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简述明示家具的艺术特点

简述明示家具的艺术特点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代明代时期(1368年-1644年)的家具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明式家具的主要艺术特点:
1. 简约而精致:明式家具注重简约而不失精致,追求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家具的造型简洁、清晰,没有繁杂的装饰,凸显了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2. 实用性和功能性:明式家具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家具的实用价值。
家具的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如储物空间、坐姿舒适等,使家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
3. 纹饰和雕刻:明式家具的纹饰和雕刻通常简洁而精美,常常以花草、鸟兽、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
雕刻技法精湛,细节处理精细,展现了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高超水平。
4. 木材的运用:明式家具常使用上等的硬木,如紫檀木、鸡翅木、红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润色,使家具更加耐久和具有观赏性。
5. 对称和平衡:明式家具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家具的左右对称性和整体的平衡感是其设计的重要特点。
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布局,使家具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6. 传统文化的融入:明式家具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
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明式家具以其简约、精致、实用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闻名,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辉煌成就。
它不仅是家具的实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明清家具的工艺与美感

明清家具的工艺与美感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瑰宝,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明清家具的工艺与美感是相辅相成的,工艺的精湛决定了家具的品质,而美感则体现了设计师对于生活艺术的追求和表达。
本文将从明清家具的工艺特点和美感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一起领略这些古老家具的魅力。
明清家具的工艺特点明清家具的工艺精湛,体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雕刻的工艺等方面。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明清家具多采用名贵的木材,如红木、黄花梨、紫檀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经久耐用。
其次是结构的设计,明清家具注重结构的稳固和美观,采用榫卯结构,使家具更加牢固耐用。
再者是雕刻的工艺,明清家具的雕刻精湛细腻,常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此外,明清家具的工艺还体现在细节处理上,如抽屉的滑动顺畅、门扇的开合得当、家具的装饰线条流畅自然等,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工匠们对于家具品质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美感的体验。
总的来说,明清家具的工艺精湛,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
明清家具的美感表现明清家具的美感表现主要体现在造型的优美、线条的流畅、装饰的精致等方面。
首先是造型的优美,明清家具的造型多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体现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
其次是线条的流畅,明清家具的线条多呈现出曲线和直线相结合的特点,既有动感又不失稳重,给人以舒适和美好的感受。
再者是装饰的精致,明清家具的装饰多采用雕刻、镶嵌、绘画等技艺,将花草鸟兽、山水人物等图案巧妙地融入家具之中,使家具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
此外,明清家具的色彩搭配也非常讲究,常常采用红、黄、蓝等传统色彩,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
总的来说,明清家具的美感表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还是在装饰工艺上,都展现出了设计师们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于艺术的热爱。
清朝家具的美学风格

清朝家具的美学风格
清朝家具的美学风格可概括为典雅、庄重、精致和充满华丽装饰的特点。
以下是清朝家具美学风格的一些特征:
1. 线条简洁而流畅:清朝家具注重线条的流畅性,追求自然而不造作的美感。
家具的曲线和直线结合,形成和谐的比例。
2. 色彩典雅而端庄:清朝家具一般采用深色木材制作,如红木、鸡翅木等。
颜色稳定而美丽,展现出高贵和优雅的气质。
3. 物件造型独特而考究:清朝家具的各个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注重细节和比例的完美搭配。
家具器物的造型常常取材于自然,如花草、鸟兽等。
4. 精雕细琢的装饰:清朝家具的装饰非常考究,常常利用雕刻、镶嵌、漆绘等技法,增加家具的华丽感。
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龙凤、云纹、花卉、葡萄藤等。
5. 实用性和功能性:清朝家具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家具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家具的设计考虑到人体工学和生活习惯,注重舒适度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清朝家具的美学风格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高贵和富裕,成为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巅峰时期之一。
明清家具制作特点

明清家具制作特点明清家具是世界上著名的家具中的一种,它的制作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由于其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一种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
在中国古代的家具中,明清家具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1、精美细致明清家具制作非常的精美细致,尽管时代久远,但是现在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细致入微的感觉。
木材的加工以及组装都非常的精细,非常注重工艺的细节,有些细节甚至要花费数年时间。
2、工艺复杂制作明清家具需要非常繁琐复杂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选择、雕刻、拼接、上漆等一系列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工艺才能完成。
3、造型雅致明清家具的造型非常雅致,乃至于这些家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包括桌椅、屏风、屏风、柜子等家具,都是以自然为基础,性感动人,清丽秀美。
4、料质极佳明清家具制作的材料以硬木为主,除了以往的红木、酸枝、枫木等,还有其他的高质量的木材被用于制作家具。
明清时期制作家具的时候,非常注重材料的品质。
5、当时广受赞誉明清家具制作的当时受到非常广泛赞誉,被誉为当时的艺术品,也是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家具。
现在,明清家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名片,被广泛收藏和传承。
1、用料考究明清家具的用材非常考究,只选用品质良好,结构紧密,质地美观的稀有价值树种,以打造出高端优雅、精美华贵的家具。
制作明清家具的工艺繁复,主要在于采用了切割、雕刻、拼接、榫卯、描金等精致的工艺流程,并经过了数次的手工调校和抛光,从而打造出外形精美、结构牢固、质地优良的家具。
明清家具的造型优美,不仅注重其整体流线型和比例协调,还着重对雕刻和装饰的细节做工,运用多种图案、空间和形态,打造出令人惊艳的非凡美感。
4、色彩丰富明清家具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多变,从深棕色、红色到浅黄色、金色等各种色彩都非常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家具上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呈现形式。
5、功能实用明清家具不仅艺术性强,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各种家具功能完善,既能满足人们基本的收纳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美观和审美要求,从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的高端装饰品。
明清家具的特点范文

明清家具的特点范文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2年)。
这个时期的家具以其精致的工艺、雄伟的设计和高品质的材料而闻名于世。
明清家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独特的造型与设计:明清家具的造型多样,设计精美。
家具的形式和比例注重平衡和谐,讲究整体的美感。
明清家具遵循着中国传统的设计原则,强调对称、平衡和规律。
家具的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舒适和优雅的感觉。
2.精湛的工艺与雕刻:明清家具注重工艺技术的精细和细致。
家具的制作需要经过反复的琢磨和雕刻,使用独特的工艺和技术。
明清家具的雕刻精美细腻,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高度发展。
3.高品质的材料与装饰:明清家具选用上等的材料,并注重装饰的繁琐细致。
常用的原材料有红木、梣木、酸枝木等质地坚硬且具有衡雅的纹理。
加上家具表面经过精心的抛光和上漆处理,使其具有光泽,提升整体的观赏价值。
4.多用途的设计与功能:明清家具注重实用性和多功能性。
家具往往会设计多个抽屉或柜子,提供大量的存储空间,并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
例如,明清餐桌中常有折叠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大小。
此外,明清家具常常具有折叠、可适应多种场景的特点,适合不同的用途和环境。
5.文化内涵的表达:明清家具不仅仅是实用的家居工具,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明清家具的设计和装饰往往寄托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如屏风上的层层山水图案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致良知和追求。
家具上的雕刻、纹饰和题字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传递着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总之,明清家具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高品质的材料而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代表。
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对技艺的独立追求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这些特点使得明清家具不仅仅是一种家具,更是一种艺术,传承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一、简约典雅的外观:明清家具注重线条的简练和整体的均衡美,外形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
家具通常采用喜庆色彩,如红色、黄色等,以显得庄重大方。
家具搭配上还会加入一些金丝铜钉、刻花等装饰,以增加艺术感。
二、注重实用性与舒适性:明清家具设计合理,注重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例如,宫廷家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如餐食区、休息区等,各具特色。
座椅的高低合理,靠背的角度也经过精心设计,使人坐下来非常舒适。
三、追求礼仪和文化内涵:明清家具注重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家具上往往刻有主人姓名或家族名号,体现了家族的尊贵和家庭的荣誉感。
同时,家具上的装饰图案也常常带有祝福、文化内涵等元素,如莲花、双鱼等,以示吉祥。
四、讲究细节工艺和材料的选用: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讲究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家具表面光滑细致,手感舒适,几乎无任何刺激性。
明清家具常常采用上等的材料制作,如紫檀木、红木等,这些材料质地坚实,纹理美观,增加了家具的美感和价值。
五、和谐的结构与布局:明清家具强调家具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家具的结构和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个家具组合呈现出和谐的整体感。
明清家具常常用镶嵌技法,如木螺钉、卯榫结构等,使家具连接紧密,稳定性好,同时也更加美观。
六、重视文化的交融:明清家具不仅以实用和美观为目标,还强调文化的交融。
家具通常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传统画、古籍书法等,通过家具来体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这使得明清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总的来说,中国明清家具以其简约典雅的外观、实用舒适的特点、注重礼仪与文化内涵、精细的工艺和材料选用、和谐的结构与布局等特征,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独特魅力。
这些特征使得明清家具成为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家具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的特点1. 概述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在设计、材料和工艺方面都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明清家具以其精致的雕刻和优雅的线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明清家具的特点,包括材料选择、造型风格和装饰元素等方面。
2. 材料选择明清家具的材料选择非常讲究,主要采用的是上等的硬木,如红木、柚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清晰,有着极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明清家具的表面常常采用珍贵的进口木材进行装饰,如金丝楠等。
这些材料都能够为家具增添豪华感和品质感。
3. 造型风格明清家具的造型风格简洁、典雅,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整体的形状常常以直线为主,强调几何形状的对称和平衡。
家具的线条柔和而流畅,展现出一种优雅和谐的美感。
同时,明清家具也注重功能性,家具上的细节设计往往与使用场景和需求相契合。
4. 雕刻工艺明清家具以其精细的雕刻而闻名,雕刻工艺在整个家具制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明清家具的雕刻技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创新,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常见的雕刻图案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这些图案纹饰精美细致,形象生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5. 装饰元素明清家具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多以嵌饰和彩绘为主。
嵌饰常常采用宝石、玉石和贝壳等材料,以及象牙、角料等珍贵的装饰品。
这些嵌饰物与木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奢华的氛围。
彩绘则是利用颜料在家具表面进行绘画,往往描绘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6. 使用场景与功能明清家具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宫廷和富贵人家。
这些家具多用于陈设和欣赏,常放置在厅堂、书房和卧室等空间。
明清家具的功能性也非常重要,它们既可以用来存放物品,又可以作为座椅或桌子等具体的使用工具。
7. 保养与收藏对于明清家具的保养和收藏,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定期进行清洁,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家具表面,避免使用硬物或化学清洁剂。
•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家具暴露在潮湿、烟雾或高温的环境中。
明清家具有“四美”,其中竟含这么多的元素和秘密!

明清家具有“四美”,其中竟含这么多的元素和秘密!
明清时期,为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老家具也带有无可比拟的文化色彩。
一是材质美。
考究的明清家具,多用贵重而坚实的硬性木材制成。
它们或色泽沉穆雅静,如乌木黝如纯漆,浑然一色;紫檀从褐紫到浓黑,致密凝重。
或花纹生动瑰丽,如黄花梨委婉迂回;鸡翅木环围点簇。
二是造型美。
明代家具上的腿足除了有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仙鹤腿、三弯腿等各种造型
三是雕刻美。
雕刻是明清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家具的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
雕刻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灵芝、龙纹、花鸟、人物、凤纹等十多类。
四是装饰美。
在明清家具中,多通过镶嵌木、牙、石、瓷、螺钿,以至琥珀、玛瑙、珊瑚、宝石等不同材料构成不同的色彩纯度、明度、色相渐变,赋予色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个时期多采用的红木制成,因为红木材质最优良,并且色泽美丽,有些红木属的家具还带有“鬼眼”,十分奇趣搞怪,深得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是中华民族在其漫长发展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文化历史创造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并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就地取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最基本准则。
人对天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常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由于明清家具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用材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美学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
一、明式家具用材之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家具主要使用各种国产木材,进入明代,因硬木家具的逐渐普及,以及家具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从海外输入各种硬木材。
而且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鸡翅木、红木、乌木等硬木木材。
在考究的明及清代家具中,由贵重的硬木家具代替了传统的漆木家具,充分显现材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
明式家具历来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和推崇,并讲究不同木材的质地和色泽拼合搭配,追求天然纹理的优美和清丽,其中用材以花梨、鸡翅木、瘿木等硬木较多。
1、榉木及其家具
榉木为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南方。
它木质坚硬,纹理优美,呈排列有序的波状重叠花纹,色泽明丽,为黄色。
由于榉木有产量多、价格低,质坚纹美的特点,明初在江南民间大量生产榉木家具,这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家具物性自然属性不断认识的结果,渐渐改变几千来习惯于漆木家具的生产和使用。
榉木家具是我国硬木家具先导,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直至明代中期,才开始进一步采用其它高级硬木,如花梨、鸡翅木、紫檀,尽管这些木材大多来自南洋各地,但人们仍不惜耗资竞相追求,成为一种时尚。
2、花梨木及其家具
花梨木产地为我国浙江、江西、湖北、云南、广东,亚洲南部及南洋诸岛,是一种阔叶高干乔木。
它具有坚硬而不过重,色泽鲜明,棕眼细密,纹理美丽并富有变化,在华贵中带有素雅之美。
明代及清前期,多使用花梨木制成家具。
人们利用花梨木色泽橙黄而有闪光,纹理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特性,赋予家具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的艺术品性和审美感觉,从而给以花梨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注入了淳厚的文人气质。
明式家具的传世品中,花梨木家具有相当数量。
清代中期以后,花梨木家具极少见有。
3、鸡翅木主要产于南亚及东南亚,我国广东、海南也有少量生产。
它属于红豆木类,计约40种,在我国生产有26种,素以材质坚硬、纹理奇美而著称。
鸡翅木,是各类硬木中最坚硬的一种,带有“木里含沙石”之说。
此木具有一种特殊罕见而又非常明显的纹理,由于光照时间不同,还会产生各种不同色调,有暗红色、棕红色等。
因其表面纹理好似鸡翅羽毛的光泽,故称“鸡翅木”,与紫檀的深沉和花梨的鲜美相比,有一种不拘一格的艺术韵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文人墨客的吟诵抒怀,使它更加令人向往和珍爱。
由于这种文化氛围,在明代江南地区更多地出现了鸡翅木家具。
4、铁力木及其家具
铁力木又称为“铁梨木”、“铁栗木”,为藤黄科常绿大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是热带亚洲特有贵重木材。
原产于东印度,我国广西亦有出产。
新伐的铁力木心材呈现红褐色,露大气中转深,呈黑褐或紫褐色,边材色略浅,但仍呈显著的褐色。
结构细而匀,纹理美观略斜,与鸡翅木相似,只是纹理稍粗。
材质极重,且极为坚硬强韧,不易锯刨,干燥速度须迟缓,干后不易变形,抗腐性强,对于白蚁和虫害抵抗力大。
因铁力木树种高大,大材易得,故明清时期的铁力木家具体量大多比较宽大,用料壮硕,且经久耐用。
在明清两代家具中,都能寻到铁力木家具的实例,以明式风格为多。
在明式家具中,铁力木家具以其厚重朴拙的风格表现着自己,如大罗汉床、长达3米以上的架几案和翘头案。
以铁力木制作家具坚重沉稳,色泽纹理颇似鸡翅木。
清代中期以后多以此木仿鸡翅木家具,以至于所谓“鸡翅木”家具反而多起来,价格则明显低于紫檀和花梨木家具。
在清代前期,家具仍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大量制作“明式家具”,在品种与形制上并无多大变化。
至康熙年间,明式家具在局部风格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不同明式的“清式意趣”。
二、清式家具用材之美学特征
清代家具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具体是指清代中、后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的家具。
其中清代中期,即康熙末、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家具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
清式家具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满汉文化相结合的统一。
其风格是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俗和艺术趣味的变化所致。
雍正至乾隆,清帝国臻于极盛,经济繁荣,国库充实,全国普遍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清式家具生产也达到了高峰。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家具,尤其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
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互不接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
清代中期以后,紫檀、花梨、鸡木材料告缺,此三种材料制作的家具日渐减少,遂以红木代替,因此,清代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采用红木。
1、紫檀木及其家具
紫檀典型的热带珍贵树种,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
紫檀质硬而密,颜色深沉,呈现紫黑色,微有芳香,质地细腻光滑,木纹多呈悦目的带向绞丝状花纹(俗称“蟹爪纹”)。
表面经打磨抛光后具有绸缎一般质感、金属一般光泽,细看可见秀美多变纹理,近之可闻缕缕清香之气。
其抗腐性甚强,极耐水浸,即使干燥后仍是投水即沉。
紫檀木代表了清式家具的文化属性,特别是精雕细刻、百宝镶嵌、描金装饰之后,恰好吻合清朝权贵和富豪们追求奢华、显赫之风,与明代花梨木家具的审美情趣迥然不同,形成了清代家具独有的精神风貌。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这种紫檀在明代尚产于广西、湖广一代,但随着对紫檀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特别是皇家官府的大规模采购,导致紫檀木的采伐由国内扩展到了东南亚及南洋列岛。
到了清代中期前后,就连南洋列岛所产生的细小紫檀木也被砍伐殆尽,以至造成紫檀来源的枯竭。
因此,清中期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替代紫檀了。
这样,繁荣一时的紫檀家具迅速走向衰落,紫檀大材更是尽为中国所有。
当一向认为紫檀无大材的欧美人看到中国如此之多的豪华紫檀家具时,无不为之惊叹羡美。
因此,早在19世纪后期,中国紫檀重器便被西方人当作至宝不断求购而去。
紫檀家具身价倍增,也得之于西主人士的大加吹捧。
2、红木及其家具
红木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多可成大乔木,分布较紫檀广。
“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
红木木质坚硬,重量较轻于紫檀,呈浅红颜色,但随着时间增长和空气氧化,逐渐变成深红和黑红颜色。
有光滑滑细密纹理,并有轻微馨香气味。
其主要缺点是在热和潮湿的变化中容易收缩或膨胀,这也是红木家具易“走形”或散架的主要原因。
红木家具是乾隆时期家具使用的主要材料,它是在紫檀、花梨等日见匮乏之后才大量进口的。
红木硬质程度略次于紫檀而强于花梨,棕眼比紫檀大,又不似花梨的细匀若毫毛纹。
其中老龄色深者多仿紫檀,经打蜡上光并长期存放后常变成黑红或紫红,颇有紫檀家具的质色美;而色浅带漂亮斑纹的红木与花梨木比较接近,多有用以仿制明式花梨木家具。
红木家具是继花梨、紫檀家具以后我国传统家具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在清代家具中,最常见是各种各样红木家具、上至清廷官府,下至庶民百姓,虽然品味高低不同,格调雅俗有别,但都投入了崇尚红木家具的潮流。
在各个阶层中,可以不知道什么是花梨木家具,什么是紫檀家具,而对红木家具却几乎无人不知,甚至有人将传统高级硬木家具一概成为红木家具。
3、瘿木及其家具
瘿木又称“影木”,它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对各种树木所生瘿瘤的统称。
这种瘿瘤是树木发生病变或被创伤后留下的硬疤,在结构上形成奇曲多变的纹理,同时也多含树胶,材质比树木本身要硬重得多。
瘿木的种类很多,有楠木瘿、桦木瘿、柏木瘿等。
瘿木是一种装饰“美材”,在制作选料时总是被放在家具最佳的视觉部位,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桌案的面心,格外隽永耐看,以提高家具艺术性和欣赏价值。
如图6红木云石屏背扶手椅中,靠背中间嵌纹理天然大理石,四周选用瘿木,可谓集“文木”、“文石”于一椅,材料的运用和搭配独具匠心。
三、结语
明清家具用格之美特征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体现出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的高度和谐性,即外观物质形态与内涵精神意蕴的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关系与理性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