河 华北 中原 新疆吐哈 鲁宁管输
密度(20℃) g/cm3
运动黏度(50℃) mm2/s 凝点 ℃ 蜡含量(质量,%) 庚烷沥青质(质量,%) 残碳(质量,%) 灰分(质量,%) 硫含量(质量,%) 氮含量(质量,%) 镍含量 μg/g 钒含量 μg/g
0.8554 20.19 30 26.2 0 2.9 0.0027 0.10 0.16 3.1 0.04
烷烃
环烷烃 (只有五 员、 六员 环)
2)烃类的性质及用途
在一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环烷烃的抗爆性较好、凝点低、有较好的润 滑性能和粘温性,是汽油、喷气燃料及润滑 油的良好组分。 芳香烃抗爆性很高,是汽油的良好组分,常 作为提高汽油质量的调合剂
0.9005 83.36 28 14.6 <1 6.4 0.02 0.80 0.41 26.0 1.6
0.9495 333.7 2 4.9 2.9 7.4 0.096 2.09 0.43 21.1 2.0
0.9204 109.0 17(倾 点) 9.5 0 6.8 0.01 0.24 0.40 32.5 0.6
结构 烃类类型 正构烷烃(含量高) C1~C4:气态 C5~C15:液态 异构烷烃(含量低, C16 以上为固 且带有二个或 态 三个甲基的多) 环戊烷系(五碳环) 单环、双环、 三环及多 环,并以 并联方式 环己烷系(六碳环) 为主 单环芳烃 双环芳烃 芳香烃 三环稠合芳烃 四环稠合芳烃 烷基芳烃 并联多(萘 系)、串 联少 菲系多于蒽系 蒎系等 1.C1~C4是天然气和炼厂气的主要成分; 2.C5~C10存在于汽油馏分(200℃)中; 3.C11~C15存在于煤油馏分(200℃~300℃)中; 4.C16以上的多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油中,当温度降低 ,有结晶析出,这种固体烃类为蜡。 1.汽油馏分中主要是单环环烷烃(重汽油馏分中有少 量的双环环烷烃); 2.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单环、双环及三环环烷烃, 且单环环烷烃具有更长的侧链或更多的侧链数目; 3.高沸点馏分中则包括了单、双、三环及多于三环的 环烷烃。 1.汽油馏分中主要含有单环芳烃; 2.煤油、柴油及润滑油馏分中不仅含有单环芳烃,还 含有双环及三环芳烃; 3.高沸馏分及残渣油中,除含有单环、双环芳烃外, 主要含有三环及多环芳烃 特征 分布规律
第一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知识目标: 了解石油一般性状、元素组成、烃类组成、馏分组成和非烃 类组成; 了解石油产品的分类;润滑油、沥青、石蜡、石油焦等石油 产品的规格指标以及它们与产品组成之间的关系; 了解各类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熟悉石油及其产品的一般物理性质; 初步掌握我国原油主要特点。 掌握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石油燃料的性能指标,使用要 求,产品质量标准等;
2.馏程与平均沸点 常用的馏程测定方法有实沸点蒸馏与恩氏蒸馏 实沸点蒸馏适用于原油评价及制定产品的切割方案, 恩氏蒸馏馏程常用于生产控制、产品质量标准及工 艺计算 平均沸点的概念,用于设计计算及其它物性常数的 求定。平均沸点有五种表示方法,分别是体积平均 沸点、质量平均沸点、立方平均沸点、实分子平均 沸点、中平均沸点 。
(五)油品的热性质 比热 :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气化潜热 :汽油的气化潜热约为290~315kJ/kg, 煤油的为250~270kJ/kg,柴油的为230~250 kJ/kg,润滑油的为190~230kJ/kg。 焓 :油品的焓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在相同温度下, 油品的密度越小,特性因数越大,其焓值越高。 燃烧热:石油馏分的热值随其密度增大而下降,一 般净热值约为40~44MJ/kg。
b、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的氮化物大多数是氮原子在环状结构中的杂 环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喹啉等的同系物(统称为 碱性氮化物)及吡咯、吲哚等的同系物(统称为非 碱性氮化物)。石油中另一类重要的非碱性氮化物 是金属卟啉化合物,分子中有四个吡咯环,重金属 原子与卟啉中的氮原子呈络合状态存在。 当油品中含有氮化物时,储存日期稍久,就会使颜 色变深,气味发臭,这是因为不稳定的氮化物长期 与空气接触氧化生成了胶质。氮化物也是某些二次 加工催化剂的毒物。
(六)油品的其它物理性质 折射率(折光率)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烷 烃的折射率最低,芳香烃的最高,烯烃和环烷烃的 介于它们之间。对环烷和芳香烃,分子中环数愈多 则折射率愈高。 含硫量 :含硫量是指油品中含硫元素的质量百分数。 胶质、沥青质和蜡含量 残炭值 : 残炭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生成焦炭 的主要物质是沥青质、胶质和芳香烃,在芳香烃中 又以稠环芳香烃的残炭最高。
2.低温性能 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有两种:粘温凝固 ; 构造凝固 油品低温流动性能包括浊点、冰点、结晶点、倾点、 凝点和冷滤点等 油品的低温流动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油品 的沸点愈高,特性因数愈大或含蜡量愈多,其倾点 或凝点就愈高,低温流动性愈差。
(四)燃烧性能 油品的燃烧性能主要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等来描 述。 油品的沸点越低,其闪点和燃点越低,而自燃点越 高。含烷烃多的油品,其自燃点低,但闪点高。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对油品的储存、使用和安全生 产都有重要意义,是油品安全保管、输送的重要指 标,在储运过程中要避免接近火源与高温。
d、胶状沥青状物质 胶质一般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及苯,也能 溶于一切石油馏分。胶质有很强的着色力,油品的 颜色主要来自胶质。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 转化为沥青质。沥青质是暗褐色成深黑色脆性的非 晶体固体粉末,不溶于石油醚而溶于苯。胶质和沥 青质在高温时易转化为焦炭。
5、石油的馏分组成 蒸馏(或分馏)就是根据各组分沸点的不同,用蒸 馏的方法把石油“分割”成几个部分,这每一部分 称为馏分。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 分,其产品称为直馏产品。 沸点<200℃的馏分称汽油馏分或低沸馏分;200~ 350℃的馏分称煤、柴油馏分或中间馏分;350~ 500℃的馏分称减压馏分或高沸馏分;大于500℃的 馏分为渣油馏分。
0.8937 37.8 26.0 15.3 0 5.5 — 0.80 0.29 12.3 1.5
2.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以及硫、氮、氧 及一些微量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原油中元素组成的质量分数
原油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 (C、H) 常规原油中元素含量* C:83%~87% H:11%~ 14% 合计:96%~99% S: 0.06% ~ 0.8% N:0.02% ~ 1.7% O:0.08% ~ 1.82% 合计:1%~4% 特殊原油 我国原油 H/C原子比高,油品轻 油收率高 委内瑞拉(博斯坎) 含S量偏低,多数<1% 含N量偏高,多数>0 原油含硫量高 达5.7%;阿尔 .3%石油的非烃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非烃化合物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部 分集中在重质馏分和残碴油中。 a、含硫化合物 硫在石油中少量以元素硫和硫化氢形式存在,大多 数以有机硫化物形式存在,如硫醇、硫醚、环硫醚、 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等。 主要危害是:①对设备管线有腐蚀作用。②使油品 某些使用性能(汽油的感铅性、燃烧性、储存安定 性等)变坏。③污染环境,含硫油品燃烧后生成二 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污染大气,对人有害。④在 二次加工过程中,使某些催化剂中毒,丧失催化活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